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逍遥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大司空
反季节作战的帝国陆军,收获是异常巨大的。
尤其是去年的整个冬季,近百万契丹人被赶出了过冬的帐篷,他们的牛羊和马,冻死了几百万匹。
经过连续三年的反季节消耗战,以及秋季契丹人南下报复的攻防拉距战,契丹人的国力,已经空前虚弱。
耶律休哥知道,今年开春后,李中易必定会亲自统帅主力大军,杀进契丹国境内。
两个老对头,对峙了十几年,谁还不知道谁呀?
此次北伐,李中易带上了一直没有怀上龙种的周嘉敏。
李中易明明已经算清楚了排卵期,然而,周嘉敏的肚子始终没有任何动静。
几万大军登船,可不是动动嘴皮子,就可以做得到的。
李中易也没心思回帅舱去坐着,索性背着手,在码头上一边走一边看。
由于殖民海外的丰厚利益,如今的帝国,一不缺工奴,二不缺粮食,三不缺战士,国力空前强盛。
解决掉契丹国的军事威胁,不可能是一朝一夕之事。
以前,中原帝国的军队,没有能力反季节作战。每到秋日马肥的时候,草原蛮族就顺势南下打草谷了。
现在,乾坤已经倒转了过来。
汉军,一年两次反击契丹人。冬季深入大草原,扫荡契丹人过冬的物资。春季,趁着契丹人马瘦且虚弱的时候,再扫荡一次。
到了秋季,轮到契丹人南下报复的时候,汉军主力部队就采取守势,躲入燕山以南,避免与报仇心切的契丹人决战。
李中易的策略,并不稀奇,耶律休哥一眼就看穿了。
但是,看穿了是一回事,耗不耗得起,又是另一回事了。
俗话说的好,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耶律休哥带着二十万大军南下报复,除了空耗钱粮之外,却抢不到任何东西。
时间一长,畏威而不怀德的草原各部,难免就要和契丹人离心离德了。
而且,汉军在秋季的避战,消耗的是耶律休哥本就不多的资源。
在大草原上,跟着谁出去抢劫,就由谁出牛羊物资,早就是铁律了。
李中易玩的就是一眼可以看穿的阳谋,但是,耶律休哥偏偏对此束手无策。
契丹人的铁骑,根本就打不进燕山,又耗不起口粮,冬季还被扫荡,春季又被袭击一波。
时间长了,神仙都撑不下去的。
草原太大了,以往的中原王朝,即使打下来大片地盘,也很难守得住。
李中易为了长治久安,故意耗了三年,就是想激起契丹国的内讧。
野猪皮再有n多的不是,收拾马背上的蒙古人的手段,还是很成功的。
事实证明,针对草原各部,采取拉一派打一派的策略,再加上持续性的人口清洗,可以使北部边境一直保持稳定下去。
只有北部边疆彻底稳定了,李汉帝国才能彻底的腾出手,西拓疆土,殖民海外。
此次北伐,李中易调动了三个镇的兵力,即第七镇、第八镇和近卫镇。
最近三年来,冬季深入草原扫荡,春季打乱契丹人的阵脚,李中易一直采取的是轮换制。
今年是第一镇和第二镇,明年就换第三镇和第四镇,依此类推。
冬季扫荡过后,总结经验教训,春季再杀进大草原,往往收获都会很大。
太阳高高挂起的时候,李中易的帅船悄悄解缆西进,朝着郑州府的方向驶了过去。
李中易坐在窗边的桌前,提笔在手,逐行逐字的审阅着《现代医学》的草稿。
《现代医学》,是李中易参考自己的行医经验,以及中西医结合的有关知识,亲手编写的医书。
李中易原本就是中医名家,不然的话,也不可能一直追随于老首长的左右。
中医,固然要发扬光大。但是,李中易也很清楚,现代医学不是你想无视,就不发展的。
现代医学的临床经验,双盲试药,各种先进的检验设备和思想,都是非常值得学习的。
历史上的倭国,废除了中医,只保存了中药,人均寿命也达到了89岁。
这就说明,现代医学,颇有可取之处嘛!
和文治武功相比,李中易更看重由他亲自审定的物理、化学和数学等自然科学的教材。
科教兴国,指的是自然科学必须要发展进步。你不发展自然科学,别人发展了,就会被列强欺负。
老百姓们,吃得饱饭的问题,由于海外殖民地源源不断送来的粮食,已经基本上解决了。
至于住得起房的问题,实际上,除了开封城之外,大家也都有房子住。只不过,地段和价值,有着区别罢了。
开封城,是整个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城市,拥有百万人口。然而,开封城墙内的空间,就那么多,尤其是靠近皇宫的核心地段,属于是超级稀缺资源。
物以稀为贵。越是缺少的资源,价格越贵,这个属于经济规律的范畴。
从完全的小农经济时代,向前工业时代过渡时期的民生问题,通俗的说,就是吃得饱饭且下饭菜不少于三个,租得起房,读得起书,最后一个是看得起病。
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前三个大问题,已经被李中易解决掉了。如今,就剩下现代医学的落地生根,并发扬光大了。
目前,新式中、小学堂,除了免费食宿之外,还每月发给补贴的钱,这个才是持续性让穷人有机会提升阶层的万年大计。
小农社会的穷人,除了参加科举之外,几乎没有提升阶层的通路。
李中易要大力发展工业,突出数理化的新学是必由之路。
让穷人接受新式教育之后,持续参与发展工业,等于是捧上了朝气蓬勃,且希望无限的金饭碗。
科技树这玩意,一旦开始攀登之后,只要后代皇帝们不犯傻,不主动去中止攀登的进程。
哪怕攀登的速度再慢,也总会东边不亮西边亮的登上去的。
所以,李中易牢牢的抓住了牛鼻子,给后代作出榜样,让皇子们都必须接受新式教育的全面洗礼。
鞑清,再有一万个不是,皇子的教育还是相对成功的。
从顺治开始,都特别重视皇子们的教育问题。皇子们,起得比鸡早,读的书很是不少。
只是,鞑清太保守了,没有主动融入工业化的浪潮,这才让皇子的教育全面落伍于时代了。
别的且不说了,不管是李继易当了皇帝,还是李继孝接了大位,都完全不可能废除炼钢厂,取消枪炮,改用弓弩。
因为,他们都在新军之中,充分见识到了,枪炮的厉害。
以往,令中原王朝胆寒的契丹铁骑,在线列步兵排枪射击,加几百门火炮猛烈轰击的面前,其实是不堪一击的渣渣。
李继孝,只带了百余人的一个队,就敢深入草原腹地,一举捣毁了五百多座帐篷,仗的就是严寒的天气优势,以及枪炮的威力。
由于,李中易考虑得很周到,御寒的措施从头到脚都准备异常充分,李继孝即使是在严寒的蒙古高原上,也就是手脚长了冻疮而已。
冬季的蒙古高原,大批的雪撬犬拖拽着火炮和宿营车,步兵全员配备雪撬,堪称是杀人越货,纵火行凶的绝对法宝。
酷寒的天气之下,草原蛮子们根本就没有办法拆了蒙古包,提前转移。因为,战马受不了严寒,牛羊也受不了。牲畜都死光光了,还怎么转移?
冬季扫荡,属于是草原蛮族的癌症,只能默默的承受,而无力反抗。
客观的说,冬季扫荡还不是最损的招。春季的进攻,更要命。
因为,春季的草原上,无论是战马,还是牛羊,过冬之后都是最瘦的时候。
这个节骨眼上,两个镇的大军分别出击,扫荡了最肥美的草场,牛羊马还怎么被养肥?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阴谋诡计都是纸老虎。
契丹人明明知道李中易的阳谋,却没有丝毫反抗的机会,这就既气愤又无奈的很窝囊了。
帅船,一路向西,一天后抵达了郑州。
在郑州,李中易先后接见了郑州知府等诸多的地方官,仔细询问了各种民生问题。
李中易是现代人的灵魂,不喜欢劳民伤财。所以,他巡视各地,并考察地方官的能力,往往是利用亲征的机会。





逍遥侯 第1641章 老谋深算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逍遥侯 !
码头上,几十名坐在凉席上的地方官吏面前,都摆着一张矮书案。书案上,放了纸和笔。
李中易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民生题目,当众让人抄录后,分发给官员们去做题。
题目其实也并不复杂,都是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
本地的粮食价格最高多少钱一升?最低多少钱一升?白萝卜多少钱一斤?租赁一间房子多少钱?
另外,还有几道政务题。修一里官道,大约需要多少工奴,多少粮食?
本地的警政寺,可有扰民之举?
题目比较多,且很杂。但是,只要是熟悉本地的情况,答题其实很简单。
李中易是起于草莽的皇帝,深知官场的情弊。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朝廷每出一个惠民的善政,在各地官僚们的合谋之下,最终都成了坑民之政。
所以,李中易每到一地,都喜欢出民生和政务题,考一考本地的官员们。
如今的地方官府,其实已经变成了几权分立的格局。
巡检司掌握兵权,大理分寺掌握审判大权,警政寺捏着警权。
客观的说,知府、知州和知县的工作压力和强度,也大大的减轻了。而且,分权之后,知府(县)们做恶的能力,直线下降。
这其中,最主要的是,司法不再地方化,知府无法利用手里掌握的权势,干预大理分寺衙门的审判事务。
李中易心里很清楚,司法地方化,百弊丛生,而无一利。
地方官若想做恶,必先驱使警政寺的恶吏。
如果警政寺抓错了人,大理分寺不可能袒护他们。因为,纠正错抓,是法官晋升时,极其重要的加分项。
直属于朝廷大理寺的大理分寺,由于采取的是法官跨路轮换制度,就从制度上,确保了及时纠正错案的能力。
没有制度保障的善政,都是空中楼阁。
两个时辰后,时间到,郑州的官员们都交了卷。
因为答卷有很多,李中易不可能马上看完,就摆了摆手,让官员们各自散去。
李中易在郑州停留了三天,看完了答卷之后,就开始单独召见相应的官员。
交谈之后,印象特别深刻的地方官吏,李中易都会记在小白本上,以备将来之用。
治国之道,受重治吏。官吏无能,或是贪婪无度,都会导致善政变成害民之恶政,不可不察。
寒窗苦读十余年,千里之外做官,就为了替草民服务?
由于,有海外殖民的丰厚利益,李中易奉行的是高薪养廉,外加就近监督的策略。
全国的知府,除了月俸均为两百贯钱之外,还另有三百贯的杂费。
杂费指的是,养车夫的钱,养马的钱,改善伙食的钱。
手握实权的官僚们,怎么可能受穷呢?
既不让他们贪污腐败,又不给好处,他们岂能安分守己的不干坏事?
李中易的策略是,把明暗利益,都搞成公开化。每月五百贯钱,还不够花,还要伸手去捞钱,那就别怪他李某人不念旧情了。
实际上,把官僚们的利益固定化之后,算大帐的时候,朝廷其实是大赚特赚的。
地方官僚们的贪污腐败,他们收十,才可能给朝廷一。而且,破坏的都是自耕农或是商户的利益。
自耕农和商户,被纷纷搞破产之后,朝廷的税源,就会持续性的减少。
土地兼并,商业萧条,让朝廷的财源日益枯竭。一旦遇上外敌入侵,就必须加税养官,加饷养兵。
自耕农和商户的负担越重,流民就越多,朝廷的财源也就越发的捉襟见肘,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总而言之,李中易最大的国策,其实是:充分维护自耕农的利益,确保朝廷的财源充裕。
此次郑州之行,李中易总共单独召见了七名官吏,并把他们的名字都记在了小白本上。
和以往的王朝十分轻视吏员不同,李中易批准的新学进士,都是从吏员开始做起。
宰辅必发于州县,州县必始于吏员。
不从基层吏员开始做起,怎么知道底层百姓的情弊?
通俗的说,李中易要干的事,其实是从世袭的州县胥吏手中,一步步的拿回吏权。
帅船重新启航后,转入黄河,顺流直下,速度就快得多了。
李中易每到一个大州大县,或是大府,都会有意识的停留一、两天。
把在郑州做过的事情,换了题目,各做一遍。
天下大事,治官治吏,为第一要务,没有之一。
三个月后,李中易的帅船,才抵达了黄河入海口的滨州。
海运的好处,现在已经深入人心了。
从开封运兵、运物资到幽州,走海路比走陆路的优势,大得实在是太多了。
走海路,不仅速度快,运量大,成本低。而且,战士们也不疲惫,下船就可以参加战斗。
滨州,是黄河水师和近海水师共同的基地。滨州造船厂,是除了明州造船厂、开封造船厂之外,第三大的造船厂。
巧合的是,从古印度殖民的大船队,也回来了,正在陆续靠岸。
李中易背着手,立于码头上,嘴角噙着笑意,默默的注视着一艘艘高大威猛的大海船,缓缓的靠岸。
朝廷的资源,其实是有限的。海外的殖民,必须要激发民间资本和权贵资本。
资本都是逐利的。海外的奴隶贸易,粮食贸易,丝绸贸易,茶叶贸易,瓷器贸易,让殖民者们赚得钵满盆满。
更重要的是,只要自己靠本事占住的地盘,就永远都是自己的地盘了。
这就意味着,殖民者的子孙们,也可以跟着享受到海外殖民的巨大红利。
以前,是李中易用力的推着大家去殖民,现在则是大家哭着喊着要加入到殖民队伍之中。
没有搭上头班车的权贵们,其实有一些,已经偷偷的开始造船,打算跟着正经的队伍,一起去发财。
小造船厂的动静,怎么可能瞒得过李中易的眼睛呢?
还要不要契约精神了?
李中易现在不计较,是想等船造好了,蒙混过关出海的时候,再一网成擒,连人带货带船,一起没收了。
华夏民族上千年的历史,除了秦汉两朝遵守军功授爵的契约精神之外,别的朝代都是朝令夕改,视朝廷承诺如同擦屁股的纸一般。
李中易心里有数,如今的社会结构,决定了,并无彻底法治化的基础。
比如说,所谓的国会也好,议会也罢,即使李中易强行推了,等他一死,也肯定会回归人治的轨道。
千年的皇朝历史,皇帝手里的权势,是越来越大的。相应的,相权其实是逐渐萎缩的。
这个是人性决定的,哪个皇帝乐意被人约束了手里的权柄?
和纯粹的议会制相比,李中易更倾向李家坡的那种模式。
整个东亚地区,都有威权主义的雄厚基础。
父死子继。但是,社会的游戏规则,普遍有法可依,皇族也约束自己的欲望,不贪太多非分之礼。
李中易早早的就把钱庄垄断进了怀中,这里头的利益简直是大极了,足够他的皇帝儿子挥霍的。
另外,钱庄的皇有化,才能够避免大肆的印钱,无节制的印钱。因为,这么干的后果是,极大的损害了后任皇帝们的利益。
历史上,不管是宋朝的交子,还是明朝的宝钞,无一例外,都毁于官僚们肆无忌惮的印钱之中。
现在,李中易巧妙的把钱庄和印钱的权力,纳入到皇帝的私库之中。
官僚们只要建议滥发交子,让交子不值钱了,皇帝的私库就会大幅度的缩水,也就是在割皇帝的肉。
割皇帝的肉,怎么可能持久呢?
治国之道,若想一项政策长期执行下去,必须充分考虑人性。
“哈哈,刘大官人,你这次出海,收获不小吧?”
“哪里,哪里,生意不好做啊,不过是带回了三千多奴隶罢了,不值几个钱。倒是你,张大官人,江南的上好丝绸,被你收了不少,那才是聚宝盆呐。”
“唉,哪里有你说的那么夸张,不过是混口饭吃罢了。”
“混口饭吃?能混几十万贯的好处?”
“唉,勉强糊口罢了,哪来的几十万贯?”
李中易听见几个殖民商人之间的互相谦虚,不由微微一笑,财富不敢露白,商人们都被整怕了,担心太富裕了,被朝廷杀猪。
实际上,李中易垄断钱庄的利润,赚的钱,海了去了。
在小农社会,放高利贷是最丰厚的利润来源。在资本主义时代,大金融资本家们,才是帝国的主宰之一。
李中易一出手,就把钱庄和印钱的权力给垄断了,等于是确保了皇族的巨大利润,可以一直收下去。
只要是后代的皇帝们,不是司马衷那种蠢货,就都知道,不能杀鸡取卵。
货币的信用,最怕的是无节制的乱印钱,导致不受控制的大幅度贬值。
没办法,为了避免败家子的乱来,李中易被迫想得很深了。
在林仁肇的陪同下,李中易在滨州造船厂里,一连待了五天。
海上殖民,海上贸易,没有合适的战舰和货船,怎么能成呢?




逍遥侯 第1642章 新都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逍遥侯 !
看过了在建中的几艘新式重巡洋舰后,李中易心满意足的登船北上,朝着幽州而去。
临离开滨州前,李中易给皇家钱庄下达了指令,全面购买华亭县的土地。
既然已经决定建设东都了,那么,征地也就成了必然。
以皇家的名义,拿出具有诱惑力的价格,把整个华亭县的土地都征收了之后,李中易打算提前规划好各个不同的功能区。
土地归皇家所有,才能抑制住东都的土地被权贵们巧取豪夺的弊端。
李中易的地,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
征地是门大学问,除了出价高之外,还需要给出路。
实际上,上次儒门重臣们联手谋反之后,李中易的手上,已经捏了不少的华亭县的地。
这些地,都是抄家得来的,没花钱。
李中易的私库之所以那么的富裕,一是海外殖民的巨利,一是钱庄的暴利,一是抄家的得来的土地和商铺。
以往的皇帝抄家,都是把钱和土地给了朝廷的官库,自己只拿一部分。
李中易则不同,打击政敌捞的东西,都归他私人所有了。
官库归官库,皇库归皇库,亲兄弟明算帐。
实际上,从宋太祖开始,皇帝的私库里就堆满了封桩钱。
只是,到了宋徽宗这个败家子时期,居然不想花钱买东西了,变成了巧取豪夺,这才激起了方腊起义。
在帅舱里,李中易召见了韩匡嗣。
韩匡嗣,被冷落了十年,一直做着没滋没味的闲职。
李中易此次亲征契丹,在离开京城之时,就把韩匡嗣带着上了船,只是一直晾着他,没有召见罢了。
“臣韩匡嗣叩见圣上。”韩匡嗣乖顺异常的跪下行了大礼。
他已经闲得发毛了,哪里还有当初的半点锐气?
这么多天了,皇帝一直没有召见他,韩匡嗣的心里直打鼓。
端嫔韩湘兰,在皇帝的心目中,算不上最得宠的女人。但是,韩湘兰毕竟每月还可以承受一次雨露,不是那种几年见不到皇帝的深宫弃女。
所以,尽管韩匡嗣没有实权,却也没人会无故欺负他。
不看僧面,看佛面嘛!
只是,韩匡嗣出卖契丹公主后,除了韩湘兰一女之外,韩家已经绝了嗣。
湘妞虽然是韩家的外孙女,却是皇家的公主,不姓韩,而姓李。
“罢了,坐吧。”李中易摆了摆手,命韩匡嗣坐下。
韩匡嗣侧着身子,只敢坐半边屁股,毕恭毕敬的垂首听训。
用人之道,必须有帝王心术。
韩匡嗣这种野心勃勃的家伙,如果不晾他十几年,装得再是乖巧,也是一头白眼狼。
现在,空耗了十几年的时光之后,韩匡嗣彻底的乖了。
皇帝叫他一起登船,以韩匡嗣的精明,肯定知道,皇帝这是要用他了。
但是,怎么用,用在哪里,韩匡嗣一概不知。
帝王心术的奥妙,就是必须保持用人的神秘感,以及权力结构的平衡。
和军方的将领们不同,文臣们心里的弯弯绕,要多出好几倍。
十几年的蹉磨之后,韩匡嗣已经闲怕了。他迫切希望能够获得皇帝的赏识,重掌权柄,干一番大事业。
历史上的韩匡嗣,是个什么样的枭雄,没人比李中易更清楚了。
韩匡嗣身为汉人降官,却迷住了萧太后。在契丹国内,韩匡嗣和萧太后竟然做了十几年公开的夫妻,这是何等的了得?
不仅如此,契丹国的幽燕政策,都是韩匡嗣一手制订并推行的。
1...8808818828838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