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捡到一本三国志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历史系之狼

    这方面,他是同意崔寔的看法的。

    另外,便是贪污受贿的问题,因为科功制在民屯,官学官职上的任用,大部分官吏的道德修养出现了问题,以致于出现了贪污受贿等诸多事,让何休等官员更是有了充足的理由去反对科功制,崔氏以为,可以通过提高官吏的待遇,提高俸禄养廉,来解决问题。

    另外,他提出,如今的耕地与人口不成比例,如冀州,兖州,豫州等地,耕地少而人口众多,而幽州,并州等地,地广人稀,他提出朝廷还需要大规模的实行徙民实边来调整人口与耕地的比例。

    最后,便是关于法制的问题了,他在法制上,也是提出了‘刑罚者,治乱之药石也;德教者,兴平之粱肉也’,他提倡德与刑的用途,应该因时而异,在“承百王之敝,值厄运之会”的乱世,应当用重刑治,而在盛世,应该两者合一,他特别的赞扬了宣帝采取严刑峻法,使社会安定。

    又提到元帝奉行儒术,“多行宽政”,成为王朝的“基祸之主”。

    小胖子点点头,确实啊,自己实行严刑峻法,都是时代所逼迫,可以看出自己也是如宣帝那般的英明之主,想来,阳球,张郃等人也是会很喜欢这篇政论的,他又继续看去,崔寔又非常反对赦免之事,认为“赦以趣奸,奸以趣赦”,频繁赦免罪犯,不仅不能制止犯罪,反而使人“轻为奸非”。

    “犯恶尤多”,如此相互促使,“两不得息”,主张不轻易颁布赦令,最好相隔十年以上,才大赦一次。

    这篇完整的政论一出,顿时,百官震惊,纷纷传颂,太学院




第0182章 烹闻人袭
    打赌一辈子只赢过一次的何休,最终还是没有选择与小胖子打赌,毕竟,这个自己教导出来的小胖子贼得很,竟然他敢与自己打赌,那说明他还是有一定的信心的,小胖子直接派人将崔寔叫过来,何休又翻开书不断的看着,不知在念叨什么。

    过了片刻,崔寔方才赶来,看到何休也在,不禁有些诧异,拜见了天子,又拜见何休,还没有等到天子开口,何休便迫不及待的问道:“这书,真的是你亲自书写的”,得亏崔寔脾气不错,并没有生气,笑着点了点头,说道:“正是我所书写。”

    “你...精通农桑女红连医术也知晓”

    何休有些不可思议。

    崔寔恍然大悟,说道:“原来何公是惊诧与此,我虽著写此书,其中诸多内容却并非自己所撰,其中农桑之部分,乃是我四处游侠,拜访各地老农,以及民屯官吏,总结而成,其余也皆然如此,我只是总结众人之学问,著作成书罢了。”

    何休不由得感慨道:“纵然如此,却也是崔君大才,此书,令百姓受益匪浅,凭此,君可封侯!”,说完,他又转头看了看一旁的小胖子,小胖子心里一乐,说道:“宋典!”,宋典立刻跑了过来,朝着何休与崔寔行礼,小胖子说道:“令人将此书抄写,不可有错,抄写之后,交于官学之中,让各地的孩童也都学一学。”

    “另外,给各地郡县官吏都发一本,让他看看,该如何治理农桑!”

    “是!”

    小胖子说完,又看了看崔寔,笑着说道:“崔公著书,大功也,进乡侯,食邑可自行选取!”,崔寔连忙大败,口称不敢,小胖子笑道:“你数千篇夸赞朕的诗歌文赋,不及使黎民多一黍!”

    当此文传出之后,崔寔的声望顿时冲天,成为与何休,郑玄并肩媲美的大儒,因为天子向来重视农桑,各地官吏们都是纷纷争抢这部《四民月令》,闻人袭一看,立刻定下了规程,若是士子要抄写观摩,不必缴纳费用,可若是大户重臣,抄写一部要缴纳一千钱!

    小胖子有些不悦,抄写一部书便要缴纳一千钱朕还想要全力传播这部书,你这不是阻碍了朕的大计麽闻人袭解释道:“物以贵为重,若是随意让他人抄写,这些官吏定然不会重视,若是千金以售,众人定然吹捧争夺!”

    对此,小胖子半信半疑,结果,在闻人袭制定了价格之后,果然,此书变得更是炙手可热,诸多官吏纷纷抢着抄写,有些大族甚至抄写了十篇,缴纳了万钱,这部书也彻底成为了大汉官吏人手一本的必读要书,闻人袭还不做罢,他还拟定了两本。

    千钱的称为粗浅抄写本,又请了雒阳一些书法出众的士子,抄写了一份,唤作精致抄本,出售万钱一部,又上门请袁逢,袁平,乔玄,荀俭等人购买,让这本精致抄本成为了一种权贵的象征,之后,便是又狠狠大赚了一笔,闻人袭极为开心。

    从那之后,他对待崔寔的态度显然变了很多,经常缠在他身边,询问他还有没有新的作品,吓的这位新封的乡侯都是不敢出门。

    不只是崔寔,其余一些大儒,也是被他纠缠到了家里,就连何休也是,结果被何休一顿暴揍,之后就再也没有去找过何休了。

    崔寔的这个行为,让那些渴望声望的大儒们看到了一条新的出路,一时间,不少大儒都将平日里珍藏的著作拿了出来,纷纷进献给天子,光是大汉百万学子会自幼学习的著作,就让这些大儒们兴奋不已,其中,当然也是有很多的佳作,荀家那隐居的大儒,都是拿出了上好的作品。

    其中,尤其是荀爽,此人也是荀攸长辈之一,也是当下荀家贤名最盛的一位,他一次性掏出了数百篇作品,当这些作品堆积在了小胖子的案牍之上,小胖子都是被吓到了,他博通群经,一生对经学多有著述,他亲自注写了《礼》,《易传》,《诗传》,《尚书正经》,《春秋条例》,又写了一部讲解大汉兴盛的《汉语》!

    他还对公羊也有一定的研究,书写了《公羊问》,《辩谶》,当然,这



第0183章 盐铁专卖
    至于月末,忽有一书在雒阳内引起了轩然大波。

    那便是名不见传的颍川人钟敷所书写的《恶金说》,这本书乍一看,还以为是如何冶炼钢铁的书籍,可是,内容却是让众人争执不休,这颍川人钟敷虽没有什么声望,却也是大族子弟,他是大将钟离眛之后,历代任官,从钟接,钟晏,钟钦,钟元,钟期,到他的父亲钟皓,都是一方名士。

    他的兄长,钟迪,在做颍川郡主簿,唯独他没有出仕为官。

    身世显赫,所作的著作却是让世家大族谩骂不休。

    他要求国家能够收回盐铁专卖,不让豪强地主私营,并且提出了,在要矿产集中地区设置大规模的冶炼场,大规模生产,他认为,铁作为重器,关系到国计民生,军备武装,作用巨大,铁制的农具,生活器具若是能被广泛使用,定然能够在农桑等各个领域取得发展!

    他认为,分散性的民营炼铁售卖,是不能与官府性的集中统一冶炼相比的,因此,想要大规模更新铁器,改善民生,改进武装,就必须要采用铁专卖,至于盐,他并没有提及。

    看到了其中庞大利益的小胖子,匆匆读完,立刻召集了群臣,来商谈关于此事的商议。

    因为小胖子早就将此书传给了何休,袁逢等重臣去看,朝臣也都知道天子召集他们是为了什么事,他们上朝后便格外的激动,甚至连请烹王节信的事例都放在了一边,直入正题。

    为人慎重,向来不发表证见的袁逢却是最先走出,朝着天子一拜,随后说道:“昔日,匈奴猖獗,侵扰我大汉疆域,孝武皇帝令桑弘羊专盐铁,以收利为军资,大败匈奴,可见,专卖之制,收利非常,乃是善事,可是,从那之后,盐铁酒专与官府之手,市价屡增,库府盐铁堆积如山,百姓却无力得其一。”

    “此苛政也,故而孝和皇帝开禁盐铁,百姓得利,方才早就盛世。”

    “如今,外无敌患,内无动荡,铁器收市税,盐酒收专税,若是冒然再开专卖,只怕会引起百姓动荡,与民争利,此事万万不可为!”

    众人点点头,深以为然,一旁忽有人冷笑道:“那可未必,袁君,只是因盐铁冶炼与尔等之手,方才如此劝诫罢,孝武时期,可未曾有过集中炼铁之地,大多分散,设立铁官,耗费极大,故而使得市价暴增,若是与矿产所在地设立冶炼,降低耗费,市价何以暴增”

    说这话的正是闻人袭。

    袁逢暴怒,骂道:“我袁家可有半亩铁场盐地勿要血口喷人!”

    “你这等人,若是实行专卖,你准备售卖几何是不是要百姓数千钱去买锸铲锄耙你是要让这大好盛世毁于一旦麽!”袁逢指着他谩骂道,闻人袭被骂的自然也是有了怒火,两人便在庙堂之中辩论起来,各说各的,谁也不能说服谁,朝中大部分朝臣都是支持袁逢的。

    因为大汉已经尝过一次专卖的苦头了,就如袁逢所说的,专卖之后,民间冶炼受到极大的打击,而官府为了牟取更大的利益,不断的抬高价格,也是丧失了竞争,使得物资堆积,而百姓却买不到,市场萧条,短时间内虽然是暴利,可却不是长久之计。

    而闻人袭看重的是其中关于集中大规模冶炼的内容,他认为,今非昔比,如今的技术或者是人力都比孝武皇帝那时要发达的多,只要能够降低成本,就一定能控制价格,充实国库,又能改善名声,这个时候,朝中大部分的帝党都不再支持他。

    朝中十贼都几乎站在了他的对面,也只有曹嵩等少数几人,始终站在他这边,



第0184章 秉公执法
    堆积在案牍上的种种著作,让小胖子深深感受到了人才的重要性,他立刻找来蔡邕,再次扩张门子学与太学的规模,并且制定,相隔三年,便要召收一批的学子,学子们最多只能在学院里待六年,六年之后,可以通过举荐任官,这其中自然也可以。

    但是六年之后必须要离开,为后来的学子们留出位置。

    并且,对于其中进学期间写出了著作,或者写出让天子满意的奏折政见者,可以破例征辟,如此大规模的招收学子,让蔡邕也有些头疼,还是因为师资问题,天子登基之后,又是设立民屯官职,又是设立官学官职,新开辟了两大州郡等,使得人才极为缺少。

    都去做官去了,而愿意待在学院教授学子的祭酒也是越来越少。

    如今又要大规模的招收学子,该怎么办呢

    最终,蔡邕还是想出了办法,他让那些待了四五年的学子们担任假行祭酒,为期一载,在此期间,表选优异者,会被蔡邕亲自举荐,他用这样的方法来激励那些学子,来充实师资,勉强能够让进学的学子们都能得到教育,学子是没有规定年龄的,达者为师。

    小胖子稍微看了看今年最后一批招收的学子们名册。

    颍川人郭图,恩,不错。

    河内脩武人张范,名臣,很好。

    北海郡营陵人王修,恩...很好,是个受到百姓爱戴的名臣。

    陈留平丘人毛玠,南阳人逢纪,兖州东郡人程昱

    看完这些名册,小胖子咧嘴笑了起来,心里分外开心,天下名臣,尽入朕手!开心的小胖子,将何师叫来赴宴,又将这些名册递给了何师,有些傲然,何师拿起了名册看了片刻,看到了不少天书里留名的大人物,心里不禁有些感慨,按如今来说,天书里的乱世,应该是不会再降临了。

    也不知这些名臣,是否还能绽放出自己的色彩来

    小胖子与何休商谈诸多要事,主要还是科功制与王符的那些政令,王符早在进入庙堂的时候,就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政策,有些已经实施了,还有些一直在被推迟,此次王符前来,这些事情定然是要解决的,就比如他所提议的阅文司,如今天下著作已经在大殿里堆积成山。

    小胖子认为也是在时候建立阅文司,让大汉文风变得更加昌盛。

    他还希望能够收罗天下的诗篇文赋,也列进阅文司之中,鼓励诗歌创作,当然,这是出于私心,因为小胖子就很喜欢写诗作赋,虽然水平不高,也算是好文治经,文韬武略的儒雅之君,如果自己的作品能够被收录下来,供给天下士子去敬仰,也是件善事啊!

    聊了许久,直到深夜,何休方才离开了宫殿,上了牛车,便朝着府邸走去,走了片刻,刚刚进入东城小巷,牛车竟然被拦了下来,几个更卒站在了他的面前,手持灯火,在这些更卒的前方,一个黑瘦矮子仰起头,有些愤怒的大声质问道:“何人,胆敢触犯宵禁!”

    为何公驾车的侍从有些愕然,不悦的叫道:“这是司徒何公的车架!你也敢阻拦!”

    后方的何休缓缓睁开了眼睛,有些好奇的望着面前这些更卒,果然,那些更卒听闻是司徒何公来了,吓得面色苍白,双股打颤,急忙让开了道路,唯独那黑瘦矮子,不但没有让路,反而愤怒的说道:“绳不绕曲,法不阿贵,司徒之贵如何”

    听闻此言,何休有些惊讶,缓缓走下了牛车,认真的打量着面前的黑瘦矮子,不由得点点头,没有半点的愤怒,反而笑着说道:“你莫非不知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道理”,那黑矮子有些傲然的反问道:“岂能以古法治今事”

    何休闻言,大笑,拍手,说道:“善!”

     



第0185章 瘟君入京
    王符率领数十位门客好手,骑着快马,浩浩荡荡的进入了司隶地区,他看着两边茂盛丰收的农田,心里是说不出的喜悦,从扬州赶到司隶,他能够亲眼看到这近十年之间大汉的变化,先帝时期,田地荒芜,百姓面有菜色,豪强称霸,外敌作乱,实在是混乱不堪。

    而如今一路走来,到处都是农田,百姓们安居乐业,脸上都是洋溢着笑容,车来人往,道路四通,就连各处的大道都变得拥挤,这是一片盛世景象啊,王符有种实现了自己终身抱负的成就感,如今,就差吏治,来彻底造就一个大汉最为强盛的治世了!

    在这样的盛世景象下,其实也有诸多的隐患,比如,大多百姓腰间的佩剑,佩剑是没有问题的,这表明了大汉百姓的好武之风,可是,自从这位崇尚公羊的天子登基之后,便让公羊好武之风彻底在民间兴盛,各地斗殴仇杀的案件层出不穷,官吏们都是小心翼翼,生怕身死人消。

    这样好武的氛围,是不利于国家的安稳的,如今这位天子,说句有些不敬的话,就是好大武功,当然,他还年轻,有开疆扩土的志向,是再正常不过了,可是,这位天子也不知什么时候会满足,他带动民间好武之风,就是为了能够征伐周围,有足够的民意支持。

    这样的事情,孝武皇帝也是做过的,可是孝武皇帝也只是开辟了几个郡县,来达到开疆扩土的目标,像如今天子这般,新设郡县便要设立两州的,还真的是前所未闻,若是王符当时还在庙堂,他是一定会反对的,新设州,对于大汉毫无用处。

    只会不断的耗费庙堂的钱财,顶多也是向后世展现建宁间天子的武功,可是这有什么用处呢

    王符暗自摇着头,如今的天子,是听不得什么劝诫了,通过一连串的仁政与胜利,他的威望已经盖过了大多大汉天子,在民间,更是犹如神灵般,受到百姓的祭拜信仰,官学设立之后,幼童们自幼学习着金鳞降世的典故,等他们成长起来,真不知这位天子的威望会高到什么地步

    不过,即使如此,王符还是要劝诫他的,毕竟这就是臣子的本分啊,不过,接下来的施行的吏治还需要这位天子的许可,自己可不能再触犯天子了,一定要温和的劝诫他,让他能够接受自己的政见,王符暗自在心里提醒自己,可不能一见面就惹怒天子,要多跟曹嵩那厮学一学。

    王符率领这些门客走进了雒阳,雒阳守城更卒看到这般诸多的人马,自然是留下来检查,城门校尉曹炽有些仔细的看了看来人,忽然大惊失色,连忙下城,笑嘻嘻的走了过来,拱手拜道:“不知是王君前来,有失远迎!”

    王符仔细看了他片刻,方才问道:“你何人耶”

    这话问的曹炽有些尴尬,可是他并没有怒色,曹家整个的骨气与傲气都似乎凝聚在了那个黑瘦矮子的身上,曹炽笑着说道:“我是大鸿胪嵩之弟,唤作炽,任城门校尉。”

    王符这才点点头,却没有再言语,城门更卒自然也不敢为难他,直接让他走了进去,他直奔向皇宫,在他的身后,曹炽有些无奈的摇着头,一旁的官吏问道:“这边是被时人称为再世庆父的王节信麽”,曹炽点了点头,说道:“正是他。”

    两人又聊了起来。
1...4243444546...34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