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市委大院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小强
陈家豪说:“各位领导,同志们,非常感谢大家今天能出席这次会议。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省委常委、组织部长严军政同志,和省委组织部的同志们,驱车几百公里,亲自送我来上任。今天的会议,对于我本人,是个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我要向省委常委会,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的各位省委常委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是你们给了我为四百多万江城人民服务的机会。我也非常期待,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和在座的各位和衷共济,把江城市的各项工作做好,做扎实,继续保持在全省的领先地位,做大做强工业,搞好第三产业,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把江城市建成一个环境优美、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经济繁荣、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新兴工业城市。
“刚才严部长、韩书记都做了非常好的讲话,我表示完全赞同。在这里,我主要结合省委马明方书记的谈话精神,和自己的思考,谈几点认识。
“第一:要抓住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期,继续做大做强我市的工业,发展新兴产业,做好技术创新和工业改造升级这篇大文章。大家都知道,按照中央领导和省委领导的 讲话精神,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还能够在国际上赢得一个高速增长期,这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期,我们很幸运,赶上了这个能够干事业的大好时代。我们江城市的经济,将在今后的五到十年内,更上一层楼,实现跨越式发展。这是一个大的国际环境,当然,对于我们,有利也有弊,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住这个良好机遇,把国家的政策用足、用活,极大的促进我市经济的发展,迅速缩小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建设成内陆开放新高地,我相信,有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全市人民的共同团结,我们的目的一定能达到。
“第二:我们一定要清醒地看到,现在的国际局势,复杂多变,整个世界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在增加,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国际上金融资本的流动,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在一天天加快,地球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村落,我们面临的竞争正日趋激烈。以前的优势,会瞬间成为劣势。我们虽然以往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和发达地区比,和国际上一些跨国公司比,毫无疑问,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所以,我们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继续发扬江城人民敢于拼搏、敢于奋斗的优良传统,把我们的工业做大做强,做出特色,实现二次创业,由规模型向效益型转变,由传统型向创新型转变。只能这样,我们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要搞好团结。没有团结,什么事情也办不成。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导班子不搞好团结,一个市一个单位没有一个坚强团结的领导班子,什么事业都干不成。我在这里先表个态,一定在今后的工作中,和各位市委常委搞好团结。有事共同商量,大家群策群力,多做团结的事,不做拆台的事,发扬我党的优良传统,多做批评和自我批评。
“第四,搞好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既会干事,又要干净。我在这里先表个态,我今后一定在工作和生活中,管好自己,管好家人和身边人,廉洁自律,不以权谋私。也请全市干部群众,做好对我本人和家人的监督,发现有人打着我的旗号办事情,你们千万要告诉我,不能姑息。我希望大家都能够踏踏实实做事,坦坦荡荡做人,把事业干好,把身体养好,把家人照顾好,做一个既会修身,又能齐家,还能治国、平天下的人,要发扬这种士子精神。活得潇洒,活得有价值!一辈子不进监狱,不做违法犯罪的事情,不和司法机关打交道。每天睡觉都心情坦然,对得起天地良心!”
陈家豪的即席讲话结束后,会场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大家的掌声,已经说明了不少问题,大家对他这个新市长的上任,这个套话不多、充满了激情、实实在在的开场白,还是给予了高度评价的。至少比韩红然的照本宣科,比严军政的套话连篇强,也显示了陈家豪本人,精明强干,有个人魅力的一面。现在这样有特点、有风格的干部,在官场上,总是能够让大家眼前一亮,给人一种卓尔不群的感觉。
会议最后,由市委副书记汪大友照例做了一番总结,他讲的都是一些司空见惯的套话,因为时间已经接近十二点,大家都耐不住性子了,看表的,整理东西的,交头接耳的,已经人心骚动。汪大友一看,大家也没有什么心思听下去了,只好草草收场,本来,他还想在省委组织部长严军政面前好好卖弄卖弄,狠狠地拍一下部长的马屁,给部长留下一个好印象,那样自己下一步才有升官的可能。
其实今天的会议,从心里说,汪大友是最应该失落的人。本来他以为,自己是最有可能接任市长这个职务的,他到江城市已经七八年了,做了四年多的组织部长,三年多的市委副书记,按照惯例,他这个资历,当市长和市委书记的资格都有,就看上面有没有人为你说话,说白了,就是十三个省委常委里面,你有没有自己的铁杆。像他这个资历,如果和省委书记关系近了,想当正厅级干部,真的就是一句话的事。有些资历还不如他的,就是因为上面有关系,人家早就升正厅了。像他这样,七八年呆在一个地方打转转的干部,是最危险的了。你想啊,人生能有几个七八年呐!一晃你的机会就错过了。汪大友今年已经五十三岁了,这一次没有能够接任市长,今生今世,基本上就没有当市长的机会了。因为你的年龄已经没有优势了。唯一升正厅的机会,就是等现在江城市的政协主席滕金山年龄到限后,把政协主席的位子让给他。在地市级混,一般的副书记如果不出问题,到退休之前,都能混到正厅。好歹把你的级别弄上去,也体现了组织上对你的关怀吗! 实在解决不了,就把你调回省城里的厅局机关,给你个正厅级的非领导职务巡视员干干。在省城里养老,毕竟比着在下面的地市里,更高一个档次。
现在的官场上,最重要的东西,都不会写在文件里,但官场中人,个个都心知肚明。局外的人,只要你善于分析,善于总结,也能看懂那些潜规则。看懂了,你就明白了,组织部门在动干部的时候,其实挺讲规矩的,一丝一毫,都不会马虎,你什么级别,干多长时间了,在什么地方干,应该享受什么待遇了,人家分寸把握得好着呢!
上面没人的,就论资排辈;上面有人的,就打破常规。而汪大友就比较复杂了,他是属于原来上面有人而现在上面没人的。因为他的靠山老板张建功,两年前得癌症去世了。
张建功在西江省,也是一个不得不说的大佬之一。他是西江省著名的旅游城市滨海市人,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曾经担任过省城江州市的市长,市委书记,后来又升任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最后做了西江省排名第二的省委副书记。
在西江省里,当时最有实权的,毫无疑问是时任省委书记时光达。第二把手是省委副书记、省长顾怀远。这第三把手,就是省委副书记张建功。他是专职的省委副书记,当时才五十八岁。张建功这个年龄,就混到这个资历,整个西江省的本地官员里面,除了省长顾怀远,没有人比得上他。好多人以为,他前程远大,上正部级,是早晚的事。最差了,也能当上省政协主席。
谁料想他心强命却不强,一次例行检查,发现他已经到了胃癌晚期。到北京一家国内著名的医院住院治疗,前后三个多月,医院找了最好的医生,用尽最好的医疗设备,花了上百万的钱,也无力回天,他就在医院里,与世长辞了。他入院治疗的那段时间,从西江到北京的航班上,经常可以看到,西江省大批的领导干部,大部分是厅级、副厅级干部,都是各个部门的头头,这些人都是当年受到张建功关照过的,他们纷纷带着钱,到北京看望住院的张建功。听说看他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西江省驻京办只好派出工作人员,一天二十四小时守在医院门口,劝阻那些想借机闯进去的人。
张建功在西江省政坛纵横驰骋了三十多年,经他的手提拔任用的领导干部,少说也有几千人。而汪大友,就是张建功在担任省委组织部长时,结交的小老乡。汪大友老家是滨海市下面的一个县——虹桥县人,和张建功属于是正儿八经的老乡。原来张建功做江州市长时,汪大友已经是省委组织部干部二处的副处长了,曾经到江州市多次考察过干部,作为滨海老乡,两个人彼此都有印象。
本部小说来自看書辋





市委大院 第三十二章 命运不济
六七年过后,等张建功升了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成了汪大友的顶头上司,这个时候,汪大友已经是省委组织部干部二处的处长了。
本来像汪大友这种人,农家子弟,官场上没有人关照,虽然是在省委组织部这样的关键部门,但因为没有过硬的靠山,在这样的大机关里混一辈子,极有可能在正处长的位子上,终老一生。临退休了,组织部门可怜你,送你一个副厅级的组织员,也就算是不错了。但张建功的到来,似乎让汪大友看到了希望,官场就这样,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变动,就可以彻底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西江省民风淳朴,在官场上的人,也热衷于拉老乡关系,当大官的,也喜欢对自己的小老乡格外高看一眼。原来张建功和汪大友是两条线上跑的马车,谁也兼顾不了谁。可现在,却成了直接的上下级关系。这样,只要张建功想关照汪大友,就有的是机会了。当然,这还要看他汪大友会不会做了。老乡多了,现在想巴结他张建功的人,多了去了。你想巴结张建功,还得看人家看不看得上。
当然,汪大友会做人了。张建功刚上班第一个星期,他就到张建功办公室汇报了两次,把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问题,一五一十地向张建功做了汇报。最关键的是,把几个副部长之间的关系,几十个处长、副处长的构成情况,谁是谁的人,谁和谁是亲戚,谁和省委、省政府领导拉得上关系,讲了一遍。算是第一时间把情报汇报给了领导,让领导一下子就明白了许多信息,做什么事情,心中也有数了。所以,张建功对他这个小老乡开始当自己人看。
张建功从江州市委办公厅还带来了自己的秘书魏凌云,安排在省委组织部办公室,做了副主任。魏凌云三十岁还不到,而汪大友,已经四十三四了,他还经常拍魏凌云的马屁,时不时地请魏凌云吃饭,送些小礼物,目的是让魏凌云方便的时候,在张建功面前替他美言几句。秘书都是领导的铁杆儿,他们为你说句好话,效果就是不一样。
逢年过节,汪大友更是没少到张建功家里送礼。论年纪,汪大友也就是比张建功小七岁,张建功有的时候还是兄弟长兄弟短的,带在嘴巴上。当领导干部的,现在都有些江湖大哥的气派,见人别管年龄大年龄小,一律称兄弟,这样大家都高兴,显得亲切吗!
人家领导客气,你做下属的,却不能给你个杆子,你就不知轻重地往上爬。你得知道自己的身份,礼多人不怪,人家拿你当兄弟,你得拿人家当大爷供着,这样才稳妥。只有先学会当奴才,当稳了奴才,你才有升职的机会。
长期在机关里混,汪大友自然是知道这个规矩的,所以见了张建功,他毕恭毕敬的,公开场合叫“部长”,私下场合叫“老板”。见了张建功的老婆,年龄比他仅仅大五岁的范红梅,他感觉叫阿姨不好,那会把人家叫老了,女同志吗,就怕人家说她年龄大,不高兴。现在年龄都保密呢!叫“嫂子”吧,那不真成了和张建功称兄道弟吗,他汪大友现在还真是没有那个胆量。最稳妥的,是称呼范红梅“范局长”,因为范红梅是江州市教育局的副局长。
鞍前马后,汪大友为张建功全心全意地服务了三年,终于获得了张建功的充分信任,在张建功的提议下,他被省委组织部作为拟提拔的副厅级干部人选,上报省委常委会讨论,很快就被任命为江城市委组织部的部长。因为江城市是全省最大的工业城市,有些地方比省城江州市的地位还重要,所以,汪大友这个组织部长的位子,在全省十五个地级市里,也属于最好的位子了。所以,汪大友对张建功充满了感激。他知道,没有张建功为自己说话,就是干一辈子,他也不会到这么关键的位子上。原来不是有句话吗,只要你好好干工作,组织上是不会亏待你的!屁话,组织是什么?在如今的社会,领导就是组织,没有领导的赏识,你干得再好,组织上也不会看得见。所谓组织,只不过是领导把个人意志变成公共意志的工具而已。
现在的官场,你只要跟对了人,其他的就简单得多了。像汪大友,只要张建功不出事,按部就班地混下去,他也能当上市长,最差了回到省城,随随便便,就是厅局长。
但可惜的是,老天没有给张建功多少时间,他的生命,到五十八岁的时候,就突然终结了。
在官场上混,没有了靠山,就像是没娘的孩子,原来行情看涨的汪大友,一下子成了官场上的弃儿,谁也不待见了。
汪大友还记得,在北京的高干病房里,他见到张建功最后一面的情景。那个时候,由于长期遭受病魔的折腾,几个月的时间,原来很胖的张建功,一百八十多斤的体重,临到最后,还剩下不到七十斤,几乎变成了皮包骨。脸已经塌陷了,就是一层皮,包着骨头,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见了人,眼珠子还会动一动而已。你跟他说什么,他也听不清了,所有的人见了他,没有不落泪的。因为这个反差简直是太大了,原来身高体胖的张建功,走路都像是一堵墙在移动,而现在,大风一刮,就能把他吹跑了。
汪大友看到,礼品堆满了一屋子,什么高档的东西都有,但他什么也不能吃了。
范红梅拉着汪大友的手,不住地抽泣。
汪大友这个时候,才敢喊范红梅“嫂子”。他说:“嫂子,你一定要坚强啊,张书记已经这样了,你和小强侄子,一定要挺住啊!张书记一生,对我关照得不少,我会记住一辈子的。今后有什么事情,只要我能办的,一定会帮助你们母子俩,请千万不要客气,我们今后就是一家人了。”
范红梅才刚刚退休一年多,本来想轻轻松松,享受晚年生活的,但现在老公突然发病,眼看着要去了,自己马上就要成为老寡妇,真是说不出的伤悲,老来丧夫,对于女人来说,也是人生的一大不幸吧!
好在孩子已经安排得妥妥当当了,张小强从省警校毕业后,就被安排进了省公安厅,三十岁刚出头,就被提拔为副处长了,后来又在张建功的斡旋下,到了江州市公安局,现在是江州市公安局的副局长,兼任郊区公安局的局长,三十四五岁,就混到这个级别、这么关键的位置上,谁都知道,没有他老子的影响力,换了一般的人,根本是不可能的。
张建功死后,汪大友就知道,自己的政治生命基本上就这样了,不出意外,混个市政协主席当当,就算是不错了。其他的,你也不要想那么多,想也没用,因为没有靠山,在官场上,就是没有一切。要是张建功不死,那就另当别论了。说不定今天这个江城市的市长,就是他汪大友的了。
再说了,要是张建功不死,整个西江省的政坛都得重新布局。省委书记时光达年龄到限,走是一定的,要是中央决定由张建功接任省委书记,那顾怀远就不能继续担任省长了。因为两个本地官员,分别出任党政一把手,没有先例。所以,只能是一个走,一个留。因为顾怀远已经担任过一届的西江省长了,所以顾怀远走的可能性最大。
顾怀远走,那么留下的张建功,不是省长就是省委书记,那样汪大友的前程将不可限量。所有跟张建功关系好的副厅级、处级干部,有些人将会升为正厅级干部,有些人将会升为副厅级干部,真是变了一个人,带动一大片呐。
在中国的官场上,一个官场大佬的生命,绝不仅仅属于他自己和他的家人,而是属于一大批人,一个政治集团。从古到今,都是如此。一个官场大佬自然生命的终结和政治生命的终结,都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的背后,是成千上万的人的命运将因此改变。所以,官场上,未可知的因素简直是太多了,解释不清的,大家就称之为“命运”。
汪大友就属于命运不济。在官场上混,要想不得病,你得有一个好的心态,知足常乐。像汪大友,原来根本没想到自己能当上副厅级干部,而结果,不仅当上了,位置还相当关键,市委副书记吗,全江城市,除了韩红然和杨明亮,就数他了,到了哪里,都是前呼后拥的,有自己的专职秘书、司机,在市里,也是大人物了。出门有专车,出省随便坐飞机,吃喝嫖赌都可以报销,一辈子混到这个地步,也算是值了!他一个农村孩子,能有今天,真是要谢天谢地了。
汪大友兄妹五个,只有他一个考上了大学,其余的都在家务农。汪大友老小,是父母的宝贝疙瘩,从小娇生惯养。你不要以为,只有有钱有势的人家才会娇惯孩子,农民也会。汪大友两个姐姐、两个哥哥,谁也没有他得混。父母有什么好吃的,都留给他。哥哥姐姐们,上学初中都没有毕业,就被父母从学校里领回来了,说是脑子笨,上也没用,还不如早帮家里干活,或者出去打工挣钱,贴补家用。那时候还是生产队,农村孩子,放羊、割草都算公分,可以多分粮食的。
看書罔小说首发本書




市委大院 第三十三章 权在人情在
到了汪大友这里,由于他天资聪明,从小读书学习就好,所以父母把所有的希望,就寄托在他身上。一直把他供养到高中毕业。那时候还没有恢复高考,汪大友在农村小学里,还当了几年的民办代课教师。等恢复高考后,他复习了两年,才考上省里的西江大学中文系。大学毕业后,正好赶上省委组织部到学校挑人,他因为各方面表现突出,学校就推荐了他。那个时候,大学毕业生都包分配,他毫不费劲地进了省委组织部,踏踏实实,干了二十多年,从一个小科员,也升到了正处长。没有关系的农家子弟,在省城里能混上一个处长当当,已经到顶了,如果不是认识了张建功,他这一生,根本就到不了市委副书记这个位子上。
因为省委组织部长严军政来了,按照惯例,江城市市委、市政府是要举行一次高标准的接待活动的。盛大的午宴,照例是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定接待酒店——江城大酒店进行的。
江城大酒店,是江城市历史最为悠久的酒店,民国时就有了,不过那个时候,不叫大酒店,叫江城宾馆。解放后,经过历次改扩建,已经成为江城市占地面积最大,风景最优美,软硬件设施最高档,接待水平最高的酒店。韩红然当上市委书记后,嫌原来的主楼设施陈旧了,于是又让市财政拨款一个多亿,建设了一栋主楼,几栋副楼,新增加了三百多个床位,把江城宾馆的名字也改了,叫江城大酒店。市委、市政府把这里当成了指定接待地点。
国家领导人到江城市视察,通常都是安排在这里接待。更重要的是,这里有一栋栋西式的小别墅,掩映在假山、花坛、葱绿的树木之中,闹中取静,很适合居住。特别是沿江的几栋楼,站在楼顶,可以眺望江边的风景。远处群山逶迤,沿江两岸,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一江碧水,穿城流过,真是像一个天然的大盆景。所有到过江城市的国家领导人,都不住地赞叹这个城市得天独厚的风景。
没有国家领导人视察,省级领导人就成了贵宾。严军政今天就在江城市享受到了最高规格的接待。他入住的总统一号别墅,曾经接待过说不清的国内外贵宾,而今天,所有的这一切他都可以享受到。
当领导干部的,之所以喜欢到下面经常跑跑,也就是所谓的考察、调研,其实是有原因的。一来对于高级干部,他们本来就没有多少具体的事情,开开会,讲讲话,签发一下文件,就是工作了。时间长了也烦。于是就想到下面走走,散散心,也可以顺便了解一下基层的情况。多见些人,和老百姓接触接触,也显得自己亲民,时刻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吗!这是我党传统的优良作风,你一天到晚,呆在办公室里不出来,群众就是想见你,被一道道门岗阻隔着,也不可能啊!
二来呢,谁都知道,现在的领导干部,都是有任期的,有年龄这个红杠杠,不管是谁,你到年龄了,都得退休。你在位的时候,手中握有权力,一呼百应,想去哪看看了,秘书打个电话就全部解决了。出门有专车,有专列,甚至有专机,就看你的官够不够大,官到了一定级别,连大街上都有警察为你戒严。到了哪里,都是前呼后拥的,记者跟着,你看一个菜市场,和一个清洁工说句话,握握手,都能成为新闻。电视里有影,报纸上有文,广播电台里有声,你说你活得威风不威风!你笑一笑,人家都说你亲民。到了地方上,你的享受,都是皇帝级的,吃的是山珍海味,什么稀奇吃什么,什么有特点吃什么。睡的地方,都是原来的国家领导人住过的,你说作为一个人,你还想什么吧!什么便宜都让你占完了,什么好东西都让你看完了,享受过了,你还不用掏一分钱,天底下竟然有如此好事,你说你不经常到下面视察视察,你不就是个傻子吗!
这些东西都是有时间限制的,因为一纸令下,你的官位被拿掉了,退休了或者犯了错误被免职了,你看你后悔不后悔,想再往下面跑跑,你自己都不好意思提。因为即使打电话,人家下面愿不愿意接待你,都不好说。你现在什么都不是了,接待你,要花钱,钱从哪出?让个人掏腰包,你看哪个孙子愿意当这个冤大头!这就叫权在人情在,权不在一切都不在。现在的社会,现实得很!你当官的时候,不好好利用一下自己手中的权力,等退休的时候你就知道错了。还想隔三差五,到国外转一转,带着一大帮人,坐着专机,每年把地球转几圈,还有那个可能吗!
所以现在的领导干部,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调研、考察。中央领导,到省里调研;省里领导,到市里调研;市里领导,到县里调研。县里领导,到乡镇调研。乡镇领导,到村里调研。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把所在的地方,转个遍。现在各级组织部门都有规定,什么级别的干部,一年时间,有多少时间是在基层,都有硬性的考核指标。像严军政这样的副省级干部,每年都要求,有两个多月的时间是在基层。而到下面考察,转一转,都可以由秘书写进年终总结里。
1...1516171819...3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