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胎二宝,腹黑邪王赖上门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甜小丫
慕璟辰紧了紧云若夕的手,也不顾两个小包子在,在将小长宁抱还给云若夕时,直接吻上了她的红唇。这个吻不深,但其中含着的情意,却深之又深。
小长乐乖乖看着爹爹亲完娘亲,然后等爹爹亲完,他便紧紧的盯着爹爹。
慕璟辰被小家伙这么盯着,当即明白了他的意思,笑着俯身,在小家伙的额头上亲了一下,又摸了摸小长安的脑袋,这才下了车。
慕璟辰没有和凤仪长公主做一辆车,他去了后面那辆空车。
等到云若夕的马车离开队伍,凤仪长公主的车队便继续前行。
至于那些送行的人,则跟在云若夕的车队后面,和云若夕一起回到了城内。
“娘亲,那些人是监督我们回王府的吗?”小长乐瞧着后面那些跟着的人,稚嫩的问着。
云若夕抬手点了点他的小脑袋,“以后这样的话,不要随意说出来。”
“嗯。”小长乐点了点小脑袋。
母子三人带着小妹妹,一起回了王府。
云若夕安排午餐,和三个孩子一起吃了,然后照常安排两个孩子修习,打坐和练武。
王府的生活似乎在照旧,但外面的风云却是不断的变换。
因为慕王爷被害,北关的士气在北安候赵侯爷的一番公开讲话后,得到了和西北关将士差不多的激愤情绪,在北戎再一次的进攻中,首次取得了胜利。
这是北戎南下一来,让北关将士节节败退后,第一次被击退,军心大涨,北关的局势当即有原先的不利,渐渐转成了勉强扛住。
慕璟阅押送物资和李巍汇合后,本是想要去看慕王爷,但他除了是慕王爷的侄子,更是押送军的军官。
多番衡量后,慕璟阅最终听从李巍的建议,带着人马继续前往北关支援,而李巍则带着慕王府的亲兵,亲自押送慕王爷的灵柩,去和凤仪长公主汇合。
只是凤仪长公主怀疑慕王爷的死,并不允许李巍有任何行动。
早在凤仪长公主出发前,她就飞鸽传书给了她守在慕王爷身边的人,下令让李巍就在原地候着。
本来人死之后,应该早日下葬,李巍应该尽快把慕王爷的尸身运回京城,但长公主怀疑慕王爷没死,下了死令……李巍也没有办法。
他是慕王爷的副官,从很早以前就跟着慕王爷,他很清楚王爷与长公主之间的感情。
“如果王爷还在,长公主想要什么,他都会应许的。”
面对下属对长公主命令的质疑,李巍只做了这么一句回答,就堵住了所有人的罪,毕竟他们这些跟着慕王爷多年的人,都很清楚慕王爷对自己妻子的疼爱。
其他驸马不纳侧室,是因为不敢,毕竟他们身份再高也高不过皇室的公主。
慕王爷就不同了,他是异姓王,身份品级上和长公主一样。
(iishu)是,,,,!
第1473章 惊世之举
【】(iishu),
【 】,精彩小说免费阅读!
可慕王爷身边不仅没有出现任何女人,对长公主更是二十多年如一日的敬爱,如果王爷还在,大概也真的由着长公主这般“为难”他吧。
大家难受的同时,不由也有些理解长公主“偏激”的做法。
好在慕王爷备受各地百姓的爱戴,得知慕王府的亲卫兵需要冰块,纷纷想着法子去弄了一些,不少富商也做出表率,捐献了不少。
除了北关士气大涨外,慕王爷的死也明显刺激了肃王的人。
云若夕起初不太明白,后来问了影十一才知道,慕王爷功高盖主,为了自保“解甲归田”,那卸甲的同时自然也是卸了兵权的。
慕王爷曾经的大本营是在西北关,他在西北关驻守的时间从年轻时算起,到现在起码有三十年,这期间,他在西北关带了不少人。
这些认后来都在慕王爷“解甲归田”后,跟了肃王,这也就是说,肃王手底下的人,除了一些新提拔上来的,大部分都慕王爷的旧部。
慕王爷的死对他们的刺激极大,再加上慕王爷时候西梁骑兵,舆论上渐渐把二者联系在一起,怀疑福建和南域这边的战乱都是西梁人的手笔……
哪怕他们并没有证据,也依旧让这些将士激愤不已。
原本南域的情况已经稳定,福建那边也没有再作妖,一切都等着朝廷和渤海国谈判后的“巨款”押送到位,两国正式签“合作协议”。
可谁知,就在这笔银款抵达一位张姓将军驻守的地盘时,他居然强行扣下了这笔钱款,杀了渤海国的来使,然后用这笔钱款发江湖悬赏令。
李家父子,褚家父子,甚至渤海国二王子,南昭国世子都上了这道悬赏令。
且悬赏令后的赏金数额,基本碾压了暗杀堂黑榜上的大部分暗杀令,不可不谓之恐怖。
重金之下,必有响应。
难以数计的江湖人,开始进入福建南域甚至渤海,以谋求巨额赏金。
看上去,似乎是一件不错的主意,但背后带来的影响却极大。
因为长久一来,庙堂和江湖之间的默契,都是互不干预。
江湖不参合朝廷的事,而江湖事江湖了,只要江湖人不随便违法乱纪,做出干预国家稳定的事,朝廷也会对江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就算大部分朝廷当值的人,甚至皇帝自己,都和一些江湖高手有来往,那也都会是在秘密中进行。
毕竟朝廷希望的,是百姓们能老老实实的干活,不要一天到晚想着出去闯荡。
所以张将军的这种做法,无疑是打破了朝廷不和江湖明确来往的界限。
且不仅如此,张将军用赏金“求助”的方式,也彰显出了朝廷的无能。
什么时候,一个国家需要一群江湖莽夫,还是见钱眼开的那些人来拯救了!?
这不是在明摆着说朝廷不行,大宁的战士无力吗?
然而张将军才不想这么多,他特么就像弄死这些耽搁他追随慕王爷去北关的渣渣。
“如果不是李家褚家这些狼心狗肺的杂碎,劳资早就跟着王爷去北关了。”张将军恨恨道:“而如果劳资能跟着王爷同行,那些杀手怎么可能杀得了王爷!”
张将军和别的跟着肃王手底下的慕王爷旧部不同,他是慕王爷在北关意外挖出来的活宝。
当时的张将军大字不识,在武状元的选拔比试了作了弊,被人发现后,不仅除了名,还让他一辈子不得入伍,彻底关了他的武将之路。
张将军觉得朝廷不能慧眼识英雄,直接离家奔去了绿林做了绿林好汉。
然而做了几日绿林好汉后,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大宁的水路运输太过发达,他们这些绿林好汉,根本没有人家水路好汉混得好。
为了三斗米,绿林好汉张将军投靠了漕帮。可没想到漕帮是要和朝廷打交道的,对朝廷恨之又恨的张将军立刻回头北上,去边关做了押镖人。
北关几个州的马匪又多又凶悍,慕王爷在一次围剿中,救出了一人力战十几个马匪的张将军,然后就把他送去了北关赵侯爷那里。
张将军在北关立了几次功后,因为年纪大了又受了伤,慕王爷就给帮对方疏通关系,让他去了靠近福建的一个州城当守城将。
考虑到他文化水平有限,还贴心的给他安排了个举人出身的文人,做他的文书幕僚。
可以说,张将军前半生浑浑噩噩,离自己的梦想越走越远,是慕王爷最终发现了他,拯救了他,不仅给了他命,还给了他一个实现梦想的机会。
知遇之恩对于任何一个怀着梦想的人,都是极大的恩惠,何况张将军最后能安定下来,娶妻生子有一个极好的在职退休生涯,全都有慕王爷的帮忙。
故而慕王爷的死对他刺激极大,一直想着此生无缘报恩的张将军,在得知朝廷的和谈金不久就要路过自己统摄的地域,他也就想出了这么一个主意。
而张将军之所以能当上将军,自然也不是一个用屁股决定脑袋的愚蠢莽夫。
他不仅在截下这笔钱之前就安排好了自己的家属,更是考虑到朝廷会派人来收这笔巨款,飞快的将这笔钱预先支给了暗杀堂,让暗杀堂代他发令,并给出悬赏。
先不说暗杀堂的人,是怎么在短短半日内就这笔朝廷凑了好几天才凑出来的巨款运走的,反正暗杀堂的暗示榜上已经列上了这些人的名字。
一时间,想拿钱的,或者单纯想要为慕王爷这等为国大将报仇的,都开始各显神通,冲向了这些被暗杀的,于是没过多久,就传来李家父子头颅悬挂城门的消息。
这个消息对朝廷而言,是极为打脸的,因为在李家父子双双遇害前,他们的人才把“劫银”的张将军拿下。
张将军虽然没有用自己的名义发布悬赏令,但这笔钱是他截的,赏金也是他出的,朝廷为了和江湖划清界限,避免让人觉得这赏金其实是朝廷出的,自然得给张将军安一个“抢劫”之罪。
(iishu)是,,,,!
第1474章 暴乱和转机
【】(iishu),
张将军也不介意,在带着镣铐前往京城赴死的途中,听到这个消息后,直接大笑了整整一天,“狗娘养的,让你们知道咋们绿林好汉的厉害!”
押送张将军的人,是朝廷派来的人,还是主和派,对张将军这些作为自然不满。
他冷嘲道:“绿林好汉?明明是一群违法乱纪的匪徒才对。李家父子叛变,自有朝廷收拾,要是人人都效仿你们这些江湖人,为了铲除异己就用赏金暗杀,那整个国家都要乱套了!”
押送官想说的是一切犯罪行为,都应该交由朝廷的律法去判断,若是人人都凭借着自己的好恶做事,那法律的尊严将被践踏,朝廷的权威也会受损。
而一旦这些东西没了,那么整个国家都会乱。
只是——
押送官所说的理是这么个理,但放到实际情况后,却完全不适用。
正如张将军回他的,“放你娘的臭屁,你们这些文官,就知道舞文弄墨,根本不懂打仗,能用一人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要用千万人去解决。”
这些文官只知道,有人来犯,那就派人去打,完全不知道他们派出去的人,都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
李家的作、乱,如果朝廷能更凌厉,处理得更凶狠一些,根本不会形成今日这样的割据分裂形式,当地的百姓不会流离失所。
许多本不想上战场的士兵,也不用被逼着上战场。
“像你这种一出生,脑子就留在娘胎里的迂腐书生,劳资都不屑得跟你多废话。”
张将军还没骂完,随同的他的文书幕僚就叹道:“抱歉,我家将军不善言谈,大人切莫气恼。”
张将军此去京城,八成是要死的,但他的文书幕僚却觉得事情有转圜的余地,于是便以没有监督好自家将军,想要去京城自请罪名的理由,跟上了队伍。
那押送官本是想要说张将军的,可看人家举人文书这般躬身道歉,其他押送的士兵,似乎也都很喜欢那个满嘴喷粪的张将军,他只能暂时压住火气,就当没看到张将军这个人。
张将军见自己把那文官说无语了,更得意了,对自己的文书道:“小李,你随时关注着,要是又有好消息,你要立刻告诉我。”
李家父子被暗杀成功,张将军兴奋激动了整整一天,再好的体力也有些不支了。
“将军安心,属下会帮你看着的。”举人文书无奈的一笑。
张将军便睡了。
也就是张将军睡的时候,肃王那边秘密派兵,增援福建,准备助慕王爷返京后留守的两位将军,拿下福建。
不过这并不容易。
李家的主心骨虽然没了,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跟着李家的那些人,为了不死,只能依附于渤海国的人,居然直接把福建给了渤海。
渤海国本来等和大宁签约,但现在和谈的黄金变成了他们王子的赏金,派去的使者,也被大宁的将军给杀了,这还怎么谈。
当即,渤海国就出兵接受了李家的让步,占据了福建。
看上去,这似乎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张将军的行为,似乎带来了一些不好的后果,然而是非因果,不到最后,很难说清一件事到底是对是错。
渤海国虽然占了福建,但福建和朝廷割裂的情况,和之前福建被李家占着并没有多大区别。
如果非要说有什么区别,那就是之前福建由李家管着,渤海国还能腾出兵力,和李家一起东行,打打江南的主意。
但现在渤海国需要耗费兵力统御福建,不仅腾不开手对江南打主意,而且因为养兵的问题,和当地的福建士兵产生了强烈的冲突。
原本李家能成功起兵割据,就是利用了朝廷和福建的信息不对称,以减税和足够多的兵饷,来诱、惑福建群众跟着他们闹事。
现下李家人不管事了,其他国家的人来了,福建本地人不仅会沦为二等公民,甚至原本许诺的极高的兵饷也没影子了……
如果不是渤海国的二王子聪明,没有立刻恢复税收,怕是整个福建都要自乱起来,然而就算渤海国的二王子选择了安抚,大部分民众对于自己成为渤海国的国民,都不是特别开心。
无他,福建和渤海国相邻,彼此做了太多生意,那有生意,自然也有一些摩擦。
原本这些摩擦,在大部分和谐的生意里,并不会引什么不和谐。
但如今福建被渤海国收了,一些渤海国的奸商,便趁机在这件事里闹好处。
不不按照原本合同上的价钱成交,还压着福建本地的商人大肆冷嘲热讽,说他们都是二等公民了,就别想要什么公平了。
这些事若只是零散的发生,大概还不会引起沿海居民的暴动。
可就因为发生得多了,且不少福建本地的大商人都受了损,这件事也就在福建和另外两个相邻的大州里传了开来。
再加上李家人死后,那些被李家残害的忠良,站了出来,告知了百姓李家的罪刑……那些跟着李家闹事的人顿时醒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