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一胎二宝,腹黑邪王赖上门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甜小丫


第1559章 由不得犹豫
    宁帝收到西梁退兵的消息时,已经在江南杭城的水师军营里了。

    除了宁帝这样关键的上位者,大部分跟着宁帝一起南渡的门阀贵族,或多或少都在江南安置有业,寻到了各自的住处。

    只是他们才安顿好,就传来了慕王爷大军偷袭成功西梁军撤退的消息。

    西梁军撤退,北宁城安全了,这当然是个极好的消息。

    只是他们还回去吗

    西梁人占领了西北关五州,据说他们的帝王在返回朝歌城前,让萧逸留在了西北。

    除此之外,更是亲自派遣官员来西北,准备接手西北五州,修建这里的道路和城镇,打通西梁和大宁原本的两关隔阂。

    这也就是说,曾经两国交战的地方,会从荒地变成城镇,而原本属于大宁关中繁华地带的要塞,会变成两国对峙的军师分割线。

    总而言之,西梁的地盘变大了。

    占了关中之地不说,还连同褚家把南部的三州也给占了。

    而大宁则是变小了,从原本的三十六州,变成了二十七州。

    不过饶是如此,大宁依旧很大,且占据物产最丰富的沿海地区。

    加之这场战役,死伤的只是西北的战士,大部分内地的百姓并没有遭受灭顶之灾,所以大宁的统治者要是肯好好经营,还是能重新站起来的。

    可是有些东西,一旦放弃了,就很难再建起了,有些念头出现了,就很难再改回去。

    西梁军队的势如破竹让大宁的上位者们看到了灭国的灰暗。

    纵然对方已经退去,他们依旧不敢回到北宁城,回到那个随时随地可能被萧逸率领的五十万骑兵冲击,然后攻破的城池。

    于是就在七皇子传信,询问宁帝什么时候回来时,宁帝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要迁都,将都城从北宁迁到江南的杭城。

    杭城和北宁城之间是有大运河的,来往很方便,也是江南最大的城市,贸易,军事,各方面都很强盛,江南的最强水师也在这里。

    最重要的是,这里是长江以南,是隔了天险,西梁骑兵所不能涉及的地方。

    将这里作为都城,显然比回到那个已经被逃亡的权贵们搬空了的北宁城好。

    只是宁帝在做出这些决定的时候,显然没想过他在北宁城那边的声誉,已经降到了最低点,更没有想过江南这边的地头蛇,是否愿意他来。

    因为宁帝不是一个人来的,随着他来的除了王公贵族,还有其他在京城里有头有脸的大家族。

    这些贵族士族在江南置业,仅仅只是置业,并非完全扎根在这里,他们也并非完全会控制这里,在他们眼中,京城的权利显然更重要。

    但现在宁帝想要迁都。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整个国家的政治转移,意味着所有的贵族士族都要涌入杭城,在这里进行新的驻扎和谋划。

    而原本在这里的家族呢

    他们是走是留

    大部分的中原人,骨子里都是有根的情节的,谁也不愿意被迫背井离乡,所以杭城本地的大族们,是不想迁移离开杭城的。

    可杭城的资源就这么多,如果整个大宁的贵族都集中来了杭城,那么到最后,外来的,本地的,自然是要斗上一番。

    而且极有可能是本地的落败。

    毕竟从京城里来的大家族,都是真正的世家大族,底蕴雄厚,人才众多,又是跟着皇帝一起来的,有皇帝撑腰,他们这些地头蛇能得什么好。

    故而宁帝的这话一出,江南各地官员士族都开始往宁帝那里递折子,说什么宁帝象征着整个大宁,因为战事暂时避退,可以理解。

    但就地迁都,那不就是代表宁帝怕了西梁吗

    这可是有关国家尊严,民族尊严,皇家尊严的大事!!!

    而且北宁城尚未被进攻,一切建筑财产人员都是完好的。

    皇帝有什么理由不回去

    总不能明说是怕西梁又打来吧!

    要宁帝真这么说了,那大宁就真的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他也没必要迁都,直接把帝位交出去,做一个封地王爷吧。

    所以宁帝是不可能这么说的。

    但他又真的不想回去。

    前后为难之下,他微服私访,去了谢家暂时安顿的民居。

    “陛下不能说不会去,可又不能不回去,若想两全,只有一个办法。”谢堰坐在民院的梨花树下,淡然的给宁帝沏茶。

    一边沏,一边道:“而这个办法,陛下的心中其实很清楚。”

    宁帝之所以装作不知道,不过是因为这个法子,他不想用。

    “陛下也知道,当下的情况,由不得陛下继续犹豫。”

    京城已经传来了风声,说百姓们想要宁帝退位,觉得宁帝德不配位,宁帝在的时候,西梁打来,宁帝一走,西梁人就走了。

    这不就是天意

    是老天爷不要宁帝这个篡位货色继续在皇位上被人尊为天子!

    宁帝也是听到这些风声,意识到他不得不回京城去镇压,才急忙来找谢堰,希望从谢堰这里得到最完美的处理办法。

    可哪有什么完美的处理办法,想要解决一个问题,就得牺牲一个问题。

    “朕不能回去。”宁帝微红眼角,“宣扬这些的人绝对是西梁的探子,他们故意说这样的话,就是逼朕回京城平息谣言。

    西梁退军,也根本只是暂时性的退军,他们是想骗朕回去!”

    总之,各地百姓对朝廷的怨念京也好,江南这边的官员劝导也好,以及西梁人的退兵,似乎都是在逼他返回京城。

    而他一旦返回京城,就会迎来西梁的大军,成为亡国的君王。

    他会被定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上不能见姜家先祖,下不能面对历史长河,而他最不想听到的,就是众人说的那句“要是恭王当皇帝”就好了。

    在西北打过好几次胜仗的恭王,爱民如子的恭王,谦逊先贤遗风的恭王,怎么都比现在的宁帝好。如果有恭王在,大宁怎么会变成这样。

    这样的千疮百孔,这样的被人践踏,这样的失去八大州而不敢吭一声。



第1560章 不复旧时光
    所以,他除了怕死,更怕的是会戴上亡国之君的罪名。

    也因此,他宁肯被说人说胆怯了,害怕了,不敢回北宁城了,失去了皇家威严了,也不敢冒险回去,失去性命成为亡国之君。

    谢堰看着宁帝面前并没有动的茶,顿了三秒后道:“如果陛下这么认为,那就称病吧。”

    “称病”是像太子那样称病吗的确,他要是病了,就不能舟车劳顿,不能在短时间回去北宁城了,可称病之计只是短计。

    他能拖个三载五载,却不能拖个十年八年。

    且他在这里,严格来说,是并没有兵权的,若是江南这边的人,有人意图不轨……他的处境,将会极为困难,整个人都会被人掌控也说不定。

    你问他谢堰会不会保他

    宁帝表示,他对他自己和谢堰的关系还是看得很明白的。

    谢堰这个人,把家族看得极重,虽然后来因为一个女人和家族反目,不再看重任何东西,但家族这个东西在他的眼里还是很重要的。

    不然,他也不会在和自己的母亲闹翻,和家族里的长辈闹翻,和谢家大部分人闹翻后,依旧以一人之力,成为整个家族的脊梁。

    这样的看重家族的他,又怎么会为着一丁点过去的君臣之谊,就搭上整个家族的命运来护卫

    如果说以前的宁帝看不穿谢家,现在的宁帝却是越来越明白谢家人是怎么样的一群人。

    他们屹立数百年而不倒,是有其根源的。

    而根源就在意他们谢家人只忠于家族,不忠于某一个人。

    “称病不是长久之计。”宁帝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最基本的回应。

    但谢堰的回答,却并不按常理来,“称病的确不是长久之计,但称病是必要的。”

    “必要”宁帝微微皱眉。

    “如果不称病,陛下如何让位呢”谢堰不动声色的说出这句话,语气淡漠平静得就像是在说这雨前龙井茶味道不错。

    宁帝看着谢堰的目光,僵在了那里,好半天,他才渐渐恢复听觉,听到了梨花院里吹过的风声,和不远处传来的鸟鸣声。

    是啊,让位……

    这个答案,他自己其实早就知道,但他不想做出这样的决断,所以才一拖再拖,宁愿提出迁都这样注定被反驳的事,也不愿下这样的决断。

    但这一刻,由谢堰说出来,却是让他那颗不愿这般做的心,选择了屈从。

    “好,朕称病,让位,让太子替……”

    宁帝还没说完,就被谢堰打断了,“陛下当真以为太子可以登位”

    或者说——

    “陛下认为,太子能够在这样的局面下,稳住民心和军心”

    要知道当初西梁向大宁开战的时候,三皇子和太子是同时站出来的,但一个去了西梁添乱犯错,一个则是在半路就打道回府。

    比起三皇子在西北还算做了点事,太子几乎没有在战事国事上有点作为。

    最重要的是,太子之前害怕被帝王留守,早早的装了病。

    虽说现在随时可以说自己好了,但谁知道他会不会再“病”。

    百官都是精明人,百姓也都不眼瞎。

    宁帝这个时候称病,没问题,毕竟年纪在那里摆着,加上国事战事诸多烦扰,以及连日来的舟车劳顿,病倒了实在正常。

    但太子年纪轻轻,就生病,离开北宁城后就好了,这也未免太过神奇。

    况且,宁帝想让太子回去,那也得看太子愿不愿意。

    毕竟谁都知道,西梁是没有派使者来谈和的,这意味着他们随时可能再打来,而现在的大宁,就算团结军民一心,也不一定能扛得住西梁的倾国之力。

    因此北宁城在国家层面上,的确是不再适合成为国都了。

    只是,这是在国家层面,在百姓心中呢百姓会觉得帝王舍弃北宁是为了战略吗

    不会的!

    他们只会认为帝王贪生怕死,不配为君,也不配当国。

    “所以你的意思是,朕得把位置传给老五”宁帝的神色以及有些晦暗了。

    其实他也清楚太子在关键时刻装备,就是一个不堪重任的主,这个时候他若让他回北宁,以太子身份监国,代他处理政务,那是绝对喊不动的。

    除非他下圣旨,强行让太子去,可那样无能的太子送去现在的京城,又能控制住什么局面他会不会把局面弄得更糟糕

    现在留守在京城的人,有几个重要人物,也分别代表了几方势力。

    除了七皇子是被在宁帝偏心眼留下来的外,京城里留守的官员,大多出自上三门。

    对此,宁帝没什么额外想法。

    上三门在盛世里享受繁荣,现在出事了,自然要有所担当。

    而除了上三门里的人,剩下的较为重要的就是顾家的顾颜之了。

    顾颜之和他的父亲一样,都是“直臣”,也就是那种没有明显结交势力,只忠于君王的臣子,他的存在也不会让宁帝觉得不好。

    所以现在在京城,最让宁帝担忧的就是没有死的慕王爷。

    以及被慕元吉救回来的肃王。

    谢堰和宁帝共事二十多年,那会不知宁帝在想什么,“陛下莫不成是觉得,慕王府的人会趁机让肃王上位”

    “不然呢。”

    都到这个时候了,宁帝自然不会在像平时那样委婉绕圈子。

    可谢堰听了,却突然笑了。

    谢家的家主,曾经的权相,谁都知道是个不苟言笑,没有什么表情的人,好似他所有的笑颜,都已经随着他最心爱的女人死去。

    如今这一笑,居然比身后还未凋零的梨花树,更为光华万千,看得宁帝居然恍惚的想起了曾经年少时第一次见谢堰的时候。

    那个时候,他们都还是少年,宁帝不是皇帝,谢堰也还只是谢三公子,两人如同学知交,从古论今,纵声风月,极其恣意。

    如今,他成为了九五之尊,却深陷看不到的囹圄里。

    而他,却失去了年少的轻狂和欢乐,变得完全让人琢磨不到底。

    岁月的确是一把看不见的刀,抹去了年少人的青春与美好,只留下满目疮痍,考验着日渐老朽的人,一步一步的走下去。



第1561章 谢堰深意
    “陛下,您不会到现在都以为,肃王对那个位置有兴趣吧。”

    谢堰的话,如惊雷一般,炸在宁帝的耳边,他突然意识到,他一直以来都藏在心里,不怎么认可的情况,或许就是事实。

    那边是,肃王是真的没有什么谋反之心。

    对慕元吉和肃王这些人来说,为恭王平反固然重要,但他们更看重的是家国安危,皇权动荡很多时候影响的并不止是那个能不能坐上皇位的人。

    谁成谁败,都意味着一大堆人的送命,以及整个国家的稳定。

1...516517518519520...54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