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走出吴庄》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小强

    老王也从烟盒里取了一支,就着老张的烟头点燃后,仍然接上了方才的话题。<o:p></o:p>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春玲就又和这副厂长好上了。这一他(她)们做事很机密,没任何人知晓。事情就败露在副厂长的老婆上。”老王老张说到关键处,就你一言我一语地争着披露。“就是大前天的事,星期六晚上。厂里包了电影,在厂大操场露天放映,演的是‘霓虹灯下的哨兵’。副厂长的老婆孩子给当家的占了最好的座位,可电影已经开演了也不见副厂长的人影儿。分管文艺宣传的副厂长一向是很爱看电影的啊。他老婆有点犯嘀咕,就悄没声儿离开座位,返去找人。副厂长不在家属宿舍,那妇人就找到了副厂长的办公室。办公室朝里插着门,黑灯瞎火的没开灯,里面却有些动静。那妇人屏声敛息地细听了一阵,明白是怎么事儿后,气急败坏就拼命擂门。听到男人在里面应道:‘你等等,我穿上衣服给你开门。’妇人就骂道:‘谁与你在一起?干什么勾当!快开门!’一阵窸窣之后,副厂长开了灯打开门迎进了夫人。咳,人家到底是厂级领导,紧要关头也表现得既沉着又冷静。装模作样伸了个懒腰,说:‘原准备加加班看文件,不想身子骨不舒服,没和你们打招呼,早早儿就在这里歇着了。’厂级领导都享有里外间待遇。外屋是大办公室,备有大办公桌、单人椅子和靠墙的长条椅子。里屋有床铺、小写字台。这妇人从外间到里间地瞅瞅,除了自己的男人,再没发现旁人。尽管有些疑惑,但既惦记电影,又牵挂电影场上的孩子,随手给男人揪展床单后就迈出了里屋门。正准备要离开了,鬼使神差,又返来扒到墙上的挂镜前照了照自己。不曾想这一照照出了破绽。镜子中映出了床单的下摆。再往下露出了一截光滑的小腿和赤脚。副厂长的女人急忙掀起床单,床底的报纸下埋着个女子。这受了嘲弄的女人象疯了一样,拽着那只脚就把床下的女子揪了出来,看清楚就骂,好你个‘到口酥’。顺势一个耳光扇了过去。春玲下意识地一摸脸,嘴角出了血。看着手上的血迹,春玲把嘴一吮,噗一声唾了那妇人一脸血沫子。眼看两个女人就要大打出手,那副厂长扑过来死命抱住他老婆,说春玲道:‘鞋在床下,还不快跑?’春玲这才穿了鞋跑掉。”<o:p></o:p>

    “啊呀呀,这死妞子,丢尽赵家的人了!她现在在哪里呢!快给我押来,我捣断她的腿!”春玲娘气得直用拳头捶炕。但还是尽量压着嗓门儿,不愿邻居听见这丑闻。<o:p></o:p>

    “我们来的目的就是想问问家里人她来了没有。或者给些线,她可能去了哪里。解决问题总得当事人在场。<o:p></o:p>

    “也怪那副厂长女人不理智,吵嚷得全厂子的人都知道了。春玲从副厂长办公室跑出去就再没音信。已经三天不见了。厂长怕出事,就打发我俩出来人。”<o:p></o:p>

    “啊呀呀,我把好端端的闺女交给你们,你们没教出好来,倒把人也丢了!天呀,我的闺女呀,找不人来,我与你们厂长没完”春玲娘意识到事态的严重,忍不住又长声短调哭了起来。<o:p></o:p>

    “我想春玲不会出事。她不过是一时面子上抹不开,躲躲风头儿。”说这话既是安慰婆婆,也是文景的真实想法。文景心想:以春玲的脸皮之厚,断不会因此而自短见。“或许是到省城西站找了她大哥。说不定还会到部队上找了她二哥呢。”<o:p></o:p>

    “对,对。这两条线太重要了。”那张、王异口同声说。<o:p></o:p>

    “希望你们尽快给我们个信儿。省得老人们挂念。”文景嘱咐那二位道。<o:p></o:p>

    “人在够本儿。没了人我可要找你们去拼老命的!”那婆婆也抹着眼泪说。<o:p></o:p>

    老张老王离开后,婆婆拉着文景的手,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说这天若不是文景在跟前,她还不知会怎样呢!一切祸根都由春玲引起,今后就权当没抱养她!文景的长相原本就象她的亲生女儿。如今又做了她的儿媳,更是缘分。今后,文景就是她的亲闺女、心头肉。娘儿俩还串通一气,编好了瞒哄老公公的话。在婆婆眼里,文景一下就变成当红助手了。<o:p></o:p>

    <o:p></o:p>

    人哪,真说不准是谁成全了谁。




走出吴庄(十七)十指连心
    <b>十七<o:p></o:p></b>

    <o:p> </o:p>尽管第一天婆家就遭遇了许多意料之外的事情,但文景倒也一件一件地应付过去,没出什么差错。文景刻意要好,在次日一个阴雨绵绵的早晨,她早早儿起来,望见院里积了一洼一洼的水,急忙收拾好自己的房间、梳洗过后换了身家常穿的衣服,跑到院里找了张铁锨就捅街门旁边的出水口。一夏天没怎么下雨,出水口处积了不少柴渣棍草,流水不畅了。昨天的经历,检验了她处理意外事件的本领。她感到做上等人家的媳妇这一新任职务并没有母亲所担忧的那么复杂。反而很新奇很刺激。公婆们所喜爱的无非是勤快、节俭、和自家人贴心。这有什么不可胜任的呢?<o:p></o:p>

    “这活儿不用你!”赵福贵从窗玻璃口望见文景在冒着蒙蒙细雨捅水口,急忙戴了草帽赶了出来。一边走一边埋怨老天爷,“该下雨的时候是赤日炎炎,开了镰反而阴雨绵绵。”<o:p></o:p>

    赵福贵的女人也急忙撑了雨伞,拧了小脚颤危危地来接文景。她说:“咱家可是男女分工明确。今后千万别干这种男人们的活计,让肚里的娃儿受了屈娘可不依哩!”<o:p></o:p>

    文景笑着把锨交给公公后,搀扶着婆婆了屋。见婆婆正张罗早饭,便说:“我去抱柴禾。”转身又踅到柴草房。赵福贵和他女人,一个在街门口、一个在家门口,只把那眼儿朝柴草房觑。欣赏文景的一举一动。只见她半湿的浓发上闪着明亮的小水珠,一张年轻的脸儿滋滋润润、白里透红。举止从容不迫,楚楚动人。干什么都有条不紊,训练有素。瞧那折玉茭杆儿的动作:两手抓了玉茭杆两端,把中间往抬起的膝盖上一顶,咯吧咯吧都折成了二尺多长的短棒棒。拢到一块儿后还在柴草房门口墩了墩,恐怕有叶屑儿撒落在院中。老夫妻俩相望而窃喜,心中美孜孜的。见文景的肩头和后背已湿透、紧紧贴了身躯。街门口的公公就朝家门口的婆婆做手势,揪一揪自己肩头的衣服,示意那婆婆给文景找春玲的干衣服穿。<o:p></o:p>

    文景也不推辞,换上春玲的衣服就扒到灶口掏灰。那婆婆却坚决不依,说文景打从结婚以来,在家里都没住过一天。现在还是新媳妇呢,必须住完“九”才能干掏灰加火的营生。河东人的乡俗:新媳妇到娘家过门后,按惯例就该在婆家一直住九天,叫“住九”。大概是取地久天长之意吧。文景是勤快人,一旦闲下来,倒觉得浑身不自在,做新妇没趣。那婆婆也真会见机行事儿。蹭到她身边儿,对着她的耳朵说:“快给春怀、春树写两封信,打探打探春玲去了没有。”<o:p></o:p>

    “家里有纸和笔么?”文景忙问。<o:p></o:p>

    赵福贵家指指窗外,意思是叫文景小点声儿,别让赵福贵听到。赵家果然是要什么有什么的人家。那婆婆一会儿就从里间屋找了钢笔、墨水瓶和信纸信封来。推一推文景让她到隔壁自己的小屋去写信。<o:p></o:p>

    这妇人虽然嘴上在抱怨春玲,那不过是气头儿上的话。其实在心里却无时不牵挂那闺女。看着文景换上春玲的衣服、婷婷袅袅的样子,眼前便幻化出春玲的身影。鼻子一酸,几乎掉下泪来。当娘的与子女们生气,把气头上的话抖尽,或者是闭了眼睡一夜后,气就全消了。只剩下亲情与关爱。这不,她本来在生火做饭,却管不住自己的双脚,一趟一趟地拧着小脚往文景那屋跑。小声儿嘱咐道:“你写上,如若见了春玲,千万别责怪她。人生在世,谁也难免有个闪失”;“你写上,让春玲别灰心丧气,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天下好女婿多的是哩”<o:p></o:p>

    文景吸足了墨水儿、铺开信纸,照着婆婆的吩咐给赵春怀写毕一封信后,从前到后默诵一遍,摇摇头觉得不妥。就果断地团了那信纸。她托着腮、凝神静气打一会儿腹稿后,又重新写道:<o:p></o:p>

    春怀吾儿:<o:p></o:p>

    近日你好么?文景现在咱家中,如春玲在爹娘膝前,大慰父母胸怀。秋日渐凉,望儿值班时注意冷暖,文景说你的秋衣秋裤在床下纸箱中的粗蓝布包袱里。饮食亦不可迁就。一日三餐要有菜蔬,饮酒切莫过量。凡事要心胸宽广,待人宜放开眼量。若遇意外,多朝各方面想想,年轻人来日方长!来日方长!<o:p></o:p>

    这几天春玲所在的针织厂放假,未见她转家乡。不知是否去了你处?如果她去了省城西站,希望你领她到市中心转一转。买些她喜欢的用品。然后告诉她爹娘极想她,劝其速归!<o:p></o:p>

    家中一切均好,爹娘身体一如以往。娘与文景亲如母女。腹中胎儿发育正常。<o:p></o:p>

    切莫挂念!秋安。<o:p></o:p>

    给赵春怀写罢,又给赵春树重新拟定一封。文景字斟句酌,团了写,写了团。直到婆婆叫她去吃早饭,这才住笔。<o:p></o:p>

    早饭后,云过雨歇,清风拂面。赵福贵穿了高筒雨靴去了自留地里。婆媳俩顾不得洗锅洗碗就同到小屋去看那信。文景朗声读,婆婆仔细听。对叮嘱赵春怀吃好穿好、给春玲买东西婆婆倒没意见,只是觉得没把她吩咐的几条写进去,心中不悦。感到文景似乎不尊重她。文景忙柔声儿解释道:“娘啊,您说的意思其实都写进去了。‘若遇意外,多朝各方面想想。年轻人来日方长’那就是您的意思啊。千万再不可挑明了!您想想:她大哥、她二哥两个去处,春玲必定先去一个地方。咱怎么可以在两封信中都把事情写得太暴露呢?那不是扩大了宣传力度,自家脏泼自家?万一春玲到哪儿都不向哥哥们吐露真情呢,咱不能先就揭了她的短,让她在两个哥哥面前不好抬头!”<o:p></o:p>

    “啊呀呀,好我的贤媳妇、亲闺女!你咋想得这么周到呢?”赵福贵家的恍然大悟后,脱口夸道,“这脑水简直与我年轻时一样样儿。娘现在真是老糊涂、不中用了!”一般人家的姑嫂,最容易互相猜忌闹矛盾。况且,春玲顶替了文景去县城的传言,赵福贵家也有耳闻。见文景不记前嫌,这样替春玲护短,那婆婆感动得不知再说什么好。心想:春玲的为人处事能有文景一半儿的稳诚持重就好了。<o:p></o:p>

    那婆婆眼巴巴地看着文景将信瓤叠折整齐,塞进信封里,急忙跑到她那边的里间屋,又找来了邮票和瓶装的浆糊。老人家亲自封了口、贴了邮票,就催文景快快送到大队去。她屈指一算,说邮递员三天来一趟乡下,今天正好是送信的日子。<o:p></o:p>

    带着这两封信出来,文景如获什么美差,三步并作两步地往生产队大院赶。仿佛去会久别的亲友。这次家乡,深深感到作了新妇的女人到底与姑娘时不同。做姑娘时自由自在,想到哪儿疯就到哪儿疯。做了新妇,首先得考虑各方各面的关系,各方各面的体面,把自己拘束住了。不想说的话也得说,不想做的事也得做。其实是宛若河槽里的石头被碰圆了、磨滑了,世人反倒说你懂规矩识大体。<o:p></o:p>

    走在雨后的村巷,空气清新,万物如洗。文景觉得一身轻松舒服极了。看看乡邻们一家家破门断墙的情景,文景才进一步感受到针织厂那两位外调人员所谓的“好人家”真不是空泛的概念。赵福贵家的殷实,体现在方方面面。柜子里有十几年之前就旧存的布料(那块外蒙的黑大绒便是明证)。人家的布票还嫌不够使用,偶尔向花不了布票的人家购买布票呢。秋天到了,粮房里仍有当年未磨完的旧玉茭,新旧相见。早饭时,上面蒸了二大王(白面和玉茭面混的窝头),锅里熬了小米稀饭,婆婆还又在其中下了些龙须挂面。还用胡麻油炝了麻麻花和香椿,喷鼻地香,喝的人直冒汗哩。虽说婆婆是特意待她,可吴庄的一般人家哪儿有这水准呢。自行车、缝纫机、半导体等大的物件自不必说,瞧那小物件:雨伞、雨靴、大小剪刀、大小菜刀、磨刀石、钢笔、信纸等真是用什么有什么。一般人家得过且过,一分钱掰成两半儿花,哪儿舍得购置这许多。象文景的娘家,没有外地的亲戚,一般也不写信。文景去了省城,文德给她写信时,也总是从他练习本后面撕上一页纸,把墙上贴过的旧年画翻过来自制个信封。那浆糊呢,常常是娘在饭勺里捏一撮儿玉茭面、加点儿水后,蹲在灶口烟熏火燎搅半天,自制而成。玉茭面粘度不好,常常是信未寄到,那封口早就开了。与人家赵家俨然是两个水平。再瞧瞧人家那厕所,更比别的人家排场。一般庄户人家都是下面一个大坑、四周圈些矮墙。蹲坑者起身后上半截身子露在外面,露人露天。遇了阴天那气味儿就穿窗越室、苍蝇绕屋。“擦屁石”一经雨淋,一擦一屁股泥。人家赵春怀家则不然。茅房也规划得整整齐齐,屋顶有天窗,朝街一面墙有叶窗,入口还有严严实实的木门。而且,早就淘汰了“擦屁石”,用上了卫生纸。厕所地下总是撒一层白灰,用来消毒。更叫人称绝的是茅房门口还挂着个小木牌。木牌的正反两面分别写着“有人”和“无人”。谁若进去解手,就把“有人”翻在外面。解毕手出来后再翻出“无人”那一面来。就象火车上的公厕一样,多么文明!想着这样的好人家虽然远不及红楼梦中的“钟鸣鼎食”大富大贵,毕竟在吴庄还是独一无二。自己能做这等有模有样的殷实人家的媳妇,也该知足了。<o:p></o:p>

    文景边走边想,不知不觉就来到了生产队大院。一抬头望见那熟悉的戏台、戏台左侧的二小队打谷场、场墙上立着的湿漉漉的带穗儿的高粱,文景心中一咯噔脚步就慢了。过去排节目时姐妹们叽叽喳喳的情景、打谷场上热火朝天的场面、自己日夜思念的人和事又纷至沓来。说忘怀、说不牵挂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哩。那天,二小队的打谷场到底发生了什么呢?<o:p></o:p>
1...3435363738...8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