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我的邻居是皇帝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青史尽成灰

    对,就是他!看看啊,头发胡子都白了,可真是够老的!

    老?他头些时候,还逼着俺村上一个14的姑娘,给他当小妾呢!

    啊,他怕是比人家的爷爷都大吧?

    可不是,大了整整十岁啊!

    老百姓发出啧啧之声。

    突然又有人指了指第二驾囚车,是张家的二爷,这位的名气更大了,人称活阎王,前年收租子的时候,因为是灾年,百姓央求缓些时候,这位不但不缓,还加了两成。

    佃户交不上了,他就把人绑在打谷场,连着绑了三天,不给吃喝,还用鞭子抽打,活活打死了7条人命!

    没想到他也要倒霉了!

    解气,太解气了。

    每一驾囚车出现,都引来百姓的一阵议论。

    从上到下,张家的人,还有那些恶奴,全都是罪行累累,罄竹难书。能看到他们伏法,百姓简直跟喝了冰镇酸梅汤似的!

    从里往外舒坦,真是老天有眼,来了青天大老爷!恶有恶报!有人已经趴在地上,痛哭着磕头,状若疯癫。

    直到最后,押解着孔仁玉的囚车出现了。

    人群经历了短暂的沉默,随后爆发出更加猛烈的欢呼声,好啊,真是太好了,这么多年呢,谁不知道孔家为非作歹,无恶不作。

    可人家金贵,是圣人的后裔,比皇帝还值钱呢!这些年改朝换代,皇帝给流水似的,可人家孔家就是屹立不摇。

    现在好了,连孔家也逃不过,朝廷真是有魄力,干得好!

    原本还站着的百姓,也跟着跪下来,黑压压的一大片,一起高呼朝廷英明,高呼青天大老爷声震云霄,气势如虹。

    在场还有一些人没有下跪,他们都穿着长衫,是文人士子,他们过来,是给孔家鸣不平的,是要朝廷放了孔仁玉,重新彻查。

    来的时候,他们气势汹汹,可是面对着成千上万的百姓,他们手脚开始哆嗦,原来他们是这么渺小!

    叶华出现在了监斩台,他的目光扫视着全场,那些还站立的读书人,膝盖发软,不由得接二连三,跪了下去。

    叶华微微冷笑,他抽出令箭,高声喝道:斩!




第185章 山东兵
    张家人悉数被处斩,孔仁玉假冒圣人后裔,同样身首异处,几十具尸体就摆在眼前。刚刚还齐声叫好,如痴如醉的百姓,见到了遍地的鲜血,似乎一下子清醒过来,他们互相看了看,情不自禁用粗粝的大手摸了摸黝黑的脖子。

    死了!

    这样就完蛋了?

    压在头上的泰山没有了?

    怎么像做梦一样!

    又过了一会儿,突然从人群当中,颤颤哆嗦走出几个老农夫,他们直挺挺奔着尸体去了。负责守卫的骠骑卫以为老百姓不解气,还要拿尸体泄愤,就拦住了他们。

    人死不结仇,大家都回去吧!

    老农梗着脖子动也不动,士兵很焦急,生怕出现混乱,就伸手驱赶。老农仰起头,俺,俺们替他们收尸行不?

    收尸?为什么?士兵惊问:你们不恨这些人?

    恨!老农突然变得五官狰狞,切齿道:他们欺压这么多年,不恨他们是孙子!可,可人不能没了仁义,许他们那样对付我们,不许我们没有人情味。人死了,就要入土为安,就是这个理儿!

    老农固执道,坚定的语气如顽石一般。

    这时候越来越多的百姓嚷嚷起来,弄得骠骑卫很为难,正在这时候,叶华突然下令,让他们把老百姓放进来。

    这些晒得黑红的庄稼汉,迅速将尸体收拾起来,又找到了人头,小心翼翼对好,然后拖到外面,找了块空地,全都给埋了起来。

    还找来了几张纸,给他们烧了。

    人死了,不能没钱花。

    从头到尾,井然有序,哪怕最怨恨张家的人,也只是啐了两口,在安葬的时候,告诉他们下辈子要好好做人,要对得起良心!

    曲阜的百姓,承受了一千多年的儒家教化,别管上面的士人如何,在普通百姓的心里,忠孝仁义,已经刻在了骨子里。

    他们急公好义,血性十足,所以有遍地的马贼。

    他们循规蹈矩,爽直忠厚,最是讲仁义,重义轻生。

    他们有忍让,敬上级,不管命令多夸张,都愿意执行

    一句话,他们就像是泰山的松一样刚劲而坚韧,剽悍而勇猛!

    齐鲁大地,自古出强兵!

    叶华看着看着,渐渐露出了笑容。

    理想的兵源就在眼前!

    经历和南唐的大战,骠骑卫损失不小,急需恢复,大周也需要扩充人马,这不就是最好的机会吗!

    叶华找来了王溥,王相公表示招兵可以,但只能把骠骑卫招满,至于别的,都要听朝廷的命令。

    没有圣旨,谁也不能私自招兵!

    这是自然,我会给陛下上书,不过时间宝贵,我想请王相公立刻落实授田令!

    王溥欣然答应,这个没问题,本来就应该授田,只是有地方豪强挡着,才没有落实下去,现在连孔家和张家都处置了,其他人更不在话下。

    王溥的行政能力不算最强,但是堂堂宰相,解决几个府的事情,还是很容易的。

    重新丈量田亩,然后按丁口授田。

    就从曲阜县开始,原本属于张家和孔家的土地拿了出来,有点还给原主,有的没入朝廷,然后按照各家实有的土地,多出来的要上缴一部分,不够的补齐。

    老百姓从大惊,到大喜。

    简直就像是做梦一样,田,有了田了!

    他们和以前不一样了多少人抱着田契痛哭流涕,先拜祖宗,又拜神灵,最后拜钦差,磕得晕头转向,还不过瘾。

    也不知道从哪里抱住了一大堆芝麻杆,踩得咔咔响,盼着日子节节高。

    整个齐鲁大地,都沉浸在欢腾之中。

    甚至有些响马偷偷下山,扔了兵器,领了田地,发誓做一个安善良民。

    兖州,青州,济州,登州许许多多的地方,都开始朝好的方向转变。历来的乱子都源于土地兼并。

    失去了土地,就失去了赖以为生的基础,不上山做强盗,如何活得下来?

    反过来,如果土地重新划分,公平分配,凭着力气挣饭吃,谁也不愿意提着脑袋冒险通常情况下,重分田地那可是三百年才有的一次福利,谁愿意怠慢。

    当初郭威下达授田令,开封周围的百姓迅速归心,大周很快站稳了脚跟。如今这一招用在了山东,也是效果惊人。

    王溥已经把心得记了下来,假以时日,如果能一统东南,收复燕云,也要这么干!

    不破不立!

    大破大立!

    王溥越发收起了书生学者的柔和,变得强硬犀利起来。

    落实授田令,最大获益的还是普通百姓。

    从佃农变成自耕农,那积极性简直成倍暴涨。家家户户,不光是男人,就连女人也跟着下地耕田。

    多出点力气,多撒点汗水,到了秋天,就有馒头吃了!

    白面馒头啊!

    拳头大小,咬一口,别提多香了。

    憧憬着大馒头,原本跳脱的年轻人都耐着性子,跟着长辈闷头干活,一点也不喊累。

    唐牛忙活了一上午,精疲力尽,一屁股坐在地头,随便用衣袖擦了擦脸上的汗,一道泥,一道水,跟打翻了砚台似的,别提多脏了。他也不在乎,所有的注意力都被老娘提着的一个篮子吸引过去了。

    是硬面饼子,没有白面馒头好吃,但总比菜粥好。

    要不是干农活,家里还舍不得吃干的哩!

    唐牛大口咽着吐沫,可他没敢先拿,而是等老爹,老娘拿了之后,才抓起两个,分给了弟弟和妹妹之后,才安心拿起属于自己的。

    一篮子的饼子,很快就进了一家人的肚皮。

    老爹抬头看了看天,又看了看脚下的土地,全都是他们家的了,往年要交5成的租子,全家都吃不饱饭。

    现在租子没了,田又多了,就算交了皇粮,也能剩下好几千粮。

    一家人不但能吃饱,还能拿点粮食换钱!

    这是多大的恩情!

    老爹默默拉起老娘,到了一边嘀咕去了。

    唐牛听到老娘的吸气声,接着老爹责骂,老娘又是哭,又是叫,夫妻两个越吵越厉害,最后,显然老爹获胜了。

    他们再度回来的时候,老爹指着唐牛,明天你就不用耕田了!

    那干啥?唐牛傻愣愣问道。

    去当兵!老爹说出了三个字,老娘又忍不住抽噎起来。好男可不当兵啊,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士兵身上都有刺青,有的还刺在脸上。

    哪个好人家的孩子往脸上刺字,那不就是地痞流氓吗?

    身上有了刺字,在乡下都找不到媳妇,你个老东西,要把孩子往火坑里推啊?

    唐老爹重重哼了一声。

    牛儿,咱们做人,不能没有良心,朝廷给了咱们家这么大的一片地,现在要招兵,能不去吗?你爹老了,你弟弟还小,除了你,谁去?

    唐牛几乎没有迟疑,就立刻点头,爹,你别和娘吵了,我去!

    老娘愣了半天,又哭了起来。

    哭过之后,她就转头跑回了家里,给儿子蒸馒头,借白面蒸馒头!又找出一块陪嫁的布料,给儿子连夜缝衣服。

    孩子这一去,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或者,干脆就回不来了!

    要让他体面着走,不能让人瞧不起!

    第二天,天还不亮,唐老爹就带着唐牛,离开了村子,长这么大,唐牛还是第一次去县城。父子俩满身露水,草鞋都湿透了,风一吹,双腿冰凉。

    唐老爹恍若未闻,他翘着脚,四下寻找,终于发现了那个招兵点。已经有零星的人过来报名,负责招兵的是一个年轻的武人,穿着盔甲,带着佩刀,十分威武。

    唐牛眼前一亮,他突然生出了一个念头,自己要是能穿上这身,让他干什么都成!

    好容易拍到了唐牛,士兵简单地查了查身体,问了几句,然后让他写下自己的名字。

    唐牛傻眼了,他的手只能抓锄头,可没拿过毛笔。

    负责招兵的士兵撇了撇嘴。

    连名字都不会写,要是放在去年,你都没资格入选!

    唐牛吓了一跳,他从来没有想过,当兵居然还要会写字,真是稀奇!

    行了,这次侯爷开恩,只要身体健康就行,你算是交了运,等着吧,回头跟着我去军营,等复试过了,你就能当兵了!

    唐牛懵懵懂懂答应,唐老爹默默拍了拍儿子的肩头,他想说什么,却又想不出来,最后只是留下两个字,听话!

    说完老爹就转身回家了,还有那么多的田等着他耕呢



第186章 新兵第一人
    唐牛还有几个年轻人被选中,他们要去接受叶华的亲自挑选,如果顺利通过,就能进入骠骑卫。哪怕是落选了,也有机会进入别的禁军。

    事实上,从唐末五代以来,军人武夫的形象就受到很大的冲击。

    汉唐两代,都有强烈的尚武之风。

    哪怕文弱的书生,也要提三尺宝剑,征战边关,百死不悔。

    从两宋之后,文人就没了报国的冲动,只剩下很庸俗的男女之情,春花秋月了。究其根源,就是发生在五代时期。

    战乱频繁,武人到处杀戮,造孽太多,老百姓恐惧厌恶。

    另一方面,各地兵源不足,不得不将犯人充入军中,而且为了防止逃跑,还弄出了刺字!在士兵的脸上,刺上永远抹不去的痕迹,这样他们就只能乖乖留在军中了。

    想法不错,可如此羞辱武夫,良家子弟怎么会愿意投军呢?

    再过几十年,当有人喊出东华门唱名,才是好男儿之后,整个国家的尚武之风就快速消失,最聪明的脑袋,全都用来研究经史子集,道德文章,巴望着走进士这条路,光宗耀祖,再也没人想着沙场征战,在边关建功了!

    一个民族,从昂扬向上,走向了内敛保守五代就是个十字路口,将两千年历史,均匀分成两半的关键节点!

    从民间的表现就能看得出来。

    如果不是授田令落实下去了,根本没有这么多农家子弟愿意从军。

    你们的命真的很不错!

    负责招兵的骠骑卫年纪也不是很大,最初还能板着脸,可很快就原形毕露,他不断讲述着,话题总是围绕着叶华展开

    你们知道冠军侯吗?就是勇冠三军,整个大周几十万人马,当之无愧的第一人!击杀契丹皇帝,连败南唐大军,侯爷是天下第一的少年英雄!

    吹嘘了叶华之后,他又道:你们不知道,骠骑卫是陛下钦点的侍卫亲军,专门保护陛下安全,其他的控鹤军啊,内殿直啊,全都滚一边去。瞧见没有,陛下亲征的时候,我们就跟在身边,可威风哩!

    还有啊,骠骑卫的人都要读书,都要识字,侯爷会亲自教导,如果不认真学,就要被打手板,还有罚扫厕所,被所有人嘲笑。
1...100101102103104...4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