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我的邻居是皇帝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青史尽成灰

    假如李煜再去当南唐皇帝,肯定不会毒死林仁肇的。

    只不过虽然情况变了,但是林仁肇这家伙依旧轴得厉害!

    其他三人,挟持潘承佑,归降了大周,他居然率领着手下一千多人,突出重围,直奔金陵去了。

    没能招降林仁肇,叶华十分遗憾,不过他的倔脾气也上来了,你不是不降大周吗,老子就逼着你投降!

    南唐的将领不少,但值得栽培的也就是林仁肇一人而已。

    叶华发现,随着宣城,歙州,还有南部各州县脱离南唐,他已经不用担心侧翼会遭到攻击。

    眼下南唐的兵力已经退缩到了长江一线。

    润州的郑宾还是会全力固守,想要攻下来困难不小,而且攻打润州,随时会引得李弘冀三十万大军回援,这就不好了。

    叶华权衡之后,决定以郑彦华为先锋,他和韩熙载带着三万人马,以杨业和符昭信统军,直取金陵,留下杨重勋守卫常州,至于魏仁浦,则是坐镇苏州,调度军需粮草。

    要说起来,手边能用的人还是太少了,不过也没有法子,哪能等什么都准备齐全了再下锅呢!

    弟兄们,杀进金陵城,我请大家伙去秦淮河喝酒啊!

    叶华的话,引来大家的哄笑,别看刚刚归顺不久,可大家伙都很喜欢叶华,这位冠军侯没有架子,很容易相处。

    这一点毛三是深有体会的,他盼着娶媳妇的事情,叶华居然都知道了。而且呢,叶华作为一个过来人,还煞有介事告诉他,别找太漂亮的,也别找太能干的,老实听话,会过日子就行。

    毛三听得频频点头,他高高举着大旗,走在全军的最前面,脸上冒着光,突然用力挥舞旗帜,大吼道:杀进金陵——娶媳妇!




第551章 前方吃惊,后方紧吃
    叶华挥军攻击金陵,消息迅速传到了城中,这座拥有百万人口的江南第一大城,风雨飘摇,战战兢兢,流言四起,上至官场,下至民间,都乱成了一团。

    各种坏消息不断传来,以至于人心惶惶,仿佛到了末日一般。

    区区几万收编的弱旅,一个冠军侯的名头,就把金陵诸公吓成了这样,如此无胆的鼠辈,居然窃据朝廷,把持权柄。让他们继续下去,我大唐亡国有日!

    一个年轻的官吏,愤然说道,他一身蓝色的官服,仅仅是品级最低的御史,他几年前刚刚考中进士,在南唐的官场,是十足的小字辈,按照道理,是一点发言的资格都没有。

    但是此人颇具胆量,他直接去找留守大学士陈乔。

    陈乔是李弘冀任命的宰相,他有三个优点,其一文采好,笔杆子过硬,写出来的旨意,总是公允而得体,深受李弘冀信任。

    其次,他很孝顺,从小就是大孝子,按照孔老夫子的观点,非孝子不忠臣,陈乔也是个标准的忠臣。

    最后他听话,李弘冀推行很多新法,也触及了旧派的利益,别人都反对,唯独陈乔,每一次都是乖乖领旨,不管多难,都会竭尽全力去做。

    正是这三点,让李弘冀十分欣赏,引为股肱。

    他带着徐铉去扬州督师,就把朝中的政务都托付给了陈乔。

    坦白讲,如果是太平时候,或者国家稳固,陈乔能扛起这个担子,可在这个关头,陈乔所有的优点全都变成了缺点。

    他只是个听话的循吏,却不是力挽狂澜的贤相。

    比如叶华让杨业攻击南唐大营之前,就有人建议,把三万人调回常州固守,同时加强江阴的戒备。

    可陈乔觉得叶华刚刚到苏州,无力发起攻击,更何况大军入城,搅扰百姓,势必引起民怨他犹豫了好几天,最后陈乔终于想通了,让人马撤回,可等命令送过去,杨业已经攻破了大营,随机抢占江阴,任天行水师攻击润州,叶华兵围常州。

    到了这时候,又有人建议,认为潘承佑手下都是福建人,他们和南唐隔着心,不能相信,应该派遣信得过的人去守城。

    陈乔环顾四周,也没有发现良将,他又觉得潘承佑是个老实厚道的人,深受天子恩德,必定死战,他就没派兵。

    按理说,既然信任潘承佑,就应该充分授权,把军需粮草送过去,好鼓励潘承佑死守常州,结果呢,他又什么都没做。

    如果说错一次是偶然的,那么连续失误,就表明陈乔这个人只能当太平宰相,遇到了大事,犹豫不决的毛病,真是害死人!

    张洎看透了这一点,所以他虽然是小菜鸟,虽然官职低,但是见到陈乔之后,却表现的格外强势。

    相公,大周虽然气势汹汹,然则外强中干,徒有其表,不值一提!

    陈乔眉头紧皱,不悦道国事艰难,不是说大话的时候!

    卑职没有说大话!张洎傲然道相公,陛下统御三十万大军,驻扎扬州,与郭荣决战。根据消息,周兵缺粮,军心浮动,如果陛下能击败郭荣,解了扬州之围,然后携得胜之兵,杀回江南,叶华不战自溃,其他人就更不值一提了。

    陈乔思量颔首,此战的关键的确系于陛下一身,奈何我等臣子该如何帮助陛下分忧啊!

    张洎暗暗腹诽,连这点决断都没有,你老东西能干什么啊!

    陈相公,叶华这一次出兵,依我看,他应该是想袭扰京城,动摇军心。京城不稳,势必影响前方将士的军心士气,一旦损了士气,陛下就难以战胜郭荣了。

    所以,当务之急,是提振军心士气,稳住金陵,稳住润州,静等陛下破敌。

    还真别说,虽然官小,但侃侃而谈,镇定自若,让人不敢小觑。

    陈乔还是个很爱惜人才的人,他主动起身,拉着张洎坐在自己的对面,感叹道少年可谓,正所谓国难显忠良,你有什么妙策,赶快说吧,老夫一定听你的。

    张洎诚惶诚恐,陈相公,眼下的局势的确危如累卵,但却不是没有办法,卑职以为,可以去江州调兵,让朱令赟起十万大军,援救金陵!

    提到了朱令赟,陈乔如梦方醒。

    对啊,还有一支人马,怎么给忘了。

    原来李弘冀除了经略吴越之外,还试图吞并荆湖,他在鄂州和江州一带,屯扎了重兵,总数达到了十五万之多。

    这也是南唐最后一支大军团了。

    李弘冀北上扬州,都没有舍得调动。

    现在调朱令赟救援,合适吗?

    陈乔又犯了老毛病,犹豫不决起来。

    张洎看得真着急,相公,再不调兵,叶华兵临金陵城下,一旦切断了外援,城中百万人缺粮,扬州几十万将士断了炊,如何对得起陛下的知遇之恩啊?

    此言戳中了陈乔的软肋,他终于想通了,不做也不行了!

    好,我现在就给你起草命令,你立刻去江州,求见朱令赟,让他起江州和鄂州的人马,顺流而下,十日内,要赶到金陵城外!

    明白!

    张洎带着手谕,匆匆离开金陵他刚走了,叶华的前锋郑彦华就赶到了雨花台以南二十里,驻扎了下来。

    遵照叶华的命令,郑彦华没有攻击金陵,事实上,他手下只有五千人马,去攻击坚城,简直和飞蛾扑火没什么区别。

    叶华在半天之后,也赶到了军营,随着叶华来到的,除了大队人马,还有许多马车,在车上装满了麻包。

    郑彦华,你立刻去周围,招募百姓,替我们修筑营垒工事,记住了,我们不白用人,凡是给我们干活的,一律发食盐!

    原来叶华带来的麻包,全都是食盐。

    前面提到过,由于大周制裁,南唐境内食盐价格非常高昂,一斗食盐,能卖到三百文,甚至五百文,而且必须是真正的铜钱,可不能拿大钱糊弄。

    即便这么贵,食盐里面还掺了许多沙土,十分坑爹。

    叶华把南唐的盐场都给占了,又拿下了华亭县,最不缺的就是食盐,凡是给大周干活,一天一斤盐!

    刚开始的时候,那些壮劳力见到了大周兵马,全都逃跑,可两天之后,不但没人跑,还有人主动跑来干活。

    所有人都衣衫褴褛,形容憔悴,身上没有二两肉,全都是排骨。

    但是干活却不马虎,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军营建好,壕沟挖出来,土墙堆起来他们就像是蚂蚁似的,任劳任怨。

    等到太阳下山的时候,大周的士兵就会让所有人到篝火堆前面,排队领食盐。

    每个人一斤,只多不少。

    当拿到食盐的一刹那,好些人都哭了。

    这可是硬通货啊!

    他们像是捧着宝贝似的,到了一旁,仔细盯着,洁白的盐粒,没有任何杂质,抓一粒,放在嘴里,又苦又咸,但没人舍得吐了,全都咽下去。

    等到第三天的时候,这些人甚至呼朋引伴,把亲戚同乡都叫来,一起给大周干活,他们丝毫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毕竟一个连盐都吃不起的朝廷,实在是没什么值得留恋的。

    五天之后,容纳五万人的军营,三条两丈宽的壕沟,悉数竣工可是还有人舍不得走,他们围在大周军营的周围,不停央求,希望能讨得一点工作,哪怕一天只给半斤盐也好。

    面对这一幕,叶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乡亲们,我听说很多南唐的官吏,把我们大周说成了青面獠牙的食人恶鬼,其实他们都是在骗你们!我们大周的士兵都是良家子,买卖公平,从不欺压良善,这一次下江南,也是为了扫平逆贼,让大家都过好日子。你们的家中,若有人在军中效力,告诉他们,投靠大周,不但既往不咎,还能分到土地。你们能拉来一个人,我就给一斤盐,拉来两个人,就给二斤盐,以此类推。

    这些人听完,眼睛发亮,终于又有活儿了,他们撒腿就跑,看着这帮人的背影,郑彦华目瞪口呆。

    我的老天爷啊!侯爷,你,你是要用盐,买下金陵城啊!

    叶华耸了耸肩,笑道买是买不下来的,但是动摇人心足够了。我已经派人打听了,有人出高价收购百姓手里的盐。

    郑彦华表示不解,叶华朗声笑道城里有人在发国难财,金陵城看似铁板一块,实则比蜂窝好不了多少了!

    叶华的这番举动,城里自然知晓,他们又气又恨,却又无可奈何,朱令赟的大军未到,他们还不敢出城。

    就让叶华折腾去吧,还能怎么样?

    陈乔只是下令,要求严加戒备,不许跟大周交易,更不许替大周做事。

    如此软弱的命令,毫无威慑力。从第三天开始,城中的黑市就陆续出现了大周的食盐,贪图便宜的老百姓疯狂购买囤积,消息一传十,十传百盐都进城了,周兵还会远吗?

    当陈乔得到消息之后,他怒不可遏,立刻下令,查封黑市,捉拿有关人员。

    还真别说,让他给抓到了一尾大鱼前宰相,楚国公宋齐丘的侄子宋勋,从城外偷运食盐两万斤,价值一千贯,让陈乔抓了个正着,这事该怎么办?



第552章 朕不是亡国之君
    宋齐丘是十足的老资格,李弘冀的爷爷当皇帝的时候,他就是辅政宰相,等到李璟继位之后,宋齐丘依旧执掌大权,手下党羽众多,也就是以他为主的南方士人排挤压制韩熙载等北方士人,大搞党同伐异的那一套。

    就在李弘冀夺取皇位之后,宋齐丘手下的人甚至鼓噪,希望让他担任摄政,这下子可惹恼了李弘冀,他直接罢了宋齐丘的官,还担心他回到家乡,胡说八道,干脆留在了金陵,看管起来。

    不过宋齐丘树大根深,哪怕丢了官职,依旧有强大的号召力,尤其是在南方的士人中间,更是一呼百应,李弘冀也拿他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等着老家伙死了算了。

    可谁知道,宋齐丘活得可硬朗了,今年都七十三了,还声若洪钟,中气十足!

    陈相公,你也知道,老朽没有儿子,早些年,从弟弟那边过继一个孩子,就是这个宋勋。等我百年之后,还要他给我扛幡摔盆哩!

    陈乔早年受过宋齐丘的提拔,在老前辈面前毕恭毕敬。

    老国公德高望重,人人敬仰,按理说晚生该遵从老国公的意思办,奈何两军交锋,生死关头,执法不得不严,否则何以震慑人心,何以指挥军民百姓,共抗强敌!

    宋齐丘的寿眉挑了挑,低着头,闷声道:陈相公深得陛下信任,执掌京城大小事务,老朽不过是昏了头,胡言乱语罢了。还请陈相公不要见怪,告辞了。

    说完,宋齐丘起身就走,陈乔在后面送,哪知道老头走得还挺快,等陈乔追到了二门口,老头已经上了二人抬,直接走了。

    陈乔很不痛快,宋齐丘深受皇恩,怎么如此糊涂,连轻重缓急都分不清了?陈乔闷坐了半晌,断然下令,要严惩宋勋,绝不客气。

    他这道命令还没下去,突然有人来送信,说是有城中百姓到衙门告发,还有人参与走私,而且数额比宋勋还要大!

    陈乔脑袋嗡了一声,他没有理由置之不理。

    只得把百姓的状纸讨了过来,一看之下,他就冒汗了,原来涉案的人员,全都有着深厚的背景,其中有大将朱令赟的兄弟,枢密副使的弟弟而最后一封,居然是当朝国舅

    陈乔就仿佛被人打了好几闷棍,打得眼前直冒金星。

    好一个厉害的宋齐丘,此老肯定是早就清楚了,他来见自己,根本是下最后通牒,不放人,老夫就把什么都掀开,看你查不查,看你办不办?

    这,这些人都牵涉其中?

    陈乔声音颤抖,不敢置信。

    手下的人却苦兮兮道:相公,这些年,从中原来的青盐一直没断过,还有丝绸,铁器,牲畜,各种各样的生意,京城的大家族,几乎没有谁是干净的!

    哎呀!

    陈乔彻底没注意了,怎么办?

    查还是不查,办还是不办?

    不办,大周的货物进城,人心离散,士气损耗殆尽,仗就没法打了。

    办!

    满朝的权贵,能动哪一个?

    简直要了老命了!

    陈乔愁得在地上来回转,他突然想起了张洎,假如这个年轻人在身边,还能跟他聊聊,看看他的想法,奈何他已经走了,两个商量的人都没有了。
1...335336337338339...4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