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图书馆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华光映雪

    大鱼大肉的生活是大唐军队的,这些逃难来的百姓,起初人少,现在每日李靖大营作为总部,可是平均一天两三万的速度涌入,当然是指各个地方护送过来的,一个月就有几十万百姓的吞吐,要是全都想吃上肉,那估计大唐的灭国战争需要再回去准备两年。

    兵荒马乱的,能有口果腹之粮就不错了,还想吃肉?别说大唐没解释,那高句丽百姓根本就没期待这些。

    至于说为什么耨萨延寿和乙支武德没有选择袭击李靖的帅帐,呵呵,乙支武德吃过亏害怕了,外面全都是地雷,不想找死,即便知道里面只有两万人。

    而耨萨延寿是为长远考虑,即便是奇袭李靖成功,一圈都是地雷,不好撤退,且如此定然会引来大唐其他路将军的合围救帅,最终的结果,只能是高句丽被武力灭国。

    所以,十分默契的,大唐跟高句丽此时都选择了博弈百姓来争胜败。

    这也是大唐的一场游戏,明明可以一刀砍死,皇帝李二觉得用刀没意思,不如试试新的谋略,顺便练练兵,将战果最大化一下。

    再说程咬金营中,百姓们许多因为吃饱了太过兴奋而睡不着的,甚至还有不知困苦载歌载舞的。

    这样的情景每日都有,恰恰给了别有用心之人动手的时机。

    随着一道火光冲天而起,那是难民营中,有人举火为号,将睡的帐篷点燃了,趁势引起民乱,而同一时间,百姓纷纷四下奔逃哭天喊地。

    尉迟恭站在北面不远处的山腰上冷笑,三个里面有两个就是奸细,这样一来,基本就可以将你们全都算作奸细处理了,也别怪我们心狠,只怪你们高句丽同族之人连累的你们,谁死了都是命数,到最后有命活着的,那才是我们大唐的百姓。

    不好,有奸细,快快护住轰天雷。程咬金大喝一声,当先披甲上马,手执马槊,直冲向轰天雷库房。

    而那帮难民显然这几日工作没有白做,虽然在四下奔逃,但是其最终方向,可不就是轰天雷库房嘛。

    不过,因为兵民不同居,所以他们没能冲到库房百步,就遇到了两万余大唐士卒的阻拦,其中程咬金一马当先,将身后的轰天雷库房死死护住,很快两帮人就这么厮杀起来。

    远处的耨萨延寿一见火起,就知道奇袭已成,而且还没有听到轰天雷的炸响,显然是大唐一方投鼠忌器,百姓跟士卒已经完全混合一起了,不敢再无差别轰炸。

    儿郎们,吃不完的粮山就在前面,冲上去灭了大唐军队,粮山就是我们的了。

    此时此刻,没有什么是比粮山更有魅力的口号了,这帮新兵都是家中穷苦投军混饭求生的,听到粮山,直接就红了眼,嗷嗷冲了上去。

    大唐守将何在?老夫耨萨延寿前来收粮啦!一马当先,耨萨延寿边跑边大喊道。

    这也算是古代打仗的特点,名将都喜欢叫阵,即便是夜间偷袭,也也喜欢喊个什么踹营之类的。

    程咬金一听大怒,就是这老小子,当年趁我不备,围住了卑沙城的老牛,害我们折了几万兄弟,还丢了几座城池。

    哈哈哈哈,本帅尉迟敬德恭候多时啦,儿郎们,轰天雷给我炸!两万五埋伏的大唐士卒忽然从北面杀出,并且直接掏出轰天雷就开杀。

    耨萨延寿一看中计了,心中一惊,随后灵机一动大喊道:冲进难民营,他们不敢炸百姓。

    程咬金的大营显然是效仿主帅李靖的,四周全都插上木牌示警,说是此地危险,只留下一道二十米宽的大营门前道路收留百姓,耨萨延寿听乙支武德讲过,所以知道中间这才是无雷的安全区。

    因此,他看到尉迟恭有埋伏也没有着急后撤,而是朝前想杀入难民营,因为他知道尉迟恭也需要绕过雷区才能从后方进攻,到时候双方就是衔尾追杀,所以有足够的时间杀进难民营,让大唐人投鼠忌器不分敌我。

    可是等到尉迟恭一马当先直接趟过四周挂着危险禁地排子地区的时候,耨萨延寿傻眼了,这他么似乎没有雷呀!

    可惜啊,世间没有后悔药可以吃,迎接他们三万大军的,是黑煞神尉迟敬德的几千颗轰天雷,为什么这么少,不是因为没有,而是因为不用太浪费,敌人都挤在一个二十米宽的营前大道,一颗雷就能炸死炸伤一片,没必要扔完。

    高句丽这些士卒还都是新兵,被雷一炸,直接懵了,哭爹喊娘的四散奔逃。

    老黑,这里交给你了,我去追杀报仇。

    程咬金大喊一声,直接驱马杀出,仗着一杆马槊直接冲向了耨萨延寿逃跑的方向追去。

    尉迟敬德没有挣抢,这是属于程咬金的仇人,自然需要他亲手报之,作为兄弟,是要留下来帮忙善后的。

    还没等尉迟恭喊出降者不杀的时候,就有一人大喊道:我们投降,我们投降,我们是被逼当兵的

    许多人纷纷扔下武器趴在地上乞降。

    尉迟恭呵呵一笑,看来这都是一批新兵蛋子,主帅一跑直接投降了。

    不过他们这些人虽然投降了,但是跟难民可不是一个级别,难民到大唐是做百姓的,这些士卒投降就是俘虏,是要到大唐当矿工的,这个身份问题要区分清楚了。

    再去回头看向难民营,真正的难民,人家在乱起来的时候,都是主动趴在地上瑟瑟发抖避难呢,谁有胆子四下奔逃?

    当然,里面或许会有那么几个胆小的聪明人,本来属于奸细士兵,最后没胆子站出来冒险,就一直充当百姓到底了,这就是人家的运气了。

    今日第一章,请大家支持。




第七百七十一章 报仇 最后一招了
    耨萨延寿带着几十名亲卫策马狂奔,虽然夜黑天高不辩路径,但是一路往东跑总是没错的,因为东面是平壤的所在。

    可是大战前他可并未防备大唐军队的轰天雷,战马没有做丝毫的准备,当身后尉迟恭那轮轰天雷炮火响起的时候,首先受惊的不是被炸的士卒,而是他们座下的马儿,动物对于这等惊天巨响是最为敏感的。

    尽管耨萨延寿胯下是万里挑一的宝马,但是在一连串炮火的轰鸣中,还是受惊了,耨萨延寿死命的抱住马脖子,不至于跌下马来,可是马儿受惊就不会往前跑多快了,至少方向是不由人了。

    高句丽之地战马也不多,所以耨萨延寿这五万人马的军队,战马不过数千,其中他和他的亲卫还要占去五百,此时亲卫们也乱作一团,根本顾不上护卫将军。

    程咬金仿佛戏耍一般,就看着耨萨延寿骑着那受惊的马儿四下狂奔,时而向南,时而向西,时而向北,时而向东。

    等到大营处轰鸣声不再的时候,耨萨延寿的马儿终于渐渐消停下来,不过迎接他的,却是四周站满了的大唐将士,以程咬金亲卫为主。

    你是何人?让本帅死也死个明白。看着前面火把光亮处,一员满身杀气的大将,手持一杆精钢马槊,耨萨延寿沉声道。

    程咬金驱马一步步上前,大声道:本将乃是大唐右武卫大将军程知节,当年就是我奉命镇守辽东到卑沙五城,还被你们围困两月。

    哦?这么说,你是来报仇了?

    呵呵,死在你的手上,耨萨延寿无话可说,本帅一生已无遗憾,今日就来为高句丽尽忠吧。

    说完,抽出腰间宝剑,大吼一声,冲着程咬金冲杀过来。

    程咬金坐在马上一动不动,看着敌人过来,马槊一挺,直接将对面马上的耨萨延寿捅了个对穿。

    一寸长一寸强,何况那马槊有两米多长,单单锋刃就约五十厘米,知道对面的耨萨延寿是心存死志,程咬金索性就给他一个体面的死法,送他一程,也算是让他死在冲锋的路上了。

    打扫战场,张榜安民,解释清楚有叛徒混入杀人,安抚好受惊百姓,这一路的危险就此解除,百姓不但没有因此而质疑大唐军队,反而对高句丽朝廷愈加不满,大家好不容易有个地方能吃上饭,你们还来搅和?所以经此一事,高句丽朝廷基本上已经没有民心可用了。

    与此同时,北方各部队均在几日前收到了来自大帅李靖的示警,程咬金部存在奸细混入,各部需要加强守卫,严防遇袭。

    也正因如此,北面准备以五万奇袭一万的乙支武德也失败了,他是败在秦琼的手里的,秦琼左武卫两万人,连个帮手都没有请,直接杀溃这帮五万大军,乙支武德也被秦琼只手生擒。

    当初大草原上,秦琼奉命和李绩李道宗一起驻守北方三城,乙支武德跟随渊盖苏文在东平城碰到过秦琼,可惜秦琼摆了地雷阵直接坑死了契丹一部,这让高句丽人大为光火,特别是大将乙支武德,认为秦琼不过如此。

    于是这一次他就选择了偷袭秦琼的左武卫,可惜他踢到石板了,秦琼的左武卫绝对是大唐十二卫里面战力最强的,莫说五万新兵,就是来十万,遇到装备了轰天雷的左武卫,也要折戟在此。

    一战下来收得三万俘虏,斩杀一万多,跑了几千,左武卫伤亡不过五百,死人不足一百,因为大唐的装备实在太好,钢刀皮甲配好马,高句丽一群新兵化妆成民夫百姓,哪有什么战斗力?

    两路折戟沉沙,高句丽朝廷再无底牌,渊盖苏文几乎已经支撑不住了。

    想起李靖的警告,渊盖苏文怒火中烧,一咬牙怒声道:来人,传令收拢各大家族的私兵,护卫平壤,谁人若是不愿出粮出人,视为叛国之罪。

    这,就是高句丽最后的挣扎了,民心已丧,百姓离散,一个多月下来,涌入大唐的百姓快有百万了,高句丽一个国家才几百万百姓,而且百姓奔走的速度在大大增加,恐怕这一个冬天,整个高句丽百姓就要逃光了。

    百姓是因为无粮而走,剩下的就都是有粮食的贵族了,他们的基业都在这里,所以不用逃跑,反而要雇人看守家业。

    疯狂的渊盖苏文这时候已经肆无忌惮了,原来做大对卢的时候还要平衡各方利益,能不动贵族就不动,现在好了,国之将亡,唯有暴力驱使,贵族也要对朝廷俯首。

    很快的,渊盖苏文就纠结了一批小贵族的私兵,组成了一支三万人的队伍,随后以此压迫大贵族出兵出人,短短五天之内,竟然真的被他聚拢起来了十万私兵部队拱卫平壤。

    渊盖苏文残忍暴政,自然不会是所有人都甘愿被欺压的,有许多贵族明里暗里就不服气。

    也有许多别的地方的小贵族见机不对,知道高句丽已经被大唐针对,与其等到大唐大军打过来劫掠,不如早点隐身潜行,混入百姓投诚大唐才是。

    不过大部分大贵族是放不下莫大家业的,大唐就算是给田给粮,可却没有给贵族那等好事,说高句丽的大贵族投诚大唐也还是大贵族,根本不可能,毕竟大唐一直鼓吹说,大唐的百姓都比高句丽贵族生活好。

    于此同时,在平壤城中,高句丽高官太大兄(仅次于大对卢的官职)崔氏的大宅里面,这天来了几个特殊人物。

    不知太大兄考虑的如何了?我们的时间有限,若是真的等到高句丽灭国之后你们再做出决定,那可就没什么意义了,你们将会跟一帮庶民无异了。一人坐在客席首位,面带压迫的说道。

    而主位第一人就是高句丽崔氏家主,也是高句丽高官崔太大兄。

    此时他的眉头紧皱,似乎举棋不定,但是想想现如今的局势,他咬牙道:我等若是投唐,能得几等地位?

    原来,对面坐着的几人,是来自大唐说降的,还选择了仅次于渊盖苏文的高官崔氏。

    那人喝了一口茶大笑道:哈哈哈哈,你们想要几等地位?

    今日第二章,感谢大家的支持。



第七百七十二章 策反
    看到大唐来人如此盛气凌人,高句丽崔氏子弟一方纷纷怒火中烧,怎么说我们也是高句丽数一数二的大贵族,高句丽跟大唐平等论交,你们即便是来说降的,也没有理由高人一等吧。

    按住身后一众小辈的怒火,崔太大兄显然更加识时务一些,也更懂得贵族的生存之道。

    沉吟片刻,崔太大兄开口道:我崔氏祖上也曾执掌过高句丽王权,如今老夫位列太大兄一职,可比你大唐宰相。

    但是成王败寇我等无话可说,我们崔氏不求大唐高官厚禄,不求公侯,只要得一伯爵之位,不受人轻贱也就罢了。

    这话倒是十分中肯,一国宰相投诚大唐,按理说这等就是有才之人,大唐陛下若是惜才,都会量才重用的,不过大唐,乃至以往的中原王朝也一样,封侯难,封公更难,封王非皇室不可。

    这是从大汉时候就传下的规矩,想当年汉武帝时期,飞将军李广,终生不得封侯,死后才给了个侯爵。

    比如大唐的老臣虞世南,这位是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未来的凌烟阁二十四人之一,现在的爵位也不过是一个永兴县子爵。

    大唐初立倒是封了一堆国公侯爵,这里面也有很大部分是李渊想要拉拢朝臣虚封的,毕竟国家还未全部一统。

    所以说,崔太大兄的要求,可以说没有丝毫的过分。

    不过听完之后大唐来人却再次哈哈大笑,其眼中甚至带着明显的轻蔑。

    按照大唐既定计划,尔等作为战败国的贵族,就相当于俘虏,即便是有大唐收拢百姓政策在前,尔等投入大唐,也就是比百姓稍强些的富户罢了,想做贵族,呵呵,基本上不可能。

    你,既然如此,你们又何必前来羞辱我们?一名年轻人不满道。

    那人接着说道:我说的,是你们自己去投诚大唐军队的结果。

    不过,如今我来了,那就不同了。

    难道你还能左右大唐的军部?

    不,分封授爵可不是大唐军部所辖,自我介绍一下,本人博陵崔氏崔敦义,家兄崔敦礼任大唐兵部侍郎。

    我博陵崔氏族长派我前来,是因为尔等高句丽崔氏一族,乃是我博陵崔氏一个分支远走半岛传下一脉。

    念在我们是同宗血脉,不忍你们遭了刀兵战火之厄,所以让我来说服诸位,随我降唐。

    原来这人是博陵崔氏之人,而且博陵崔氏和高句丽崔氏还有这样的渊源。

    我高句丽崔氏传自当年高句丽崔氏王族,跟你们没有关系。一人反驳道。

    呵呵,那么高句丽王族从何而来?想必在场不会所有人都忘了祖宗吧。崔敦义嗤笑道。

    崔太大兄摆手道:据族谱记载,先祖的确是东汉末年乱世时期自中原迁徙半岛的。

    那又如何?你不还是想招降我们?就算你是博陵崔氏的,听说现在大唐,你们所谓的五姓七家说话也不是那么好使了,你还能拧过大唐军方不成?一名老者说道,显然这人是个消息灵通之人。

    哼,我博陵崔氏如今在朝做官之人无数,大唐军方又如何?

    你们若是投了大唐军方,那就是平头百姓一个,你们认为他们会放任你们这些高句丽的领头羊站在人前依旧掌权?还会让你们继续享受富贵?绝对不可能。

    不过若是我们博陵崔氏出面的话,尔等是我博陵崔氏的分支,族长说了,他会亲自去朝廷说项,只要你们认祖归宗,享受待遇和爵位,自然是跟着我们崔氏一起水涨船高。
1...350351352353354...39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