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图书馆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华光映雪

    纵观整个高句丽,能让大唐区别对待的,恐怕只有高句丽王族高氏一脉。

    你们若是认祖归宗,莫说一个伯爵,就是得一侯爵都不是不可能。

    崔敦义的话,直接让不少年轻人心下砰砰跳,眼下高句丽的确已经是支离破碎了,不少家族都在考虑退路,很显然,趁着现在还有价值,投降大唐才是出路,可是大家最担心的就是投降了大唐,从此就与百姓无异了,所以还在犹豫不决。

    现在好了,有了好的办法能保住贵族身份,何乐不为呢?

    回头看了一眼身后蠢蠢欲动的子弟,崔太大兄开口道:博陵崔氏家大业大,想来不缺少我们这些化外蛮夷之地的分支血脉吧,不知道你们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崔敦义看着这位高句丽崔氏族长反问道:你觉得呢?

    是我们的钱财?

    崔太大兄此时能想到的,可能只有钱财了,毕竟自己一脉是自高句丽之前崔氏政权的王族,几百年下来可是不少积累的,能让中原望族都觊觎的,可能也只剩下财富了。

    哈哈哈哈,爽快!

    你说的不错,尔等认祖归宗就要受本家约束。

    我们的条件就是你们家财的七成,另外,高句丽崔氏能够传承兴旺,肯定有不少杰出子弟,到了大唐之后,与我们博陵崔氏子弟共同接受培养,日后育出人才当一致对外,毕竟我们世家贵族的敌人十分强大,我们需要人才与之抗衡。

    你是说,大唐蓝田侯白凡?

    不错。

    不行,万万不可,我们祖宗基业怎可拱手让人?他们一下就要走七成,我们子弟如何过活?许多人议论纷纷。

    崔敦义不屑道:你们的七成基业很多吗?你们以为稀罕你们那点钱财?

    不行就算了,你们大可去投了那李靖,看看你们是不是会被搜尽家财贬为庶民?

    一句话让众人鸦雀无声,大唐军队会对百姓和善,可不一定会对高句丽官员和善。

    崔太大兄开口道:好了,既然没有异议,那就这么定了吧,钱财不过是身外之物,先过此劫保命,去了大唐多多学习,日后再挣出一份家业就是了。

    这话让崔敦义不禁对之高看了一眼,看来此人能够做到高句丽宰相,不是个简单的人物。

    带着高句丽崔氏认祖归宗回归大唐的文书,崔敦义隐身潜行出了平壤城,直奔辽东李靖大营而来,因为想要给高句丽崔氏博得一个好位子,就需要一份大功,很显然,如今渊盖苏文固城死守,到时候大唐军队攻击平壤的时候,主动做内应就是一份上好的功劳。

    今日第一章,请大家支持。




第七百七十三章 李靖的怒火
    辽东城中,李靖看着手中的军报,笑道嘴都合不上了。

    军报上说的可不是以往战争中各种伤亡等等了,而是各部每日收拢多少百姓,运输队到哪里了之类的,虽然十分的枯燥无味,毕竟一个二十万人的大军,全部干起了保镖运输的工作,不过老李靖却十分喜闻乐见。

    因为这恐怕是他此生的最后一战了,李靖已经老了,即便是通过练习道家练气术显得精神抖擞,可是岁数在那里,而且大唐后来者无数,都等着上位呢。

    人生中最后一战,能够以零伤亡的完胜结尾,不得不说,这是可以记录进史书的好事。

    大帅,营外有一队人马求见,为首者说是兵部侍郎崔敦礼的弟弟崔敦义,代表博陵崔氏而来。一名传令兵进账禀报道。

    李靖不解,这好端端的,大战时候,你一个世家子弟前来作甚?劳军?大唐现在富的流油,哪里需要你们假惺惺?如果不是好事的话,恐怕就是添乱了。

    检查仔细,然后请为首之人进大帐说话。李靖吩咐道。

    随后转头对着身边无聊给自己充当中军司马的杜如晦说道:克明,这博陵崔氏一向低调,此次战时前来动机不明,谨慎起见,你且在大殿后方暗中观察,以应对不时之需,我去应付来人。

    杜如晦这位大军的军师笑着点头而去,还指着李靖直说他老狐狸,世家都快被你外甥欺负死了,还怕他们幺蛾子?

    不多时,门外护卫引着崔敦义进得中军帐中。

    博陵崔氏子弟崔敦义,见过大帅卫国公。崔敦义恭敬行礼道。

    既然是兵部崔侍郎的弟弟,就不必拘礼了。

    你且说明来意,这大战之时,本帅不是闲人,想来你也不会无端消遣与我,讲来。

    老李靖虎威一震,气势非凡,看得崔敦义心神一紧。

    随后想到了自己的来意,又松了口气,笑着说道:在下此次前来是奉了我博陵崔氏族长之命,给大帅送一份大礼的。

    哦?大礼?什么大礼?

    如今大唐才过了个丰收年,将士们不缺吃不缺穿,就是崔家大义,想要劳军恐怕都没有机会吧。

    本帅很好奇。李靖滴水不漏,这些话直接堵死了崔氏想出东西讨好士卒的借口。

    崔敦义倒是没有多心,毕竟在老帅李靖面前,自己需要小心应付才行。

    听闻此次大帅领皇命负责高句丽攻伐一事,在下代表崔家恭喜大帅。

    另外,我们崔家世代忠良,也想为此次灭国大战做些贡献。

    高句丽有一名门贵族崔氏,经查阅族谱得知,他们乃是我博陵崔氏祖上的一路旁支血脉流落半岛。

    今次大帅攻敌国,我们博陵崔氏已经说通了高句丽崔氏,许他们认祖归宗回归大唐,他们愿意在平壤城内以为内应,里应外合,助我大唐一举拿下敌国的都城平壤城。

    不知道这一份大礼大帅觉得如何?

    李靖静静听完,心中念头迭起,好哇,真是好打算,名义上是战时送礼,事实上却是趁火打劫,我大军灭国顺利,需要你们帮忙招降?我们自己不会去招降吗?

    你们博陵崔氏不过是想要从中取走高句丽崔氏的家业,还说的这么冠冕堂皇,还敢到老夫大营中撒野?

    尽管心中怒火爆燃,可是李靖还真的没办法跟对方撕破脸,毕竟对方一言一语全都没有破绽,说是一心为公都不为过。

    杜如晦在后殿听得是一清二楚,心思玲珑的他稍微一想就全部明白了,索性不再偷听,回身出去找了一名亲信交待一番,那亲信快马出营向南而去。

    点了点头,李靖笑道:好好好,博陵崔氏为国大功,本帅定会如实禀明陛下奖赏于尔等。

    多谢大帅,这些日子高句丽崔氏也会渐渐将家人全部转移入大唐,还望大帅帮忙照看一二,莫要让诸位将军走了眼,误伤了自己人就不好了。

    这个好说,高句丽崔氏识时务,临阵悔悟当是榜样。

    来人,拟下军令。李靖大手一挥,开始叫中军司马了。

    杜如晦此时已经来到了大殿之外,笑着进来说道:哈哈,中军司马正在合计战功。

    就让杜某权且给大帅做一文书可好?

    哦?让军师当本帅文书,可真是大材小用了,本帅不胜荣幸。

    二人对了一个眼神,一切尽在不言中。

    而那崔敦义没想到这时候杜如晦杀出来了,不过正事都已经跟李靖说完了,也不怕姓杜的出什么幺蛾子。

    当着崔敦义的面,大唐主帅李靖口述,大唐宰相杜如晦亲自执笔,写下了一道军令,命令各路人马,收拢清剿的时候看清分辨,遇到高句丽崔氏之人,只要说是投诚的,验明身份不得为难。

    有此军令,高句丽崔氏可以在此地畅行无阻。

    不过本帅有言在先,你博陵崔氏今日之言为他高句丽崔氏作保,若是这帮人不识好歹,玩什么反反复复的仙人跳,一旦坑害了我们大唐的士卒,本帅可没法交代,你们博陵崔氏就要亲自给二十万大军交代了,毕竟我大唐皇帝殿前有过战略规划,此战需要零战损。

    咳咳。杜如晦示意,不要透露军机,这崔氏来人不是军方的。

    无妨,崔敦礼是兵部侍郎,是我军方之人,他的胞弟又是为战而来,本帅这也是提前将丑话说在前头,免得万一出事就难做了。

    崔敦义额头见汗,心道这老帅果然难对付,一句话就将博陵崔氏拉下水了,脱身不掉,但愿那高句丽崔氏一帮人不要出什么幺蛾子吧,这好处也不是可以白拿的,要担风险了。

    大帅放心,我博陵崔氏愿意作保。

    既如此,索性立下文书吧,公是公私是私,日后在陛下面前,也好记功奖赏。杜如晦开口建议道。

    克明,就不用了吧,博陵崔氏乃是当世大族

    李靖开始唱起了双簧,崔敦义看着脸前两人,面色一黑,上前一步说道:杜相所言极是,在下愿意立下文书,多谢大帅好意。

    送走了崔敦义,又打发各路传令兵前去传信,李靖这才回到中军跟杜如晦密议了起来。

    好一个博陵崔氏,这时候出现,明显是来摘桃子的,按照我们的战略目标,高句丽平民百姓我们可以无障碍接管,可是他们的贵族就要区别对待了。

    大唐若想长久完全统治高句丽,就不能让他们当地的领头人存在,我们下一步的战略就是,等到百姓收拢的差不多了,剩下不走的,我们就可以用大军清洗了,如此一劳永逸,谁知道杀出个博陵崔氏?

    他们这样一来,如果高句丽贵族争相效仿,我们还怎么动刀?

    今日第二章,感谢大家的支持。



第七百七十四章 要报仇的老妖精
    辽东城大营之中,李靖来回踱步,为博陵崔氏给自己这个难题而发愁。

    克明,不知道你可有对策?

    那博陵崔氏想要财富,甚至想要白白得一外援,这些某家都不甚在乎,可是不能让这高句丽崔氏一颗老鼠坏锅汤,若是高句丽上层全部被策反投降,这绝对是隐患。

    李靖倒是够公正,知道这件事也只是博陵崔氏想要占便宜,不会有太大的阴谋,若说他们想故意给大唐埋隐患,那李靖是不信的,一来是这等大家族还有操守,二来是他们不敢。

    杜如晦拉着李靖坐下,笑道:药师莫慌,刚才在后殿我就听明白了,而且已经派人去办事了。

    哦?莫非你有解法?

    哈哈,你莫非忘记了咱们还有一人不在掌控吗?杜如晦大笑。

    这个,你是说老程?李靖惊愕。

    点了点头,示意他小声,杜如晦解释道:不错,就是老程,老程和老牛肚子里窝着火,即便是战前咱们用军法按住老程,也只是能够挡住不让他对平民百姓造杀戮,可是他岂会不去找高句丽大将,甚至是找大对卢渊盖苏文的麻烦?

    所以我就派了个人过去点了把火,让老程速战速决的好。

    李靖大喜,好,没想到误打误撞,还让老程这小子立功了,事成之后,某家摆酒答谢他,陛下面前,一切罪责某家担待了。

    包括撕毁圣旨?杜如晦戏谑道。

    额,包括,反正这一战之后某家就解甲归田了,大不了这爵位不要了。李靖被开玩笑,立马涨红了脸。

    不过,现在就杀入平壤,还是有些为时过早了,毕竟我们才收拢了高句丽三分之二的百姓。李靖想到战事,再次沉吟道。

    杜如晦一脸的平静,摇了摇头道:尽人事听天命,谁能想到中间有人搞鬼?

    而且高句丽百姓想入大唐共享富贵,也要看他们的命数,能在这一战中苟活下来的,才能成为我们的百姓,剩余三分之一的人不过是些守财奴之辈,都几个月了,也不愿归降大唐,可见是对高句丽有忠心的,这些人的死活,说实话,某家更加愿意让他们死了的好。

    作为一国宰相,都说宰相肚子能撑船,而且爱民如子应该是一个宰相基本的操守,可是此时冷酷无情的杜如晦,显然不似本人。

    李靖打趣道:你一个宰相如此绝情,不知道让高句丽百姓知道了,还敢不敢归唐?

    也是,杀戮什么的,你这个主帅做就好了。

    不过我虽然是宰相,但我是大唐宰相,现在高句丽未亡,那些就是敌国之人,对待敌国我还能悲天悯人不成?

    大事议定,两人心中稍安,就在这里你一言我一语的开起了玩笑。

    而另一边程咬金一部,不用等到杜如晦的传令兵赶到,老程就已经按捺不住了。

    这还是三天之前的事情,最近一段时间,程咬金的大营中来投的百姓越来越少了,似乎高句丽这潭死水已经快被十几台抽水机抽干了一样,剩余百姓渐渐见底了。

    程咬金心中的念头越来越大,早前就跟尉迟恭说过,等到最后要当先杀到平壤城,为自己当年之事报仇,当然了,精明的老程还想过这兴许是个首功呢。

    老程,咱们真的要擅自行动吗?要知道这可是战场抗命的大事,你是不是尉迟恭劝道。

    怎么?你老黑熊了?

    尉迟恭脸色一红,大声道:谁,谁熊了?某家是害怕咱们这五万兄弟被你瞎指挥坑害了。

    程咬金拉过尉迟恭小声解释道:你以为某家不怕吗?

    可是你看最近百姓稀稀落落,越来越少,就像池塘里的鱼儿被捞完了一样,没油水了,整个高句丽恐怕就剩下国都里面那个渊盖苏文有点价值,你还等着他送上门不成?

    这可是大功一件,如果咱们按兵不动,等到大帅吩咐的时候,可就不一定落到咱们头上了。

    尉迟恭无语,这厮咱们这么精明呢?明明大家都是黑人,为什么我就想不到呢?

    那咱们就

    干了!

    这大营不要了?大帅问起来?

    留下五千兄弟继续收拢百姓镇守大营,咱们带着四万五小心隐匿,不能让其他部队知道了,不然就有人来抢功。程咬金小声定计道。

    好好好,就按你说的整。

    于是乎,两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黑将领,就趁着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悄悄向东行军而去,留下五千人马伪装成五万的大营看守。

    杜如晦派的来人显然是扑了一个空,但是此人也是个精干之辈,知道大军行动又是步兵,肯定没有多块,只要自己在到达平壤前截住程将军就能建功了。
1...351352353354355...39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