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贞观第一逍遥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危险的世界
可是这一等便是半个时辰过去,李慕云站的两腿发麻,不过看到身边老程都一动不动,他自然也是不敢擅动,又等了大概有小半个时辰,这才听到有一个尖细的声音:陛下有旨,宣逍遥王觐见。
总算是到我了,李慕云心中感叹一声,在一个睡不醒的太监指引下来到大殿门口,迈步上殿,躬身下拜:臣李慕云,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不管一会儿要说的事情是什么,先把马屁送上一准儿没错,李慕云一边说一边无耻的想着。
而让李慕云有些意外的是,李二竟然不为马屁所动,只是面无表情的问道:李慕云,有人弹劾你意图谋反,此事你做何解释啊?
顾不上去想李二的真实想法是什么,李慕云连忙回答道:陛下,此事纯属子虚乌有,臣并无谋反之意。
但就在他话音方落之时,一个他不认识的家伙已经站了出来,厉声对他喝道:李慕云,若是不想谋反,你私养五千骑兵是怎么回事?
李慕云也不是什么好性子的人,见那人一点不客气,当下也是勃然变色,反口还击:什么五千骑兵?你哪只眼睛看到我养了五千骑兵?
哼,事实俱在,你还狡辩,如果没有豢养骑兵,为何朔州竟有那么多的契丹人?
你是傻的么?有契丹人就有骑兵了?那咱们大唐还有那么多百姓呢,难道都是农民?
李慕云,你休要把百姓与契丹人混为一谈,你收拢那么多契丹人便是别有所图,如果你不想造反,为何要招如此多的契凡人在朔州。又一个家伙跳了出来,对李慕云的话横挑鼻子竖挑眼。
不过这事儿其实还真是不好解释,契丹乃游牧民族,只要是契丹人就会骑马,会骑马那就一定会打仗,这已经是所有人心中根深蒂固的想法。
所以这个时候不管李慕云怎么解释,他都无法解释朔州有那么多契丹人的事情。
而就在此时,房玄龄却突然站了出来:契丹已经内附,朔州有契丹人存在并不是什么大问题,许御史还是说些别的吧。
第五四零章 殿前自辩(下)
房玄龄的突然插手让李慕云有些措手不及,这不是说他不希望别人插手,而是的的确确没想到会有人在这个时候帮助自己。
那姓许的御史似乎同样没有想到房玄龄会出头,闻言不由一窒,目光在两人之间扫了一圈之后说道:房大人,许某并非想要针对逍遥郡王,只是如果误会不解释清楚,对郡王来说总是不个不大不小的麻烦,希望您不要误会。
好一招见风使舵,李慕云看着那姓许的不由暗暗道了一声佩服,刚刚还疾言厉色,一副痛心的样子,现在一转眼就变成了为自己好,果然不亏是靠嘴皮子吃饭的家伙。
再看房玄龄,只见这老家伙似乎并没有被那姓许的说动,只是冷冷看了他一眼:许御史,并非是老夫误会,而是希望你言之有物,需知你是御史,不是乡间愚民,那些捕风捉影的事情还是少说的好。
姓许的御史屁都没敢放一个,只是弯着腰小心的应对:是,房大人教训的是。
小小御史与房玄龄这种三品实职高官的地位差距不可以道理计,如果这个时候敢顶风作案,最多也就是跟李慕云拼个同归于尽,算起来似乎并不怎么划算。
李慕云冷眼旁观从中多少看出了一些门道,房玄龄这个时候应该是代表了皇帝,毕竟李二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些事情并不好明说。
而想要告状造谣的家伙们则是派出了一些虾兵蟹将,并没有鱼死网破的准备,见到李二的代表出来,已经有偃旗息鼓的打算,如此看来想要搞他的人应该在朝中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势力,否则应当不至于如此脓包。
正想着,上头的李二陛下咳了一声,将众臣的注意力吸引过去:李慕云,既然房爱卿已经替你做了保人,那么朕便相信了你没有造反的意思,但如许多的异族被你养在朔州始终是个隐患,你对此可有什么合理的解释么?
李二话里的意思很简单,那就是:李慕云,朕给你面子,替你抗了事情,你丫是不是应该解释一下为什么在朔州养了那么多人?给朕一个交待。
李慕云听懂了皇帝的弦外之音,苦笑着摸了摸鼻子,先是深施一礼以示尊敬,然后直起身子侃侃而谈:陛下,将那些异族养在朔州是臣费尽心机绞尽脑汁处心积虑废寝忘食。
没等李慕云把话说完,李二陛下已经气的拍了桌子:好好说话!再敢胡言乱说,便先打你三十板子。
李慕云被吓的一缩脖子,连忙换了一副谦卑的表情:陛下,您知道能量守恒的原理么?
李二当然不知道什么是能量守恒,他也不想知道什么是能量守恒,故而眼一瞪说道:什么能量守恒?这与你朔州收留那么多异族有什么关系。
见李二理解不上去,李慕云心中暗喜,决定从头开始忽悠:陛下,朔州的那些异族其实都是在朔州附近生活的牧民,这些人熟悉周边的所有大小路径,可以在不惊动边军的情况下往来于朔州与漠北之间,朔州之所以会有边患,便是因为他们。
许姓御史听到此处,插言问道:郡王既然知道他们是朔州边患之因,为何还要让他们进入朔州呢?而且还给他们安排工作,这不是养虎为患么?
李慕云看了他一眼,对其恰到好处的‘配合’投以赞许的目光,顿了顿才说道:这位御史,其实养虎并不一定为患,如果你养过便会知道,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式,老虎其实也可以养成家猫。
李二似乎对李慕云的理论颇有兴趣,闻言向前探了探身子:哦?细细说来。
陛下,您想过没有,如果臣不将那些异族引入朔州,而是让他们在外面自生自灭,他们在生活无所依靠的情况下会做什么?还不是入寇朔州。而我们为了防备他们,又需要投入多少资源?边军的军备要钱吧?打仗死人也要钱吧?万一被他们偷偷溜进来,烧杀抢劫,百姓的损失同样是钱吧?
可是现在我把他们引入朔州,给他们工作,给他们工钱,让他们的生活有了保障,这样一来他们便不会再有入寇的想法,毕竟他们也不想断了今后的生活来源。另外他们在朔州工作,同样是在为大唐创造经济效益,他们付出劳动,修出一条平整的水泥路,这本身就是效益,他们在钢厂工作,生产出钢铁这又是效益。
相比于他们一点劳动也不付出,反而抢走一堆东西而言,他们得到的其实是一样多的,只不过他们在朔州工作可以让边军不再严防死守,为朝庭省下大笔军费。另外朔州百姓也不用再担心自己的财产被抢劫,可以更安心的生活。
最重要的是,这些人如果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他们将再也无法适应以前那种颠沛流离的日子,慢慢的他们就会被‘驯化’,最后变成我大唐的子民。
李慕云站在大殿之上侃侃而谈,听的李二房玄龄等人不住点头,一副深以为然的表情,甚至就连那姓许的御史眼中也露出一抹佩服的神情。
能量守恒,虽然是物理定律,但用在人的身上也未尝不可,那些草原异族也好,契丹人也罢,他们从大唐得到的东西其实是一样多的,不管是抢来的,还是劳动所得。
但主动把他们引入朔州之后,却可以让大唐百姓免于战火,这对于大唐来说等于赚了便宜,更何况有那些异族参与到劳动中来,可以省去朔州百姓的徭役,同时又可以创造出一定的价值,说来还是大唐占了便宜。
想通了这些,只要是稍微有点见识的家伙立刻便意识到这样做的好处,而且也找到了其他再容易理解的比喻,比如堵不如疏。
黄河水容易泛滥,如果一味的去堵,无异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而如果开一条新的河道,将河水引进来,对于付出的劳动其实是一样的,但却可以让河水免于泛滥,甚至还可以增加灌溉的面积,这便是换位思考所带来的好处。
第五四一章 喜怒无常的大唐皇帝
李慕云侥幸过关了,相比于战争,用这种和平的方式感化异族十分符合孔圣人的有教无类,此法深受一些读多了书的老古板所喜爱。
所以他的朔州模式得到了包括宇志宁孔颖达魏征等人在内的一干方正之臣的支持,至于说谋反,这个问题几乎所有人都知道,那纯属无稽之谈。
并州定襄一线就是李绩的数万大军,哪个胆边生毛的家伙才会在这样的情况下去谋反。
伟大的皇帝陛下李二看着李慕云,满眼都是你小子命大的味道,寻思了片刻有些好笑的说道:李慕云,昨天晚上你吟的那诗叫什么名子?
啊?什么诗?李慕云愣愣反问道。
就是你想要粉身碎骨的那个。李世民嘴角微微一挑。
呃想到昨天晚上对牛弹琴,李慕云挠挠头,苦着脸说道:回陛下,诗名石灰吟,不过那是臣从别处听来的,不是臣所做。
偷的诗多了,李慕云也不想再占于谦的便宜,索性直说不是自己所做。
但让人比较尴尬的是,李世民却煞有其事的点点头,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表情说道:嗯,知道不是你,就你这惫懒油滑的性子还写不出如此慷慨的诗来。
知道就知道呗,干嘛要说出来,李慕云郁闷的看了眼李世民,结果这位皇帝陛下根本理都不想理他,把手一挥将他赶到一位中年人的身边,接着便与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讨论起是否可以将朔州模式推广到所有边境。
大叔贵姓?李慕云见没自己什么事情,便捅了捅身边的中年大叔,小声问道。
小子,你这辈份可是乱了,按辈份算你应该称某为堂兄。中年大叔看了李慕云一眼,调侃着说道。
啊?那,那您是哪位?李慕云见识少,李渊的儿子辈以前只知道李建成李世民李元霸和李元吉,最近又加了李元景和李元昌,至于其他人除非是说起名字,否则让他猜的话,根本无从猜起。
中年大叔见李慕云眼中迷茫不似做假,摇头叹了口气说道:某家李道宗!
李道宗?任成王?李慕云脑中闪过一个封号,这还是前段时间于志宁在朔州的时候与他提起过的。
将人物对上号之后,李慕云连忙抱拳施礼:原来是任成王兄,小弟失礼,失礼了!
在李道宗这里,李慕云并没有拿出年龄的问题来说事儿,毕竟这位与李渊和李二都有亲戚关系,若是再以叔侄而论,便真的乱了辈份。
结果,他这边刚刚施礼,上头李二便咳了一声:逍遥郡王,有什么事情出来说!
啊?!李慕云瞠目结舌的看向上面:我,我没啥事儿啊!
那就不要在下面搞小动作,给朕站好喽!
诺!明白了!看着四周各种兴灾乐祸的眼神,李慕云咂咂嘴,缩了缩脖子。
敢情这朝堂与上学时候的课堂没啥区别,都是只许官家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皇帝可以随便说,下面的人想要发言就只能举手。
又等了足足有一个时辰,时间已经快到正午,伟大的李二陛下总算是有些累了,拍了拍屁股起身,在众人一片恭送声中离开了太极殿,算是结束了三天一次的例会。
李慕云眼瞅着众人依次离开,一把拉住身边的中年大叔:哎大叔,呃,不是,大哥,我,我怎么办?
李道宗拍拍他的肩膀:老弟,已经没你啥事了,以后该干啥干啥吧。言罢,便向大殿外走去。
哎,别走啊,道宗兄,我到底该干啥啊!李慕云尴尬的挠着脑袋,扯着李道宗不让他离开,郁闷的说道:我一千多里地跑到京城,这就没事儿了?
那你还想怎么样?没事儿不是很好么,难道你还想有事?李道宗似笑非笑的说道。
难道不应该找出幕后主使么?我是被人冤枉的啊,没事由就这样不了了之吧?李慕云急赤白脸的说道。
阴谋造反可不是什么小事情,一个应付不好脑袋很可能就掉了,李慕云实在是不甘心事情就此不了了之。
而就在他打算与李道宗继续交流郁闷的心情时,太监老龙不知从什么地方转了出来,笑眯眯的对他说道:郡王,陛下召见!
李道宗递了一个高深莫测的眼神,然后摆了摆手:去吧,日后若是有空暇可以到某家府上坐坐。
李慕云被那眼神看的莫名其妙,实在是不知道李道宗的这份邀请到底是真心的还是客套话,不过他只想了片刻便将这一切放到一边,对着身边的老太监问道:我说老龙,陛下找我干啥?能透露一点不?
不过那老太监口风倒是紧的很,谦卑的笑笑:郡王实在是过于高看老朽了,陛下有什么意图绝不是老朽能够知道的。
大唐时候的太监与后世有些不同,他们与那些外臣一样,都是以臣子自称,也并没有什么人来歧视他们,左右不过就是一种职业罢了,所以在李慕云面前,老太监并没有表现出什么低人一等的姿态,同样也没有什么傲娇的表现。
李慕云见他不说,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默默跟在他身边向两仪殿那边走着,这皇宫虽然他也来过几次,但没人带领的情况下,想要越过太极宫进入后面还不是他能享有的待遇。
不过话说回来,看老太监什么也不说也等于什么都说了,察言观色之下,李慕云隐约也能知道,李二估计是心情不会太好,否则这老太监当不致于拒绝的如此直接。
而事实证明,李慕云猜的并没有错,到了两仪殿老太监让他等在外面,自己进去通报,而这一等就是小半个时辰,寒风中冻的李慕云一个劲儿的在心里骂娘。
又熬了一会儿,就在李慕云觉得两只脚已经不属于自己的时候,老太监终于出来了,对着他招了招手:郡王,陛下要您进来。
第五四二章 回不去了
堕落的帝国主义头子,李慕云脑子莫名闪过一连串的形容词,如果不是大唐不需要行跪礼,估计他杀人的心都有了。
李世民的房间还是老样子,似乎自从上次离开以后就没有变过,甚至李二的坐姿都没有变过,也不知道这位帝国主义头子是不是特地训练过。
带着感慨,李慕云上前见礼,结果李二却根本没有看他,又把他晾了近一刻钟。
这下可把李慕云给整毛了,眨巴着大眼睛主动问道:陛下,您找臣啥事儿啊?
李世民突然从坐位上站起,来到李慕云面前,声嘶力竭的吼道:你还有脸问什么事!知不知道朕为了帮你摆平这件事情动了多少关系?
陛下,这朝庭上下谁敢不给您面子?您跟我说,我去教训教训他。见没把自己拖出去打板子,李慕云心情一松,嬉皮笑脸的说道。
李世民一挥手:少在朕面前嬉皮笑脸,朕虽然是皇帝,但大唐并不是杨广那个昏君,大唐也不是朕的一言堂,你不要以为朕在朝堂上可以说一不二。
李二说的这些李慕云是不相信的,凭借他的威信,这朝堂如果不是一言堂都怪了,可是这话他不能直说,只是嘿嘿笑着不说话。
李世民看着他的样子倒也没说什么,踱了几步回身问道:你让李靖传话是什么意思?为何你会对东瀛如此戒备?给朕说说。
话题转换的如此之快让李慕云有些转不过弯来,隔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李二在说什么,啧了一声说道:陛下,拢断啊,我们那些东西都是一点点摸索积累出来的,怎么可能这么容易就让东瀛人搞出去,若是他们学会了,岂不是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李慕云认为自己说的已经足够清楚,而且问题也显的足够严重,但李二却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想法,看了他一眼有些不屑的说道:父皇怎么会看上你这小子,好生小家子气。
小家子气?啥意思?这是损我呢?李慕云尴尬的眨了眨眼睛,一肚子吐槽憋在心里不吐不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