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贞观第一逍遥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危险的世界
直到此时,那校尉才长长松了口气,派了百来个人出去收拾那些被丢在城下的武器和马匹。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折腾,那千夫长终于觉查也出情况有些不对了,尤其是被押上城头之后,看着城关两侧的密林中各出来百十个身着百姓衣服的人,他的脸色变的异常难看,回头恶狠狠的瞪着李慕云:你敢骗老子?
结果,丫话音刚落,腿弯处便被人踹了一脚,噗通一声跪倒在地的同时,耳中传来一个声音:闭嘴,候爷面前岂容你放肆。
骗子,你们大唐人都是骗子,老子不服,不服!千夫长虽被踹倒,但依旧嚷嚷着,也不知道是真的不服,还是被气的。
但就在他最后一个‘服’字刚刚出口的瞬间,眼前黑光一闪,嘴里好像突然多出了一个什么东西,咬上去‘咔咔’作响,再看垂眼一看,发现自己的嘴里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插着一根黝黑的‘铁条’。
再喊一句‘老子’试试,看看是你的舌头快,还是我的刀子快。李慕云的三棱军刺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插进了那千夫长的嘴里,目光中闪动着阴森的光芒。
刚刚受了苏婉晴的气,被掐的整个后腰都紫了,总要找个出气的地方,而这千夫长似乎正好撞到了枪口上。
那千夫长也感受到了李慕云杀他的决心,理智的闭上了嘴巴。
正所谓好汉不吃眼前亏,眼前这个疯子明显与正常人不大一样,若是真的因为一句话被他给捅死了,好像也挺不值的。
李慕云见这货不装犊子了,便把军刺收了回来,对那校尉招了招手:过来,跟你说点事儿。
候爷您说。自从通过王杰与李慕云搭上关系,校尉没少从他这里拿好处,所以某人说出来的话在有些时候甚至比圣旨还好用。
这些俘虏全是你的了,你一会儿就可以写信往上报军功。
哎,好,好嘞!校尉原本对李慕云安排的这个伏击还有些担心,但是现在三千人已经全都被抓住了,自己没伤一个人,他哪里还有刚开始的那种忧心忡忡的样子,一颗脑袋点的飞快,如果不是头盔有带子连着,只怕都能被他给甩飞喽。
但是还没等他高兴完,李慕云又开口了:你先别高兴的太早,人可以给你,但是东西归我,也就是说,那些战马我全都要拿走。
全,全部?校尉也没想到李慕云的胃口竟然这么大。
对,就是全部!李慕云瞥了一眼地上跪着的千夫长,随后拍了拍那校尉的肩膀:做人不要太过贪心,三千人已经足够你把官位往上动一动了,多出来的功劳你要了也没用。
诺!在下明白了,谢候爷提点。校尉被李慕云一拍,转瞬间也想明白了,躬身施礼道谢。
便是这样,两人当着那个千夫长的面,完成了分赃的工作,随后那校尉叫来了手下,将那个千夫长带了下去,连同他的三千手下全部看押了起来。
一场在众人看来会引起整个朔州震动的大事就此结束,至于说将来会如何,到时候再说吧!
有些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你小打小闹的时候往往要担心这个担心那个,可是等事情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此前的种种担心便全都化为乌有。
拿这次的事情来说,三千薛延陀人如果直接攻进朔州,那么李慕云这个始作俑者就会成为最大的责任人。
可是现在,三千薛延陀人直接被擒,若是薛延陀再想出兵能就不是三千五千,而会是三万五万,到了那个时候便是薛延陀犯边,与李慕云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了。
至于说,到时候会不会再有人说起他派人去草原打劫,李慕云根本不担心这一点。
因为三五万人的军事行动,其诱因完全不是打劫这一点可以解释的,所以到时候薛延陀一定有更好的理由,而不是拿李慕云说事儿。
早就已经把事情算计清楚的李慕云带着他的战利品——六千余匹战马,回了山阴县。
一路上不管是房遗直还是胖子,又或者王杰,一个个都是乐的眉开眼笑。
这是他们第一次参加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而且还取得了胜利,心中的那份兴奋是无论如何都压制不住的。
迭刺木同样很开心,原本他以为这一次就算是不死也得脱层皮,结果没想到,兜兜转转之下竟然不损一兵一卒,硬是把敌人给吓的主动投降了。
这一切都是前面那个年轻的候爵算计之功,从城关上的布置到两侧密林中的布置,最后再到对他们这两百人的安排,无一不体现出李慕云对人心的揣摩已经到了神鬼莫测的程度,这其中如果少算了任何一点,估计最后的结果都会是一场血战!
第一八八章 没有比再撤蛋的事儿了
不过管它呢,最后这份计划成功了,薛延陀人一个都没有跑掉,全部被抓住了,至于以后还会发生什么,那就不是他们需要管的了。
是夜,李慕云带着苏婉晴等人回到了山阴县衙,见到了已经等的有些心焦的于志宁。
才刚刚一进院子,众人就听到老李渊哈哈大笑的声音:怎么样,老夫说的没错吧,这小子粘上毛比猴儿都精,怎么可能连三千薛延陀人都对付不了。
寨主英明!于志宁看着毫发未伤的众人,长长松了口气,对着老李渊拱了拱手。
这半大老头儿这几天吃不好睡不香,生怕边境那里出了什么问题,万一李慕云失手以至于薛延陀攻入大唐境内,免不了又是一场生灵涂炭。
更不要说李渊这个太上皇还在山阴县,不说这老头儿会不会被薛延陀人伤了,就算是这他掉了一根汗毛,估计自己这一批人都是要掉脑袋的大罪。
李慕云是第一个进院子的,自然听清了李渊说的是什么,当下嘿嘿笑着说道:老爹,还是你了解我,于老师可是一直对我没什么信心呢。
还不是因为你小子办事毛毛躁躁的,否则志宁怎么会信不过你。李渊虽然是笑在脸上,但如果说他一点都不担心那是扯蛋,只不过这老头到底是当过皇帝的人,城府深的可怕,等闲之人从表现上根本看不出任何的端倪。
而于志宁听到李渊如此说,则是若有深意的看了李慕云一眼,目光中有疑惑,有不解,有欣慰还有一层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不过李渊却没想那么多,损了李慕云一句又接着说道:怎么样,以你小子的本事,应该到少留下了一半的薛延陀人吧!
嘿嘿,老爹,这次您可是猜错了,薛延陀人来的这三千人一个没跑,全都被我们给俘虏了,而且咱们的人一个都没有伤着。胖子缩在后面实在是忍不住了,主动跳了出来,得得搜搜的嚷嚷道。
什么?一个没跑,全都抓住了?
所谓一石击起千层浪,胖子话一出口,不但使李渊的脸色变了变,甚至惊的于志宁几乎跳了起来。
据老于所知,边境那里的城关最多也就有五百左右的守军,就算是再加上两百契丹人,总人数也不会超过七百,至于说李慕云带去的那些小喽啰,在于志宁看来他们就算十六卫的辅兵都比不上,让他们打仗还不如说是送菜。
可就是这样的一批人,竟然把那些薛延陀骑兵一网成擒,这实在有些超出于志宁的想象。
不过很快,于志宁的疑惑就从胖子的口中得到了解释,这家伙别看身上肉多,口才却不赖,只把白天发生的事情讲的是惊心动魄,一波三折,听的一边的衙役目瞪口呆,一副心弛神往之色。
半晌之后,胖子说完了,于志宁才皱着眉头说道:这么说你们把所有战利品都带回来了?
对啊。胖子点点头,眉开眼笑的说道:六千三百余匹战马,绝对都是好马,转手卖出去又是一大笔钱。
为什么?为什么不把战俘也带回来?于志宁问道,不过显然这句话他是在问李慕云。
我要战俘有什么用?最多能卖点钱,还不如送给边军,至少他们可以用来报军功,大家都不容易,各取所需吧。李慕云耸了耸肩膀。
关于利益均沾这种事情他是不会说的太透的,边军也有边军的用处,如果这次一点好处都不给边军,天知道下一次他们会不会放进一些‘流寇’或者‘马贼’什么的,到时候他李慕云被人坑了都找不到地方哭去。
所以为了防止这一切的发生,李慕云并没有把所有好处都一个人独吞,而是把对他不怎么重要的军功送给了边军,而他则把对边军没什么用处的‘钱财’拿走了。
当然,钱财边军其实也想要,可是他们却没有办法出手,那么多战马留在手里除了被人惦记之外,再也没有一点好处,所以李慕云要带走那校尉也没说什么。
但是李慕云还是低估了于志宁这个老古板,只见这老头儿在听到到他说各取所需之后立刻便沉着脸数落道:胡闹,这简直就是胡闹,你怎么可以拿军功送人!你这与买官卖官有什么区别!
什么鬼?我怎么就买官卖官了?李慕云无论如何都没想到于志宁这老头竟然如此古怪,眼睛一瞪就想与他呛火,但却被老李渊摆手止住:你们两个都少说几句,小子,你老师这也是为了你好,军功不是私相授受的东西,你这样做的确不对。
不过老于啊,慕云这小子也是不懂这些所以才会这样做的,你这次也不要与他计较,看在老夫的面子上,下不为例如何?
李渊既然开口了,于志宁就算是对李慕云再不满意,也没办法多说什么,喝了个诺之后坐回了原处,不过脸上还是带着不快之色。
而李慕云则根本没有在乎,不过就是几千俘虏而已,送给边军换点军功也没啥大不了的。
不过老头子已经开口了,他多少也要给也面子,而且也眼下也不想跟于志宁那老头儿闹的太尴尬,所以便点了点头算是认错。
事情到了这一步,大家闹的都不是很愉快,李慕云便也没了吹牛的心思,于是便琢磨着找个地方休息一下。
毕竟老李渊和于志宁现在把他原本住的地方给占了,想要休息就需要另找地方。
而就在这时,李渊这小老头儿又开口了:对了,这次的事情你打算怎么向府城汇报。
还能怎么报,就说薛延陀人犯边,被边军尽数消灭就好了,说的太多麻烦。李慕云叹了口气,心说一边的那么于老头儿听到这么说一定又会跳起来。
事实证明,李慕云猜的并没有错,于志宁在听到他的解释之后心中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扯蛋,第二个想法就是没有比这个更扯蛋的了。
第一八九章 再接再厉
于志宁是读书人,所以有些在武人眼中很正常的事情,在他看来就是完全不能接受。
所以李慕云这种欺上瞒下的行为在他看来就是欺君,是绝对要不得的,李世民既然把他放在教导某人的位置上,那么他就必须尽职尽责的完成任务。
于是乎一场辩论就此拉开序幕,老于执着的认为李慕云必须老实交待这次事情的经过,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于老师,陛下是很忙的,您不觉得我们只要让陛下知道事情的结果就可以了么?至于事情的起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没输!
非也,逍遥候此言差矣,所谓君子之道首在一个信字,若是满口谎言,失了信用何谈君子。
君子不君子的我不知道,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才是正经,否则就算全天下都承认我是君子,可是治下百姓却饿死无数,我个人是不是君子又有什么用?
《礼记·大学有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一直于志宁叫书袋,李慕云立刻头大如斗,连忙打断他说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嘛,我懂,不过这和我有啥关系?我又不想平天下,我又不懂治国,半年多以前我还是一个家徒四壁的死宅,您跟我说这个是不是有些早了?
半文半白夹杂着一些后世的习惯用语,于志宁瞬间被李慕云说的一阵发懵,理智让他认为做为臣子就要对皇帝负责,自然不可以有欺瞒这样的行为。
可是潜意识中,于志宁不得不承认,李慕云这货的确是个土鳖,你根本没有办法用正常的好与坏来衡量他。
就像他刚刚说的一样,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治下百姓,这一点于志宁是承认的,在县里待着的这几天他也没有闲着,走访了一些地方,查了一些县里的资料和帐目之后发现,李慕云并没有在其中贪腐过任何一文钱。
所有抢来的东西卖出去之后,不是用来打点关系,就是改善民生,甚至连为自己做一套官服的钱都没有留。
从这一点来说,李慕云当得上一个好官,是一个良臣!
可是再一想到这家伙欺上瞒下,明明是他引来的敌人,结果他却非要说成是薛延陀犯边,而且拿军功送人,这种行为在于志宁看来就是典型的弄臣,纵百死亦不足以平民奋的那种。
如此矛盾的一个人让于志宁头大如斗,想弹劾他吧,又觉得如果把他弹劾掉了有些可惜,毕竟能在半年内把一个县搞成一个州的官员,在大唐屈指可数。
可是不弹劾他,老于又觉得对不起皇帝交给自己的任务,没尽到一个老师的责任。
想到这里,于志宁长长叹了口气,决定再给李慕云一个机会:逍遥候,既然刚刚寨主已经说了此事下不为例,那么老夫也不便在这件事上置喙,一切你看着处理吧。
谢谢于老师,我就知道您老心善,不会和小辈为难,这样,明天弟子亲自下厨,给弄整治一桌好菜
李慕云不说还则罢了,结果一说下厨,老于又炸毛了,拿着‘君子远包厨’又把他一顿暴训,整的李大杀手彻底没了脾气。
便是这样,山阴县再次恢复了以往的平静,而因为有了这次的教训,李慕云也没有再派迭刺木去漠北。
不过与以前稍有不同的是,李慕云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为所欲为,于老头儿就像是一个最严厉的‘牢头’一样,把他看的死死的。
每天只要他的行为稍有差错,立刻就是劈头盖脸一顿训,搞的李慕云只觉得了无生趣。
坐在有坐相,不能跷二郎腿;走在走的样子,不能随风摆柳像个流氓;说话也要有礼貌,不能开口老子,闭口老子;衣服不能穿的太过随意,要注意搭配,要符合三品官员的气质。
事情到了眼下这个程度,李慕云就算是再傻也知道,老于就是李世民派来玩自己的!又或者李世民受不了这老家伙了,所以才把他派到了山阴县。
可是这有什么办法呢,那老头儿倔的可以,如果不按他的要求去做,不好意思,你就啥也不用干了,否则就只能从他‘尸体上踏过去’。
这是于志宁的原话,考虑到这个半大老头儿平日里的一表现,李慕云知道这老货弄不好还真能干出一头撞死的事儿来。
便是这样,李慕云的行为一下子收敛了不少,每天除了按照他的要求背书之外,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
这一日,李慕云在距离寨子不远的地方钓鱼回来,正巧看到于志宁和李渊两个老头儿坐在寨子里新建的一座凉亭里下棋,心情大好之下忍不住凑了过去:哎哟,您二老好兴致,这下棋呢?
废话,不是下棋难道是数棋子呢。李渊这老头儿显然是要输了,说话间火气极冲。
李慕云早已经对这老头儿的行为见怪不怪,耸了耸肩膀蹲到两人旁边的石凳上观战,结果刚一蹲上去,就被于志宁瞪了一眼,吓的他连忙跳下来危襟正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