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之军师崛起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晨风天堂
白晖只说了一个字,秦王明白这不是防守,而是守成。
秦王说道:这样吧,调向寿将军领秦军一万前往助阵。乌氏与义渠就教化之事上报议事会,而后由朝议讨论如何教化。再来安排主官以及西域国策之事。
王上英明。
秦国扩张太快,不仅是秦国本土,就是义渠乌氏眼下都不想打了,他们需要休养,也需要消化现在控制的土地,以及新的牧场,还有人口。
乌氏佃又上前说道:报我王,乌氏可调派五千精锐骑兵。
秦王摆了摆手:暂时不用,秦国眼下没有对外作战,乌氏精锐可以留五千机动力量,一但北方匈奴南下,可支援北方防线。
眼下,北方是由林胡人与义渠人以防守。
他们和匈奴小部队打过几仗,因为秦军配给的军械远优于匈奴,所以一直打的很顺利。
此时,秦国并没有远征北方草原的实力,所以只能暂时被动防御。
秦王起身,亲自为蒙骜倒了一杯酒:蒙将军,魏韩可否在三年内,训练出一支勉强可战之军。
臣当不辱命。
蒙骜接令。
秦王宴请这些将军,就是在白晖远行之前,对一些边境的国策作一个大的方向,细节可以放在朝会上讨论。
原本秦王想把蒙骜调到肥邑去。
白晖却认为,如果不给王龁一个机会证明自己的才能,这对王龁不公平。更何况,论资历王龁要比蒙骜要老。
就算秦军不论资排辈,也要考虑一下老秦军的想法。
所以。肥邑就交给王龁了。
秦王还有些不放心,加派了文官甘庶过去为副官。
转眼,新年就要到了。
大秦战神白起,终于回到了伊川。
秦王亲自出迎,不是在伊川迎的,也不是在洛邑迎的,而是在韩国的韩王城迎上了白起。
将军归来,将军辛苦了。
为大秦作战,是臣之本份。
秦王与白起的对话,不是客气话。换两个人讲,或许是客套,但在秦王与白起面前,这话却是实实在在的真心话。
这君迎臣的仪式过后,白晖一脸笑意的上前。
白起的脸上也难得出现笑意,白晖上前将白起用力的拥抱了一下,白起的脸上也是出现了笑意,用力的在白晖的背后拍了两下。
两人分开之后,白起在白晖肩膀上捶了一下:睢阳之战,作的不错。
睢阳之战,严格意义上说白晖没胜。
但这是非战之过。
白晖的战术运用在白起眼中是及格的,不及格的是白晖有些高看了魏军的战斗力。
这个没办法。
白起想若是自己,遇到看似还行,真正打起来却不当事的魏军,自己也没办法。
回伊川的路上,秦王白起白晖同车。
坐的不是敞开的车,而是严实的马车。不仅为了保暖,更重要的他们之间的交谈不想让人听到。
马车上,白起先说道:王上,晖。辽东之地不宜战。我观察过那里的地势,以及箕氏侯国,还有东胡的战力。他们不值得我秦军主力出战,当时非战不可是因为,战既生存。
白起这句战既生存说的精彩。
当时,民心低落,士气低落。一战,箕氏侯国没伤及根本,却让肥邑军民恢复了士气,而且有了大量的过冬物资,以及数万奴隶。最重要的是,占据了晖所提及的煤矿,还发现了一处铁矿。以及意外发现了两处小金矿以及水晶矿。
第四五一节 白起回来了
白起把辽东一带经营的情况详细的讲了一遍。
虽然白起所部肯定有文书详细的汇报,但听白起亲自讲,这其中感觉是不同的。
白晖说道:海角之地,遍地金矿。
金矿非正道,民生基础才是本。白起反驳的白晖的理论。在白起眼中,最基础的钱粮铁煤盐布。这才是正道,靠挖一点金子发财,这不是正道。
兄长说的对,民生才是本。白晖认可白起的说法。
白晖又说道:兄长,韩魏已经附秦。布防之事,兄长最强。
好。
白起对最强这个说法没有反对。眼下,对于韩魏两国的战略防御体系的调整,白起自信除了自己,没有人能担起这重任。
司马错行,但年龄还是大了,不适合这样奔波。
其余的人,还真的没有资格和自己兄弟二人相比,所以白起对这个最强,并没有反对。
秦王对于这个最强,也没什么反对。
大秦战神不是白叫的。
历史上,第一个封号战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回到伊川的路上实际的路程只要两天,不过白晖却让车队在洛邑停了一天。原因自然是出在白起身上。
白晖把白起带回来的所有东西的清单详细的看了一遍,然后就其中一些物件更是新自过目,然后挑出了一些东西。
兄长,这是你特意给嫂嫂准备的礼物。
白起反问:家中缺少这些吗?这是给你看的,有什么值得辽东多多准备。
兄长,家里什么也不缺。可你回来,从辽东之地到伊川,两千里有了吧。你找一只漂亮的鸟然后带根羽毛回来,嫂嫂也是会开心的,礼物是心意,不是非要有什么东西。
白起指了指白晖挑出来的那些;那你还用挑,随便拿几样不就好了。
兄长,我是说,心意重要。但心意之下,有让人心中开心的礼物,不是更好些。嫂嫂不会在意你带什么,更在意你。
白起好半天才回过神来,郑重的点了点头:恩,下次为兄会记住的。
还有,回家之后,别想着军营的事。家中不佩剑,冬天正好去赏个雪景什么的。
雪有什么好看的,寒冷让穷苦的人难受,当年许多秦军作战,因为没有冬衣
这次连秦王都听不下去了,秦王怒喝一句:白起,这次你就听白晖的,家中不是军营,别提这些军中之事。还有,寡人不准许
秦王也不知道应该说点什么。
白晖在旁边补充了一句:这个,不如在回家之前,请家姐过来一下。只说有些公务,然后耽误一两天回伊川。
可以。妙计。秦王认可了白晖的提议。
白晖与秦王都很无奈。
白起这个没心没肺的,他带回来的不是礼物,而是样品。
就是让白晖看看,或是让大河博士院给看看,有多少值得运回来的物品,而不是礼物。别说是给甘如,就是给白晖都没有带一片树叶。
在白起看来,白晖什么也不缺,不需要带礼物。
而家中自己的夫人甘如,伊川富足,又有白晖掌家太后照顾,家中更是什么也不会少,不敢说比咸阳宫,也比寻常的贵族家中要强上这么多。
不需要自己再带什么回来补充家用。
白晖也是无奈。
不过,好在还有一个姐姐,此时人正在洛邑。
西乞和听到王诏,没敢有一丝的耽误,立即陪着自己的夫人,白晖的不同父也不同母,白起同母异父的姐姐白子怡来到洛邑秦宫见秦王。
西乞和在洛邑原本只是为了清算洛邑今年的收益,顺便带着自己的夫人见识一下天子城池的繁华。
他倒是没想到,竟然会接到秦王诏令。
来到洛邑秦宫之后,秦王把事情一讲,西乞和站在那里好半点都没回过神来。可再一想,从自己认识白起开始,白起就有些不够细心。
比如,白起打了胜仗回来,往往是赏赐什么就全部送回家里。
有用没用,白起自己很少去细分这些。
记得有一次,上方给了赏赐,赏赐了半只羊。
结果白起光顾着忙军营之中的事情,等他想起来,反羊送回家的时候,半只羊早就成了臭的,可白起依然还是将发臭的半只羊送了回去。
就在白晖和秦王忙着找人给白起上课的同时。让两人没想到的是,宣太后也安排一个人,准备给白起上课。
甘如到了。
白起的夫人甘如,甘氏嫡女在接到宣太后的信之后,从伊川来到了洛邑。
甘如到了洛邑之后,并没有先去见白起,而是直接找到了白晖。
嫂嫂?白晖有些意外,先是不理解甘如为何过来,同样不理解为什么甘如过来不去直接找白起,而是来找自己。
施礼之后,白晖请甘如上座。
甘如上座,请侍女退离之后,甘如开口说道:叔叔有所不知,叔叔是叔叔,将军是将军。
很绕嘴,可白晖听得懂。
甘如紧接又补充了一句:我是我,羽是羽。
明白。白晖明白了甘如来洛邑的意思,也明白了先见自己的意思。
甘如起身对白晖施了大礼,白晖赶紧以同样的礼节回礼。
只听甘如说道:我不会持家,也不知道如何操持家业,甚至都不知道如何与将军说话。但我也却知道将军为大秦征战,若在我这里分心,或是依叔叔之法改变,那将军还是将军吗?我难道不是大秦的罪人。
胡扯。白晖火了。
白晖当既问道:嫂嫂,这是你的意思,还是太后的意思?
甘如给愣住了。
在白晖准备再问的时候,却听见门被人一脚踢开,只见宣太后大步流星的走了进来,身后的无论是白晖的护卫,还是太后的侍女都赶紧低头退到一旁,并且将那门重新关上。
宣太后走向白晖,伸手指着白晖的鼻子:白晖,是老娘的意思,你想怎么样?
白起的夫人甘如傻了,坐在那里甚至都忘记了自己应该给太后让座。
刚才,白晖直接猜测是太后,敢质疑大秦太后,白晖绝对是唯一一人,因为连秦王都不敢。
第四五二节 女子能顶半边天
而太后踢门进来,指着白晖的鼻子就骂,这骂的火气十足。
好可怕。
更跟可怕的事情发生了。
在屋门前上的一瞬间,白晖跳了起来:太后,我兄长要的是一个夫人,不是一个花瓶。
花瓶是什么?
花瓶就是摆在那里好看,却算不上是人。
放屁,老娘还就告诉你了。我大秦的男人在外征战,女人在家耕种带孩子,象你这样的,出个门还要带个礼物回来,每到过年过节还不忘记再送份礼物的人,不是我大秦男人。
宣太后怒了,只差去揪白晖的耳朵了。
白晖后退一步,开口说道:不知道,当年有没有人期待先王送件礼物。
你想死?宣太后抄起了白晖的障刀。
白晖再退一步:想当年,有没有人在月下等着先王?
白晖,老娘今天不打到你满脸血,老娘就不当这个太后了。宣太后是真的怒了。
白晖却是哈哈一笑:两句话,太后听完再打我绝对不躲。
好。
太后,一般情况下,我要是打谁,一定会说,让他知道花儿为什么那么红,打的他满脸桃花开。
白晖一句话把宣太后给逗乐了。
刀放下了。
白晖这才说道:太后,我身上流的也是大秦男儿的血。但你听我一句,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必会有一个优秀的女人。
继续。宣太后想听听白晖怎么说。
白晖也坐了下来:太后,说句难听话,我兄长出门之后,还记不记得家中有个夫人,我都在怀疑。
好吧,你说对了。宣太后回头看了一眼已经吓傻的甘如后对白晖说道:你嫂嫂是挺可怜的。
太后,有家牵挂着,人是会变的。
如何变?
活着回来。
宣太后重复着白晖的话,然后默默的点了点头:活着回来,说的不错。为了活着回来,就一定要赢,就一定要谨慎些。
白晖松了一口气:说我嫂嫂,年龄小,真的懂事吗?再说我兄长,除了打仗,他懂家里怎么过日子吗?
说吧,你什么意思?
日子是要过的,家是要经营的,自己的女人是要疼的,话说,太后知道王上喜欢吃什么,那么先王知道太后喜欢吃什么?
宣太后这次没回答,也没发火。
很多年了。
先王其实是很优秀的人,先王是在民间知道民间疾苦的人。
宣太后坐在那里思考了很久,一直在回忆曾经的点点滴滴。
良久之后,宣太后说道:当年,先王提及过一件事,他隐姓埋名,从来没有在任何一个地方生活太久过。曾经在一个山村,他有喜欢过一个农家女子,但先王不能留在一地太久,他不得不离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