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此外,城上不见火炮,但洪贼必然会赶制抛石机,进攻时士卒需要小心。抛石机不便移动,可则没有抛石机处,重点攻击!李定国边看边说,然后他扭头问道:记下了么?

    请大都督过目。参军忙将笔记呈上,李定国看了看,记载详细,还配了草图,满意的点了点头。

    不错!李定国将笔记递还,又走了一阵,交代了一些事情,看了下天色,便拔马回营。

    回到帐中,李定国找来吴国柱问道:洪承畴回信了吗?

    吴国柱摇了摇头,还没回复!

    李定国沉着脸颔首,他沉默一阵后,开口道:那就开始攻城吧!

    次日,锦州城下,四处堆满了土堆,后面魏军的铜炮猛的一退,腾起一团白烟,城头便见砖石炸开。

    城墙下,盾车连城一线,成群的火枪手,利用射程的优势,压制着城头,砰砰砰的铳声中,硝烟弥漫整条战线。

    在盾车与城墙之间的空隙地带,魏军步卒顶着盾牌,扛着登城梯,向着城墙猛攻,漫野都是涌向城池的魏军士卒。

    锦州城池中,只有七千清军,魏军数倍于敌,且士气旺盛,发起了一浪接着一浪的冲锋。

    城头上,清军在魏军火力的压制下不敢冒头,不断有清军被火枪击中,被碎石溅伤,城墙上到处都是受伤的士卒倒地哀嚎,还有扑死的尸体。

    魏军步卒顶盾冲到城池下方,竖起了登城梯,蚁附登城




第891章再次招降
    ?半晚时分,锦州城下,一阵叮叮叮的鸣金声响起,攻城的魏军漫野退下。

    魏军第一次进攻,一度登上了锦州城墙,可是最终还是没能长期占据,被守卫城池的清军赶了下来。

    李定国看着漫野而退的魏军士卒,心道铳城果然不易进攻,他一拔马缰,回到了大营中。

    不多时,帐帘被挑起,虎大魏一脸晦气的走进来,将头盔往椅子上一摔,今天要是有一门臼炮,俺就攻进去了!

    锦州城被洪承畴改造后,确实比较难以攻打,加上魏军轻骑突袭,没有携带重炮,被城中抛石机投出的震天雷压制,所以一时间难以建功。

    李定国站起来,微笑道:今天能攻上去,明天就照样能够攻上去,锦州以是囊中之物,虎都督不必心急。

    正说着话,又一人火急火燎的挑帐进来,来人却是徐黑虎,他看见两人,便直接急声说道:大都督,斥候禀报,辽东的豪格和科尔沁蒙古调集兵力四万人马,聚集于双台子河一线,另外山海关有两万清军向锦州进兵,关内清军骑兵进入察哈尔袭扰,将从张家口出关的辎重队又逼回宣大,俺三万人双拳难敌四手,应付起来有些吃力,特意来找大都督来借兵!

    虎大威眉头一挑,南北两路鞑子都出兵了,这么说来,豪格和多尔衮都要救援锦州。

    李定国走道沙盘前,看了一眼,然后沉声说道:这正好说明,我们这次出兵,是抓住鞑子的七寸了!

    说着他顿了顿,沉声道:锦州城防得了襄城的精髓,城中人马虽只有七千,可是却也不好攻下。洪承畴不想投降,多半是看见我们轻骑突进,粮食不多,而且知道豪格和多尔衮肯定会来救他,所以决定坚守。这么看来,要夺城池,得让城中清军绝望才行。

    虎大威问道:大都督有什么想法?

    想法就是让城中守军知道外援断绝,而我大军粮草充足。李定国注视着沙盘道:关内的清军精锐,在河东之战时被我们打掉,要对付起来简单,豪格和济尔哈朗手里却还有些精兵,如果再加上科尔沁蒙古,还是需要谨慎应对。

    李定国看向徐黑虎,豫国公,我将大宁河城的吴之茂部六千余众拨给你指挥,东北方向的豪格和科尔沁,就交给豫国公来对付。

    说着李定国拿起木条,指着漠北道:我给国公提个建议,吴三桂和巴布在车臣部故地,科尔沁出兵后,东蒙古必然空虚,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国公可以联系吴三桂,让他突袭科尔沁。

    徐黑虎眉头一挑,不过没有立刻应下,而是问道:那关内的清军呢?

    李定国看向徐黑虎笑道:关内满兵不足两万,余者都是土鸡瓦狗,我给虎都督二万大军,对付出关的清军,在派一万兵马去押送物资,足矣应对。

    清军不可能将满兵全部派出来袭扰粮道,救援锦州,而关外作战,骑兵为主,绿营步军出关,只能是送死。

    此前,清军骑兵具有巨大的优势,现在情况却反了过来。

    河东之战后,满军损失惨重,蒙古藩兵脱离清军逃回关外,原来臣服于满清的部落大多不再听命满清,只有与满清联姻的科尔沁等部还听招呼。

    满兵损失惨重,蒙古骑兵又不再听命,清军的骑兵便反而没魏军多了。

    徐黑虎闻语点了点头,抱拳行礼,如此北方就交给俺了!

    虎大威也一抱拳,关内的撮鸟还敢出来,看俺灭了他们!

    李定国对虎大威道:我这里粮食还够吃半个月,咱们分头行动,我在这里继续准备攻城,虎都督务必将援锦清军的首级取来。届时首级一出,城中守军必然动摇,大军便可以一举破城!

    当下虎大威郑重抱拳,然后两人便退出大帐准备。

    等他们走后,李定国看了下沙盘,多尔衮显然是看出了魏军粮草不济,城中的洪贼不投降,多半也是打算坚守城池等到魏军粮尽。

    想到此处,李定国走回桌案,提笔再次写了封招降信,不过却不是给洪承畴,而是给锦州守军。

    在信中,李定国首先重提洪成畴松山被擒的先例,暗示洪贼水平有限不是魏军对手,然后宣称,魏军即将扫荡关内,大魏一统天下是大势所趋,锦州外无援军,顽抗必亡,他念及城百姓性命财产,以及清军中亦有汉军,不忍看到生灵涂炭,遂劝城内守军杀洪成畴投降。

    另外,还做出保证,只要开城,无论汉夷,都将得到奖赏。

    写完信后,李定国对外吩咐一句,不多时,吴国柱挑帐进来,大都督找我。

    李定国微微颔首,你找人将这封信抄写百份,然后趁夜射入城中。

    吴国柱接过书信,忙行礼,卑职领命!

    说完,他便转身离去,李定国却叫住了他,等等,还有一事吩咐。

    大都督请说!吴国柱忙抱拳躬身。

    李定国开口道:明天你安排那些民夫,在小凌河沿岸,选择从锦州能看见的地方开垦土地。

    吴国柱微微一愣,开垦土地,现在时节也不对啊。不过他很快反应过来,这是大都督的攻心战,于是忙再次领命。

    次日清晨,锦州衙内,洪承畴胡乱吃了几口早饭,便命士卒牵马欲上城。

    这时刚出大门,便见李成栋匆匆进来,洪承畴眉头一皱,远远问道:李总兵不在城上当值,来此作甚?

    李成栋神情怪异,拿出一封信,大人,魏军又射书至了。

    洪承畴接过书信,展开一看,脸上立时洁了一层寒霜,仍是劝降书,只是这次不招他,改招降城中清军,并鼓励守军砍他的脑袋了。

    此魏贼乱我军心之举,实在小觑于我锦州守军。李总兵你等回去以后,要告诫将士,务必坚守城池,以如此坚城,便是十万雄兵也奈何不得,何况摄政王和肃王必定发兵救援。本官料定,不用一月,魏贼就会退兵,届时城中守军,都将得到重赏。洪承畴看着李成栋说道,然后将招降书信扯烂。

    李成栋见此,没表示什么意见,要是魏军真的粮草不济,那锦州还是能够守一守的,可是魏军真的缺粮吗?

    李成栋不提招降书信的事,而是忽然说道:大人,卑职在城上巡逻,看见一件怪事,魏军正在河边开垦荒地,似乎准备种田。

    荒唐,九月天,他种什么?洪承畴脸色一沉,不过还是道:走,上城去!

    当下洪承畴翻身上马,同李成栋一起来到城头,果然见远处的小凌河畔,魏军正在开垦荒地,摆出一副困死锦州,来了就不走的架势,要与守军耗到底。

    洪承畴看了远处一眼,心中暗骂魏贼阴险,他左右看了看,见不少士卒脸色忧郁的对着城外指点,心头立刻沉了下来。

    在他身后的李元胤一手握紧了刀柄,脸色露出杀意,一旁的李成栋却狠狠瞪了他眼。

    ~~~~~~



第892章气吞万里如虎
    ?九月二十日,辽西走廊上,河洛会不情愿的领着两万清军,出山海关向锦州方向进军。

    比他还不情愿的则是跟随他出关的绿营兵,他们就是当兵吃粮,原来跟着八旗还能抢点东西,现在军队欠饷,还让他们拼命,自然都有情绪。

    河洛会知道锦州的重要性,知道大清国必救锦州,他同时也知道救援成功的可能性不大,任务十分艰巨。

    因此他希望多尔衮发兵救援锦州,但是却不希望负责救援的人是他。

    只是,环顾满洲贵族,一半人跑去了关外,多尔衮身边真没人了。

    这时,河洛会在山海关内磨磨蹭蹭几日后,终于领着一万五千五百绿营兵,三个甲喇的汉军旗四千五百人,出关向锦州挺进。

    值得一说的是,此前汉军旗在八旗之中地位最低,但对绿营而言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抬旗就意味着从奴才变主人,可此时的汉军旗,却已经不能让绿营兵投去艳羡的目光。

    对满清而言,满八旗因为人口的关系,损失后就很难补充,可是汉军旗补充起来却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河东大败后,多尔衮立刻就给大批绿营抬旗,将汉八旗的缺额补齐,以此来稳定军心。

    只是八旗并不只是一个称号,他是一个组织,一个制度,需要有配套的东西,还需要有实实在在的好处,来维持八旗兵的战力。

    此时,清廷显然并不能给这些新抬旗的汉旗什么好处,甚至连旗田和旗奴都没得分,而这批新汉旗的战力和对大清的忠诚,都远远不及他们的前辈。

    河东之战已经过去了一年七个月,清军在这段时间内,也进行了扩张和训练,可是士气这个东西,却必须靠打出来。

    现在的清军,面对魏军时,便向当初明军面对清军时一样,未战先怯。

    河洛会很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因此他路上走的很慢,并派出游骑四出,侦查周围的情况,以防魏军埋伏。

    辽西走廊,当年明清反复拉锯之地,九月温暖的阳光撒在地上,丰收的季节里,辽西大地遍地荒草,一片荒凉。

    这时两万清军,自南迤逦而来,行进得极其缓慢,前后绵延数里之长。

    清军士卒们大多低着头,扛着兵器,慢步行进,骑在马背上的军官,则一脸紧张的打量着四周。

    宁远卫!一名年轻的绿营军官忽然指着前面说道。

    宁远啊!咱们走了一半,该小心点了!旁边的中年同僚沉声说道。

    远处一座残破的城池,出现在大军前方,斑驳的城墙,残缺的墙体,诉说着它的故事。

    哎!你说八旗明知道魏军重兵围困,为啥非要救锦州?

    人家的老家在辽东苦寒之地,锦州被魏军占据,便是有家不能回了。中年军官压低声音道:你没听说吗?八旗已经准备撤回关外,不要关内了。这次魏军攻击锦州,八成就是谁走漏了消息,魏军才来堵八旗的。

    年轻的军官一听急了,八旗撤出关内,不要关内,那咱们怎办?

    还能怎么办,跟着撤呗!中年军官叹道。

    那可不行,我老家在关内,祖坟不要呐!况且关外鸟不拉屎,怎么养活家人?

    ~~~~~~

    正说着闲话,前军忽然响起一阵急促的号角,然后便见几名汉旗兵,纵马逆着队伍狂奔,他们从队伍旁边疾驰而过,嘴里大声疾呼,快,各部立刻列阵,准备迎敌!

    长满了杂草的官道上,两万清兵闻警,立时心头一惊,慌忙的摆阵。

    这时,天边传来隐约的雷鸣声,大地微微颤抖,一杆大纛旗下,河洛会勒住战马,控制着躁动打转的战马,扭头看向北面。

    在他身后,李国英张应祥徐勇等左镇降将,手也紧紧勒住了马缰,手握紧了兵器,脸色都十分难看。

    说起来,左镇与魏军仇恨大的去了,可是面对即将出现的魏军,他们脸上却没有愤怒,只有恐惧。

    就在这时,在宁远卫的废墟中,无数魏军马军奔出,万蹄践踏大地,惊起漫天的尘土。

    除了河东之战外,这将是清军遭遇的最大规模的魏军骑兵军团之一,马军漫野而来,轰鸣的蹄声震动天地,声势骇人。

    河洛会向北眺望,只见无数马头涌动,他立时一声疾呼,结阵,准备迎敌!

    在他身后,两万清军一阵骚动,长矛兵鸟铳手弓箭手慌乱的变化着位置。

    前排的长矛兵,看着铺天盖地的骑兵,双手颤抖着握紧矛杆,喉结不停的蠕动。

    这时在距离清军不远处,虎大威勒住了马缰,身后骑兵陆续停下,用冷峻的目光注视着结阵的清军。

    虎大威抽出千里镜,扫视了清军大阵一眼,步军为主,少量骑兵庇护两翼,顿时便一挥手,火炮轰击,轻骑缠住敌骑,火枪骑兵乱阵,冲击骑兵冲锋,一次冲垮敌军!

    见从山海关出来的清军一副怂样,没打算攻击,而是结阵自保。

    虎大威心中冷笑,就这副撮鸟样儿,还敢救援锦州。清军不敢动,虎大威却敢动。

    在高义欢帐下,虎大威多次担任先锋大将,除了他本身就很彪悍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无所畏惧,作战果决,见面就砍。

    魏军火炮飞快架设,火炮轰鸣,砸向清军大阵,立刻向犁地一样,留下一地残肢断臂。

    魏军阵中的蒙古轻骑兵,首先提起马速,奔向清军阵线两翼,他们速度快,骑射了得,适合与敌骑缠斗。

    火枪营,冲击营,出击!虎大威扬起大刀,霸道的下令。

    军令一下,号角声骤起,举着火枪的骑兵,先一步奔出,后面竖着马槊的骑兵,则齐齐将马槊放平,紧随着发起冲击。

    清军阵中,铜炮开始还击,但是炮弹轰击骑兵,作用远不及轰击密集的步阵。

    河洛会驻立在大纛旗下,看见漫野而来的魏军骑兵,额头冒汗,前排的清军矛手,紧张的左右张望,想要从同袍身上找到一丝安全感,却发现同袍都在打颤。
1...410411412413414...4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