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高义欢点了点头,钱粮够就行了,至于火炮,他相信左良玉要跑路,也带不走,他没必要冒这个风险,况且三十多门炮,已经让高义欢满意了。

    好,左大帅真实爽快人!高义欢赞叹一声。

    一旁张应祥后背湿透,听了高义欢的话不禁松了口气,于是上前说道:高将军,那我可以将少将军带走了吗?

    高某人最讲信义,岂会说谎!高义欢笑着点头,豪气的一挥手,柱子,把人抬过来,让张参将带走。

    赵柱子当即抱拳,不多时,几人就抬着已经昏迷的左梦庚过来。

    天色黑,张应祥也没仔细检查,便急忙带着左梦庚回到襄阳。

    他才走到帅府外,便迫不及待的邀功,大声的连连呼喊,大帅啊,大帅,末将把少将军接回来了。

    这时一直在府中等候的左良玉,听见声音,急忙迎接出来,直接避开一边拱手,一边大喊的张应祥,走到后面的担架旁,急声呼唤道:梦庚啊!你没事吧,梦庚!

    左梦庚却没有反应,只是不停的哼哼,左良玉忙摸了下他歪到一边的额头,烫的吓人,他心里立时一惊。

    作为老行伍,左良玉立时就意识到,必然是伤口感染了。

    他虽不晓得是什么病理,但却知道这个很要命。

    左良玉心里不禁大急,忙去找伤口,不过左梦庚后背却全被白色的绷带绑了起来,整个一个木乃伊。

    其实高义欢,为了救他,还是尽了力的,不过左良玉眼中却已经满是怒火。

    忽然,他目光落在,盖住左梦庚屁股的毯子上,于是揭开一看,便见左梦庚的腚,正不时的冒血,就跟女人来了月事一样,止都止不住。

    左良玉见此,微微一愣,忽然脸色变得狰狞,发出一声怒吼,岂有此理,欺人太甚,高义欢,我与你势不两立,绝对饶不了你。

    一旁已经收拾好行装,只等左梦庚被捞回来,便要跑路的将领们,见了心里顿时一急,生怕左良玉又改变主意。

    郝效忠忙道:大帅,李自成马上就到了,我们当务之急,是赶快撤离襄阳,再找个地方给少将军疗养。

    左良玉闻语镇定下来,来人,准备好大马车,多铺几床被子,把梦庚送走。说着,他咬牙切齿道:高义欢不是不让本帅焚城嘛,本帅就偏要焚城,让他得一座废墟。

    一旁的张应祥闻语却一急,大帅,高义欢有战马三四千匹,我们要是焚城,他就会追杀我们。大帅,为了少将军考虑,也不能焚城啊!

    左良玉心里一阵憋屈,忽然一个大耳瓜子,抽在张应祥脸上,然后愤恨道:那就通知李国英,让他赶快南撤荆州,同本帅汇合,让张献忠的兵马扑向襄阳,本帅要借刀杀人,让高义欢好看!

    众将听了都松一口气,于是一面准备撤离,一面派人去通知,正同李定国交手的李国英和徐勇。

    准备让开道路,让两大贼寇交手。




第195章襄阳城高义欢庆功
    八月间,高义欢率军杀入湖广,假称李自成南征,向襄阳和郧阳两地,发出驱赶左良玉的号召,从者近十万。

    尤以襄阳各州县绅民,最为积极,各地乡民,纷纷赶来助战,表示唯高义欢马首是瞻。

    左良玉在张献忠和高义欢的双重压力之下,最终选择了撤出襄阳,往荆州方向逃窜。

    清晨,天麻麻亮,赵柱子便跑来禀报,高义欢听了敲门声,不一会儿披着衣服出来,问道:怎么回事?

    赵柱子一脸兴奋道:二哥,左良玉连夜跑了!

    昨夜刚交易完,高义欢以为左良玉至少要准备一下行装,需要多耽搁一天时间,没想到他一觉醒来,左良玉已经溜走。

    那厮没有烧城吧!高义欢有些担心,左良玉见了左梦庚的惨样儿,极有可能恼羞成怒,一把火烧了襄阳,让他得到一座废墟。

    赵柱子道:没见火光,也没见烟,黄三已经过江去查看了。

    高义欢闻语,立时大喜,当即拉了拉肩上衣服,好,柱子,你去传我军令,大军准备一下,今天便过江。

    九月二日,高义欢领着大军从浮桥过了汉水,骑着战马缓缓的走进襄阳城。

    城中街道上已经是一片狼藉,左良玉虽然没有焚城,但是临走之前,还是恶心了高义欢一把。

    左军将城内的居民,抢劫一空,才向荆州逃窜。

    高义欢进入襄阳时,在城门和街道两边,挤满了焦虑不安的人群。

    城内的居民,看见穿着黑铁甲,骑着黑驹子的高义欢进入城门,四周顿时响起一片激动的欢呼声。

    襄阳的百姓并不了解高义欢,不过他赶走了左良玉,对于襄阳的百姓来说,就是救他们出水火。

    这让高义欢这个外来户,一下子就在襄阳绅民中建立了崇高的威望。

    高祖荣陪在高义欢身边,看了看周围的人群,提醒高义欢道:义欢啊!你抽空应该看一遍史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啊!

    高义欢点了点头,骑在马上不停的向两侧挥手,身后士卒雄赳赳气昂昂,他心中不禁生出一股革命队伍进城的感觉。

    这时欢呼的人群中,十多个老者忽然奔到高义欢的面前,跪下泣道:恳请将军救救襄阳百姓!

    高义欢心中一动,又是一个收买人心的好机会。

    现在整个湖广的局势,可以说十分的错综复杂。

    左良玉逃往荆州,何腾蛟杨文岳在岳州,明朝还控制着湖南,以及荆州夷陵一带,张献忠则占据鄂东和鄂中地区,高义欢占据襄阳。

    这三方势力中,高义欢其实是最弱的一方,真打起来,结果如何,还不是很好说。

    对于高义欢这个外来户来说,他想要在襄阳立住脚跟,获得襄阳百姓的支持,便十分关键。

    这时高义欢忙下马扶起这些老人,脸上露出慈父的微笑,众位乡民,有什么事情,大可对某说。

    将军,左良玉将城中抢夺一空,还请将军给我们做主啊!

    将军入主襄阳后,不知会如何恢复襄阳?

    众多乡绅七嘴八舌,周围的居民也都一脸期待的看着他,希望能从高义欢这里得到一个令人心安的消息。

    高义欢环视众人,便索性站上街边一辆大车,然后向众多居民挥了挥手,等四周安静下来。

    襄阳的父老们!高义欢很有派头的高声说道:今后,本将就是襄阳的之主,本将知道你们心中还有很多惶恐,有很多不安。在这里,本将先说三条,以安众位之心。

    高义欢见他们都竖起耳朵倾听,遂即接着道:第一,本将会开仓赈济,保证大家都有饭吃,不过要领赈济粮,可能要你们出把力气。第二条,本将会约束部众,严禁扰民,但众位也要遵守律令。第三条,三饷废除,今岁免征,流民分田,给予牛种耕种。

    高义欢还是那三板斧,粮食稳定人心,接着恢复秩序,维持地方稳定,最后在许下一个百姓能看得见的希望。

    有饭吃,治安稳定,未来有希望,有这三点,就足以打动人心。

    乡民们要得并不多,有这三条就已经足够,四周民众骤然爆发出一片惊天动地的欢呼声,将军好人啊!

    无数人激动得泪流满脸,振臂高呼,将军英明!

    高义欢满意的看了看众人,遂即又翻身上了黑驹,继续一边微笑着向左右挥手示意,接受百姓的欢呼,一面往左良玉的帅府而去。

    进入襄阳城后,高义欢好话说完,安抚了百姓之后,便又让人从被俘的左军中挑选五百余个头目,推到汉将边,一字排开了斩首。

    襄阳的百姓见了,顿时便欢声雷动,拍手称快,进一步笼络了人心,同时也震慑住了依附过来的流民和土寇,让他们知道高将军不仅是讲义气,待人公道的豪杰,同时也是个杀人不眨眼的狠人。

    是夜,左良玉的帅府内,摆满了七帮土寇和流民的首领,端着酒碗,等着高义欢过来给他们敬酒。

    这些土寇和流民头领,只是襄阳本地的一些山大王和地方上的豪强,他们在自己的小县里,勉强算个人物,可放在襄阳府,放在天下,便屁都不是。

    高义欢就不同了,他是跟着天下最大流贼头子李自成混,是李自成手下大将,便是他们眼中的大人物。

    现在李自成已经称了皇帝,简直是他们的楷模。

    他们见不到李自成,见到高义欢,心里同样激动,不少人为能和真正的贼头喝酒,而感到激动不已,端起酒杯的手都在哆嗦。

    高义欢端着大碗酒,一脸大笑,豪气的同众多寇首们碰碗,感谢这些土寇们来给他助威。

    高义欢在各桌都走了一圈之后,便站在中间开始演讲:这次打襄阳,众位弟兄来给高某捧场,高某感激不尽,要说的话,都在酒里,来,大伙一起干了,今后在座的便都是我高义欢的兄弟。

    高义欢高举酒杯,几十张桌子上的汉子们热血澎湃,呼啦一声全都站了起来。他们本来都是些不入流的土寇,这次跟着高义欢居然赶走了拥众二十万的左良玉,一个个心里都涌出一股男儿的壮志豪情,心中为能参与这样的大事而感到无比自豪,又有了吹嘘的资本!

    高将军仁义!众人举起酒碗,同高义欢一起大吼,干了!

    一碗仰头喝下,满院的大声欢笑



第196章争襄阳定国北上
    宜城县,震天的喊杀声中,如狼似虎的西军将士,蜂拥着涌入城池。

    城头上一面明军战旗,被冲上城楼的西军将士拔了下来,从城上丢下,无数双脚踩着旗帜上斗大的明字,进入宜城。

    宜城西门,城门被左军士卒推开,负责断后的左军大将徐勇骑马急奔,领着数百左军仓皇的逃出宜城。

    这时他听见身后传来的欢呼声,不禁勒住马缰,转头看去,城墙上已经出现穿着黄麻的西军身影。

    几名左军士卒,刚刚跑出城们,就被城上的西军一阵箭雨射杀。

    城头和连接门洞的街道上,都开始出现西军骑兵的身影。

    徐勇面色惨白,暗暗庆幸自己,先一步到了城外。

    他本以为自己可以金蝉脱壳,悄悄撤离宜城,不想李国英一走,就引起了李定国的注意,西军居然立刻就强攻宜城。

    幸亏他最够果决,当机立断,壮士断腕,没有去通知其他各部,只带着亲卫便逃了出来。

    徐勇脸上有些惨白的回头看了看,见门洞内开始出现西军的身影,便连忙一拔马缰,仓皇的往西南方向逃离。

    宜城南门,一身山纹甲,头带凤翅盔,身后披着红披风,骑在一匹健马上,手提一杆大铁枪的李定国,在亲卫的簇拥下,打马进入宜城县。

    他平静的看着街道上躺着的尸体,听着城中四处不时响起的火铳声,还有喊杀声,沿着街道打马慢行。

    此时,城中的战斗并没有结束,徐勇自己跑了,但却没有告知部众。

    城中的左军没有得到军令,还在各自为战,城内依然遍布危险,但是李定国却浑然不惧,神情淡然。

    现在距离郾城伏击已经过去了一年,左军在这一年时间里,也恢复了一定的元气,从新带出了一些相对精锐的士卒。

    这些人马大部分都随着李国英和徐勇南下,防御张献忠,所以宜城县内的左军,还是比较难应付。

    李定国骑在马上,目光越过前面步军的头顶,能看到县衙方向浓浓烟尘,听见周围的喊杀震天。

    城中的战斗依然激烈,不过李定国根据看见的情形,听见的声音,却迅速做出判断。

    城中的左军,虽然还在顽抗,但是却缺少明确的指挥,一部分正退往府衙,想要坚守,一部分则往城门突进,显然是想出城。

    这让李定国知道大事以定,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此时他打马在街上行走,一名西军士卒骑马从西面的街道奔来,翻身下马,单膝禀报道:启禀将军,徐勇从西城逃出,白将军问是否派兵追击?

    李定国微微皱眉,他还有点没弄清楚,为何昨夜李国英突然从西城撤出宜城,今日徐勇也选择从西城突围。

    襄阳在宜城北面,左军应该向北撤退才对。

    先不要追击,让白将军肃清城内左军。李定国骑在马上,朗声谓左右道:传本将军令,各部人马尽快肃清残敌,然后来县衙相会。

    众多亲卫纷纷领命,大声应诺,便翻身上马,奔往城中各处,下达肃清残敌的军令。

    就像李定国判断的一样,左军没有统一的指挥,各自为战,不到一个时辰,城中残余的左军被杀的被杀,被俘的被俘,宜城很快就被西军控制。

    宜城县,府衙大堂内,李定国坐在主位上,两侧站着白文选等西军战将,中间则跪着几名批头散发,反绑着的左军军校。

    李定国是张献忠的义子,今年不过二十四五的年纪,却征战沙场多年,打过大小战役近百场,举手投足都带着百战悍将的霸气和骁勇,脸上有这与他年纪不匹配的成熟和稳重。

    他奉张献忠之命,率领两万大军北上,作为征讨左良玉,夺取襄樊的先锋。

    大军进抵宜城后,就被三万余左军挡住,本来他正战的兴起,宜城的左军却忽然撤离,而且并非撤向襄阳,而是奔出西城,便让李定国疑惑了。

    这让李定国心中生出一个怀疑,不过却并未表现在脸上,统领数万大军的战将,早已喜怒都不形于色,他必须先搞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让左军突然撤离,再做决断。

    说,李国英和徐勇为什么突然向西撤离?李定国脸上满是威严,看着几名左军俘虏。

    堂上几人中,一人想要磕头求饶,但却被反绑住双手,于是只能猛点头。

    你说!李定国会错意,抬手指着那人,不容置疑道。

    那汉子微微一愣,满脸惊愕,点头变摇头,将军,小人只是个百户,什么都不知道,求将军饶命啊!

    李定国一摆手,拉下去!

    两名亲卫上前将汉子拉到堂外,手起刀落直接砍了。

    剩下的人吓得魂飞魄散,动荡的乱世,人命都不怎么值钱。

    张献忠杀人是出了名的,眼前的年轻将领,也是一点不差,杀伐果断,绝不拖泥带水。
1...8687888990...4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