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万历1592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御炎

    宇喜多秀家做了名义上的指示之后,大家也就分头各做各的,黑田长政被留了下来,他距离平壤战场最近,现在又一枪不发的放弃了黄海道,把兵都放在了开城和小早川隆景合兵一处,宇喜多秀家还真的需要私下里告诫他一番。

    不是我不愿意守下去,实在是没有必要了,小西行长所部的平壤城的坚固程度和小西行长手下的军队的战斗力都在我部之上,小西行长都被打的全军覆没,我又怎么能凭一个军团抵抗抵抗十万明军呢?

    黑田长政大吐苦水:还不如把军队拉到开城和小早川合兵,保全实力,然后一起对付萧如薰。

    十万明军?这个消息是从哪里得到的?

    宇喜多秀家十分担忧:要真是十万,我们也就不用打了,直接撤回釜山等着回国吧!

    被放回来的那三个混蛋说的,他们说明军大将亲口说有十万天兵要来征讨我军,让我们等着受死,估计是假的,战兵也就四五万的样子,但是战斗力是毋庸置疑的,小西行长所部可是绝对的精锐,还有松浦家的两千多铁炮手,火力极强,就这样被打的全军覆没,还有好几个地方大名死了黑田长政靠近了宇喜多秀家,低声道:那也太可怕了!

    宇喜多秀家脸上的忧虑之色变得更加浓郁。

    照你这么说,汉城我们也守不住?明军当真那么强大,我们连一战的底气都没有?

    :喜欢的读者还请投个推荐点个收藏哦~




一百一十二 红线
    这种话未免太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哪怕是真的,黑田长政都不能说。

    于是黑田长政摇了摇头。

    把毛利吉成的军队集结过来,加上第八军团的一万人,我的第三军团剩下的七千人,小早川隆景的第六军团一万人,四个军团五万多兵力,或许还可以从忠清道抽调福岛正则的一部分人马前来助战,六万兵马对上萧如薰,旁边还有加藤清正的一支人马做策应,怎么说也应该有胜算的。

    宇喜多秀家点了点头,又问道:明军的战斗力当真如此可怕?那三个人还说了什么没有?

    他们说明军的战斗力极其可怕,火器精良,他们也有和咱们的铁炮差不多的东西,而且还有大量的石火筒,一打起来就齐发,我们根本抵挡不住,小西行长就是这样战败的,我预计明军的火器装备不在我们之下,其他的装备也肯定很精良,要是硬碰硬,我们可不见得能占到好处。

    黑田长政苦着脸,一筹莫展。

    宇喜多秀家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太阁还说要等消灭朝鲜以后吞并明国,可是明国才出动四五万兵马就如此可怕,那么大的国家,又该有多少这样的军队呢?太阁还是太小瞧明国了,咱们和明国比起来实在是太小了,那么大的明国,我们又该怎么样吞并呢?

    黑田长政苦着脸,说道:家父一直都不看好此战,认为我们是以卵击石,本来这些日子打的那么顺利,我还觉得父亲是太过谨慎了,但是没想到是我太狂妄了,光是一群朝鲜的民兵就叫我们疲于奔命,又何况是那么大的明国呢?

    宇喜多秀家苦笑道:但是这是太阁的意思,太阁根本不认为我们打不过明国,一旦被他知道了,肯定会杀人,然后亲自率兵来攻打朝鲜的!到时候不论是你还是我,都可能保不住这颗脑袋!

    要真是那样的话,日本就危险了!黑田长政告诫道:所以现在千万不能让太阁知道,要不然真的惹怒了明国,来朝鲜的就不是四五万,而是四五十万!

    宇喜多秀家烦闷的闭上了眼睛。

    太阁到底为什么要进犯朝鲜呢?

    黑田长政张口就要回答,但是话到嘴边却又收了回去,此时此刻,黑田长政才意识到他根本就没有了解丰臣秀吉攻打朝鲜乃至于要吞并明国的原因。

    十一月十日,萧如薰的捷报抵达了辽阳宋应昌的官邸,此时此刻宋应昌的病已经好的七七八八差不多可以恢复正常工作了,信任萧如薰打算给萧如薰更大空间的他还特意多休养了一段时间,现在养好了,一直代替他筹备大军后勤的刘黄裳也能松一口气了,而正在两人准备启程前往义州的时候,萧如薰的战报送来了。

    宋应昌一看眼睛就亮了。

    好!好!好!萧季馨不愧名将!不愧名将!

    说完宋应昌把战报递给了刘黄裳,刘黄裳一看,也大吃一惊,随后喜上眉梢:连着两战灭掉了倭寇八个军团的两个,三万七千人几乎全歼之,生擒两个军团的主将,这样的功劳可绝对不小啊!而且军士阵亡仅一千六百余,还有六百余重伤但性命无忧者,这等战损比,萧季馨不愧名将!

    是啊!这些日子老夫就是担心战损太大,石部堂那里压不住主和派的势头,这样的消息传回朝廷,主和的那些人就能闭嘴了!季馨这一战打的实在漂亮,一战而定大同江以北,下一战不是在开城就是在汉城,若是再打赢,直接光复朝鲜一半国土,可谓是赫赫声威,倭寇必将闻风丧胆!

    可惜萧季馨生的晚了三十年。刘黄裳感慨道:若是萧季馨早生三十年,嘉靖朝也就没有南倭北虏那么些年弄得朝廷积贫积弱,到现在连开一战都要小心翼翼了,不过也好,毕竟是出现了,今后若再有什么大的变动,以萧季馨为主将,大明兴盛指日可待啊!哈哈哈哈,嗯嗯?这

    怎么了?

    宋应昌看向了刘黄裳,刘黄裳抬起头,面色凝重的说道:经略公,您还是看看这战报第二页。

    宋应昌接过了战报,看向了第二页,一看之下,顿时也皱起了眉头。

    萧季馨建议朝廷动员东南水师前往山东集结,渡海抵达朝鲜,与朝鲜全罗道水师合兵一处,歼灭倭寇水师主力,进占对马岛,切断日本本土与对马岛的联系,彻底将朝鲜倭寇全部困住,兵不血刃光复朝鲜,收押俘虏回国,以代替开矿百姓开矿服徭役,必可尽收民心

    宋应昌抬起了头,看向了刘黄裳,刘黄裳也带着些错愕的神情看着宋应昌。

    俘虏还能有这么个用法?

    宋应昌和刘黄裳的确不曾想到。

    但是有一点让宋应昌和刘黄裳相当的在意——萧如薰流露出了支持皇帝开矿的想法。

    朱翊钧增添矿税,派遣矿税太监往各地收矿税填补国用的消息大家都知道,虽然还没有完全成定制,但是皇帝已经开始了这样的动作,并且在几个著名大矿区派遣了矿税太监监督捞钱,被大量文官强烈反对,但是皇帝似乎铁了心一意孤行,连续免了好几个言官的职位,硬是推行了下去。

    太监不听文官的,只听皇帝的,皇帝让他们做什么就做什么,于是矿税太监四出,情况已经无法逆转。

    国本之争使得皇帝对群臣的感官极差,尤其是内阁次辅张位率领群臣屡屡进逼,于是皇帝采取了反制措施,接二连三的弄幺蛾子出来分散群臣的注意力,终于使得群臣把拳头分散开来了,不再那么进逼皇帝要说法了。

    作为内官系统自然是和皇帝站在一条阵营的,但是萧如薰现在处于勋贵阵营里,却明确的表达出了对皇帝开矿的支持,还要弄十万俘虏来给皇帝开矿用,这是什么意思?

    宋应昌虽然是文帅,刘黄裳也属于文将一员,但是两人的政治敏感度都不低。

    这放在文官集团内来说,就是一条政治正确与否的红线,支持皇帝就是犯了政治上的错误,就要被群臣打压,弄臭名声混不下去,不支持皇帝尽全力开骂,就算被免职了,也能给你借尸还魂调到地方继续作威作福,你权衡一下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喜欢的读者还请投个推荐点个收藏哦~



一百一十三 税收的博弈
    其实他们都很清楚矿税是怎么回事。

    大明的农业陷入了瓶颈,无法增加更高的税收,但是商税却大有可为,然而历来的惯例是重农抑商,商税极低,本该是大头的商税却往往变成小头,没有存在感,从嘉靖年间开始,皇帝就开始对商税下手,有关开海禁与否的争议,实际上就是嘉靖帝和以大量行政官员言官为代表的地主豪绅集团针对商业税收的一次博弈。

    这场博弈以隆庆开关隆庆帝被忽悠成功,开海的大部分利益落入地方商业集团的口袋里而告终,但是朱翊钧显然比他老爸的智商要高,被豪门爆破手张居正教出来的朱翊钧绝对不是善茬儿。

    所以,他稍微动动脑子,一眼就看破了他嘉靖爷爷和群臣斗法的每一个细节,并且完美的绕开了文官系统,另辟蹊径去地方争夺本该属于朝廷的商业税。

    但是这显然触动了地方商业集团的利益,作为商业集团的代言人,朝廷的文官们自然要拼死反对,大力抵制,占据道德制高点对皇帝口诛笔伐,非要皇帝收回成命不可,正好此时国本之争愈演愈烈到了最**,皇帝连消带打一套组合拳下来,成功分散了群臣的注意力,使得群臣的反对变得绵软无力,后继乏力,皇帝暂时获得了阶段性成就。

    但是从虎口里夺取食物会那么简单吗?即使对方是皇帝,倒不如说正因为对方是皇帝,才万万不能松口。

    帝国工商业经济大发展,地主豪绅大商人集团吃的是脑满肠肥,但是官员商人联合起来偷税漏税,每年让国家的税收流失了多一半,这在文官集团中是一个公开的秘密,正是因为这是公开的秘密,才更要守护起来,

    朱翊钧面临这种情况,想要以正规的方式通过增加商业税的决议是不可能的,文官定然百般阻挠,到时候花钱买命,闹出几个烈臣一头撞死为民请命,朱翊钧碍于舆论,是没办法不妥协的,所以朱翊钧直接派太监下去,要跟他们分上一杯肉汤,而一盆子肉汤就那么多,多一个人来分,就少一点。

    本来大家堪堪达成共识,分割利润,但是现在朱皇帝拿着一个大勺子端着个碗跑过来就要舀,这不是坏了规矩吗?

    关键是,皇帝就是天,朱翊钧要是喝肉汤喝上瘾了,那可要坏事了,没准就会把这个肉盆子端走了,大家连渣渣都不剩,到哪儿去哭?所以,大家一看朱皇帝这样做事,当时就急了,总而言之,大家前仆后继的不约而同的用尽各种方法,阻止皇帝也介入相关的利益分配。

    深谙个中道理的宋应昌和刘黄裳当时就明白了萧如薰的想法,也明白了如果这段话被京城里的那些文官们看到了,萧如薰会面临什么局面。

    萧季馨相信我啊

    宋应昌如此感叹道,他是文帅,刘黄裳也有了文将的背景,实际上他们二人已经不被文官集团所接受了,此战以后刘黄裳还有可能继续待在兵部,但是他宋应昌一旦打赢此战,下场不会比叶梦熊好到哪里去,此时自然不会和那些点笔先生们穿一条裤子。

    好不容易出个名将,可万万不能死在这件事情上,经略公,您看怎么办?

    怎么办?宋应昌长叹一口气,思考了一会儿,开口道:这份捷报只有你我二人看到了,烧掉,另外写一份,然后我写一封亲笔信给季馨,让他谨言慎行,不要再说这种话,此事入你我之眼,再无第三人知道,为国家计,萧季馨必须要保住!良将难得!

    刘黄裳点了点头:属下明白。

    宋应昌点了点头,掏出火折子吹燃了,把这封奏报完完整整的烧掉了,然后提笔写了一封亲笔信告诫了萧如薰一些文官集团的内情和如今时节为将的基本准则,还有那条红线,他不希望这样一个名将的种子就坠落在了这种事情上。

    在此之后的无数个岁月里,因为这件事情,萧如薰都无比的感激宋应昌和刘黄裳,也因为这次的教训,萧如薰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开始学习如何才算真正的谨言慎行。

    此时此刻的萧如薰,正在平壤城外的军营大帐里,一手握着朱翊钧送给他的那串珠子转啊转,一手点在地图上查看朝鲜黄海道和京畿道的地形,结合最新送来的情报,他得知黄海道的日寇被袁黄的一封信和两颗人头给吓跑了,把空荡荡的黄海道留下,然后把兵屯在了汉城以北临津江以东的开城,即朝鲜三京的一个。

    还有情报称江原道的倭寇主力也开始向汉城方向移动,大有全军压在汉城,死守汉城和明军对刚的打算,萧如薰查看了一下黄海道和开城的地势,决定等粮草准备的差不多之后,就率军南下直取黄海道,进攻开城,把开城作为前往汉城的跳板,而让朝鲜军自己去拿下已经成为无主之地的黄海道和江原道。

    主力部队是步军,行动较为缓慢,需要和粮草运输大队一起行动,大约还需要两天才能办到,但是骑军不受这样的制约,而且黄海道地势较为平坦,从平壤出发沿着西侧一路疾驰到开城,三天之内就能抵达,休整一夜,攻城也不是什么问题。

    萧如薰打算让努尔哈赤好好儿的出点血了,让女真兵去和日军拼死拼活,消耗日军兵力去,正好也安抚一下李如松那颗不安分的心。

    将军,李总兵和佟将军带到。

    请。

    萧如薰走回座位前坐下。

    李如松和努尔哈赤掀开帘幕走了进来。

    拜见提督。

    努尔哈赤极为恭顺,李如松也就抱抱拳做做样子,面子上扯不开。

    萧如薰一笑,也不在意,伸手道:二位将军请坐。

    两人坐下,萧如薰开口道:今天请二位将军过来,是有一件事情要交给二位将军去做。

    李如松眨了眨眼睛,开口道:什么事?

    据情报,倭寇已经基本撤离黄海道,现有兵一万屯于开城,本督要你二人带领麾下骑军拿下开城作为我大军的前进基地。

    什么?!

    李如松和努尔哈赤异口同声,但是不同的是,李如松是惊喜莫名,努尔哈赤是惊惧莫名。



一百一十四 九世犹可以复仇乎?
    李如松真是惊喜莫名,他虽然立下战功斩首不少,但是独立立下的战功还没有,比起萧如薰连着指挥两次大的战斗获胜,他的战绩就有点寒碜了,根本达不到李成梁的最低预期,这让他很是苦恼,有心闹腾,却碍于萧如薰无两的威望无法办到,想要绕过萧如薰请战,经略宋应昌还是南兵派系的,和他辽东系不对路子。

    李如松的苦闷是可想而知的,更别说他和萧如薰还有一顿板子的过节,他可一门心思的想着能立下一场大功来为自己争一口气,好好儿的和萧如薰掰掰腕子,现在眼看着萧如薰越来越强,而他的存在感却远不及之。

    就在这个想睡觉的档口,萧如薰送来了枕头,李如松的惊喜可想而知。

    而对努尔哈赤来说,这就是惊惧莫名了,连着两战让他麾下骑兵损失六百多,明军的战损的五分之二都是他麾下的女真骑兵,已经让他心疼不已,这些可都是他和海西女真打仗的家底子精锐骑兵,仿辽东骑兵的方式训练出来,用辽东骑兵的战斗方式,无往而不利,现在用在朝鲜战场上本来就让他苦闷,跟着大军后面喝汤就是他最大的愿望,可现在萧如薰居然让他去吃肉!

    还是那种吃起来有可能吃的一嘴血的那种肉。

    荣誉和实际利益,他当然选择实际利益,他的兵能保全属于实际利益,他得到李家的更多袒护也算实际利益,两相比较之下,努尔哈赤才无奈的选择混日子,可现在很明显日子不好混了。

    萧如薰居然要派他手下的骑兵去攻城!

    怎么不按套路出牌了?萧大提督不是一向用兵稳妥吗?怎么突然要搞出其不意了?更崩溃的是李如松一脸激动,显然要答应!

    提督,我我军全是骑兵,不利于攻城啊!

    努尔哈赤连忙抢先说道,希望可以让李如松的脑袋瓜子清醒一点,谁知李如松瞪了努尔哈赤一眼,对萧如薰说道:放心,这件事情交给我李如松,保证把开城拿下!但是
1...4748495051...59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