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92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御炎
工部的,和一个在财政部的亲戚合伙弄了点款项,找在外面的亲戚出海去,结果过市舶司的时候给审计司的人发现了,告诉那里调查司的人,顺藤摸瓜摸到了京师来,一网打尽,两家老小全给抓了。
这两必死无疑,家小最好的也是给丢到修路的工地上自生自灭去,听说几个漂亮的女眷已经给人预订走了,你说造孽不,六十多的老父老母也给牵连了,黑阎王是那么好招惹的?
被称作刚三儿的彪形大汉嘿嘿直笑:我就想啊,这些怂货怂成这个样儿,怎么捞钱的时候胆子就那么大?修大驰道的工程款都敢下手,黑阎王盯的可死紧的,一两银子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他们一出手就是五百两,找死。
还活在前明呢,不知道黑阎王的厉害,就觉着自己精明,除了自己就没别人了。
老狱卒冷冷一笑,然后看了看袁俨,把袁俨看得浑身发毛。
这是?给放出去的?
那个老倔头的儿子!
哦!就是他啊!
刚三儿饶有兴趣的上下打量着袁俨:这运气真不错,进了咱们这儿还能囫囵着出去,这人可真不多。
那可不是!哈哈哈哈!
老狱卒和刚三儿聊了聊,就领着袁俨一路往外面走。
你小子运气是真的好,刚才那人,一家老小谁都活不了,也就那些被买走的女眷,运气好的,能吃饱肚子,在有钱人家做个小妾,运气差的,直接就给人家当牛做马玩弄,不到几个月就得死掉,那些人玩女人的手段你是想都想不到。
这话说的袁俨从里到外浑身冰冰凉凉,想起了自己的妻子和小女儿。
原来自己距离家破人亡的局面那么近?
一路哆嗦着走到外面,见到了阳光,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袁俨沐浴在阳光下,觉得自己就像获得了新生一般。
出去吧,你爹就在外面等着你。
老狱卒给袁俨指了一条路,路尽头有一扇门。
出去以后跟你爹说说,别那么倔了,要是继续口出狂言,别说你父子,你全家老小,连亲戚都要遭殃,那些官宦人家出来的女眷卖的最好了,细皮嫩肉知书达理的,好多人喜欢的。
老狱卒这话说的袁俨一边走路一边哆嗦,呼吸也不是那么顺畅,一点劫后余生的感觉都没有。
推开那扇沉重的大门,袁俨看见了父亲憔悴的脸。
若思我儿
袁黄几步上前拉住了袁俨的手,仔仔细细的看着袁俨的模样,满脸凄怆:我儿受苦了,我儿受苦了
袁俨看着父亲老泪纵横的模样,心里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只觉得满腹的话想说,却不知道从何开口。
老狱卒说的话还在他的耳边回响着,念及美丽的妻子和可爱的小女儿,袁俨只觉得悲从中来不可断绝。
到最后,对着父亲,袁俨张开嘴巴哭喊了一句——
爹啊,您把我害苦了啊!
且不说这对父子的凄凄惨惨戚戚,萧如薰让袁黄去接人离开之后,自己这边又来人了。
云南黔国公府当代黔国公沐昌祚带领全族二百余人并家丁数百人的庞大队伍抵达了京师。
在禁卫军的保护下进入了萧如薰在京城为他们修缮的新的黔国公府,然后领受黔国公的爵位与俸禄福利,以及北京郊外的一所皇庄作为家族产业,就此生活在京师。
抵达京师之后第一件事,当然是在面对皇帝如此丰厚的赏赐之下,进宫谢恩。
沐昌祚带领儿子辈的男丁共五人一起作为代表进入宫廷向皇帝萧如薰谢恩,并且表达对大秦的感恩,从此报效大秦,绝不背叛等等。
萧如薰在乾清宫偏殿迎接沐昌祚的到来。
一路上,沐昌祚小心谨慎,低着头紧跟在带队的内侍后头,连头都不敢转动,四个儿子里只有年纪相对小一点的小儿子老四敢于四处看看,看着了不少内侍和宫娥,还有辉煌气派的宫廷。
大哥,好气派啊,这就是皇帝住的地方啊?你以前不是来过吗?这里和以前是一样的吗?
老大赶快看了看周围的内侍,见没人注意到,立刻压低了喉咙道:把嘴闭上,不许说话,忘了父亲是怎么说的?到了宫里不准乱看乱动乱说话,皇帝不问父亲不准,就闭上嘴,一个字都不准说!
这也太小心了吧?咱家都到这里来了,皇帝还要怎样啊?
闭嘴!
老大狠狠瞪了老四一眼,老四只好讪讪的低下头不言不语了。
从前朝走到今朝,两年来,沐家的日子过得是如履薄冰,作为大明五大公爵里实际权力最大掌握兵力最多的沐家,面对明秦鼎革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位置是相当尴尬的。
且不说萧如薰从云南出兵北上干掉陈用宾的时候沐家没出力,之后萧如薰占据云南之后沐家也非暴力不合作,感觉像是两边不讨好,不是大明朝的忠臣,也不是新生大秦朝的顺臣,那算什么?
想自立门户?
其实说白了就是当时沐家内部意见不统一,内斗了好一阵子,在外部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在邓子龙那个老匹夫不断寻衅滋事搞得沐氏集体神经衰弱的情况下,不得不屈服。
这一屈服,就没有退路了,沐家成了待宰的羔羊,举族被迁移到了萧如薰的眼皮子底下。
萧如薰如何对待他们,全在他的一念之间。
一千二百七十六 沐氏最大的功劳
让沐家人稍微感到宽慰的是,萧如薰对待他们十分热情。
双方见面行礼之后,萧如薰很是热情的上前扶起了沐昌祚,给他赐坐,沐昌祚的五个儿子则站在沐昌祚的身后。
萧如薰着人上茶,打量了一下沐昌祚的五个儿子。
沐氏传承至今,代代不绝,香火昌盛,真是令人艳羡啊,我如今才两个儿子,沐公已有五个儿子,真是好福气啊!
沐昌祚忙说道:这都是仰赖陛下的恩德,使我沐氏香火传承不绝。
唉,这话说的不对。
萧如薰笑道:当年,沐王英率兵南下云南讨伐蒙元余孽,与之大战,而后永驻云南,这云南之地,包括整个西南,从古至今,汉家王朝就不是掌握得很稳,从唐开始,这些地方土司遍地,对中央那是听调不听宣,半独立。
中央也觉得那些地方是穷苦之地,没什么税收好拿,还平添麻烦,所以就不在乎,也不想要,宋不就是这样吗?打到云南大理之地,居然裹足不前,说不要了,现在再看看,宋帝何其短视,何其无能也。
到了大明,也是多亏了沐王英,多亏他镇守云南,广施教化,为我华夏将云南之地牢牢掌握在手,不使西南有失,这云南若掌握不住,则四川危矣,四川若掌握不住,则关中和江南都有危险,所以,掌握云南之地,沐氏居功至伟。
萧如薰一顿夸赞把沐氏夸赞的跟一朵花儿一样,沐昌祚听的心中开怀,脸上也满是笑意。
祖先的功劳,让我这等不肖子孙一直承受至今,这这的确是让我等不肖子孙汗颜。
沐昌祚的姿态还是很低的,对萧如薰也足够恭敬,让萧如薰很满意。
沐氏子孙虽然历代都有犯法的无能的,不过沐家一直镇守云南二百多年,与明同休,将西南边陲之地牢牢掌握在手,明缅战争之中也出过力,把雄鸡的菊门保护的牢牢的,不使大雄鸡有被的危险。
这就是沐氏最大的功劳了。
祖先立下功劳,总要后代子孙守下去,这俗话说,打江山易,守江山难,这一年多来,我也是深深感到这句话说的很对。
打江山不过半年多,守江山却要花上不知多少年了,沐氏传承至今,香火不绝,这里头想必也有些值得我去学习的东西,沐公可不要藏私哦!
萧如薰哈哈一笑,沐昌祚忙说道:陛下但凡有所问,我沐氏绝无半点藏私!
好好好,沐公如此深明大义,我就放心了,对了沐公,给沐氏的住宅可还满意?
萧如薰在皇城外的十王府地区给沐氏准备了一套宅邸,占地很大,很是宽广,原先是明藩王的住址,萧如薰下令把这里修缮装潢了一番,赐给了沐氏,他们隔壁就是徐弘基的魏国公府。
沐家人进驻之后,发现这宅邸非常富丽堂皇,内有假山小河流,还有郁郁葱葱的绿植,看起来一副江南风范,可见皇帝陛下在这里下了很大的功夫,沐家人原本仓惶不安,看到这样的住宅,顿时安定了。
陛下恩赐,沐氏感激不尽,这般大的住宅,比起在云南的住宅也要好上许多。
沐昌祚赶快谢恩。
萧如薰哈哈笑道:沐公过誉了,这宅子原本是前明的一位藩王的住宅,我叫人给它整修了一番,你们满意就好,但是我觉得,这和在云南是不能比的,所以,又给你们赐了一套皇庄和一些土地,算是微不足道的补偿吧!
沐昌祚忙说道:陛下恩赐,沐氏感激不尽!
沐公如此深明大义,真是叫我感叹啊。
萧如薰端起茶碗,喝了一口茶,开口道:若是满朝文武都能像沐公这般深明大义,我也会少上很多烦恼,唉,这做皇帝啊,就是累,劳碌命,有些时候困的眼睛都睁不开,但还是要上朝,还是要处理政务,累啊!
陛下累了,天下人一定轻松了,臣一路北上,见到的都是百姓安居乐业的模样,这幅景象,当真叫臣十分感慨。
这话说的倒不完全是恭维。
沐氏一路北上走的是东南路线,东南数省是萧如薰最先平定,最先设立农会最先设立州县乡制度的地方,社会治安最好,最安定,经济发展最快速的基本盘。
沐氏从这些地区经过,早已闻不到土改的血腥气味了。
他们看到的都是农民安居乐业耕种田地,田野相连千里绿苗,老少爷们儿脸上带着笑容相互打招呼的模样。
这是盛世才有的风景,盛世才能看到的安居乐业,对于大多数百姓来说,如此这般的安居乐业已经是难得的景象了。
有田种,有房屋住,有饭吃,有点小钱花花,没有兵灾,没有苛捐杂税,没有人逼着他们卖地卖儿,那就是他们的盛世了。
而在这上下五千年的岁月里,如此这般的年景,加在一块儿,还不知道有没有一百年。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萧秦立国以来,能让普通老百姓过上安稳种田吃饭的日子,在普通老百姓眼里就是大大的德政了。
这东南多地把萧如薰奉若圣君神明,要给他立生祠,也不仅仅只是官员们渴望政绩拍皇帝马屁的结果。
那是得到了切实的好处的普通百姓们对萧如薰发自内心的感激。
也正是看到了萧秦政权在这些地区得到如此的民心和声望,感受到萧如薰在这些地方如同神灵一般的地位,沐氏内部的反对声音才终于消失,对沐昌祚作出的认怂决定才没有继续非议。
萧秦政权用难以想象的速度在江南和中原站稳了脚跟,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发展之快速人心之稳定让人难以想象。
沐氏与之对敌,难道不是找死吗?
就靠沐氏手上那点兵力,和邓子龙那个老匹夫都斗不过,何况是手握天下精锐的萧如薰?
萧如薰又拉着沐昌祚在自己的御花园里走了一遭,然后招待沐氏在宫里面吃了一顿便饭。
一千二百七十七 朝气蓬勃沐五郎
沐昌祚早就听说皇帝在吃用方面不讲究,很节俭,进入皇城之后大力裁减宫廷用度,还以为这是说着玩玩。
但是现在看看,的确是那么回事儿,看不见龙肝凤髓各式宫廷菜肴,看到的都是些普通的菜式,只有一道大菜有着宫廷菜的样子。
沐昌祚和五个儿子在云南享受的日子可远远超过一般人的想象,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被他们很好的传承下来,吃穿用度都是一等一的,一餐饭吃掉几十上百两银子也不是玩笑。
眼下看到皇帝吃的如此朴实,心里也是别样的滋味。
一顿中饭吃完,萧如薰正在和沐昌祚喝茶消食儿的时候,一个军事情报送来了,萧如薰也不避讳,看了起来,一看之下,露出了笑容。
倭国国王被抓住之后,倭国关白丰臣秀次也被抓住了,这下子,倭国最大的两个人就都被抓住了,倭国已亡,大明东南百姓可以安居乐业,再也不用担心倭寇了!
萧如薰把军报直接递给沐昌祚让他看,沐昌祚小心翼翼的接过,看过之后赶快向萧如薰表示恭贺。
前朝倭寇之乱甚为严重,荼毒百姓百余年,百姓困苦不堪,陛下消灭倭国,为百姓消除祸患,这份恩德,百姓们会永远记住,大秦一定能千秋万代!
萧如薰哈哈大笑,拍了拍沐昌祚的肩膀,表示自己的喜悦。
这主要是戚金和骆尚志联手的功劳,他们俩个追击在对敌最前线,死死咬住丰臣秀次的踪迹不松口,终于把丰臣秀次抓住了,石田三成负隅顽抗被戚金阵斩,宇喜多秀家为了掩护丰臣秀次逃脱被骆尚志刺死,砍了脑袋。
丰臣氏最后的希望覆灭,日本最后可能建立起统一号令的机会也没有了,中央政权一旦覆灭,剩下各自为战的地方诸侯没有一个会是大秦讨伐军的对手,若要消灭他们,也是极其容易的事情。
这一战打完之后,就要让百姓和士兵们好好的休息休息了,这一年多来连着打了三战,百姓疲惫,军队也很劳累,接下打下去,财政也会受不了,财政部尚书屡次跟我诉苦,说花钱太多,要我省着点儿用。
我想也是啊,这三仗,把西南和东北的祸患接触了,外海的最大威胁也给解除了,南边的藩属国也安稳了,大秦的内部威胁基本上不复存在,接下来,就是休养生息,准备北伐了。
萧如薰这话一说,沐昌祚也想起了年初的时候萧如薰颁布天下的告天下人诏,诏书里说了,萧如薰的下一步目的是休养生息五年,用五年的时间让大秦的军备做到万无一失,然后仿效汉武,出兵直捣漠北,彻底解决北虏的问题。
萧如薰决定让烦扰中原数千年的北虏问题彻底被解决掉,要完成连汉武帝汉宣帝都没有做到的伟业,不仅仅要封狼居胥勒石燕然,更要彻底解决问题。
以沐昌祚所观察的秦军的战斗能力,需要萧如薰花五年时间来整备军队整理内政准备物资的战争,绝对不是一场小规模战争,萧如薰是真的打算积蓄足够的力量,一朝爆发,将北虏全面解决掉的。
如果真的让萧如薰做到这一点,那么萧如薰必然会成为唐太宗式的明君圣君的典范,为后世所颂扬,他的武功将达到极致,达到前人所不能及的地步,那个时候,萧秦的统治会稳如泰山,萧如薰的地位也会稳如泰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