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92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御炎
西南兵团在未来主要负责西南地区的土改和维稳,驻守西南三省江西云南和四川。
东南兵团主要的任务是防御,驻守东南三省和台湾岛。
岭南兵团则负责驻守两广这天高皇帝远与沟通南洋的地方,也将负责控制海南岛等南海岛屿,和驻守在吕宋的水师一起协防。
海军蛟龙兵团则分驻几个海军基地,负责全方位保护大秦海疆。
目前,蛟龙兵团主帅江大海已经确定,西南兵团主帅郑鹰已经确定,辽东兵团主帅廖忠已经确定,西北兵团主帅赵虎已经确定,其余四个兵团的主帅都还没有确定人选。
东南兵团,岭南兵团,关中兵团和京畿兵团的主帅人选都还没有确定,倒是下面的军一级别的主将都确定了人选了,禁卫军的组织也已经确定了,所以现在最大的任务就是将剩下四个兵团的兵团主帅人选确定。
本次征讨日本,李如松立下首功,麻威是主帅,第二功,接下来柴国柱吴惟忠骆尚志李如梅李如樟等将领也纷纷立下大功,都是值得奖励升职的。
另外还有齐大勇刘綎麻云麻虎麻锦等麻家将等着晋升赏赐。
萧如薰这几天就在为这个事情烦恼。
不过就眼下来看,四个承担未来最大责任的兵团主帅都已经放上了可靠的人选,剩下四个反倒是辅助工作比较重要的兵团,但是在人选方面也不能马虎,需要好好的思考一下。
李如松这个人是有能耐的,敢打敢冲,入秦以后也够老实,懂得该怎么生存,性格收敛了不少。
这次生擒日本王室的功劳就是他拿下的,不赏说不过去,但是外放的话萧如薰反而还不怎么放心,思虑再三,萧如薰决定把京畿兵团主帅的职位给他。
京畿兵团是除了禁卫军之外最强的兵团,六个野战军和一个骑兵军的编制,战斗力最强,地位最高,但是因为就在京师附近驻守,所以反倒受皇帝的管制更多。
把李如松外放,萧如薰还有点不放心,要是就放在眼皮子底下,不仅明面上说的过去,大秦皇帝厚待功臣,私底下萧如薰也能安排亲信的人做基层将官和中层将官,连李如松的副手都可以安排为自己人。
除非诏令,否则李如松调不动任何一支人马。
这是萧如薰需要达到的效果,这样子的效果达到了,其他的就都不重要了。
给他地位,又加以限制,这样在旁人看来李如松成为了第一兵团的主帅,地位很高,但是实际上他自己的处境他自己知道得一清二楚。
萧如薰不会给他更多的东西了,有这些东西已经足够了。
而他的两个弟弟,至少也会得到一个师级主将的地位,李氏需要被扶一把。
而相对应的,对待麻氏,麻氏目前职位最高战功最高的麻威将被萧如薰安排为东南兵团主帅,负责驻守东南富庶之地,开拓东南海岛和台湾岛,主要负责建设工作,而非战斗工作。
同时,麻家子弟将被萧如薰分割散到八个兵团里的不同职位上。
天南地北,难以连成一片。
如此一来,在军中的地位有点尾大不掉局面的麻氏将被限制住,难以继续发展,而且未来的北伐之战,萧如薰也不会再用麻威,只会任用几个资历比较浅的麻家子弟。
如果麻氏足够聪明的话就会老老实实接受这个任命,不会起任何的幺蛾子,如果他们不够聪明,萧如薰并不介意帮着他们提高一下自己的智商。
但愿他们足够聪明。
岭南兵团主帅萧如薰打算交给邓子龙这位功勋老将,他本身已经是快要退休的人员了,但是在北伐之初,他给了萧如薰很大的帮助。
等萧如薰进兵北伐的时候,他又在云南等地死死的摁住了当地的反抗势力,给萧如薰营造了一个安稳的后方,这对于萧如薰北伐成功有非常大的意义。
他希望退休之后可以把应该给他的职位赏赐分给他的两个侄子,但是在萧如薰看来,老将戎马一生,渴求的难道不是最后的荣耀吗?
给他最后的荣耀,让他心满意足功成身退,再以荣耀的方式退休,当是对他最好的酬谢。
至于最后一个关中兵团,萧如薰打算交给刘綎,让刘綎做关中兵团的主帅,负责给未来的北伐打造一个良好的后勤环境,同时,刘綎也将作为北伐的第二梯队随时准备上阵。
东南和岭南两大兵团实际上就是守备开拓建设任务比较重要的建设兵团,其他六个兵团乃是战备任务比较重要的兵团,大秦未来的基调依然是战争,而不是和平发展。
和平发展还不到时候,东部扩展的差不多了,南部收拾的差不多了,接下来就要往北往西发展,将曾经失落的领土全部夺回来,让版图完整,让后人受益,这是自己作为一个皇帝最该做的事情。
凯旋仪式和封赏仪式是同时举行的,萧如薰给了功勋将士们非常隆重的欢迎仪式,然后紧接着就宣布给他们的赏赐,再然后,就是秦军改组之后的八大兵团命名宣布和主要将官的安排。
这是将军们最在意的事情,在给萧如薰祝寿的时候就有一批将领被召集回来,就是为了参加这个任命仪式,然后全方位的展开秦军改组工作,将编制打散重组,数十万人的规模,的确很不容易。
归来的众将都在猜测自己会被安排到什么职位上,他们非常期待自己会得到什么样的赏赐。
比起开国之初的封赏,感觉现在的这次封赏才是真正的开国封赏。
萧如薰也不墨迹,很快就宣布了。
秦军改组为八大兵团和禁卫军,正规军共计一百万人,除开禁卫军十五万人之外,其余八大兵团正规军共八十五万。
西北兵团主帅——赵虎,授勋上柱国。
关中兵团主帅——刘綎,授勋柱国。
京畿兵团主帅——李如松,授勋上柱国。
辽东兵团主帅——廖忠,授勋上柱国。
西南兵团主帅——郑鹰,授勋上柱国。
岭南兵团主帅——邓子龙,授勋上柱国。
东南兵团主帅——麻威,授勋柱国。
海军蛟龙兵团主帅——江大海,授勋上柱国。
一千三百一十四 你还是乖乖蹲着吧!
萧如薰首先宣布的是八大兵团各自的职责,然后才是宣布兵团主帅的人选。
八大兵团主帅的名字宣布完之后,大秦帝国八大兵团的主帅全部诞生,同时被称之为八柱国的最高军事统帅团体也由此诞生。
这个时候,众将面色各异。
有激动的,有感动的,有皱眉不语的。
激动的当然就是赵虎这些人了,他们知道他们将承担重大职责,未来还有更进一步的可能,非常开心。
还有刘綎,他可没想到自己能被任命为八大主帅之一,成了八柱国之一,掌握一个兵团的兵力,自己以一个降将的身份居然得到了这样的地位。
而且关中的位置还很特殊,处在未来战争的最前线,说是后勤,难道打起仗来自己还能不上战场?
刘綎顿时喜形于色,就差手舞足蹈了。
李如松也很高兴,没料到自己能被任命为统兵数量最多地位最高的京畿兵团主帅,皇帝对他可真是太优厚了,这让他十分兴奋。
感动的就是邓子龙了,自己临退休之前居然还得到了八大主帅第一的位置,还得到了上柱国的勋位,可谓是极尽荣宠,人生暮年还能得到这样的待遇,老将军泪流不止。
至于皱眉不语的,就是麻威了。
虽然有所预料,但是没料到皇帝居然真的会那么快下手,虽然也是八大主帅之一,虽然也是八柱国之一,但是东南兵团无论是兵力还是驻地都意味着它的职责是驻守建设,而非战斗。
日本已经被灭掉了,南洋都被萧如薰降服了,东南兵团的主要任务就是开拓海岛和建设当地,没有别的任务了。
他这样去上任,没有战斗没有功劳,未来的北伐之役也轮不到他,岂不是证明从此以后只能如此,没有别的晋升渠道了?
麻家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了吗?
麻威神色复杂的看向了高高在上的皇帝萧如薰。
曾经和他谈笑风生威武不凡的萧大帅,如今怎么就变成了这般陌生且遥远的模样?
这孤家寡人做的未免也太彻底了一点。
但是麻威可不敢说什么,看着其他七人开心的模样,还敢说什么,只好立刻上前叩首谢恩,表达感激之意,并且宣誓一定会效忠陛下,为皇帝陛下为大秦奋斗终身。
接下来是八大兵团副帅的安排,以及各军主将副将的安排,更细致的安排就不在这里宣布了,之后会有兵部的人下达诏令进行宣布,然后就是人员调动和打散重组的事情。
八大兵团战略重组的事情萧如薰想了很久了,这一举措是将部队自镇南军时期就产生的一些小山头一些小派系给打散掉重新来过的举措。
而且这期间,他会将在军事院校里面接受了完整教育的毕业生们逐渐安插进去,让他们进入军队基层掌握部队。
军校的学生都是皇家忠实的拥趸,是他萧如薰的拥趸,比起这些柱国大将来说,军校的学生们更忠诚,那可是天天在军校接受思想教育换来的,萧如薰一早就打算用他们彻底完成秦军向近代的跃进。
从现在半传统半近代式的军队,彻底迈入新式军队的时代,成为一支真正有传统能革新具备强大战斗力不会轻易衰落的强军。
更重要的当然是忠诚,通过这些完整接受思想教育的基层军官的输入,直接影响到数量最大的基层士兵,通过基层士兵的掌控,而将秦军牢牢掌握在皇帝手里,不会成为任何一个将军的私兵。
任何一个将军都休想在军队里掌握自己的力量,军队是他萧如薰的,是皇帝的,不是任何其他人的。
这一点永远都不会改变。
这场盛大的册封仪式进行的同时,以王锡爵为首的前明文官们终于意识到了这才是大秦王朝开国大封功臣的仪式,一年多以前的那个不是的,那个只是前奏曲,骗人用的,这个才是真的。
皇帝为了让大秦王朝更安稳,硬是将自己的打算安排在了这个时候,而在此之前,任何可能反对可能对皇帝造成影响的人已经被他统统干掉了。
现在留下来的都是他的提线木偶他的应声虫,谁也不敢反对,也不知道该怎么反对,眼看着军队力量越来越强盛,而行政官员则稍显弱势,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盛大的仪式有人欢喜有人忧,但是都有结束的时候,结束之后,各回各家各自报喜报忧,萧如薰和官员们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去做,要去忙碌。
对皇帝来说,没有休息天,也没有能够做完全部工作的时候。
李如松则不然,他现在是满心的欢喜,在宴会上多喝了一点酒,回家的路上都觉得自己飘在云端上,可快活了。
回到家里,李如松不忘拜见父亲李成梁,向他报告一下自己重新让李家站起来的丰功伟绩,李成梁听过以后,眨了眨眼睛,叹了口气。
李家站起来?痴儿啊,你什么时候能把你在战场上的本事发挥一半到官场上来,为父就能安心的去死了。
李如松不明白李成梁说的是什么意思。
还不明白?你和柴国柱一个是京畿兵团主帅,一个是副帅,你们两个都是最后关头的降将,萧皇帝把你们安排在这个位置上摆明了是要把你们放在眼皮底下,驻守京畿要地的军队啊,皇帝会假手于人?
李成梁这样一说,李如松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但是还觉得不对。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要禁卫军干什么?禁卫军足足十五万啊!
有哪个皇帝会觉得自己手上的兵力太多了需要裁撤掉?
李成梁举起手杖狠狠的在李如松的脑袋上敲了一下:这分明是他想要多掌握军队的名目而已,你看着吧,除了你和柴国柱,这军团上下要是有一个你们熟悉的人,老子我就喊你一声爹!
还站起来?萧如薰眼皮子底下,这皇帝眼皮子底下,你还想站起来闹事?你不想活了你老子我还想多活几年呢!你还是乖乖蹲着吧!
李如松为之一愣,随后忽然意识到了和李成梁一样的事情。
我
他心中的欢喜顿时烟消云散,刚刚才升起的一丢丢小骄傲的情绪顿时消失于无形。
这里不是大明朝了,他们父子不能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了。
这里是大秦。
一千三百一十五 郭家的一天(上)
时值夏七月,关中大地一片忙碌。
距离秋收还有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各乡各村的壮丁都从官府组织的水利建设工地上回到家中,开始了忙碌的夏季农务。
倒也不是说之前就不忙了,不过之前不是最忙的时候,家里要是人口多,还能抽调一些壮丁出去给官府干活儿赚工钱,还省一顿饭,对于小家小户来说,一顿饭能省掉也是好事儿。
郭登一早上起来吃过早饭就给家里的五个儿子安排今天要干的农活儿,一家十几口人热热闹闹吃完早饭,郭登就带着五个儿子一起拎着农具下地了。
这些作物一天都不敢不伺候,全年都靠它吃饭,真的生怕它出了点问题。
家里以前没什么田地,都是租种地主老爷家的田地,现在田地可多了,一家人二百四十亩地,还有一头牛,农具也全是崭新的铁质农具,放在以前也算是个小小的地主老爷了。
日到晌午,六个老爷们儿累的气喘吁吁汗流浃背,肚子里咕咕直叫,算算时候,觉得家里人也该送饭来了,郭登便招呼着几个儿子放下农具,把牛弄去吃草,几个老爷们儿找个阴凉地儿坐下来就歇着了。
郭登今年四十八了,身子还很结实,五个儿子里最小的也十八了,都是大小伙子了,各个力气大,干活有劲儿,以前人家都说郭登有福气,儿子那么多,郭登自己也觉得自己算是福气不错的。
那种情况下一家人还能保证有饭吃饿不死人,这是真不容易。
好像现在一切都过去了,都熬出头了,二百多亩地足够让一家人吃饱喝足,还能有点闲钱吃点肉置办点新东西,还能留点钱存着。
日子过的比以前是好的太多了,现在根本就不敢奢求其他,只求这样的日子能继续下去。
和儿子们聊聊天说说话儿,时不时地笑两声,没一会儿,就看着老婆子带着儿媳妇们和孙子们一起来送饭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