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万历1592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御炎

    中午也是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吃饭,小子们早就饿的前胸贴后背了,端起乘的老高的饭碗大口大口的就吃了起来,郭登笑眯眯地看着孩子们大口吃饭,自己也端起乘满麦饭的碗。

    不过看着碗里饭堆上那一块油光发亮的大肥肉,郭登就感慨不已。

    当家的,怎么了?怎么不吃饭?

    郭登的老婆郭氏看着郭登端着饭碗看着出神就是不吃,便出言询问。

    郭登看了看自家老婆,又看了看看向他的孩子们,呵呵一笑。

    想起以前的事情嘞,最苦的时候,一个馍馍大家分着吃,饿的前胸贴后背,只能猛喝水,水哪能填肚子?现在能吃饱饭,还能偶尔吃上肉,以前做梦都不敢想哟

    这样感叹一下,郭家的孩子们也想起了以前不堪回首的往事。

    好了好了,现在都好了,别说那些了,现在皇帝老爷给咱们报了仇,分了地,还赏了大牛,能吃饱饭了,就不说这些了。

    郭氏拍了拍郭登的背部,说着些安慰的话。

    郭登点点头,也就不说什么,招呼大家一起吃饭,吃完饭后下午还有农活要做,儿媳妇们也要回去做纺织活计。

    现在官府征召妇女给大军做过冬用的军装,做一件给二十文钱,做鞋子做帽子做手套也给钱,愿意去官府的作坊里一整天干活的还管饭。

    现在家里但凡有个闲人的都要出去找点赚钱的营生,官府到处都在搞建设,赚钱的路子多得很,只要肯干,就没有吃不上饭的。

    前些日子村里头老张家的媳妇儿做活做得又快又好,给乡长亲自表扬了,赏了二两银子,一家人买了肉回家做,村子里每家都给分了几块。

    不肯干活儿的懒汉就不说了,谁都嫌弃。

    这边吃着饭说说笑笑,那边突然纵马跑来一个官差。

    郭老叔!郭老叔!

    官差骑在马上就喊了起来。

    哟,那不是李家小子吗?

    郭登一眼看过去看着村里李家小子跑回来了,忙站起来迎了过去。

    李家小子是村里比较有出息的一个,当时搞土改的时候,李家小子表现得特别勇敢,一个人冲上去和对面三个老爷家的护院家丁干起来了,打的满脸是血,第一个踹开了老爷家门。

    给当时带头的现在的乡长看上了,就带在身边做个差役,每个月也能赚一份俸禄,给家里送回好几百文钱,以前村子里最穷的老李家现在日子过得很是不错,老李头现在过得很是滋润。

    李开从马上下来,跑到郭登面前,开口道:郭老叔,乡长让我回来跟您说一声,叫您带着大家伙儿准备一下,明天上午,徐尚书要亲自带着工作队过来,给咱们村指导灭蝗虫的事儿。

    郭登是西安府三原县西阳乡六联村农会的会长,相当于一村之长。

    哟,徐尚书亲自过来?

    郭登大吃一惊。

    徐尚书是何许人也,这关中之地怕是没有人不知道的,当时土改过后一片狼藉,各地乡长会长带着大家伙儿重建家园的时候,徐尚书就带人过来了。

    能想象吗?

    二品大员,朝廷高官,带着一群三品四品五品的官员脱掉官服换上短打就和百姓们一起上工地下农田,什么活儿都干,吃都一起吃,吃大家都吃的麦饭糙米咸菜梗子,然后一边干活儿一边给大家说蝗虫的事情。

    这蝗虫祸害关中百姓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了,千百年来就没消停过,关中大地到处都是蝗神庙,大家天天祈求天天跪拜,就是希望秋收前后这蝗虫千万别来,否则,大家一整年的心血和口粮都要喂了蝗虫了。

    大家对蝗虫是恨的要死怕得要命,但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徐尚书一来就开始给大家伙儿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讲解蝗虫的来源和怎么收拾蝗虫的事情。

    蝗神庙是没有用的,如果蝗神庙有用,那蝗虫也不会年年都来光顾咱们了,蝗虫就是畜生,猪狗不如的东西,大家别拜它,要灭了它!

    徐尚书就这样对大家说,然后当时还是郭登第一个响应徐尚书,说服村子里的所有人带着大家伙儿一起把蝗神庙给砸了,说要相信徐尚书,咱们终究可以灭掉蝗虫。

    现在徐尚书要亲自来这个小村子里给大家亲自指导怎么灭蝗虫,郭登能不激动吗?




一千三百一十六 郭家的一天(下)
    那,那要不要我们提前准备一下?

    郭登询问李开,要不要搞点什么阵仗欢迎一下徐尚书。

    李开就笑了。

    徐尚书什么性子您还不知道?能脱掉官服和咱们一起下地干活儿的人,您说阵仗,那是瞧不起徐尚书了。

    哎哟,不敢这么说啊!

    郭登赶快摆手:那,什么都不做?就这样等着?

    做还是要做的,乡长说了,让您明天一早把大家伙儿都给集中起来,男女老少齐上阵,徐尚书要带着大家走遍全村的每一寸土地,亲自排查这土地里头有没有蝗虫,然后教给大家,让大家都学会,每天都检查,确保今年蝗虫起不来。

    这算算时候,好像也差不多了。

    郭登点了点头:行,老叔知道了,明天给你安排的妥妥的!

    好嘞,那老叔,我就先走了啊,哦对了,还有。

    李开又说道:前些日子我跟您说的那个乡里面要搞蒙学堂的事情,村子里的人考虑的怎么样了?这可是个读书翻身的好机会,可不能错过了,还管一顿中午饭呢!

    这千百年来就没有这种好事儿,就咱们大秦皇帝这么做了,咱们可不能错过这机会,乡长说了,明年开春就开始办学,咱们要提前把名单送上去。

    郭登立刻就笑了。

    你这孩子说的,读书翻身这事儿你老叔我能不支持吗?读书那么好的事情还不要钱,咱们能不答应吗?全村一百户人家,家家都有孩子,起码一百个孩子,保证给你送到蒙学堂去,谁敢不去,老子抽烂他的屁股!

    李开也笑了。

    好嘞,那我就先回去了,乡长还有事儿吩咐,您可好好的准备着。

    放心吧!

    李开点点头,便骑上马走了,郭登走回树荫底下,郭氏就问到:李家小子来说什么了?

    叫咱们准备着,明天上午,徐尚书要来。

    一家人顿时目瞪口呆。

    徐尚书?徐光启尚书?

    郭氏瞪着眼睛就问了。

    郭登点点头。

    是啊,徐尚书要亲自来带领咱们大家排查蝗虫,看看咱们的地里是不是有蝗虫,现在也到了时候了,之前四五月份的时候,徐尚书不是亲自带人在蓝田县排查蝗虫的吗?现在到了咱们这儿了。

    一家子人立刻就激动了。

    爹,徐尚书啊!大官啊!咱们咱们不赶快准备一下?

    大儿子立刻就开口问道。

    准备什么?徐尚书是什么人你不知道?

    郭登白了大儿子一眼:能跟着咱们一起穿短打干活的人,你搞阵仗就是瞧不起徐尚书!都老老实实的该干嘛干嘛,明天一早全村集合,一起跟着徐尚书排查蝗虫,这样就行了。

    这样就行了?

    家里人还是有点担心。

    就这样!现在是大秦的天下了,不是大明的天下了,没有地主老爷压在咱们头上收租子了,当官的也不再欺负咱们了,你老子我现在也大小是个芝麻官,领一份俸禄,我欺负过你们吗?

    一家人愣了一下,一起笑了出来。

    爹,你那是什么官儿啊,就是个传话儿的!

    面对家人的说道,郭登也笑了。

    传话的怎么了,村子里大事小事儿不都是你爹我在安排?好了好了,赶快吃,吃完该干什么干什么,对了,刚才李家小子还跟我说了个事儿,说明年开春,咱们乡里面要搞蒙学堂了,咱们家里的五个小子都去上学堂去。

    除了五个小的不明所以,家里大人都面面相觑。

    真的啊爹?不是开玩笑糊弄咱们的啊?

    二儿子一脸呆滞。

    你这话说的,皇帝老爷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那是金口玉言,怎么会糊弄咱们呢?

    郭登一瞪眼睛,很是不爽。

    不是,爹,这个不花钱让咱们孩子读书识字,还管一顿中午饭,这这怎么想都不太可能

    三儿子附和道。

    有什么不可能?咱们这种人家都能有二百四十亩地,以前可能吗?现在不照样有了?你爹我就是一个佃农的苦命,现在也是农会会长了,放在以前,你们信吗?不还是成真了?

    郭登皱着眉头训斥家里人:都说了,变天了,没有大明了,现在是咱大秦,大秦懂吗?没有那么多租子那么多税,皇帝老爷给咱们读书识字的机会还不抓住,要崽子们也和咱们一样当个睁眼瞎?

    家人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觉得老爹说的真对。

    爹,咱们不是不愿意,就是给吓怕了,不太敢信,这朝廷怎么会做那么好的事儿?以前那些官老爷可都是凶神恶煞的,现在怎么就都变了?

    四儿子满脸的犹犹豫豫。

    郭登叹了口气,摸了摸自己的脑袋。

    这个事儿你要爹怎么说呢?但是咱们都要想想,大秦朝建立以后,当官的来了以后,可曾骗过咱们?说分土地就分土地,说给牛就给牛,说给农具就给农具,说减税就减税,这可是实实在在的。

    郭登这样一说,家里人也没话可说,这的确是真的。

    所以,官府说要给咱们读书的机会,这就是真的,要把孩子们都给送去,读书,认字,以后争取当个有出息的人,别再像咱们以前那样,一个馍馍一家人吃,饿的前胸贴后背的

    这样说着,郭登的眼圈又红了,想起以前的事情,他就是心情好不起来。

    家人宽慰了几句,吃过了饭,男人们继续耕种土地,女人们则回去给驻防大军做衣服,这大秦的兵马从来不扰民,也不偷不抢的,农忙的时候还会主动给大家伙儿帮忙,大家都愿意给他们做衣服鞋子。

    关中的冬天冷,近些时日更冷,大家都不愿意让这些愿意给大家帮忙干农活还不要钱的汉子冻着了。

    到了晚上,太阳落山之前,一大家子结束工作又聚在一起吃顿晚饭,其乐融融有说有笑的,吃的不丰盛,但是至少能填饱肚子,这就很满足了。

    完了以后,天色彻底暗了下来,一家子各回各屋,各自睡觉了。

    这年头大家也用不起灯,天一黑,就躺床上睡觉了,要么做些造人运动,要么倒头就睡,农庄里的生活就是那么简单而又朴素。

    郭家的一天就这样结束了。



一千三百一十七 徐光启下乡(上)
    第二天一早,郭登就招呼着一家人起床吃饭,换衣服,然后挨家挨户的让村子里一百多户人家全都准备好,男女老少齐上阵,一起到地头等着。

    郭登则带着几个儿子在村口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徐光启。

    徐光启没让他们等很久,他们到了村口也就两柱香的功夫,徐光启就来了,来的时候也没穿官服,一群人倒是只有李家小子穿了官差的服饰在前面引路,后面一群穿着便服和短打的人一窝蜂的骑着马就来了。

    郭家的儿子们没见过徐光启,还以为这是一群什么奇怪的人,但是郭登见过徐光启,一个相貌堂堂的中年人,此时看着徐光启穿着便于干活的短打就来了,顿时感到一阵亲切。

    徐尚书来了!快点去迎接!

    郭登立刻就往前走,儿子们一阵愣神儿,赶快跟上老爹的脚步。

    那群穿着短打的汉子里不会就有徐尚书吧?

    他们虽然这样听说过,但是真的看到了徐光启这副样子,他们还真的是难以相信这是真的发生在他们眼前的事情。

    二品大员穿着短打和农民一起下地干活,这是读书人老爷们要干的事情吗?

    以前那就算是个举人都是非常尊贵的,怎么可能跟着泥腿子们一起下地干活,那是想都别想,他们最大的任务就是吃饱穿暖。

    除此之外其他的事情都是他们这些佃户去做,负责让他们吃饱穿暖,还要更进一步的吃的好,穿的漂亮。

    但是就看着老爹一路上前,那群骑着马的短打汉子全都下马,然后老爹上前跪下磕头,他们也紧跟着跪下磕头,其中一个短打汉子赶快上前扶起了老爹,不让他磕头。

    大秦皇帝早就规定了,民见官不磕头,拱手作揖就好了,你这磕头就是在叫我犯错误,叫随行官员记录下来回去给皇帝陛下知道了,皇帝陛下是要责罚于我的。

    为首的短打汉子笑眯眯的扶起了郭登,郭登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忙赔不是:叫徐尚书见笑了,咱们乡野小民,磕头磕惯了,这以前给老爷们磕头是常事儿,现在一时半会儿的也改不过来。

    要改的,必须要改的,记着了,民见官不磕头,这是大秦的新规矩,大家都要遵守,否则叫皇帝陛下知道了龙颜大怒,谁都没有好果子吃。

    短打汉子徐光启回头看了看跟在身后的一众官员,意有所指的说道。

    一群穿着短打的大小官员立刻称是,表示绝对不会做出这样的蠢事。

    而后,徐光启便和郭登并排行走,一起向村子里面走去。

    这近些日子听说六联村里的工作组织的不错,几次工作组下来看到村子里土地的情况耕牛的情况还有农具的情况都很好,综合考评是第一名,这可都是郭会长做的好啊!

    您可别说笑了,小小一个村子,一百多户人家,家家都是熟悉的人,互相照应着,哪家有困难大家都是一起想办法,也不全是我一人的功劳。

    哈哈哈哈,这倒也是,小村小庄的大家有了事情可不就是农会在一起商量,不过这具体的事情具体看待,乡里面下了指令,不也是你郭会长带着大家一起干吗?

    所以啊,这个功劳你就不要谦虚了,这会长里也有做得不好的,上个月,就有村民来乡里面投诉,说大丰村里的那个会长欺负人,不按照乡里面规定的分土地,把好的地都分给自己人,差的地分给外人,这不,给抓起来了。
1...579580581582583...59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