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万历1592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御炎

    萧如薰深吸一口气。

    朕要对民间医药的问题做一个彻底的统筹规划,朕要召开大朝会,王阁老李阁老,你们两个负责组织,叶阁老,你去召集一批民间有名望有实力的名医,联合太医院一起,朕有话要问他们。

    遵旨!

    三名阁臣迅速离开了书房开始贯彻皇帝的意志。




一千三百二十七 整顿惠民药局
    皇帝动动嘴,大臣跑断腿,这就是大秦朝臣子们的真实写照。

    大秦皇帝萧如薰精力充沛,就喜欢折腾大臣,一个政令接着一个政令,就是不让人歇息,而且一搞就是十年二十年的大工程,让大家目瞪口呆的同时,工作压力也太大了。

    有些人就说和今朝相比,在前朝做官就是在享福,而今朝虽然物质条件丰富了,只要做官就不愁没有吃喝,但是工作强度之大和皇帝要求之高也是前朝臣子难以想象的。

    就比如最近内阁流传出三位阁老最大的烦恼不是皇帝太爱折腾,而是头发掉得太多,不戴帽子都不敢出家门上班了。

    这虽然是个笑谈,但是足以体现大秦官员的压力之大,而且该说不说,掉头发这个问题困扰的还不止只是三位阁臣,其余官员也多有因为掉头发太多而感到烦恼的。

    为此事,皇帝萧如薰还亲自下了圣旨,说为了让头发不要掉那么多,建议大臣们多吃黑色食物,比如黑芝麻黑豆黑木耳之类的,这些食物可以帮助补充营养,让头发不至于掉太多。

    考虑到臣子们的实际需求,萧如薰在臣子们的福利之中加上了一份黑芝麻和一份黑豆,品级高的重臣还给赏赐黑米,鼓励臣子们多吃,然后有事没事多走走,别总是坐着批阅公文。

    萧如薰还特意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向大臣们介绍了自己的作息,表示自己的工作强度远超一般大臣,但是无论多忙碌,都会抽出一些时间打拳练剑习武以增强体质舒筋活血。

    然后萧如薰在宫中推行了一个『每天运动半个时辰』的活动,号召大臣们每天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用来锻炼身体。

    不管是打拳也好遛弯也罢,反正每天除了午休半个时辰之外,还有半个时辰强制不许工作,必须出去溜达去。

    饶是如此,臣子们也没看到皇帝给大家减负,工作还是一样的多,刚刚结束了大阅兵的工作,扫尾还没完成,就搞起了养鸭治蝗的事情,这边还在忙,那边又召集相关大臣一起去开会。

    这次会议比较正式,三名阁臣都到了,叶向高兼管的财政部来了两名侍郎,民政部右侍郎齐永春也到了,太医院院正袁清泰也到了,萧如薰任命不久的惠民药局总负责人姚文渊也参加了会议。

    会议的主题就是关于民间医疗体系建设的问题。

    萧如薰把刘传海的奏折拿出来,让所有官员一起看,细细的看。

    世上唯一无药可治的病就是穷病,这个穷病从古至今逼死了多少人,朕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就跟被针扎了一样的疼,朕知道,你们当中有人和朕一样,从小没有挨过饿。

    朕出身延安武家,从小家里不说多富裕,但是也有吃有喝,吃喝不愁,但是朕并非不明白民间疾苦,并非不明白饿是什么滋味,朕率军征战天下,近距离接触老百姓之后,知道老百姓的生活是多么的困苦。

    所以朕发动土改,为的就是让耕者有其田,让百姓有饭吃,能吃饱肚子,还想让百姓有书可以读,可以识字,所以大建学校,让每户人家都能有识字的人,朕以为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是现在朕才发现,朕做的远远不够。

    萧如薰拍了拍自己的胸脯:生了病,看不起医生,吃不起药,只能咬牙硬挺,或者弄一碗不知道什么药草煮出来的水,挺过去了算运气好,挺不过去就没了,小小一个伤风感冒,就能要人死。

    朕以前发过誓,朕说饿死是世界上最残忍的死法,朕说人可以战死可以病死可以摔死,但是唯独不能饿死,但是现在朕觉得自己错了,生了病看了医生吃了药却治不好这是可以接受的,人各有命,但是生了病没钱看病没钱吃药只能等死,朕不能接受。

    萧如薰伸手指向了姚文渊:年初,朕要姚文渊抓起惠民药局的事情,姚卿,你现在告诉朕,告诉在座的所有同僚,惠民药局是个什么情况。

    遵旨。

    姚文渊也是土改官员出身,不过家里以前是开药店做生意的商人。

    他自己也读过书考了个秀才,后来家里生意好,他又迟迟考不上举人,便想着和父亲一起做生意继承家业算了,结果同乡豪绅眼红,算计他家,他家给挤兑的家破人亡,就剩他和母亲两人,那是万历二十六年的事情。

    很快,萧如薰大军打来了,走投无路的姚文渊以秀才功名投靠了萧如薰,义无反顾的靠着土改浪潮整死了仇人全家满门,上了萧如薰的船,再也没想下去,誓将土改进行到底。

    经历家破人亡的惨剧之后,他认为全天下乡绅都是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霸,行动力极强,行动意愿很足,而且敢打敢杀,很快闯出了名声,大秦立国之后被调入中央办事。

    后来萧如薰想要整顿一下民间的惠民药局的时候征求人选,姚文渊靠着曾经从事的职业进入了萧如薰的眼帘。

    问计的时候,姚文渊把自己父亲走南闯北知道的一些事情说了出来,得到了萧如薰的重视,被召见,受到了任用。

    萧如薰任命他整顿惠民药局,整顿有成效的话就任命他做惠民药局的主管官员。

    他上任之后马不停蹄的四处调研,才回京不到一个月,一直都在写报告,正好撞上了萧如薰派人南下调查血吸虫的事情,牵扯出了民间用药难的现状,两件事情撞在一起,萧如薰下了大决心要整顿惠民药局。

    姚文渊开始将自己了解的一些情况给说了出来。

    就眼下分析,臣先提出自己的总结,总结就是,惠民药局名存实亡,各地惠民药局基本上都是空壳子,没有任何意义,朝廷此时无论对惠民药局做什么都没有任何关系,不会产生任何变动。

    萧如薰点了点头:继续说。

    是。

    姚文渊接着说道:惠民药局的本意是统管一地药材,设立坐馆医者,以比较便宜的价格给百姓治病,所以名为惠民药局,最早还颇有成效。

    但是时间一长,惠民药局就成了地方官员贪墨的渠道之一,至于百姓的死活,没人在乎,而且更关键的是,只在各大城市里设立了惠民药局,至于乡村之内则完全没有惠民药局的影子。

    城内居民有限,农村内人数却众多,得不到救治,才出现了陛下所说的生病咬牙硬挺看运气的现象。



一千三百二十八 百年大计
    姚文渊说完,萧如薰严肃的点了点头。

    说到底,还是执行力不够,中央权威衰落的原因,中央朝廷推行下去的惠民政策,总要人去实施,落到地方,还要适应地方水土,配合地方豪强劣绅,往往就成了他们的敛财工具。

    比如王安石的青苗法,那就是典型的执行错位的事情,而且难以避免,因为地方势力犬牙交错,强龙难压地头蛇,中央的政令到了地方能被执行三分就不错了,这是朕发动土改的又一原因。

    萧如薰面色严肃,语气很差。

    大秦不是前明,大秦只有一条强龙,地方上不允许有蛇,哪条地头蛇敢兴风作浪,在朕眼皮子底下做妖,朕会让他后悔自己投胎做了人,要他生生世世都不敢再做人。

    萧如薰的话带着森寒的杀意,让在座的几名臣子忍不住的有些颤抖。

    朕推行下去的政策,必须给朕办到,谁敢歪曲朕的本意,敢借此牟利,坑害百姓,朕有的是办法知道,到那个时候,也不要怪朕下手无情,这是朕的原话,你们回去之后把这些话告诉底下人,心里都给朕有个底。

    他们下去之后,但凡遇到阳奉阴违之人,但凡有地方势力重新出现的苗头,给朕立刻下手见血,不管是谁,朕说要恢复汉朝陵邑制,不是说着玩玩的!

    遵旨!

    一群臣子跪伏在地上。

    都起来,姚卿,你接着说。

    遵旨!

    姚文渊接着阐述了自己了解到了一些情况,还有在全国推行惠民药局的重点与难点,最后他总结的很到位。

    关键还是在于钱和实施,建造一座屋子做惠民药局很简单,找个大夫坐馆也不难,难就难在保证药材的充分供应,和如何让每个人都能看得起病。

    萧如薰沉默不语。

    这种事情,即使到了现代还是个老大难题,更不要说是在他这个时候了。

    社会生产力到了现代的地步还是有人看不起病,以现在大秦的生产力推行免费医疗什么的根本就是痴人说梦,搞不了几年朝廷财政就要破产。

    至于医疗保险什么的也是想想,人们尚且还不能吃饱肚子,哪里有钱去买什么医疗保险,这并不能真正让最底层的贫困农家百姓受益,不能让他们摆脱生病咬牙硬挺碰运气的现状。

    这也是百年大计,不是他这一代人可以完成的,但是不能因为一代人完成不了就什么都不做顺其自然,他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子民死的这样悲惨这样无助,他总想着要做些什么。

    万事开头难,过程难,结尾更难,一路难到底,问题层层不穷,生生不息,问题总比方法多,但是这并不是不去做的理由。

    如果不做,怎么会有希望?

    萧如薰决定至少要从保障一部分人开始做起,慢慢的慢慢的,扩展到更多的人。

    一下子铺开到全民是不现实的,也根本做不到,就算是将大秦国库现有的财富扩充十倍也还是九牛一毛沧海一粟,但是至少,要先定个规矩,做个框架,给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至于他顾及不到的人那是真的非人力所能及也。

    大秦的财富需要扩张,需要扩大,需要殖民地来掠夺财富,需要吸那些原住民的血来让大秦的子民变得健康,强壮。

    以全球的资源总量和财富总量,所有人过上好日子是不可能的,但是他会抢占先机,在未来,让全大秦的子民都过上好日子,至于其他人,无所谓。

    先从全国南北直隶和十三布政使司以及缅甸各自的治所首府开始吧,先从大城开始,再慢慢铺开,步子要放缓,积累足够的经验,再铺开,姚卿,惠民药局先从这十六座城开始重建。

    姚文渊点头。

    臣遵旨,那陛下,药材方面和医者的人选方面该如何安排?

    朕已经让叶阁老去安排民间有名望的医者入京,到时候朕会安排太医院的太医和他们一起搞个联席会议,正式商谈一下,朕眼下还有不少事情没有搞清楚,要再多一些时候给朕缓一缓。

    遵旨。

    姚文渊没有继续询问。

    这件事情就这样先定下来,李阁老,朕马上给你一道旨意,你去告诉工部杨一魁,让他立刻准备人手开始设计,朕要他派人去这十六座城市修建新的惠民药局,然后叶阁老,财政部派人跟进,准备拨款。

    遵旨。

    李廷机和叶向高一起说道。

    然后萧如薰让大臣们离开去办事,留下了太医院院正袁清泰。

    袁卿,江南的大肚子病,太医院可有研究?

    回陛下,大肚子病在江南有,在江北则十分罕见,几乎没有,臣出身北方,对江南的病症不是很了解,但是既然是肿胀的病症,一定要从去肿消胀的方面着手,打掉腹中毒虫,方能痊愈,但是通过人体肌肤进入人体的毒虫,臣也是第一次听说。

    之前你们所研究的蛊虫之症都是从口入吗?

    萧如薰又询问。

    是,这古籍上所记载和蛊虫有关的病症,都是由口而入,生长在腹中,危害人体康健,必须要用药除去,人体才能恢复,既然用阿魏积块丸可以打掉那些腹中蛊虫,想必也不是什么疑难杂症。

    是啊,疑难杂症算不上,但要命的是传染力太强了,令人防不胜防,感染病人一多,几十万上百万,就算是小病,也让朝廷难以着手啊。

    萧如薰如此感叹。

    几十万上百万?那不是瘟疫吗?

    袁清泰愕然。

    传染力堪比瘟疫,却不会那么短时间就要人命,而且只在江南发生,江北则没有,且人与人之间不会相互感染,只会通过疫水传染,纵使如此,按照朕的预估,江南染病者,不到百万,也有数十万,只要一查,绝对是触目惊心。

    袁清泰咽了口唾沫。

    数十万?这居然如此严重?

    这还是往少了预估的,数十万近百万的人失去劳力,还会不断的有人患病,不断的有人死去,不断地失去劳力,不仅会让家破人亡,也会让大秦受到极大的损失,所以这虫灾,朕无论如何也要控制住。

    萧如薰急切地思考应对的策略,他知道这样的情况不能继续下去,必须要立刻着手控制,若是拖延下去,苦的还是当地老百姓。



一千三百二十九 大秦的百姓还远远没有过上好日子
    刘传海将必要的消息送回给萧如薰知道之后,自己便在杜康咏的支持之下全面开始了行动。

    行动的内容主要就是调查和统计,眼下最该做的事情是弄清楚大肚子病在江南地区的规模和染病人群。

    不管医疗条件如何,总要想办法施救,不能眼睁睁看着一个大活人就这样慢慢的死掉,这对于大秦来说也是重要的劳动力。

    皇帝陛下的基本精神就是发现一个治疗一个,集中全江南的医疗力量对大肚子病展开治疗。

    于是杜康咏在南直隶的范围内下达了通知,让各地方政府官员立刻组织人手对各自辖境之内患有大肚子病或者曾经患有大肚子病的人口进行充分统计,统计范围要下至每个乡村的每户人家,而数字要精确到个位数。

    又一项重要的任务下达了,东南三省已经充分建立起来的州县乡三级制度和农会制度是完成这次大统计的先决条件,没有这样完成的铺开的官员系统,这样的统计还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搞定。

    眼下任务一经下达,地方政府立刻动员起来手上所有能动员的力量,立刻按照上面的要求,对地方上患有大肚子病的人们进行一次干脆而彻底的统计。

    江南本地人对这个病症的了解还是蛮多的,知道皇帝决定对这个病下手的时候,他们都很惊讶。

    他们觉得皇帝还真是心系百姓,连百姓生病了都要亲自吩咐照看,然后等慢慢下去统计,具体的数字汇总之后,很多人才慢慢变了脸色。

    人数之多超乎了想象。

    往年最大的问题并不是这个病的存在,而是其他的一些问题,比如饥荒,水灾,旱灾,兵灾等等,所以这个病带来的危害就被掩盖住了,但是眼下,其他的问题都开始得到了解决,于是大肚子病的问题无法掩盖,逐渐浮出水面。
1...584585586587588...59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