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万历1592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御炎

    方从哲皱着眉头,略一思索,便缓缓开口道:老夫前来之前,陛下曾说,叫老夫在五年之内控制住南直隶,浙江和福建的虫灾病情,这是老夫南下的全部使命。

    那除此之外呢?湖广,江西,四川呢?

    刘传海忙问道。

    方从哲摇了摇头:陛下有心无力,朝廷的财政已经要支撑太多的东西了,而且范围如此之广的地区,若要全部处理掉,没有数十年的功夫是做不到的,在东南三省财赋重地首先进行,并且积累经验,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那其他地区的病人,就任由他们死掉吗?

    陛下也十分为难。

    方从哲开口道: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两害相权取其轻,眼下以咱们大秦的现状,就算把国库掏空了,也救不了所有病人,老夫以为陛下的做法是对的,也是万般无奈的。

    刘传海沉默了。




一千三百三十四 培养医者的学校
    深知朝廷的无奈,刘传海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说。

    杜康咏叹了口气,又问道:那方侍郎打算从什么地方开始着手?

    老夫初来乍到,什么也不明白,就先不插手了,你们在做些什么?在怎么做?且带老夫去看看,去走走,老夫要具体了解一下这个病的情况才可以,不能瞎指挥。

    杜康咏点了点头,第二天就带着方从哲下乡去了。

    这次选择的地点是南直隶血吸虫病较为严重的一个乡,一个乡十三个村子,八个村子里都有超过一半的村民染病,情况非常凄惨。

    方从哲来到了其中一个村子,入目所见是一大群肚子大却四肢瘦小的的血吸虫病病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小,一边走,方从哲一边面带戚戚然之色。

    老人家,这病得了有多久了?

    方从哲拉住了一个患病老人的手。

    患病老人面带苦涩:三年了,反反复复,就没好过。

    一旁的村里农会会长说道:王老算是运气好的,扛住了,村里头还有一些小伙子,得病没几个月就吐血死掉了,家里人哭的眼泪都哭干了,没办法,没得救,叫不起大夫。

    方从哲又问道:怎么会叫不起大夫呢?

    没钱啊,皇帝老爷给咱们土地之前,咱们身上没有钱,吃饭都成问题,哪还能治病呢?现在好不容易能吃上几口饱饭,但也就是够吃饭,叫大夫看病吃药的钱太贵了,咱们承担不起,只有大户人家的老爷才吃得起。

    方从哲脸一红,想起了自己几年之前还是一个有数万亩土地的大户人家

    百姓竟然如此穷困?

    方从哲看向了杜康咏。

    杜康咏用莫名的眼神看向了方从哲。

    没办法的事情,一直如此,这些赤贫农户吃的上饭也就一两年的事情,手上没钱很正常。

    杜康咏和刘传海都知道方从哲的来历,他们是土改官员出身,靠踩着这些大户人家的尸体走上人生巅峰,而眼前这位可是货真价实的老爷,不过嗅觉灵敏,早早交出土地避祸去了,不得不佩服人家的远见卓识。

    方从哲没有继续问。

    记起自己家里的那些佃户,怎么着也不至于吃不上饭,家里的租子也不高,平常谁家佃户生病瞧不起,自己还会叫家人送点钱去,那些佃户也都记着自己的好,怎么其他地方就

    如此一想,方从哲也就想明白了,也就不想了,再想下去,他都要开始怀疑自己以前是不是在吃人肉喝人血了。

    幸好早早交出土地啊

    方从哲又在庆幸这一点了。

    一路往村子的水田里去,方从哲看着不少人拿着长棍做成的网子在水边上和稻田里捞来捞去的,然后又捞着些螺类,之后放在地上挑挑拣拣,分做两堆,一堆丢回去,一堆放在一边。

    然后见人推来作成圆柱体的滚木,将那堆螺类全部碾碎,然后扫到土坑里埋起来。

    这是在做什么?

    灭螺。

    刘传海开口道:朝廷说了,大肚子病的毒虫就是在这种钉螺的体内成长,然后感染到人的身上,只要没有这种钉螺,那么毒虫自然无法长成,也就不会感染病人了。

    朝廷已经把需要灭掉的钉螺的样子绘画出来散步到了江南各地,让各地官府组织人手在有人感染的地区的水道和水田内寻找钉螺,然后立刻碾死,大量大量的消灭钉螺,让毒虫无法生长。

    杜康咏接着说道:这些日子的走访和查询之后,我们发现,每一处有病人的地方,水道和水田之中,都发现这种钉螺,所以我们正在到处组织人手灭螺,发现了就捞上来灭掉,发现了就捞上来灭掉。

    如此做,就能尽灭钉螺?

    方从哲有些疑惑。

    不论能不能,总要先尝试,这些钉螺留着总是祸害,看到就要灭掉,而且朝廷那边还说了,染病病人的粪便不能随便就用来施肥,要特别分开来放置,他们的粪便里都有虫子和虫卵。

    刘传海如此说道。

    哎哟

    方从哲满脸的戚戚然:这可如何是好,怎么看怎么都很棘手。

    这只是一方面,几十万的病人总要医治,咱们正在召集能够治疗大肚子病的名医聚集在朝廷进行商讨,总结一个可靠的药方出来,然后挨个儿的诊治,总要动手治疗才可以,否则眼看着病人去死,我们做不到。

    杜康咏叹了口气:不管多难,总要尝试。

    那又要多少时候才能办到啊?

    方从哲看着这满村子的病患:这一个村子怕就是要不少时候吧?

    这话一说,杜康咏和刘传海就是满脸的无可奈何。

    人力所不能及,人力所不能及。

    他们都懂,但是目之所及都是病患,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呢?

    看着那么多病人苟延残喘随时都能丧命,一个个家庭行将破灭,对大秦而言无比重要的劳动力却被一条小虫给祸害到这个地步,他们又能如何看待呢?

    然而再难也要做,再难也要从头开始做,不能因为难就不做事了。

    萧如薰从全国各地召集了名医入京,和太医院的太医们一起商量起了全国医疗体系建设的事情。

    面对皇帝提出的由朝廷出面,在全国各省建设统一规模的惠民药局,在全国适合种植药材的地方安排专人种植药材,然后还提出了邀请名医们牵头,建立培养医者的学校,由他们来授课,培养合格的医者。

    面对皇帝提出的种种建议,连太医院的太医们都是目瞪口呆的。

    培养医者的学校?

    自古以来医者传承都是父死子继或者是师徒传承,从来也没有说是建立一个培养读书人一样的学校来培养医者的。

    医者虽然没有商人地位那么低,但是在传统意义上,医者的地位也不高。

    建立培养医者的学校,这个建议让全体医者们手足无措。

    朕没有开玩笑,朕深感大秦医者人手匮乏,急需培养更多的医者来为大秦子民治病所以朕决定投入一笔资金在南京和北京各建立一所培养医者的学院,你们都可以在其中教育学生学习医术,培养优秀的医者,你们以为呢?

    萧如薰殷切的看着这些著名的医生们。



一千三百三十五 医部
    对于皇帝所提出来的建议,民间的名医们都感受到了极其复杂的心情。

    这种感觉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但是此时此刻,却也是真实存在的。

    什么时候皇帝会关心医者的传承和发展了?

    国家会重视医术的发展?

    国家会用行政力量帮助医者建立学校扩充规模保证传承?

    不仅要建设学校,还要将医者的地位提高,救死扶伤的医者不是低等人,不比任何人要低微,至少,不能比官员的地位要低,你们放心,只要你们救死扶伤不忘初衷,朕会给你们应该得到的待遇。

    皇帝给出了这样的承诺,并且很快拟定了相关的条例,关于国家大力发展医疗水平的建议,还有提高医者待遇的建议。

    由太医院牵头,精选国内数百位大名鼎鼎的名医,汇聚在京师开会。

    共同商议推选几位医术最高且德高望重的医者,一同引领组建全新的大秦医部,设医部尚书和左右侍郎等职位,在北京设总部,南京设分部,总管全国医疗事业的发展。

    这场行动在传统的大秦官场上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让人们意识到,在大秦,原来不仅仅读四书五经才能做官,学造火器可以做官,学治理蝗虫可以做官,现在学医术也能做官了。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只有儒学家才能做官,这让诸子百家的传承失去了最大的意义,萧如薰没有兴趣重建百家,但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他很有兴趣。

    只要让各行各业的人知道自己所掌握的高超技艺可以成为他们做官的依仗,那么,自然会有人投入进各行各业之中,各行各业都能得到发展。

    这不仅是打破儒家垄断官员职位的方法,也是发展一些较为弱势却有很大意义的行业的方法。

    不断有依靠自己的特殊技能进入政府部门做官的人出现,一些传统官员已经感受到了皇帝所引领的时代大潮的冲击,感觉这个传统的国家正在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却必然产生剧烈的反应。

    医部宣告创立之后的一个月,医部正式挂牌成立起来。

    成立当天,大秦皇帝陛下萧如薰亲自前来参加,当场挥毫写下『医者父母心』五个大字,将之赠予新成立的医部,并且发表了讲话,关于让全体医者秉持父母之心行救死扶伤的千古传统之业的希望。

    成立医部不是为了让医者都来挤破脑袋做官,所有医者必须要明白的是,学医不是为了做官,大秦设立医部,是为了让医术更好的发展,让医者更多,并且让救死扶伤走遍大江南北最优秀最仁善的医者得到应该得到的鼓励和奖励。

    无论什么时候,医者始终是医者,救死扶伤是医者永远不能忘怀的天职,大秦还有无数得不到救治吃不起药材的病人正在痛苦挣扎,随时会丧失性命,而你们的职责,就是挽救他们。

    萧如薰制定了一系列的医者福利待遇和医者认同的规则。

    萧如薰下令,给全国的医者进行统一编制,宣布让全国各省的医者都到各省首府进行报备,讲出自己行医的年限和擅长治疗的病症,各省巡抚负责统计,然后一起送到北京医部备案。

    医部要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将整个中医体系当中的病症分门别类,划分出各种病症类别和相对应的治疗方式,将医者进行划分,是善于治疗病还是善于治疗伤,内科还是外科,都要进行分类,划分出一套行之有效全国统一的标准。

    结束各地医生各行其是的历史。

    大一统的国家,要有大一统的标准。

    除此之外,医部还需要派出得力人手到各省首府筹备,考察当地医者的水平和实力,对有实力的合格医者下发行医许可证,规定相关的待遇,之后由政府按月发给一定的福利,将之纳入当地首府的惠民药局体系当中。

    每次行医如何收取费用或者是不收取费用,各种药材的价格的等等,都要有一个明确的规定,不准擅自定价。

    而对于那些庸医甚至是假医生和那些故弄玄虚的巫医,则不给行医许可证,不准行医,今后若要在大秦统治范围内行医,则必须要经过当地惠民药局的认证和行医许可。

    若无许可擅自行医,不论是否造成后果,一律治罪,由当地官府负责处理,轻则关上三五月打板子,重则斩首示众。

    全国各乡各村都要三令五申,让每家每户的村民都知道行医许可证长什么样子,看病之前,要让医者出示全国统一的行医许可证,没有行医许可证的,则不允许行医。

    鬼知道那是什么水平的医生?

    萧如薰将一批有行政经验和组织经验的官员编入了新成立的医部当中,和选拔出来的专业能力过硬的名医一起组建了医部,专业的人给出专业的建议和做法,行政官员负责具体执行。

    医部尚书坐镇北京总部,医部两个侍郎则轮流坐镇南京,为江北江南所产生的一系列的医疗问题做筹备工作,尤其是眼下最为重要的血吸虫问题。

    医部挂牌成立第二天,就在萧如薰的关照之下召开了全体会议,就江南地区肆虐的血吸虫问题进行了一场五百人全体会议,主要由来自江南疫区熟悉血吸虫病的医生组成开会。

    开会商讨的具体内容也就是关于如何更方便更迅速的攻克这个病症的方法,眼下所知道的病患已经突破了六十万,这个数字十分可怕,如果不尽快找出快速而又经济的医疗方法,那么就是华夏医者之耻。

    另外萧如薰还安排一批人讨论如何维持一些常用药物的稳定供给,比如划定规模安排人一起种植等等做法,要开始将药材进行统一的大规模种植化,并且可以稳定供给给各省的惠民药局。

    同时,萧如薰考虑到现在这样开始进行医疗方面的发展,看到成果最起码也是五六年七八年以后的事情,而在这期间,广大人民极高的医疗需求又该如何准备呢?

    难道还是要眼睁睁地看着那么多病人痛苦死去毫无办法?

    小小病症就能要了他们的命?

    萧如薰自忖自己做不到。

    思来想去,萧如薰忽然记起了自己当初在幸存者基地当中的图书馆旧书区里发现的一本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发行的《赤脚医生手册。



一千三百三十六 乡村游医计划
    在当时,幸存者基地草创没有什么医疗条件的情况下,全靠这本书,大家才撑过了最困难的一段时期。

    萧如薰依稀记得这本手册是在建国初期医疗卫生水平极差且医疗需求极高的背景之下,由国家牵头,组织一批名医联合编写的。

    书里用最浅显易懂的方式将一些常见病症和应对方法完整的介绍了,头疼脑热发烧感冒咳嗽之类的常见病都能找到对应的治疗方法,中医西医等各种治疗方式也都介绍了,深入浅出,效果非常。

    可谓是良心之中的良心,是空前,也可能是绝后的一本巨著,这本书的出现,意味着学医能救中国人。

    当初幸存者基地里很多人得了病都是靠这本书上面介绍的方法予以治疗,因为当初根本就没有可靠的医生和医疗器械,但是靠着这本书,居然让大部分生病的人都痊愈了。
1...587588589590591...59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