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92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御炎
萧如蕙眨了眨眼睛,露出狂喜之色:制台的意思,是末将四弟还在平虏城坚守?
魏学曾微笑着点了点头:方才本督才接到了萧将军的求援信,所以唤来了你二人,要命你二人领兵三千驰援平虏城,定要保平虏城不失,之后若平虏城得保,尔等还有余力,可将两军合编,尝试出击宁夏镇城,从东面侧击宁夏镇,袭扰叛军侧翼,当然,首要任务,是保平虏城不失!
萧如蕙大喜过望,立刻抱拳:末将遵命!!
麻贵面色平静,抱拳行礼:末将遵命!
一出大营,萧如蕙就按耐不住自己的惊喜,狠狠的握了握拳头,麻贵在一旁看的有些许的羡慕。
大同麻氏不是汉族,但也是早些时候追随明廷为明廷出力的将门世族之一,在九边将门衰落的大趋势下,只有两家将门逆流而上,一家是辽东李氏,另一家,就是大同麻氏,时人称之为东李西麻,而有些意思的是,这两家都不是汉人出身,麻氏祖上是明籍回族,李氏则祖上是明籍朝鲜族。
大同麻氏历代均出猛将,从麻贵的祖辈开始世代镇守大明边陲,麻贵在万历十年就以积功至副总兵,而后一度升任宁夏总兵官,官至二品,只是后来一不小心得罪了朝廷特派巡视九边的阅视少卿曾乾亨,所以遭到弹劾,被降职,闲置到年前,才被紧急启用。
麻贵又不贪污受贿,也不做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之所被弹劾,还是因为被曾乾亨那相当瞧不起武人的态度给激怒了,辩解抗争了几句,得罪了曾乾亨,曾乾亨回朝以后就参奏了麻贵一本,结果麻贵就被降职闲置了。
到如今,大明的武人不是不愿意雄起和文人对着干,实在是武人的命脉——升官途径和给养补充都在文人的手里捏着,兵部武选司和户部都在文人的手里攥着,他们让你上你就上,他们让你下你就下,有些时候连皇帝都干预不了,比如张居正在时,权倾六部,皇帝给训斥的大气不敢出一口,强悍如戚继光李成梁都要在张居正的阴影下瑟瑟发抖。
大明武将现在已经发展到了不畏皇帝就怕文官的地步,说白了,皇帝面对文人集团的时候都没底气,稍微有点见识的武人家族都会对土木堡之事耿耿于怀,土木堡之变,把当初足以和文官集团分庭抗礼的靖难武勋贵族集团彻底摧毁了,这才使得文官在于谦的带领下趁机侵夺武官职权,趁着国难之际打造出了历史上最强的文官集团,逼得后来的皇帝不得不放纵宦官与之对抗。
早些时候太祖麾下武官可以抗衡文官,可是被太祖杀得七七八八了,成祖靖难之役打造出了新的武官勋贵集团,还是可以与文官抗衡,结果土木堡之变把武官勋贵集团一网打尽,景帝就是文官集团扶持上去的,而英宗复位没有当初和文官合作而幸存的武官们支持也不能成,后来看着强悍的文官集团实在是心里发怵,才想方设法的除掉了于谦,但是奈何不了已经做大的文官集团。
后来的皇帝就更是无可奈何了,武宗更绝,为了宣泄不满放纵八虎,不仅恶心了文官,还恶心了天下,嘉靖天子收拾了宦官,用以文官治文官的高超权术把文官的气焰打下去了几十年,隆庆天子登基,没了他爹的手段,又给文官放纵了起来,直接造就了张居正这巨兽,万历天子登基前十年就是生活在张居正的阴影之下,整个武将集团在张居正脚下瑟瑟发抖。
憋屈啊本以为张居正没了大家的日子能好过一点,但是一个巡阅御史就能把二品武将大员治的死死的,指望皇帝?皇帝在朝堂上天天给文官怼的抬不起头,大家难兄难弟,真要说起来,谁顾得上谁?
在这样的背景下,巴结文官大员得到更好的待遇就是想要过得好一点的武官的必经之路了,谁让钱袋子和人事大权都在人家手里,想硬气也硬不起来,那干脆软了吧!没本事的武将为了待遇巴结文官,有些本事的武官为了自己的抱负也要巴结文官,总而言之,武将要想过的好,朝中就要有靠山。
靠山是谁?
所以麻贵有点羡慕啊,萧如薰守的好啊,守的好啊,一守就取悦了三边总督魏学曾这大员,这位可是敢和张居正掰腕子的牛人,之后若是能支撑到援军支援,一定会得到魏学曾的赏识,到时候往朝廷里面推荐一下,妥妥的总兵官到手,轻轻松松走上人生巅峰。
不像他,立下那么多功劳拼到总兵的位置,一个小小御史就给撸下来了——文官当然官官相护,你一丘八敢对文曲星不敬?
背靠大树好乘凉啊萧如薰的名字麻贵是知道的,应该说整个九边将门也没几个人不知道,一个武将把兵部尚书的女儿给娶了,这套路放到现代就可以算是乡下穷小子娶了跨国集团董事长的千金。
萧参将是萧将军的四弟?好生了得啊!能在叛军遍地之处守住孤城,真是不容易。
麻贵主动开口向萧如蕙搭话,萧如蕙也有些本事,带兵也算尽职尽责,萧氏一门四子各有各的军职,这在九边将门还是不多见的。
萧如蕙转头看向了麻贵,立刻点头笑了笑:麻将军过誉了!那小子只是尽了自己的职责而已,身为守备,就要镇守地方,算不得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不过这小子平日里最喜欢诗书,还喜欢写诗,就是不怎么去看兵略,还以为这小子是想考科举去,没想到还是没有忘掉自己的本分的。
说着,萧如蕙变了面色。
只是不知道现在的情况如何了,叛军人多势众,他手下不过军兵三千,困守孤城,也是困难,麻将军,我们快些点兵驰援吧!
麻贵点了点头,这顺水人情谁都会做:好!立刻点兵,尽快出战!
:喜欢本书的读者请点个收藏投个推荐哟~
十五 哱云劝降
魏学曾以最快的速度派出援兵,哱云也不是傻子,萧如薰被围住了不请援是不可能的,魏学曾为了保住这颗钉子不派援兵的可能性也极小,要赶在魏学曾到来之前拔了这颗钉子,难度不小,尤其是哱云赶到平虏城下观察平虏城城防的时候,才不得不承认土文秀和之前自己的夜袭败得不亏。
这家伙,城墙上旌旗飘扬军容严整,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列队迎接长官阅兵呢!一门门黑洞洞的火炮炮口对着城下,看得都有点渗人,墙上士兵举着刀枪弓弩顶着大盾,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看起来是打算抵抗到底,坚决不投降的。
哱云心里就寻思开了。
昨天晚上接到了哱拜的传书要求他尽快解决平虏城,然后把军队带回来迎击明军李昫所部,李昫所部较为善战,已经攻破了他们十来座堡垒,目前两军正在对峙,急需生力军的加入,著力兔那三千骑兵就是重中之重,绝对不允许有过大损伤,能劝降就劝降,能偷袭就偷袭,要是损伤过大,你就不用回来了!
哱拜对自己狠,对孩子狠,对养子们更狠!
哱云感觉背后飕飕的窜冷风,不由自主的打了个寒颤。
这城防备甚严,若要强攻,我们怕是承担不起这损失啊!
哱勇走上前,在哱云身边说道。
哱云皱着眉头粗声道:老子当然知道!你当老子没打过仗啊!?他娘的又不让老子损失太多又要老子尽快拿下这城,他倒是自己来啊!娘的!早知道老子当初就不该鬼迷心窍给他做干儿子!你说,现在该怎么办?
哱勇犹豫了一下,开口道:著力兔所部还没到,我们这六千多人打起来实在是没什么底气,还是先劝降看看吧,万一萧如薰愿降呢?我们许以厚利,看看萧如薰愿不愿意投降,如何?
哱云斟酌了一会儿,摆了摆手:去试试!
哱勇就安排了嗓门大会说汉话的汉兵举着白旗纵马上前。
城头上,眼尖的陈燮就发现了有人举白旗骑马而来,立刻报告了萧如薰。
将军,叛军有人骑马举白旗而来,莫不是来劝降的?
萧如薰往前靠,想要站在城头边上看,被陈燮挡住:将军,不能随意靠前,万一这是贼军诡计怎么办?
萧如薰摇了摇头:他们现在只想劝降,在劝降的希望消失之前,他们可不希望我死,我死了,阖城只会拼死抵抗,绝不投降,他们必将损失惨重,叛军不同我军,兵力有限,粮饷有限,总而言之,能拖一段是一段,拖得越久,对我们越有利。
这样说,陈燮也不再阻拦,萧如薰靠近了城墙边,让两名盾兵把盾分开了一段,往城下一看,见一名骑兵举着白旗走了过来。
我家将军请萧如薰萧将军出来说话!
这士兵在城下扯着大嗓门往城头喊话。
萧如薰推开了盾兵,现身于城墙之上:我就是萧如薰!你有什么话要说?
士兵忙大喊道:我家将军说,两军交战,到头来苦的还是老百姓,将军城池只有一座,兵马不过三千,如何能与我大军三万相抗衡?我家将军来此地,不是为了攻破城池多造杀戮,而是希望将军可以认清时势,看清当下状况,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将军纳城而降,可保一城老幼安全与将军自己的富贵,我家将军许诺,只要将军开城,必有重赏!
萧如薰来了兴趣,对着身边的官兵们笑了笑,轻声道:三万人?也不怕闪了舌头!且看本将戏耍他们一番。
而后萧如薰便靠在城墙上对那士兵问道:你倒是说说,若本将开城,你们能给本将什么重赏?本将可是正三品参将,再往上可就是副总兵总兵之职,你们那头头也就自称个总兵,又能给本将什么东西?本将要是守住了平虏城,大明皇帝给的,可比你们给的多得多。
那士兵本有些卡壳,不知该说什么,但是听着萧如薰的意思,倒是有开城投降的希望啊!
士兵大喜过望,连忙说道:请萧将军稍待,小人这就去回报我家将军!
然后这人就喜滋滋的拍马回去报告了,看得城墙上的士兵和军官偷笑不已。
哱云得知了萧如薰的话,就和哱勇商量开了。
这萧如薰是什么意思?你看,他是有意拖延时间等待援军呢,还是真的想要投降?
哱云不是傻子,萧如薰要是想拖延时间,他也不会傻等着坐以待毙。
哱勇琢磨了一会儿,开口说道:依末将看,萧如薰怕是自己也有点犯嘀咕,不知道到底是死守下去城破人亡好,还是开城投降另取富贵好,他不是说了吗,守住了城,明帝给的比咱们给的多,权衡一下,还是富贵险中取,但是,这萧如薰也不是什么忠贞之臣,满脑子生死大义,这种人,只是想着得到的更多罢了。
哱云皱着眉头,摸了摸自己的下巴:要是这么说还是有几分可信,那也就是说,萧如薰是在权衡利弊?并不打算死守?
哱勇点了点头:可能性很大,如果城池守不下去,被咱们三万大军的称号给吓到了,投降倒是极有可能的,咱们还是不要一味的威逼,免得把他逼得死了心和咱们死磕,那就不值当了,咱们还有别的任务呢!
哱云也点了点头:你说的有道理,那,许给他什么赏赐好呢?老头子那边要能答应的。
哱勇沉吟一阵,低声道:不管什么赏赐,咱们先答应了好,等城池到手,军队到手,咱们说什么还不就是什么,那萧如薰都成了瓮中之鳖了,还不是任由咱们搓扁搓圆?现在许他个大的,让他投降开城,等到时候拿了城,立了功,再说别的!
哱云点了点头:说的有道理,不能让他觉得咱们小气不能投靠,那这样,等咱们事成,许他宁夏总兵官,封爵,镇守一方,赐黄金万两,白银两万,这样如何?
哱勇笑道:这出手也太大了些,反而有些让人不相信了,就宁夏总兵官吧!这应该足够了。
哱云也察觉不妥,讪笑道:能有这样的待遇,老子就投降明帝了,呵呵,去吧!
很快,事情就吩咐下去,那大嗓门士兵再次挥着白旗跑到了城楼之下,对着城楼上大喊:萧将军,我家将军说,只要萧将军开城献降,我家将军保举萧将军宁夏总兵官之职,不知萧将军意下如何?
萧如薰冷冷一笑,对身后三名千总笑道:总兵官,好大的口气啊,看起来,哱拜还打算打出宁夏割据一方!
那兵见萧如薰不回话,又喊道:萧将军,我家将军哱云乃是哱拜将军的养子,骁勇善战,位高权重,我家将军说的话,就一定是真的,如果萧将军觉得不妥,还可以再谈谈,斩断一起,我三万大军全面攻城,萧将军不知有几分把握守城呢?还请萧将军怜惜阖城百姓之性命莫要抵抗到底,多造杀孽。
这话说的,真是有点水准,叛军里头有高人呐,都知道拿生死大义来劝说我了,呵呵呵
萧如薰只是笑谈,但是心中却是对这些话十分不齿。
:喜欢本书的读者请点个收藏投个推荐哟~
十六 逆贼安敢言生死大义!
以往有外敌入侵攻打久攻不下的重镇的时候,都会用这样的理由来劝说守将开城投降,金灭北宋蒙元灭南宋满清灭南明日本侵华都有过这样的事情发生,以城内百姓的性命相威胁,说如果不投降,城破之后必将屠城,全城百姓都是因为守将而死,以此占据道德高地,威胁守将,给守将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于是就有守将放弃抵抗,举城而降,城内百姓的性命的确是得以保全,城池却丢了,防线被攻破,局面急剧恶化,敌军长驱直入内地,遂有亡国之危,对于这种事情,人们往往会陷入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城池的确是丢了,一方面,满城数十万生灵得以幸存,没有被敌人屠杀,于是,就有人说,要辩证看待此事,到底是气节重要,还是数十万人命重要。
一个很著名的例子,安史之乱,张巡守睢阳,为抵抗安史叛军,力保睢阳不失,把一切能吃的东西都给吃了,包括人,坚守三年,直到最后城破,城中数万人口仅存数百,几乎被吃光,有人感慨张巡的气节,有人批判张巡的残暴不仁,有人觉得气节重要,有人觉得人民更重要。
萧如薰就很想问问那些认为人命更重要的人,是作为故国之民而死好,还是做亡国奴生不如死好?
金灭北宋,不抵抗的城池得以保全,然后呢?蒙元灭南宋,不抵抗的城池得以保全,然后呢?满清灭南明,不抵抗的城池得以保全,然后呢?日本侵华,不抵抗的城池得以保全,然后呢?
有人又说了,家国天下,换了谁来统治都一样,都要压迫老百姓,不把老百姓当人看,换了谁来做统治者,很重要吗?你朝廷不把我们老百姓当一回事,我们干什么要给你殉葬?
就是这样,上古世界四大文明毁灭了三个半,剩下半个中国,毁掉的半个,很有意思,是江阴人曾经唱过的民谣,xx人,一把枪,xx人,团团一股香,xx人,连忙跪在沙滩上,xx人,献了女儿又献娘。
留下的半个,更有意思——我一介小人,今日得之士大夫之烈,为忠义而死,死之犹生也!
生命只有一次,怜惜生命的人没有错,怜惜生命没有错,任何人都会惜命,不要命的人很少,几乎没有,但是萧如薰却经常想起不要命的那人留下的那副绝命联——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求活无错,赴死亦无错,那错的是谁?
朝廷是他们的,但是国,是我们的,我守的不是一座城,而是一个国。
长长一叹,萧如薰刚想说些什么,余光却注意到了城头军兵的一些异动,环视四周,萧如薰居然看到了那种迷茫的眼神,那种有些不知所措的眼神,似乎士兵们觉得这个家伙说的有点道理,眼神变得怪怪的。
萧如薰心中一凛,不再等待,劈手夺过一把弩,对准城下那士兵,唰的一箭射下,箭矢激射,正中那士兵喉咙,只一瞬间,那士兵从马上坠下,死了。
所有人都被这惊变给惊呆了。
他们纷纷望向一脸肃杀的萧如薰。
叛逆之贼,安敢言生死大义!哱拜逆贼也不去想想!当年被蒙古人追杀到大明是何等狼狈!大明不计前嫌接纳哱拜!今日却不念旧恩起兵造反!何等不忠不义!我平虏满城忠良,岂能屈膝从贼,留下个不忠不义的千古骂名!今日,我纵死!也定当青史留名!得后人敬仰!而不是被儿子孙子戳着脊梁骨痛骂一声逆贼!还得永远跪在忠烈面前,被后人痛骂万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