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前卒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枪手1号
秦一极自然的将银票收起,手一缩,银票已经自手中消失,倒似乎这个动作,他练习了千百遍一般,当然,身为皇帝身边最得宠的大太监,这样的动作,几乎每天都要来几遍的,不过来自眼前这位左相的就少了。眼前这位,也根本不必巴结自己。
收了银票,秦一脸上多了一些笑容,将声音压得极低:好像是跟二位皇子有关。
杨一和心里咯噔了一下。跟二位皇子有关的事情,必然便是眼前的这场大败仗,作为他来讲,情愿这场败仗是左立行的指挥出了问题,也不愿意是其它原因。特别是这二位这里出了问题,在这个节骨眼儿上,这是会要人命的。
多谢公公。
不敢。杨相可要小心一些了。秦一垂着头,退到了房门口。
房门吱呀一声响,一个高大魁梧的身影出现在杨一和的面前,正是内卫大统领安如海,看到杨一和,他点了点头,杨相,陛下召你进去。
第五十四章:愤怒的大楚皇帝
屋子里虽然熏着香,但却依然掩盖不了那一股浓郁的汤药味道,大楚皇帝半靠在床榻之上正大口地喘着气。平时在朝堂之上精心装扮,穿上威严的皇帝盛装,还不大看得出来皇帝的病态,实际上除了少数几人,在朝堂之上,敢于直视这位皇帝的也没有几个人。但此时杨一和看到的却是一个头发掉了大半,脸色苍白,郏骨深陷,骨瘦如柴的病如膏肓的老人。
陛下。站在床榻之前,深深的弯下腰去。
自己坐吧,一和。大楚皇帝摆了摆手,指了指床榻跟前的锦凳。
杨一和依言坐下,看着皇帝,轻声道:陛下,边疆不过一场败仗而已,动摇不了我们大楚的根本,了不起最多回到十年前的状态,秦人也没有大打一场的意思,他们也很清楚,与我们大规模交战,最后吃亏的肯定不是我们,我们的国力比他们强出太多了。您还是保重龙体要紧,这些小事,臣下等就能处理好。
大楚皇帝半闭上了眼睛,却没有回答杨一和的话,杨一和说完这几句,也沉默不语,两人是几十年的君臣,对于双方的脾性都是知道的一清二楚。
秦国今年遭了大旱,国内民生凋蔽,所以不得不打这一仗,而他们进安阳郡只抢掠而不攻城,自然是向朕表明了他们的态度。这一点,朕明白得很。半晌,大楚皇帝才缓缓地道:一和,你当真以为我是为了这场败仗而大动肝火吗?
杨一和依旧沉默不语,有时候,不说话反而是最好的态度。
这一仗,输得蹊跷啊。大楚皇帝眼中闪过丝丝愤怒的光芒,左立行是什么人,朕清楚,你也清楚,就算他是一员庸将,就算他指挥失当,六万精锐的边军,怎么可能全军覆没?更何况,左立行是我大楚数一数二的名将,本身亦有着大宗师的修为,能将他打成这般模样,将他的性命都留下了,这只能说明一件事,那就是对方早有准备,对我们的行动计划了如指掌,这才会算清楚了所有的环节,根本没有给左立行一点点可乘的机会啊。嘿嘿,为了杀左立行,李挚竟然亲自动手,不惜负出身受重伤的代价。一和,你说这奇不奇怪?
此事,的确有奇怪之处。杨一和不得不表态了。
有人等不及了啊!有人要提前动手了啊!大楚皇帝用力的捶着床沿,愤怒让他的声音嘶哑起来,又急促的喘起气来。杨一和赶紧站起身来,走到皇帝身后,轻轻的替皇帝抚着脊背。
陛下,保重龙体要紧。相对于您的身体而言,这些都只是小事,只要您不倒,大楚就什么事儿也没有!待皇帝慢慢地平静下来,杨一和这才轻声相劝。
皇帝苦笑了一声,将身体重新靠到了身后的垫枕之上,看着杨一和:一和,一晃眼间,便是三十年过去了,还记得当年你我君臣少年之时的事情吗?鲜衣怒马,年少轻狂,追逐嬉戏,为了我的少不更事,你当年可是背了不少的黑锅,被先皇打了不少的板子。
杨一和微笑道:为主分忧,本来就是臣子的本份。
转眼你我都已白发苍苍,看看现在的我,堂堂一代宗师,竟也挡不住病魔的侵袭,竟然只能躺在床榻之上等死。如果不是我现在这般模样,那些鬼魅之徒,怎敢如此肆意妄为。皇帝的脸上浮起了不正常的潮红。
陛下,此事只是有疑点,不能妄下结论。眼下,还是先处理西疆之事,将善后做好,再说其它吧!杨一和轻声道:秦国的使者已经在往上京的途中了。
皇帝嘿了一声,斜眼看着杨一和,我听说,这些天你只是在忙着善后,根本就没有去查一查这背后的事情?是你忽略了呢,还是你根本就不想查。
杨一和沉默片刻:陛下,一动不如一静,眼下大楚朝,再也禁不起大的变故了。所以,臣不是忽略了,而是不愿意查。臣愿意相信,这是左立行指挥不当,中了敌人计谋才导致的一场大败。臣在朝堂之上也是这般说的。
你还是和以前一样啊!皇帝轻叹了一口气,凡事求稳,不肯冒险。
陛下,眼下大楚新败,不能冒险。此事不查则已,一旦动手去查,说不定就会查出天大的漏子,那时候,陛下如何自处,朝廷如何平天下悠悠之口?杨一和神色平静,看着皇帝,侃侃而谈。
我已经让安如海去查了,拿了我的金牌,任何人都可以查。皇帝的神色亦很平静。
杨一和脸色大变,卟嗵一声跪了下来,陛下,臣斗胆请您收回成命。此事,只能缓缓图之,决不可冒进,时日一长,终是有解决的办法。
看来你也想到了,如果出问题,就只能是出在朕的儿子身上。所以你不愿意去查。皇帝仰望着帐顶,如果我身体不像现在这般,自然便如你所说的那样,一动不如一静,缓缓图之,但我等不了啦。我要在死之前,剜了这颗毒瘤。这等脓疮长在大楚的身上,不平之,朕不甘心。
陛下,臣不相信这是太子所为。杨一和仰起头来,大声道:如果仓促查之,说不定便会坠入别人算计之中。
你也想到这一点了?皇帝冷笑起来,你不是不相信,你是不愿意相信,我也不敢相信,所以我要去查一查,查个水落石出。一和,朕虽然老了,成了一头病老虎,但病了的老虎也是老虎,谁做出的这等丧心病狂的事情来,朕不将他千刀万剐,如何能让大楚万千百姓服膺?
陛下!杨一和仍然坚持自己的想法,此必在上京引起人心动荡,一个不好,就会引发内乱,太子监国已久,已是自成体系,二皇子英才过人,麾下聚集了无数跟随者,两方势力,几乎棋鼓相当,只能徐徐图之,不能快刀斩乱麻啊!
如果在我死之前,没有办好这件事,那才会给大楚留下无穷的遗害。大楚皇帝冷冷地道:所以,我要在死之前,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也没有查不出来的秘密,只要我们认真去做。一和,你对此事既然如此抵触,那就不用管了,只需去管理好朝政就好了,善后之事,亦是重中之重,与秦人谈判,也只有你这样的老将出马,才会在我们大败之后,不致于再失了体面。
臣明白了。杨一和知道皇帝决心已定,只能无奈的点头。
皇帝长叹了一声,又是久久的沉默了下来,听说你的儿子这一次重伤而归,你还雷霆大怒,准备去找那个伤了他的军官算帐,现在想起来,这次意外,倒是救了你儿子一命,不然,你儿子只怕也回不来了。可怜朕那女儿,如今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究竟如何,实是让朕牵挂啊!
内卫还没有查出公主的下落吗?杨一和惊问道。
没有,内卫找了秦人,秦人不承认公主落在了他们手中,如果她还活着,秦人一定会兴高采烈的拿着她来当筹码,现在他们不承认,只有两种可能,一是她逃走了,暂时还没有回来,第二个就是她已经死了。秦人不敢承认。
公主聪慧过人,又武功高强,左立行就算大败,必然也会作出妥善的安排,陛下不用担心,也许过不了几天,公主就安然无恙地回来了。杨一和安慰道。
但愿如此吧!皇帝缓缓地闭上了眼睛,一和,朕累了,你下去吧。按朕所说的办,安如海会通报你他的调查情况,但你不许过问此事。
臣知道了。
第五十五章:两个耳光
心事重重的杨一和走出了皇宫,神思有些恍惚。阳光将他的影子在地上拉得老长,每走一步,脚步都会踏在自己的影子之上,这让他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脚步。上京要不太平了!他在心里哀叹一声。
作为国家的首相,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保持这个国家的稳定,只有稳定,才有发展,多年的辅相生涯,让他对这一点有着极深的认识。而稳定,首先便要来自于最高层面。这几十年来,虽然朝堂之上不时会爆发亲齐还是抗齐之争,但在皇帝的领导之下,绝大多数人都还是清醒的认识到,要想楚国长治久安,联秦越抗齐是必然的选择。越国与楚国没有交界,他们对于齐国的侵吞野心有着更深刻的认识,所以一直交好大楚,秦楚虽然年年都有交锋,但都局限在边境之上的小规模战争,双方的统治者也极力的将战争限制在局部,打而不破,时打时和。
而这些年自己担任大楚的左相,也没有辜负皇帝这位少时的玩伴对自己的期望,大楚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实力蒸蒸日上,国力早已凌驾与秦越之上,成为齐国之后第二大国。
但眼下的一切,却极有可能被这一场意外的战争打断了。如果仅仅是一场战争的失败并算不了什么,一位大宗师的死亡也算不了什么,大宗师是国家的终极武力但并不是决定性力量,但隐藏在这场战争之后的,两位王子对于储位的争夺才是最让人忧心的。
内乱,向来比外患更恐怖,更何况,这一次的内患是掌握着极大势力的两位皇子之间不死不休的一场决斗,杨一和不知道,当尘埃落定之时,楚国会变成什么样子?不管是那一位获胜,可以想见,最终受损的都会是国家本身。
就杨一和而言,他愿意镇之以静,这场阴谋的挑起者,无外乎就是想要挑起大规模的内乱来借机肃清自己的敌人,目的显而易见。依杨一和的性子,按兵不动似乎是最佳的选择,但皇帝老了,病了,撑不了多长时间了,而这种血腥的挑起战斗的方式,很显然也激怒了皇帝。
正如皇帝所说,即便是病了的老虎,那也是一只老虎啊,他当年可是堂堂一代武学宗师,在战场之上纵横捭阖,东征西讨,硬生生地将当年危机四伏的楚国稳定了下来。这一次阴谋的发起者,显然是触动了他的逆鳞。原本也想平稳过渡的皇帝,看起来是要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肃清了。
对杨一和来说,他其实更倾向于太子殿下顺利继位,太子殿下或者进取心不足,但守成却是绰绰有余的,二王子的确英武不凡,天姿过人,但比起皇帝来,还是差得太远,这样一个才具无法与皇帝相比,却又雄心勃勃想要做出比皇帝更加耀眼的功绩来的人,是极有可能将楚国带进万劫不复的。
楚国必须要清楚地明确自己的定位,虽然现在楚国国力仅次于齐国,但历来老二是最不好当的,老大警惕你,时时要收拾敲打你一下,后面的也以你为目标,不时会来小打小闹一番。再者,这个仅次于齐国也是相对而言,其实就现在天下而言,楚,秦,越三国加起来,才勉强能与齐国抗衡而已。
满肚子的愁绪,一脸的惆怅回到自己的左相府第,皇帝已经发话了,不许自己插手,就怕安如海借题发挥,大兴牢狱啊。好在安如海跟自己一样,并没有明确的政治倾向,希望他能一如既往的保持现在的态度,不要因为这一次的失败而有所改变。
朝堂之上,暗流涌动,所有的矛头,似乎都在指向太子殿下。二王子当庭发难,只差指都会鼻子大骂太子殿下卖国了。
这一次损失的是二王子的铁杆支持者,最大的一股军方势力,战斗力强横的整整六万边军啊!杨一和却怎么也不敢相信,太子那样一个温和敦厚的人能做出这样的事来。可是自己敢保证吗?不敢!陛下只是在捱日子,二皇子咄咄逼人,逼宫之势汹涌,在朝中已占上风。即便太子不为,他的麾下,那些谋士会不会因此而动了歪心思又怎么说得定呢?
回到自己的书房,杨一和仍然有些神不守舍。要不要站队是一个问题,站错了队便更是大问题。特别是像自己这样的人。所以不站队更稳妥,即便将来新皇继位,也会需要自己替他稳定一段时间的局面,然后让自己光荣体面的退休,一朝天子一朝臣,自己的年纪也不轻了,到时候只要知进退,懂规纪,新皇也不会把自己怎么样。
想到这里,心中不由豁然开朗起来,是啊,凭自己的资历和功绩,凭什么要站队?
父亲!房门笃笃的敲响,杨致那张俊美的脸庞出现在门口。对于这个儿子,杨一和本来是挺骄傲的,自己文官出身,但这个儿子却在武道之上有着非同寻常的天赋,如果他将来能够成为九级以上的大高手,那在大楚,绝对可以独挡一面。但是这这一次出去的历练,让他大失所望,特别是在自己详细讯问了护送他回来的人之后,更是极为光火。
驴子拉屎外面光啊!儒雅的杨一和给自己的儿子下了一个极为不雅的评语。平素自己公务繁忙,只看到了儿子光鲜的一面,却忽略了他最本质的东西。这段时间,他一直把儿子关在家里禁足,搬了几乎一屋子的书,让他必须一一读完并在每读完一本之后,给自己写下心得收获。
只顾着让他去习练武道,却忽略了让他读书养涵,这可是个大大的失误。
什么事情?他板起了面孔。
二王子派了人来,求见父亲。杨致小心翼翼地道。
不见!杨一和断然道。
啊?杨致有些惊讶。
我的话没有听清吗?不单是二王子的人不见,太子殿下如果派人来了,也是同样不见。杨一和喝道。
是,父亲,我知道了。杨致吓得赶紧低下头,这段时间,父亲是轻则喝骂,重则体罚,让他实实在在体会到了父亲的厉害。
看着杨致还不走,杨一和沉下脸来问道:还有什么事吗?
杨致犹豫了一下,父亲,听说那个敢死营现在还在安阳城,居然毫发未伤?
啪的一声脆响,杨致结结实实地挨了一巴掌。这突如其来的一耳光,打得杨致头昏眼花,脑袋发蒙。
知道我为什么打你吗?杨一和问道。
杨致很是有些委屈地摇摇头。
这一段时间让你读书,看来还是没有丝毫长进啊?你心中还在怀恨敢死营,还在痛恨秦风是吗?杨一和冷冷地问道。
父亲当时不也说要替我出气吗?杨致不服气的反问道:那秦风让儿子出了那么大的丑,难道我不该恨他吗?
我当时说要收拾那个秦风,替你出气,是因为你祖母和母亲都在场而已,你居然还当真了?杨一和冷笑道:就凭你的所作所为,人家留了你一条命下来,便是给了我天大的面子了,你以为凭着你,斩了人家的军旗,还能活着回来?
杨一和叹了一口气:为私而言,我心中实是不高兴的,但为公,这个敢死营这些年来,为国为军,立下多少汗马功劳,就算这一次,左立行命令他们身为诱饵出行,你知道诱饵是什么意思吗,那就是送死的意思,但他们也毫不犹豫,立即起行,这才是楚国的军人。只是这一次,他们能侥幸逃脱,当真是命数所定啊。杨致,如果不是因为这一出,你,早就死了,说起来,我还真得感谢秦风呢!
杨致愤愤地低下头。
你收拾一下,今天就出京,返回万剑宗去,跟着你师傅再多学几年吧,这一次出去,想来你也见识了天有多高,地有多厚,没有我的命令,不许你再踏出万剑宗宗门一步。杨一和冷冷地道。
父亲,眼下京中正是多事之秋,儿子要留在京中为父亲分忧。杨致一听便慌了,又将自己赶出京城关到万剑宗里去,可不会将人憋坏么?
糊涂!杨一和反手再一巴掌,将杨致另一边脸也变得通红:京城之事,也是你能插手的,我就是怕你呆在京城给人利用,以你这性子,被人卖了,只怕还得帮人数钱。滚回去,等一切事了,我让你回来,你才能回来。听清楚了吗?
第五十六章:被撕掉的那一页
安如海透过铁门之上的小窗看着天字第一号牢房里的犯人。
屋子不大,深藏于天下,阳光那是一丝儿也见不到的,唯一的亮光,便是来自于小桌之上的一盏油灯,油灯终日不灭,关在其中的人,不辩日夜,不知时光。一个人蜷缩在屋角的床榻之上一动不动,犹如僵尸一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