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前卒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枪手1号
师伯,师父!凌飞向两人施了一礼,不好了,他们又在欺负杨致了,您们再不管管,杨致非被他们打死不可。
傅抱石大怒,谁如此嚣张,把万剑宗当成什么啦?墙倒众人推吗?杨一和倒了,我傅抱石可还活着呢。
他霍地站了起来。
师弟!毕万剑却是摇摇头:以前杨致在宗门之中,耀武扬威,可也欺负了不少人,那时候可不见你为那些人出头,现在杨一和倒了,那些人想找回场子而已。
师兄,杨致可是有可能成大气候的,岂是那些纨绔可比?说起这些人我就生气,我们万剑门这些年都成什么地方了,什么人都想把子弟塞进来?一群酒囊饭袋。
这些人是我派人授意去折磨这杨致的。毕万剑淡淡地道。
师兄你傅抱石顿时惊呆了。
回头你去告诉那杨致,杨一和已经被抓了,不日即将被押赴上京斩首,他有两条路可选,一条是出竹山陪他父亲一起死,一条是进万剑阵,要么死在里头,要么脱胎换骨出来去为父报仇,没有第三条路。
师兄,杨致不过七级武道修为,进万剑阵,岂不是九死一生?傅抱石大惊。
不置之死地如何后生?毕万剑站了起来,冷酷地道:你刚刚不是还说万剑门后继无人么?既然看好他,便让他去搏一搏。此子不下猛药,必难成才。与其让他受剪熬,不如一剂猛药下去,要么生,要么死。
第一百七十五章:生死一念间
看着毕万剑扬长走入竹海深处,傅抱石不由有些瞠目结舌,直到此时,他才发现,原来师兄并不是不管万剑宗,只是他的着眼点与自己完全不同罢了。
自己看重的是万剑宗的兴衰荣辱,是现在的兴旺局面,从而一心想要竭力保持住这难得的局面,但师兄看重的却是永世传承,是万剑宗血脉的延续。正如师兄所说,千余年前大唐兴起,盛极一时,却最终灰飞烟灭,但随着大唐一起崛起的南天门,却在千年之后仍然是现在的齐国的第一宗门,万剑门在闵氏兴起之前,不过是竹山之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门派,这百余年来,却一路走到了巅峰,如果不早做谋划,只怕下场堪虞。
站在原地,楞了片刻,在弟子凌飞一迭声的摧促之中,傅抱石这才转身,向着半山腰弟子聚集的地方走去。
杨致孤零零的,血呼呼的躺在地上,两眼无神地看着天空,衣衫破烂,胡子拉茬,身上除了血腥味儿之外,还有一股浓重的酸臭味,也不知有多少天没有洗过澡了,当初的那个翩翩浊世佳公子,竟然已经变成了一个不修边幅的臭汉。
被父亲打发回到万剑宗门不久,不好的消息便一个接着一个的传来,而每一次新消息的抵达,似乎父亲的处境就会更困难一些。杨致是一个极聪明的人,从那些师兄弟们对待他的态度中,他便能大致的了解到杨家的处境。
万剑宗是大楚第一宗门,也是权贵子弟们最好的踱金场所,所在以这里,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普通官员,各色各样的官家子弟可谓是齐聚,只要稍有些习武天份的,削尖脑袋也会想法子挤进来。
权贵子弟齐集的竹山,自然是消息灵通,朝廷稍有变动,这里往往是最先得到消息,一个人在这里地位的变化,往往便与他的家庭在朝廷中的地位息息相关。
想当初,在万剑宗门,他可是众星捧月,谁见他不是笑嘻嘻的想上来套套交情,他当然也有自傲的资本,除了父亲是杨一和,大楚权倾天下的左相之外,他自己在武道之上的天资也为师长们所称道,二十五岁的年纪,便已经有了七级身手,与昭华公主闵若兮一向被称为楚国双璧,一时瑜亮。
出师之后,第一个任务便是护送公主去西境,他当然明白这里头的深意,父亲是有意创造机会让自己接近昭华公主,可是自己搞砸了,在西境,他输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军官的手中,而且输得凄惨无比。
这一次的打击和回来之后老爹的大耳刮子,让他猛然醒悟,原来自己并没有想像中的那般优秀,在万剑宗,在上京,自己之所以如天上太阳一般耀眼,并不是因为自己的才华,更多的是因为自己有一个更耀眼的父亲。
可现在,这棵大树倒了。
回到门中不久,一些冷眼冷语便开始在耳中聒噪,那些以前恨不得捧他臭脚的人,开始斜着眼睛看他了。不久他便知道,原来父亲在大楚储位之争中,站错了位置,支持了大皇子,可得势的最后却是二王子。
他并不太在意,以父亲的地位,即便一时站错队,闵若英也不致于便将父亲怎么样。
但没过多久,某些人的态度变得极其恶劣了起来,竟然开始了公然的挑衅,那时正是父亲辞职下野的时候。心中正自气愤的他,当然毫不客气的动手,那些人自然不是他的对手,可让他感到寒心的是,有师长加入了进来,而且针对的目标居然是自己。最后他输了,被那些人揍了一顿。
从哪以后,这种事情便连二接三的发生,每一次挨揍,都会让他明白,家里的处境更艰难了一些,因为那些人,下手一次比一次重。
他并不是政治白痴,在上京长大的他们这些官宦子弟,与他们的家庭一样,谙熟政治游戏和规则。他明白,政治报复开始了。
他总算明白他的父亲为什么当初不顾祖母和母亲的反对,强行将自己再扔回到竹山来,或者那时的父亲便已经预感到了一些什么。如果说大楚还有一个地方能庇护他的话,也就只有竹山了。
但父亲可能万万想不到,即便是在竹山宗门内,自己又怎么可能避过这种清算?今天那些人是真得想要自己命的,杨致能感觉得出来。如果不是师兄凌飞及时赶过来的话。
死人般的躺在地上,杨致根本不想起来,因为今天传到竹山来的消息,彻底打垮了他最后的希望和寄托。
朝廷内卫已经赶赴杨一和的金陵老家,杨氏一门,会尽数被捉拿下狱,抄没家产,而新任的内卫统领杨青,已经到了竹山,目的自然是不言而喻。
与其被他们捉去下到大牢里,还不如在这里被人杀了的好。想到大牢里的那种阴森恐怖,那么不见天日,他便不寒而栗。
有脚步声走到身边,他不想睁开眼睛,这竹山,已经没有了他的容身之地,上至师长,下至仆役,现在看自己的眼神,都像看着死人一般。谁来都一样,能给自己一刀更好。
死了么?听到说话的声音,杨致霍地睁开了双眼,映入眼帘的白发和熟悉的面容,顿时让他泪水长流。是傅抱石,父亲的至交,平素也是最喜爱和疼惜自己的那一个。此刻他正一脸嫌弃地看着自己,伸出脚尖捅着自己的身体。
师伯,你杀了我吧,杀了我吧!杨家完了,全完了。
傅抱石冷笑着看着杨致,这个人天资聪颖,在武道修练之上算得上难得一见的人才,只可惜生长在大富大贵大家,性子懦软,意志薄弱,如果不能克服这些问题,他永远也不能登堂入室,杨家倒了,对于杨一和的老朋友来说,他也甚是心痛,但换一个角度,对于杨致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宦海沉浮,生生死死,本来也就正常,杨一和身居高位,想必也能想通这个问题,如果杨致能就此奋发,对于杨家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而对于万剑宗来说,将来也许会多一个顶梁柱。
想死?还不容易吗?傅抱石一弯腰拎起杨致,飞一般地向着山下掠去。
砰的一声,杨致被重重地掷在地上,跌了一个嘴啃泥,慢慢地爬起来,鼻青脸肿的他,此刻更是多添了一些污垢,嘴边还粘着数根青草,看起来要多狼狈有多狼狈。
傅抱石指着山门之外的一些人,冷笑道:看到了吗?那些人都是内卫,他们可不是来给万剑宗看家护院的,他们来干什么,你知道吧?
他们在等着你走出山门,然后便抓了你回上京去与你父亲团聚。然后你和你父亲一起齐赴黄泉,这可遂了你的心愿,杨致,你想死,现在就走出山门去,我不会挡你。
杨致死死的盯着山门外的那些内卫,而此时,那些人也正看着他。身体剧烈的颤抖起来,杨致痛哭失声,双腿一软,坐倒在了地上。
男子汉大丈夫,流血不流泪!傅抱石冷冷地看着他,我与你父亲相交数十年,他不过是一文弱书生,但我从来没有见他流过一滴眼泪,你枉自练了这么多年功夫,却是懦夫一个。
你父亲这一次肯定是难逃一死,但他死了,杨家就完了吗?你不是杨家人么?如果你连这点觉悟也没有,枉自宗主将那杨青撵出山门,将你护了下来。
杨致抬起泪眼朦胧的眼睛,宗主?
你以为万剑门不管你了吗?不管是宗主还是我,都愿意护着你,但你这副脓包样,却让我看着恶心,不如跟着你爹一起去死吧。
我爹是冤枉的,这些年来,他为大楚鞠躬尽瘁,居然落得这样的下场。杨致咬牙切齿。
冤枉?傅抱石冷笑,皇位之争中,站错了队,就是最大的罪,普通官员如是,更何况是你父亲这种人,看你一副愤怒不平的模样,难不成你还想替你父亲报仇不成?
杨致霍然回头:为什么不想报仇,为什么不想?
傅抱石大笑起来,就凭你?别说是那些皇家的高手了,便是山门之外的那些内卫,你打得过吗?动起手来,他们可以像捏一只蚂蚁一般的捏死你。
卟嗵一声,杨致跪在了傅抱石的面前,请师伯教我。
我没有什么可教你的。傅抱石冷然道:把你保下来,我与宗主已经担上了极大的干系,不过我可以为你指点一条明路。
去万剑阵吧。去哪里磨练自己,要么活着出来,脱胎换骨,替你爹报仇,要么便死在里头,一了百了。傅抱石丢下这句话,转身便走。
万剑阵!杨致再一次一屁股坐在了地上,身为万剑宗弟子,怎么会不知道万剑阵?以他现在这个水平,进万剑阵,几乎便是九死一生。
不知过去多长时间,他缓缓地站了起来,回头看向山门之外,那几个内卫仍然站在哪里,冷冷地看着他。
他慢慢地回过头来,向着山上走去。万剑谷,万剑阵,要么脱胎换骨,要么就此死去。
第一百七十六章:满门抄斩
连续几日的暴雨,使得苍江江水暴涨,原本清澈的河水变得昏浊,一改往日温柔的形象,带着隆隆的吼叫声自上游倾泄而下,凶猛地冲撞着江堤,江堤之下原本密密麻麻的防洪林,如今只余下一些树梢还在水面之上,凄惶地东摇西荡。
雨仍然在下着,不像前几天那样凶猛,细细缕缕地随着微风飘浮,看着不大,却会让人感到黏黏乎乎,十分的不舒服。
越国都城越京便位于苍江之畔,这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千年之前,李清大帝一统天下,设越京都督府,以控制东北方向连绵不绝的广大山区。在这些山区之中,分布着大大小小数十个民族,民风彪悍,好勇斗狠,一言不合,便即拔刀相向,部族之中的械斗直如家常便饭,在大唐建立之前,这里的山民招安,造反便犹如过家家一般随意。给他们一些甜头,他们便宣布归顺朝廷,一旦有一点不能满足他们的的意见,立即便会翻脸。
即便以李清大帝当年之能,也拿他们没有什么太多的办法,去打?太不值当,广袤的山区便是他们天然的隐身所,人去得多了,他们收拾收拾,往大山更深处一躲,你根本无可奈何,人去得少了,这些山民部族之间便会纵横连合,在大山之中设下一个又一个的陷阱,让进山剿灭他们的军队一去不复返。
从古到今,他们似乎都是法外之地。
当然,李清大帝显然与以前所有人都不同,他采取了一条异乎寻常的策略,设立越京都督府之后,当时的大唐制条了一条延时长达百年的治理这片土地的策略。先是示之以好,与山民部族建立起了良好的关系,第二步便是引诱他们下山,先从部族头人的子弟着手,山下的花花世界自然不是枯燥的山中生活能比,而为了让越京有着更好的吸引力,当年的大唐对于越京可是下了血本。第三步,便是教化,大量的读书人被派往越京,免费地开设学堂,免费地教山民子弟读书,识字。
这一条耗资无数,历时近百年的国策,在李清大帝离开这个尘世的时候,终于取得了当初他所希望的成果。绝大部分的山民部族下了山,离开了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因为山外,能给他们更好的生活,而且他们的子弟在接受了大唐的教育之后,也不愿意再回到山中。
山外的世界更加多姿多彩。
绝大部分的山民部族下山,剩下的仍然顽固不化,坚守着部族特点的山民部落再也不成气候,而且,有了那些下山的山民的收导,更多的熟悉大山情况的山民子弟进入军队,也使得这些固守大山的部落在与大唐的冲突之中屡战屡败,几近灭族。
越京虽然地处东北,远离中原繁华区域,但其城市规模,文教武功,却并不输给中原的任何一座中心城市。
百余年前,曹氏篡位,时任越京都督府都督吴秀山趁势而起,自立为帝,在随后的与齐国的战斗之中,依靠着与秦楚联手,迫退了齐氏,在随后的几十年中,越,秦,楚三国始终结成联盟,共同对抗齐国,最终迫使齐国承认了他们的地位,四国分割大唐的天下格局,就此形成。
四国之中,越国因为国土的近半部分都是山区,而最富裕的平原地区,却又偏偏与齐国接壤,几十年下来,战火不绝,无法得到休养生息,国力始终在四国之中稳稳位居末位,但作为抗击齐国的铁三角之一,越国却又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近百年以来,看似危若累卵,却始终屹立不倒。
百年后的今天,越国终于第一次感受到了灭国的危机。
秦国遭遇百年以来最大的旱灾,楚国老皇病死,两国国内都是风声鹤唳,局势紧张之极,齐国皇帝曹天成敏锐地抓住了这一百年难遇的时机,悍然再一次发动了对越战争。
齐国不需要准备,因为立国百年以来,这个国家的每一任皇帝,都无时无刻不在做着一统天下,重复昔日大唐雄风的美梦,所以齐国向来便是准备着随时走上战场,以一抵三,却让三国都不得不采取守势,可见齐国之强势。
随着齐国皇帝曹天成的一声令下,以亲王曹云为统帅的齐国大军跨越边境,突袭越国,越国对形式的危急估计不足,一触即溃,靠近齐国的富饶的平原地区,如今已经几乎丧失殆尽。失去这片地区,对于越国的国力,是一次致命的打击。
就在越国朝野一片哀鸿之时,迅猛推进的齐队却突然放缓了脚步,而停战的条件也随之传到了越京。
越国必须撕毁与秦楚的联盟条约,取而代之宣布与齐国结盟,割地,赔款,派质子前往齐国都城长安。
在无力抵达齐国兵锋,秦楚又自顾不暇,无法救援的条件之下,越国的主和派占据了上风,决定签定与齐联盟条约。
条约签定最核心的一条便是越国将不得在齐越边境驻扎大军,所有军队,都必须调往秦楚边境。而作为回报,齐国会将占领的越国土地的一半,退回给越国。
此条约一经爆出,立时朝野大哗,特别是主战派反应强烈,如果答应齐国的条件,这便等于将自己的脖子洗得干干净净伸在齐国的屠刀之下,齐国想什么时候砍,就会什么时砍。越京在东部平原与北部山区的交界处,如果这片区域不驻军队,则齐国大军随时都可长驱直入。
如此苛刻不平等的条件也让越国皇室犹豫不绝,而就在主战派眼看着就要重新夺回上风的时候,曹云的大军再度出击,十日之内,连下十城,兵锋距越京只有不到百里。
军事上的连战连败,终于成了压垮主战派的最后一根稻草,越国皇帝吴鉴决定答应齐国的条件。而此时,齐国的新条件却又不期而至。
新条件要求越国朝廷斩杀主战派,曹云甚至开出了详细的名单。
名单的第一个,便是越国将门世家,洛氏家族。作为主战派的首脑人物,洛氏家主洛宽执掌兵部,家中子弟多在军中,洛一水更是齐越边境最大的关隘昭关的主将,身统数万大军。虽然现在连战连败,但现在却仍然在齐军对面,不断地聚拢溃兵,组织抵抗。齐国为了给谈判营造一个良好氛围的这一段时间,给了洛一水宝贵的时间,他居然在齐人的眼皮子底下,又聚拢了在前线被陆续击溃的五万越军,成为了挡在齐人面前的一块极烦人的绊脚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