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老婆是知青女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其远兮

    以为弟弟要告诉她有些小兴奋的把头伸过去,哪知弟弟来了句,“好奇害死猫。”

    就不告诉她,谁让她连喜欢什么样的人都不说给他听。

    “你真不说是不是?”她还不信找不出那位小姐妹,只要她是生产队里的人,只要她穿了这件棉袄。

    “三姐我走啦!”开心的抱着棉袄走了,没有发现幺凤那不同寻常的笑。

    第二十章

    和幺凤多说了几句话耽搁了点时间怕林小薇等久了出了村子小跑, 远远看到林小薇站在小河边来回跺脚,她的两只手揣在兜里, 脸也有些冻红了,看样子已经来了一会儿了。

    “你怎么来这么早。”说好吃过午饭再过来, 他也只是耽搁了一会儿, 在村子里虽然没有跑也走的很快。

    “今天中午吃的早就早点过来了。”明天大年三十, 今天生产队开始放假。大家累了这么久没事都睡了会儿懒觉, 早饭没吃直接两餐合一餐吃了午饭,她不想在房间里坐着就提早过来了。

    房里虽然没风坐着不动更冷,丁文珊吃过饭又回床上躺着了,她也准备拿了棉袄回去躺着。

    这里比省城还要冷, 特别是今天感觉有零下几度,可河里的水没有冻住。

    “你赶紧把棉袄换上回去, 我也回去了。”变成樊先鸣后没有那么怕冷了,以前冬天穿再多都会觉得冷,开暖气又觉得闷。现在这么冷的天用冷水洗衣服清洗的时候把外套棉袄脱掉, 洗完了还会出一身汗。

    做为男孩子他在村里算穿的最多的,谁让樊先鸣以前身体不好, 娘很怕他感冒,恨不得把所有衣服都给他穿上。

    每次洗澡换衣服娘会把要穿的干净衣服提前帮他找出来。有一次偷偷少穿了一件被她发现了,上工途中被她抓回家添衣服。听到大家的笑声他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后来就不敢再阳奉阴违了。

    “那我先回去了。”她抱着棉袄跑着走了,这天气跑着更暖和。要她当着樊先鸣的面换棉袄她做不出来,再说这新棉袄哪能刚到手就马上穿上。

    屋里暗看书手也冷, 让她睡觉她也睡不着。这日子还真不如上工,上工动起来了身上不会冷。吃过午饭他们四个都回房躺着了,只有林小薇说要出去一趟,回来手里多了一件新棉袄。

    “小薇,这是你做的新棉袄?”不是说没人愿意帮她做吗?她的那件棉袄要年后才能做好,工钱都给了还不敢催,全怪林小薇,明知道那流氓的大伯是生产队队长就不应该去招惹他。

    “是的,文珊姐,你的棉袄做好了吗?”樊幺凤的手真巧,一点都看不出是手工做的,村子里没有缝纫机做衣服全都是一针一线的手缝。做工是好就是布料的颜色不好看。

    在这里不能追求好看,大家都是这样穿,冬天不是蓝就是黑,夏天全是白,只要能穿暖。

    “没有,还要几天,你这衣服找谁做的,做的挺好的。”就是颜色太丑,她也做的藏青色色,没办法他们这里只能染藏青色,要买好看的布料还要去集镇,她也没布票。

    “别提了,这棉袄可以花了我一块钱的工钱,她还不让我跟别人说,只有她肯帮我做我也不敢说出去,就是工钱太贵了。”这是她早就想好的说辞,多出了一件新棉袄丁文珊不可能不




分卷阅读28
    问她。

    “一块钱工钱?她怎么不去抢。”五毛钱工钱她都觉得贵了,这可是在农村,她们一年到头都分不了几块钱。她父母两个月工资就能抵得上村里的男壮年苦做一年。

    “不找她没人愿意帮我做,我这也是没办法。”她也想和丁文珊做朋友,做无话不谈的朋友。都不知道哪里得罪了她总是找各种机会挖苦她,就像现在。

    “还不是你要接那个流氓的话,直接不理他不就什么事都没有了。”明天就年三十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们什么都没有拿做什么年夜饭。

    她和林小薇都是赶鸭子上架,能把饭菜弄熟就不错了。现有的菜只有萝卜土豆大白菜和猪肉,想在村民那里买只鸡炖汤,鸡都被村民卖了,剩下的也是留着自己过年没有多余的卖给他们。

    自从林小薇得罪了那个流氓村民不爱和他们打交道,也没有村民提醒过年要提前备菜。像昨天分猪肉,他们知青处处受挤兑,这全都拜林小薇所赐。

    丁文珊又开始说她,不理她试起新棉袄,都没有告诉樊先鸣尺寸,没想到做出来会这么合适,不大不小刚刚好。

    相对于知青那边的冷清,村民这边是热热闹闹。自留地在院子里就那么大不可能什么菜都种,一般都是关系好的几家一家种个两三样,平时想换口味了换菜就行。

    明天过年不只关系好的,所有的村民都出来换菜,这家的葱那家的蒜,这家的姜那家的辣椒,反正自家没有的都会换点回家。

    以前村里可没现在这么和睦,前些年村里有好几个生产队,那时规定每个生产队的户数和辖域约为一个“甲”的规模即10户左右。由于人口的增长和家庭单位变小,前些年才开始把几个小生产队合并成大生产队,也就有了现在一个生产队有30多户130多口人的规模。

    樊老大在合并前也是小生产队的队长,村里几个生产队每年产值最高的都是樊老大那个生产队,后来合并投票选队长樊老大以最高票数继任生产队队长。

    合并后不仅产值高了,村民也更加团结,不像以往只关注自己的小集体,就算邻里之间也不敢交往过深,怕被说成吃里扒外。

    过年家里有很多事但都轮不到他,娘和幺凤一直在厨房忙,他想帮忙插不上手,爹坐在院子里喝茶。

    昨天家里大扫除,里里外外前后院都进行了打扫。他重点打扫了后院,冬天还好,夏天气味大的熏死人。

    后院不仅有厕所还有猪圈,猪粪拿去生产队换工分清洗了气味不会那么大。厕所就不一样,旁边还有一个化粪池要给自留地施肥。这地方不能清洗就算清洗也只能清洗踩脚的石板。

    夏天很热,娘几次叫他打开对着后院的窗户通风凉快。门窗对着确实通风,后院的那股子臭味也都通到房间把衣服都熏臭了。热的实在受不了了他宁愿睡院子也不开窗。

    闲的无聊在院子里走来走去,坐着冷,学父亲喝茶暖和尿也多。还以为只有他一个人闲的没事做,樊孝虎带着弟弟妹妹来找他。

    “你怎么把他们都带来了。”樊孝虎是大堂哥家的老大,手底下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最小的妹妹樊宝珍还没有满五岁鼻涕泡都出来了,带这么小的孩子找他玩是几个意思。

    “先鸣堂叔,娘和奶奶嫌我们在家吵叫哥哥带我们在门口玩,哥哥说先鸣堂叔这里有好玩的把我们都骗过来了。”说话的是樊孝平,樊孝虎的弟弟在家排行老三过完年八岁。

    “不许瞎说,不想跟先鸣堂叔玩就自己回家去。”小小年纪就把骗字挂在嘴上还学会了污蔑他。弟弟樊孝平就是个鬼灵精还经常捉弄他,小妹妹樊宝珍和他一条战线也不听他的话。好在大妹妹樊桂珍比较乖巧懂事,两个小的虽然不听他却愿意听大妹妹的话。

    “先鸣堂叔,你看我哥又欺负我了。”

    樊孝平向小堂叔告完状拉了拉妹妹樊宝珍的手。

    “堂叔哥哥欺负我。”

    听到小妹妹的声音樊孝虎头疼的拍着额头。

    “先鸣堂叔,哥哥,你们去玩吧!我带弟弟妹妹回家。”樊桂珍一手牵一个拉着他们走,樊孝平还转过头对着大哥樊孝虎做鬼脸。

    “就这样?你不跟去看看?”看到樊孝虎无可奈何的模样他莫名的有些开心。其实有弟弟妹妹也挺好玩,以前是独生子女,现在又是最小的一个,都没有尝到过做哥哥姐姐的滋味。

    “不去,都这么大了哪还要人跟着。”他上学远在家时间不多都是大妹妹樊桂珍带着两个小的。

    “现在拖油瓶都走了你要带我去哪里玩?”

    以前都是樊孝虎带着樊先鸣玩,他也习惯了和樊孝虎在一起时由他做主导,村子里的事樊孝虎比他知道的多。

    “明天祭祖,等过完年再出去玩。”祭祖那天所有人都不能出村子,爷爷说是祖先回来只保佑在村子里的自家人,还告诉他今天也不要出村子,祖先有可能会提前回来。

    还好棉袄已经给了林小薇,都忘了樊家有祭祖不能出村的规矩。

    明天大年三十吃年夜饭,吃年夜饭前有一个重要仪式就是祭祖。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把家谱家规牌位供于正上位,由爷爷主祭,烧三炷香叩拜,最后还要烧纸钱。

    每年祭祖樊老三会把樊先鸣安排到比较靠前的位置,告诉他在祭拜时祈祷心诚祖先会保佑他。

    以前和外公外婆过年也会祭祖,外婆做好一桌子菜,摆放八副碗筷盛好饭筷子放在碗上,倒上八杯白酒烧纸钱叫祖先回来吃饭拿钱花。那时她还小也有一些印象。

    外婆在的时候过年的规矩很多,外婆不在了一切从简,连祭祖也因为父母说迷信没再弄了。

    “那你找我做什么,还骗孝平我这里有好玩的。”爹在院子里樊孝虎都不敢进他家,以前不知道樊孝虎怕他爹啥,被爹打过一次后才知道爹表明的平静都是假象,想打他了二话不说说打就打。

    他们站在门口说话,来来往往都是人今天好热闹。

    以前樊先鸣喜欢生病,除了去大伯家祭祖吃年夜饭,整个冬天几乎在床上度过,这种人头攒动的景象樊先鸣没有看到过。

    “你听他的?还没上几天学就喜欢瞎用词。我说要过来找你玩,他死皮赖脸怂恿宝珍一起跟过来。”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

    第二十一章

    三十早上天还没大亮幺凤叫她起床, 爹在院子门口等他,早上要把对联和门神画报贴好。

    过年必不可少的对联、门神画报还有纸钱都能在生产队里换到。生产队就像一个杂货铺, 村民日常需要的东西生产队都会前提置办好。这样的好处是利民,生产队的办公室也成了小卖部, 下工时间有人守在办公室, 需要



分卷阅读29
    什么东西可以拿钱拿工分过来换, 对大家来说很方便。

    这是收成有余粮的景象, 没余粮的情况下都是村民过来登记需要什么,队长一个月去一次集镇把东西买回来。

    村里离集镇远又没有商铺只有生产队有马车,以前还有游商会走街串巷来村子里卖东西,后来那些游商被抓了, 说是投机倒把。

    贴过对联和门神画报还有剩余的浆糊,樊老三找来一节竹子, 把竹子片成半公分左右宽一毫米左右厚的竹条。他知道爹是在做灯笼。

    以前有多的浆糊爹也给他做过灯笼,他只能拿着灯笼在房间里玩,连院子都不能去。

    娘和幺凤一大早吃过饭又在厨房忙, 他在院子里看爹做灯笼。爹手上的功夫很好,一刀下去厚薄一样, 看的他心血来潮想学片竹子。

    “你手嫩,竹片上的刺扎手你学不了。”

    爹手上全是老茧,手指上还有一道道裂开的口子, 口子里有黑色的脏东西,那些脏东西在肉里已经洗不干净。

    幺凤喊他们吃午饭,爹做好两个灯笼骨架只剩纸没有糊上, 把纸糊上灯笼就做好啦!

    中午有肉一人三片,这肉是去年腌制的猪肉,娘说肉不过两个年今天要吃完。昨天炖上的鸡汤也装上了一小碗,里面有四块鸡肉一人一块。

    午饭很丰富,樊先鸣没有和爹娘幺凤那样慢慢品味细嚼慢咽。狼吞虎咽的吃完,爹答应让他糊灯笼纸,他有些迫不及待。

    灯笼纸很薄一不小心就会弄破,小心翼翼的糊完灯笼,娘和幺凤已经准备好,等他弄好了提着东西一起去大伯家。

    装煤油的小碟子和灯芯爹都帮他准备好了放在堂屋的方桌上,只等灯笼纸干天黑了放进去点燃。

    大伯家,樊孝虎的爹他的大堂哥樊先亮也在院子里做灯笼,小堂哥樊先全在片竹条,院子里已经有四五个灯笼,小孩子全围着他们俩叽叽喳喳赶都赶不走。

    以前樊先鸣都是祭祖前才过来没有看过这种景象。

    “先鸣堂叔,我让爹也给你做一个,你要不要。”樊孝虎没在前院,倒是樊孝平牵着妹妹樊宝珍过来和他说话。

    娘和幺凤去了厨房,爹去了堂屋,丢他一个人在院子里没人管。

    这些亲戚还是中秋一起吃过饭,平时上工看到也只是点个头。樊先鸣和他们不熟,他和他们更不熟。跟他熟的樊孝虎不在,跟他弟弟樊孝平只能算半生不熟。

    “我有灯笼,你哥哥了?怎么没看到他?”

    “他不听话在帮奶奶干活。”哥哥太没用了,奶奶又没叫他帮忙,娘都说他越帮越忙还赖在厨房不出来。在厨房干活也不知道偷偷拿点肉给他和妹妹吃,一点都没有做大哥的样。

    樊孝虎会不听话?肯定又是樊孝平埋汰他。

    “你怎么带着妹妹在院子里玩。”大伯家堂屋有火炉,他以前到大伯家都是在堂屋挨着爷爷坐着烤火。樊宝珍还没满五岁,这么小就带着她在院子里吹冷风,脸都冻红了圆圆的两块像高原红。

    “是她要跟着我,我们男孩子怎么能跟女孩子一样待在堂屋里烤火。”他是男子汉大丈夫,晚上还要看放鞭炮。

    樊先鸣以前都是在堂屋烤火,他那身体不能吹冷风更不能出来玩。

    今天男人们负责带孩子,女人们都在厨房忙活,特别是像樊幺凤这种待嫁的姑娘要教她年夜饭怎么弄。嫁出去了就不能和在家里时一样只是打打下手,特别是幺凤没有婆婆帮忙,怕她把过年才有的好食材给浪费了。

    平时都是吃素,只有过年才会有这么多荤菜,一年上头也只有这么一天,不敢让没做过荤菜的姑娘们掌勺,万一砸了菜就毁了。让她们在旁边看着,只要教会她们弄熟不糊就好。

    大家都没做过几次荤菜,也不可能做的很好吃,放一点点油翻炒再加水煮熟或者放一点点酱油上个色。农村的菜都是这么做,最后再放一大勺盐,荤菜放的盐特别多,咸了就能多吃饭少吃肉。

    樊先鸣的记忆里有一年爹在集镇买了一条不到一斤的鱼回家过年,那条鱼从年三十吃到了年初八。那一年二凤还没出嫁,五个人围着桌子吃饭,鱼每人只能夹一筷子,夹多了娘的筷子会打手。

    就算只有一筷子也能吃一碗饭,因为那条鱼够咸很下饭。

    下午大婶站在厨房门口喊一声“好了”,大一些的孩子带着小孩子去堂屋,堂哥们打扫院子把祭祖的东西摆出来。

    爷爷上香跪拜,所有人排在爷爷身后跪着,然后从长到幼一人烧几张纸钱,等纸钱燃尽了再一次到跟前跪拜。

    樊家人口多整个过程历时了一个小时,祭祖完天擦黑吃年夜饭正好。

    祭祖前菜都已经做好,炖在火上的汤不用热,其它的菜热一下就能上桌。

    加上抱在怀里的婴儿,今年吃年夜饭的有30多口人,满满坐了两大桌。

1...1213141516...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