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南皇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赵奔三

    论真才实学,李贞虽然比不上李靖,但是好歹也是指挥过几场大战的存在,而且场场大胜,也算是一位常胜将军了,指挥几万军队还是没问题的。

    再说了,那些老狐狸虽然阴了一点,但他们的顾虑也是对的,阅兵毕竟没有在之前的历史上出现过,虽然所有人都明白大阅兵的好处,但是要让他们说出一个具体的子丑寅卯,编出一个具体的流程出来,恐怕没有三五个月是做不出来的——有这三五个月,黄花菜都凉了。

    李贞不同,他毕竟是来自后世,虽然也不是很明白大阅兵的具体流程,但是没有吃过猪肉,还没有见过猪跑吗?

    他在后世的时候,可没少在电视上看大阅兵,一些具体的项目他可是记得很清楚的,逆向推理出来并不困难——这一点即便是以李靖的惊才绝艳,也绝对是无法想象的出来的,毕竟创造总要比山寨要困哪一点的。

    李贞拥有这种记忆,李靖比之不上也是莫可奈何之事。

    对此李靖也漫不经心,只是不住的夸耀李贞心思细腻,擅抓人心有过人之能。

    对于李靖的夸奖,李贞面上笑呵呵的,心中却是不住的翻白眼——老狐狸,你就祈祷吧,以后别落在本宫手里。

    虽然李贞对于指挥大阅兵信心满满,不过这其中也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好比说大阅兵的具体人数,此次大阅兵,大唐王朝准备了整整十万精锐加入(之前好像算少了,这里纠正一下,十万人,除了少年军的几千人之外,剩下的都从有功军队中抽调),这也是李贞的意思。原本朝廷是准备抽调三十万人的,但李贞却认为三十万过于劳师动众,并且以阅兵的流程,最后一个项目,大军是要围绕长安城走一圈的,但是让三十万大军围长安转上一整夭,天估计都要黑了,那接下来的典礼该怎么进行?

    何况大阅兵只是需要展示大唐军队的威势就足够了,人数的多少倒是无所谓,因此李贞直接砍去了二十万,只留下十万人就足够了——就这,还是李贞妥协之后的结果,原本李贞的意思,五万人就已经绰绰有余了,十万人还是有点太多了,毕竟人越多,训练起来也就越麻烦,五万人和十万人的训练难度相比起来,可不是乘以二那么简单的。

    可是朝廷不同意,最后李贞也只能作罢,同时将自己手中的少年军派了出去,担任十万人的教官,帮助他们做一些基础训练。

    当然,古代的阅兵和现代的阅兵肯定是不同的,现代阅兵主要秀的是科技,枪械飞机坦克核武器,至于军容整齐,又有哪个国家做不到?只要经过严格的训练,即是没有上过战场的新兵蛋子,也能摆出一个优秀的阵容来,这点毋庸置疑。

    而古代不一样,古代科技落后,固然大唐的兵甲利器胜于各族许多,但仅仅凭借这些是不足以造成震撼,因为冷兵器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在古代,装备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谋略以及士气,重要的还是在于人,在于兵卒的强势,但是这两点,除非是在战场上互相对阵,否则是很难通过哪种操作展示给别人的——至于火炮,这还是大唐的机密,是不可能展现在阅兵式上的,就算展示出来,在阅兵式上也不可能放炮,就算拉出来又有什么用?

    好在李贞毕竟是从信息大爆炸时代走过来的人,别的没有,见识却是远超古人,换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他的鬼主意非常的多。

    最后终于让他给找出了一个方法——咱们不能用科技震慑世人,那就从声势上碾压你们吧。

    言归正传。

    除了珍宝那一片依旧有人护卫之外,广场别处依旧重新恢复了寂静。

    一刻钟后,注定要载入史册的大阅兵拉开序幕。

    在这一天十五万大唐劲旅,将于这一日,由长安南门明德门入城,沿朱雀大街,直抵皇城朱雀门,接受大唐皇帝的检阅,然后由金光门西出长安,环绕长安一圈,在震慑各国使节之外,也要让大唐黎民能见识到我大唐军容之壮盛,远胜史前任何朝代。

    献宝只是一道开胃菜,从早上卯时初开始到辰时末就已经结束,等大阅兵仪式开始,此时也不过巳时初罢了,太阳刚刚日上三竿,正是一天之中最好的时候。

    这朱雀门位于整个皇城的最中心(是皇城不是宫城),也是唐皇城的正南门,因四象中的朱雀代表南方而得名,与宫城北门玄武门处于一条直线上。朱雀门下就是唐长安城的中轴线朱雀大街。隋唐时,皇帝常在这里举行庆典活动。

    贞观三年(629年)玄奘为了求得真经归来后,迎接仪式就在唐皇城的正门朱雀门举行。

    朱雀门共五个门道,是古代都城城门的最高等级,与同样五门道的丹凤门明德门一起构成隋唐长安城皇城大明宫宫城长安城正门。

    在朱雀门与朱雀大街中间,有一个硕大的广场,也就是朱雀广场,这座广场修建于贞观十年,是李世民亲自下令修建的,具体原因是因为这些年大唐发展顺利,就算有天灾**,但是在朝廷的及时应对下,从而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而伴随着大唐发展的越发强盛,李世民也喜欢上了与民同乐,因此专门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广场,足够十几万人同时狂欢(另外,隋唐时期,还有一座承天门也是专门用来庆祝的地方,在承天门之前同样有一个广场,只是承天门的定义是迎接使者,举办重大典礼的地方,比如说几日之后的皇后册封大典以及太子册立大典,都要在承天门举办。只是承天门在皇城与宫城之间,普通百姓根本就进不去,这也是为什么献俘大典没有选择承天门举行的原因,没有百姓看到献俘大典,那这一次献俘大典的举办就失去了一半的意义)。




第八十四章 献俘大典(5)之先声夺人
    第八十四章献俘大典(5)之先声夺人

    整个朱雀广场整体用水泥修筑,铺以精美大理石,整体看上去,宏伟壮观整齐对称浑然一体气势磅礴。

    李世民站在城楼上,眺望着眼前朱雀广场,眼神之中满是自豪——这就是他的大唐,这就是他的江山,这就是他的子民,这就是他的天下。

    李世民意气风发,站在在他四周的除了嫔妃子女和臣子之外,剩下的就全都是各国异族使节,他们面对此情此景,却是人人心怀他想。

    大唐的繁华他们已经见识到了,但大唐的强盛却只是听说说,虽然在大唐的宣传中,大唐灭掉了几十个国家,他们各自的国家也都确认了这件事情,但是人都是有这样的心理的,那就是眼见为实,没有亲眼见证过的事情,别人就算说的再真实,他们也是不会相信的。

    不过现在机会来了,大唐要准备一次大阅兵,这正好是一个观察大唐实力的机会——能作为使节,作为一个国家的代表,能被自己的君主派来窥探大唐的机密,这些人自然也都不是轻易之辈,对此次的大阅兵的目的,都是心领神会。

    但面对此情此景,却也都颇感意外,这股寂静就仿佛是暴风雨前的宁静,让他们的心神颇为不定。

    原因很简单,他们事先没有得到任何的消息——要知道以一般情况来说,类似于如此大型的示威,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准备,至少大规模的军队调动就是一项大动静,何况这些军队都还是从边疆调集的,动静更是大的惊人,以他们的手段,不可能察觉不到的。

    可是大唐没有,大唐竟然以神不知鬼不觉的手段,瞒过了他们的窥探,除了一直驻扎在长安城的少年军之外,这些从边疆调回来的军队,竟然就仿佛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般,突然的就出现在了长安城外,别说是他们了,就算是那些渗透进大唐的势力,也都是处于懵逼的状态的——这不能不让人忐忑,因为这体现了大唐是一种自信,这么大规模的军事调动,竟然没有人察觉到,如果这一次不是大阅兵,而是大唐准备偷袭哪里的话啧啧,细思极恐啊。

    这可是十万大军啊,如果大唐用这样的手段和别人开战,估计大唐军队都到了边疆了,被偷袭的国家都还没有反应过来呢——这仗还怎么打?

    如果对象是一些小国的话,估计等他们反应过来,说不定大唐都已经兵临他们都城这下了。

    如果他们了解汉文化,那么他们就应该明白这一招叫做暗度陈仓,不光是历史上,就连大唐也的确用过这一招。

    就在今年李世民征服高句丽的时候,就曾经用过暗度陈仓的手段,将大部分兵力在暗中开拔到了营州前线,要不是后来出现了变故,不得以提前露出自己的獠牙的话,说不定大唐真的就要打到平壤,高句丽才能反应过来了。

    就算如此,等高句丽反应过来后,大唐也已经拿下了高句丽的安市城等几座边境城市。

    面对大唐这种近乎逆天的能力,却让各国异族使节都为之心惊胆寒了起来,心中对于大唐的警惕也提到了最高。

    同时也在心中暗下决心,回去以后一定要告诫自己国王,不要轻易挑衅大唐。

    否则真要是激怒了大唐,那一切就都要完蛋了。

    李世民对这次阅兵相当重视。

    看看时间差不多了,便问向身旁的李靖道:药师,时辰差不多了,不知道兵卒要何时才能到来?

    李靖也如李世民一般,一脸的严肃,抬头看了看天,估摸了一下时辰,沉声道:应该快了。

    他话音方落不久

    只听得

    咚咚咚

    类似于打鼓的声音传来,由远及近,一下一下,震撼人心,颇有风云变色之气势。

    起初大家也都以为这是打鼓声,可声音越来越近后,一个个都骇然失色——这绝对不是鼓声,鼓声没有这么的清脆。

    这是脚步声,也只有脚步声才如此的干脆利落。

    十万精锐凝聚成的这种整齐划一的脚步声,就犹如打鼓不,比打鼓还要更加的让人心生震撼。

    兵马未至,李贞仅凭脚步声就已经给了所有人一个下马威,夺人心魄。

    李靖低声道:这叫先声夺人!

    李世民低声赞叹道:好一个先声夺人。

    他神色满意之极,捻须笑道:可是贞儿想出来的妙招?

    李靖笑道:陛下恕罪,臣并没有过多干涉大阅兵的培训,臣也不清楚,不过能凝聚出这种阵势的,想来也只有殿下了也只有殿下才能想得出来这种招数。

    这军队还未呈现,但听这脚步声,在众人的脑海中已经浮现出了一支军容整齐的军队这必然是一支百战精锐,这是必然的事情。

    但很快他们就发现自己错了,而且错的很离谱的是几多离谱。

    脚步声虽然一致,但来的绝对不止是一支军队这么简单,如此响彻天地的脚步声,没有几万人根本弄不出来。

    而且从四面八方隐隐传来地脚步声,大家明确分明听得出来,声音并不是来自于一个方向,而是从四面八方汇聚过来的——呈现的军队不是一支而是数支,数支不同的军队居然能保持如此高调的一致,所有懂军事的人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好多人,好多军队。

    看,这里有,那里也有,还有这里。

    居然是从四面八方一起出现的。

    厉害,能想出这样招数的,一定不是一般人。

    惊疑声以不同的语言,不同的音调在各国异族使节中蔓延开了,一个个的都难掩心中震撼,伸头眺望。

    没错,这就是李贞的计划,在他的计划中,被检阅的士兵并不是以一支军队的方式出现的,而是由八支军队组成,分别从不同的方向出现。

    这无疑给事先的排练增加了不少的难度,何况兵种不同,节奏更加不好掌握,在训练中,包括李贞在内所有人都吃足了苦头。

    不过这样也是能将大阅兵的潜力彻底发挥的最好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给人心造成足够的震撼——这一点,从百姓以及城门楼上的贵族和使节们的表现就能看得出来。



第八十五章 献俘大典(6)之威震天下
    第八十五章献俘大典(6)之威震天下

    十五万大军分成八股,不同的军种,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路线,却偏偏发出了一致的声音,这需要何等的默契?这真的是人能完成的吗?

    尽管站在城楼上,但是所有人都很清晰的感应到脚下的震动,至于站在周围的百姓们的感应则更加的深刻,感受着脚下那地动一般的震动,所有人都明白这是什么——这是大军的步伐太过整齐,就连大地都给出了自己的回应。

    不但仅是各国异族使节,即是李世民也惊呆了,他想不到大唐的军队竟然能够做到这一步,不过一想到弄出这个场面的是自己的儿子,更是自己钦定的储君,他的内心深处又有一种骄傲,但是在骄傲的同时,也有一点点的酸味——这臭小子在当太子的时候就能弄出这么大的动静,如果让他当了皇帝,那他还不把天下给弄翻啊?

    一想到自己的儿子未来的成就,注定要比自己这个当老子的要高,大唐第一帝皇的名头要落在自己儿子头上,而自己最多也只能排第二,即便以李世民的宽宏,也不由有些吃味。

    不过李世民却是想多了,因为后世人并没有将他排在李贞之下,而是将他和李贞并列相提的。虽然李贞的成就公认的要比李世民更大,但是后世的史学家普遍认为,如果没有李世民给李贞打下的坚实的基础,就算是李贞也未必就能成就那么宏伟的霸业。

    所以后世一直将从李世民到李晃统治时期这一段时间并成为贞明之治(明指的是李晃的年号明德),又因为爷孙三人统治大唐正好是一百年时间,因此这一段时期也被称为‘百年盛世’,被万世传颂。

    就在李世民吃醋的这档口,八支军队已经碰到了一起,眼看着就要撞到了。

    见状,作为大阅兵总指挥的李靖终于站了出来,之间从腰上拔出了今旗,用力挥了七下,鼓手见状连忙敲响了战鼓,鼓声一起,八支军队立刻变阵,整齐划一的汇集在了一起,一队队一列列,形成了一座巨大无比,威容如幕的军阵,高昂的士气,如黑云般压城而来。

    十万将士最终全都聚集到了广场之,便再也没有了一点声响,即便是战马也没有一毫的动静。

    鼓声越敲越急,越敲越响,越敲越快,如狂雷,如骤雨,如天威,如地动,声震九天,白云变色。

    终于,在发出了三声雷鸣般的巨响后,骤然之间停了下来。

    就在鼓声停下的那一瞬间,所有人的心中也猛的一空,等他们反应过来后,却感觉一股无声的压抑扑面而来,反而让人心中更加沉重。

    天地间似乎在那一瞬间停止,震天的鼓声,撼动的足音,也在那一刹间消失。

    其转变之突然,军容之整齐,十万大军没有一个人发出一个异常的声响,战马也没有喧闹声,严谨的列队,一道道一列列,就是一条条的笔挺的直线。

    所有人都被镇住了,一些参观的小孩子几乎被这肃穆的气氛给吓得要哭出来,却又被身旁的大人死死的捂住嘴巴——鸦雀无声,却又无声胜有声。

    场面越发安静,气势也就越发凝重,无声的煞气从每一个百战之士的身上毫无压抑的释放而出,几乎要凝成实质,如天上来的黄河,如九天垂悬的巨瀑,如倒卷悬天的波涛,震撼而又压抑,几乎要让一些心理素质差的人憋疯。

    李世民的呼吸也急促了起来,目光狂热,双全紧握,极力地压抑住激动的心情,几乎克制不住自己,就算是李靖侯君集秦琼尉迟恭等运筹帷幄,身经百战,练兵无数的老将也为之色变——他们都是久经战阵的老将,两军对阵前的压抑,也不过如此了。

    这些老将们都如此失态,那一干异族使节们更是全都成了张嘴瞪目的模样,看的几乎要呆傻了。

    李靖一挥手中令旗,作为领队的李贞便骑着骏马上前一步,抽出手中战刀,遥指李世民,大声呼喝道:大唐!万胜!
1...280281282283284...47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