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南皇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赵奔三

    到了最后,侯君集的声音都变了,冷汗更是刷刷的往下掉,内心惶恐到了极点。

    因为稿纸上第一句话是一个标题——《侯君集讨李逆檄,然后是内容:窃国之辈,伪朝李氏者,非我族众,实乃鲜卑孽族充我大汉子民也,区区贱民,也敢窃我中华神器,瞒天过海,企图鱼目混珠,当真可恨可恶至极。

    区区鲜卑蛮族,本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兄屠弟,逼父废子,杀兄霸嫂,有悖人伦,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

    李氏放志:专行胁迁,当御省禁;卑侮王室,败法乱纪;坐领三台,**朝政;爵赏由心,弄戮在口;所爱光五宗,所恶灭三族;群谈者受显诛,腹议者蒙隐戮;百僚钳口,道路以目;尚书记朝会,公卿充员品而已

    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身处高位,而行桀虏之态,污国害民,毒施人鬼!加其细致惨苛,科防互设;罾缴充蹊,坑阱塞路;举手挂网罗,动足触机陷:是以兖豫有无聊之民,帝都有吁嗟之怨。历观载籍,无道之臣,贪残酷烈,于李氏为甚




第两百七十四章 这里是南洋
    第两百七十四章这里是南洋

    其实不用看内容,光是看第一行的标题,侯君集就知道这是什么东西。

    檄文,是古代一种文体的名称,也是一种古代官方文书,主要用于征召晓喻声讨的文告,如传檄文而定千里。而通常所说的檄文,就是声讨书,用现代的话说就是战争动员令。因为古代战争讲究师出有名,无论谁要发动战争就必须有个名目,有了名目以后开战的这个军队才叫做正义之师。

    当年侯君集跟着李世民父子造反的时候,李渊为了师出有名,就曾经发过类似的东西。

    檄文的内容是给天下人看的,所以内容比较长,从自己为什么要造反数落君王罪过表明自己的立场,希望天下百姓能支持自己云云都要写上

    除了这些之外檄文还有一处作用,那就是骂人,骂的越狠越好,最好将对方的家中祖宗十八辈都骂了才好。

    而且这篇檄文上可以说将李世民骂惨了,首先说李氏的江山是窃取来的,是靠造反起的家,然后又说李氏不是汉族后裔,其实是鲜卑余孽冒充汉人夺取的江山,本身还是虎狼性子云云,又将李世民这些年做的缺德事,比如玄武门之变等事情都列举了出来,从他玄武门事变开始弑兄杀弟,逼父退位,霸占大嫂,睡了弟妹有悖人伦,实在是不为而子,简直天理难容

    至于接下来就比较扯淡了,因为接下来的事情都是强加给李世民的,有的可能是别人做的,只是被承剑溪安在了李世民的身上。比如设置摸金校尉和发丘中郎将,干着盗墓的行当为自己谋取暴利,甚至亲自出手挖别人家的祖坟实际上这件事的确出现过,但是这是曹操干的,和李世民没什么关系,只是承剑溪将这个锅扣在了李世民的头上。

    至于其他的更是完全杜撰,在历史上都没有找到相应的例子,更是不可能是李世民干的。

    然而,百姓们才不管这些呢,一般百姓没有文化,更不会知道皇帝都做了什么事情,但是这并不能阻止他们拿着最恶意的眼光看待人,尤其是皇帝。实际上每个人都有八卦之心,多少都有点窥探别人**的**,再加上他们那简单的是非观,恐怕这檄文只要发布出去,根本不用引导,就会有大量的百姓相信上面的内容的,说不定还可能受到檄文的刺激,真的跟着侯君集造反也不是不可能,那他侯君集的罪过可就更大了。

    也就是说,这张讨伐檄文一旦发出去,他侯君集不到那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更是将李世民彻底的得罪死了,再也没有了回头的可能,这让觉得自己受到耍弄的侯君集如何受得了?

    就算不发这个檄文,你觉得自己还有回头的路吗?对于侯君集的担心,李思前是嗤之以鼻的——你连造反都干了,本身已经将李世民得罪死了,李世民早就已经将你恨到骨子里去了,这时候你就算是做出再如何激怒他的事情都无所谓了,反正失败的话,终究是免不了那凌迟之刑的,你还犹豫什么?

    侯君集沉默了,他知道李思前说的对,但是从内心深处,他其实还是存有一丝侥幸的,现在却被李思前毫不留情的揪了出来:罢了,这份檄文我会发出去的,不过必须在一个月后,因为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将十万大军聚集到身边来。

    这就是侯君集的另一个担忧了,他虽然有十万大军在手,但是南洋何其大也?十万人想要镇守这里,必须要分散开来,一些小城市甚至只有不足一千驻军,这么一点人铺散在整个南洋,根本就仿佛是沧海一粟,根本就微不足道,想要将其全部调回来,必须要大量的时间,一个月已经算是快的了。

    而少年军从岭南到林邑也不过需要半个月时间罢了

    一个月可以,我们可以帮你撑半个月时间,但是你能保证你这十万大军全都听你的吗?李思前斟酌了一下,算是答应了侯君集的要求,唯一担心的就是这十万人中有忠于朝廷的人,毕竟真正造反的只有侯君集以及他身边的人罢了,如果他们能及时投降甚至直接心向朝廷,未来朝廷就算是算总账,也轮不到自己——这侥幸心理是每个人都有的,不过有的人将其隐藏起来,而有的人却是赤果果的展露在了人前罢了。

    这点你放心,你以为我在这里驻扎这么长时间,就只有我一个人在吞噬这里的资源吗?别开玩笑了,这么大的事情,如果没有人做掩护,我一个人怎么可能完成?侯君集冷笑道:人的贪欲我无限的,只是因为环境的限制,因此他们不得不克制自己的贪欲罢了。

    说着指了指自己脚下的地,侯君集大笑道:然而你不要忘了,这里是什么地方?这里是南洋。是大唐尚未开发的一片处女地,我们常年镇守这里,天高皇帝远,别说没有人管了,我们本身就是这里的土皇帝,在这里,我们的拳头才是最大的,拿一点国家的东西也不会有人知道,有人知道也不会告发,因为所有人都是这么做的

    在这种情况下,所有人的贪欲都会无尽的放大,如果没有人贪也就罢了,但是如今却是我这个大将军带头贪,那些人自然不会放弃这么好的赚钱机会——毕竟朝廷的俸禄虽然高,但是他们可能赚三年的俸禄也比不上卖一根紫檀树来的更多

    就算你将南洋所有将领都拉上了你的贼船,但是难免有几个是在逢场作戏吧?李思前显然不相信侯君集的魅力:你难道就能保证,在你的麾下,不会有朝廷派来监视你的人存在吗?

    侯君集道:这点我当然想到了,实际上在你们没来之前我就已经调查过了,目前有可能是皇帝奸细的人一共有十个,我需要你们帮忙让他们‘正常’死亡,只要他们死了,到时候我再清理一遍,应该就差不多了。

    这好办,名单给我,十天之内,我们会帮你办妥的。刺杀什么的对于承剑溪来说实在是不要太简单,毕竟他们连李贞都差点弄死,要不是陈天禄及时研发出特效药,李贞可能就真的死了。

    那就多谢了。侯君集端起桌子上的茶杯:那我就不送你了。

    将军留步。



第两百七十五章 粗大事了+暂停行军+多少人手
    第两百七十五章粗大事了+暂停行军+多少人手

    :对不起,昨天家里停电,手机也没有电了,不能和大家请假,真是对不起。

    正文:

    什么?六诏叛乱了?到底怎么回事?

    李思前果然没有忽悠侯君集,就在他们商谈大事之后的第三天,李世民就得到了六诏叛乱的消息,顿时大惊失色。

    站在下面的影子立刻站出来汇报道:陛下,就在卫国公率领少年军走出十万大山之后,六诏的首领就不约而同的遭遇到了刺杀,其中除了蒙舍诏首领**逻侥幸逃过一死之外,其余五诏的首领都被刺杀身亡,不光是他们,就连他们的继承人也有一部分被杀,而且非常凑巧的是,这些被杀的人都是亲近大唐之人的。

    而新上位的继承人甚至都还没有稳固自己的统治,就立刻召开联合会议,商讨退出大唐的事情。结果出乎预料,除了幸存的蒙舍诏的**逻之外,其余几个首领居然全部投的赞同票。

    这很明显了,幕后有人在给我们添堵。李世民冷哼一声,但是此时局势已经糜烂至此,他也没有好的办法:而且不只是添堵那么简单,他们肯定会有更大的谋划这样,立刻下令让李靖暂停前进的脚步。王亭初,将诸位爱卿都叫过来,就说朕这里有十万火急的大事需要商议。

    奴婢遵旨。

    这时候的少年军才刚刚走出十万大山的阻碍来到交州,他们原本是打算准备在这里休息一天,然后一鼓作气冲入南洋,直接打到佛州去,击溃十万精锐,摘下侯君集的人头。

    这在他们看来并不是一场太难打的仗,毕竟他们有李靖在,侯君集再厉害,也绝不是李靖的对手。何况就算没有李靖,以少年军的实力,再加上薛仁贵的带领,灭掉侯君集依旧简单的很。

    然而李世民忽然到来的中旨却让李靖纠结了。

    什么?陛下要让我们暂停脚步,等候接下来的命令?这是为何?李靖也同样一脸懵逼,这好不容易走出了十万大山,刚要撒着欢的闯入南洋雨林呢,皇帝居然在背后扯后腿,这究竟是为什么?

    李靖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自己只是前脚刚离开,后脚六诏就叛乱了,毕竟自己去西南六州的时候,六诏的六大首领可是差一点就没有把自己当祖宗供起来了。

    王司使(王亭初虽然是太监,但同时也是隶圉司的隶圉使,外臣见了他为了表示尊重,一般都会叫他的正式官名),皇上究竟是什么意思?怎么好好的就让我们停下来了呢?莫非哪里又出了变故?也幸亏此次来传旨的人是王亭初,否则李靖都要以为这份中旨是假冒的了。

    卫国公别急,且听咱家慢慢跟你解释。王亭初当然知道李靖在纠结什么,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李世民才将他这个贴身总管太监派了出来,否则只是传一道圣旨罢了,哪里会轮到他日理万机的王公公出马?随便派一个小太监来就可以了,就为了避免李靖怀疑圣旨的真假。

    事情是这样的,就在你们离开之后,接手西部六州以及爨人故地的六诏就叛乱了

    什么?他们又叛乱了?王亭初还没有说完,李靖大惊失色,然后一咬牙,恨恨道:我就知道,这群化外蛮夷根本就靠不住,亏他们在面对我的时候那么小心翼翼,原来都是在演戏啊居然连我都没有看出来,当真是好演技。

    也不能这么说,他们内附还是真心的,只是所有同意内附的人都被刺杀身亡了,新上位的都是反对内附大唐的。王亭初解释道:应该是我们暗中的敌人搞的鬼。

    那陛下的意思是,让我们回师救援吗?李靖几乎是瞬间就明白了李世民的打算,毕竟和南洋相比,大唐的西南边陲更加重要,如果这里被六诏吞并并且消化掉的话,那么六诏敌人很有可能会继续东进,进而威胁岭南中部,要知道越州城可就在这里啊,这里的绝对不能失去的——当时薛仁贵得到东爨叛乱并且攻下了西南六州为什么那么紧张?就是因为这一点,幸亏李贞藏有后手,这才将东爨叛军挡在了西南六州之中,没有让他们打破防线,对越州造成什么破坏。

    而且就算六诏不袭扰越州,北进就是江南道和剑南道,这更加的要命,剑南道也就是川蜀,是天府之国,是大唐仅次于关中的另一大粮仓,在南洋没有开发出来之前,这两处地方可谓保证了大唐一半的粮食供应,地理位置有多重要不言而喻。

    江南道西部倒是没什么重要的,问题是这里军备防护疏松,地方卫戍部队根本就没有什么战斗力,如果让他们盯上这里——这里已经算是大唐腹心,如果这里遭受破坏,那么大唐的损失可就太大了。

    如果是让你们回师的话,放在你面前的就不是中旨而直接是圣旨了。王亭初叹了一口气:在咱家临走之前,陛下已经和朝中诸公已经吵翻天了,但是终究没有商量出一个合适的对策来。

    也对。李靖点点头,他不用亲自参与,光是用猜就能猜出来朝中如今的情况——肯定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叫嚣着要给六诏一个教训,否则一旦让六诏得势,大唐内部可就完了。

    而另一部分则同样是理直气壮,大唐内部重要,难道南洋就不重要了吗?要知道这里可是关乎着大唐几百万生民接下来的生活状况啊,如果这里丢失的话,大唐将会真正的陷入风雨飘摇之中。

    现在两方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就连房相和杜相都分成了不同的阵营,谁也说服不了谁,事情就这么僵持着了。王亭初将朝中情况介绍了一遍,又问李靖道:所以咱家在临走前,陛下让咱家问一下卫国公,你的意思是什么?

    陛下是想问臣能用多长时间灭掉侯君集吧?李靖当然听出了李世民话里的意思,如果自己能短时间内灭掉侯君集的话,那自己自然可以继续进军,毕竟六诏如今只是吞并了一个岭南西部而已,等他们将吞下的肥肉全部消化掉,少年军早就已经回来了,到时候再找六诏的霉头也不晚。

    但如果自己短时间内搞不定侯君集的话,那就只能先回去干掉六诏,至于侯君集就只能让他逍遥法外一段时间了——李靖等人没有想到,承剑溪的谋划究竟有多大,如果最终大唐真的走这一条路的话,接下来迎接大唐的就是一组连环拳,这样的情况下,大唐如果没有战略性武器的话,可能就真的要按照承剑溪的安排一条道走到黑了。

    当然,对于承剑溪才谋划,李靖和李世民现在的不清楚的,李贞就更不清楚了,他们现在还在商量到底是先内后外还是先外后内呢。

    没错,陛下就是这个意思。王亭初也没有否认,这种事情其实也没什么好隐秘的,李靖也不是外人。

    这个不好说。李靖缓缓摇头道:如果我的敌人只是侯君集和那十万精锐的话,灭掉他们我也用不了多长时间,问题是我们暗中的敌人会任由我们灭掉侯君集吗?

    这倒也是王亭初充满皱纹的脸上更是皱的成了一朵菊花,敌人既然敢下这么大的棋要说他们没有后手,那是不可能的,就是不知道他们到底准备干什么,但是无论他们准备干什么,也绝对不会让李靖就这么轻易的干掉侯君集的,他们肯定还有什么后招等着李靖呢,这些后招或许不能灭掉李靖大军,但是给他们造成一些麻烦,拖延一下时间还是没问题的。

    不过既然陛下的中旨到了,那末将就遵从陛下的意思吧。李靖也知道话聊到这种程度,该说的都已经说完了,剩下的就只能靠朝廷那边的决断了:不过还请王司使回禀陛下,臣只能在这里等半个月,否则一旦让侯君集将他的军队聚集起来,那就不好打了,还请陛下皇帝朝廷早下决断。

    将军放心,此话咱家会带到的。王亭初点点头,转身退了出去,他还需要立刻李世民禀报情况,根本不能在这里停留。

    来人,将左骁卫大将军和监军大人请来。王亭初走了,李靖思考了一阵,心中有了另外的是法,因此打算将薛仁贵和魏征叫来商量一下。

    在少年军里,薛仁贵其实才是真正的掌控者,不过李靖毕竟有龙血扳指在手,即便是薛仁贵也不得不听命令——何况,薛仁贵还是李靖的徒弟,早年间在打东突厥的时候,他和房遗爱和杜荷就跟随在李靖的身边学习兵法和战场经验,双方是真正的师徒关系,这点和侯君集还不一样。

    原本这一次侯君集叛乱,光靠他薛仁贵自己领着就可以了,但是奈何他虽然是左骁卫大将军,只可惜爵位太低,资历更是和侯君集相差太远,双方地位不对等,派出去是要被人骂的,一军主帅事关大唐威严,岂能让人嘲笑。再加上李世民可能是不相信薛仁贵的才能,又或者可能是基于某些考虑,因此才派出了李靖出马。

    师父,您找我?薛仁贵第一个进来,立刻就叫师父,在私底下他一直都是这么叫的,也就只有在外人在场的时候才会称呼大帅。

    嗯,等一下,我还找了魏玄成来。

    是。薛仁贵安静坐下,等待魏征到来。

    药师,你找我何事?魏征很快就进来了:我刚才好像看到陛下身边的王亭初了,见他急匆匆的样子,他来是有陛下的旨意吗?

    事情是这样的,就在我们离开之后大家商量一下,我们到底该如何应对?李靖快速将情况说了一遍,看着微微有些吃惊的两人,问道:一人智短,三人智长,我暂时是没有什么好的想法了,你们两个都说说,面对这等囧局,我们应该到底该如何选择?

    这薛仁贵谦虚道:师父都没有办法,弟子自然更没有办法了,还是问问监军大人的意思吧。

    魏征摇摇头:我也没有什么想法,倒是有一个和陛下差不多的问题。
1...357358359360361...47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