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南皇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赵奔三
很简单,我希望大师只宣扬佛法,不要参与当地的任何事,你可以治病救人,宣传佛道,但不得参与政事,包括在战争时期,你们的寺庙不得庇护任何人,我要让你们以佛祖来起誓。这就是李贞想出来的两全之法,因为在他的谋划中,未来是需要死很多人的,这些人里有九成九都是异族人。李贞本来就要顶着巨大的压力,如果再让这些和尚们添乱,就更麻烦了。
这结交权贵也不行吗?辩才问道,因为想要宣传佛法,从上层下手无疑是最好的方法,自古以来上行下效,这是放在哪里都是颠不破的道理。只要上层愿意信佛,下层自然会慢慢接受佛教,可是如果不结交权贵,怎么向他们宣扬自己的佛法?
结交权贵自然可以,但是不能参与他们的国事,包括向他们提供建议之类的,也不能接受他们的官职,更不能控制那个国家。
阿弥陀佛,这点贫僧答应了。思索良久,辩才还是答应了。
如此甚好,不知大师准备去什么国家传教?
哦,我们四十多人一共分成三部分,其中由贫僧带一部分师弟去高句丽和倭国等东北方向的国度传法,另有道型师兄带领一部分人去西域传法,第三部分则由大华师兄带领,去吐蕃象雄等高原诸国传法。
没人去南方吗?李贞心里在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不免感到好奇,南方的中南半岛是大唐周围国家最多的地方,怎么不见辩才去南方呢?
辩才解释道:原本的确有一部分人去南方诸国传道,但后来有来自海外的商人却告诉我们,南方诸国距离天竺并不遥远,佛法早已覆盖了南方,所以后来我们就取消了。
原来这样啊。李贞点点头,准备结束这场谈话:通关文牒的事情大师尽管放心,最多三日,我就会把文牒交到大师手上。
阿弥陀佛,如此甚好,多谢殿下。辩才大喜,连连道谢。
大师客气。
又是一阵寒暄,李贞又请了辩才吃了一顿美食,便安排人送辩才回了长安城外的大慈恩寺暂住。
然后自己则亲自跑了一趟鸿胪寺,给邓之行说了一声。之前因为倭国使者的事情,两人算是有了一点交情,如今听说只是索要一点通关文牒,自然是忙不迭的答应,只是需要上书李世民以及礼部知会,所以需要一点时间。
三日后,辩才如约而来,拿走了整整一小箱通关文牒,同时也将《十七帖给了李贞,只是看他那不舍的表情,李贞又附赠了自己搜集到的《快雪时晴帖当做安慰,辩才立刻喜笑颜开,李贞这才知道自己亏了。
果然啊,做人不能太善良——特别是你的身份是一位王者的时候,更是容不得半点善心。
第三十五章 李世民大寿
第三十五章李世民大寿
时间过的很快,眨眼间已经到了正月二十八(关于李世民的生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正月二十三,一种是正月二十八,这里采用第二种说法),李世民的生日到了。
这天百官朝贺,万国来朝,长安城内解禁三日,夜晚万家灯火彻夜不息,盛况比之比元宵灯会(关于元宵灯会还有一部分故事关系到剧情,所以没有详说,以后会慢慢介绍的)以及新年还要强上几分。
晚上,送走了贺寿的群臣以及各国使节,一家人再次聚在一起为李世民贺寿。
又是一阵子的废话,总算是到了最重要的环节——送贺礼,这一次首先送礼的都是女孩子们,既大唐的公主们。
不过女孩子的礼物一般都是象征意义比较重,实用性并不强。比如汝南就送的是一个亲手织就的龙凤呈祥荷包,而长乐的礼物则是一碗亲手做的长寿面,其余诸女也大都如此。李世民虽然心怀大尉,但也只是感动而已。他对儿子们的礼物更期待,不知道自己那一番话之后,儿子们都能拿出什么样的东西来。
上次过年的时候,父皇的教诲让孩儿幡然醒悟,确实啊,东西再好,对于国家无益又有什么用呢?李承乾先是十分矫情回顾了一下李世民的教诲,然后才拿出了自己的礼物:所以孩儿这些时日经过苦心搜集,总算是从一位诸葛遗族的手中换来了诸葛连弩的图纸,孩儿愿将此图献与父皇,以壮我大唐军威。
好!李世民大喜,连忙接过图纸精心收好:有此神器,我大唐军威必将笑傲于天下万国。
恭喜父皇得此神器,儿臣为父皇贺,为大唐贺。李贞首先站起来祝贺道——不管心里如何不爽李承乾,这时候都必须为李世民祝贺。
其余人也都反应过涞,也连忙祝贺道:儿臣为父皇贺,为大唐贺。
好好好,都坐下吧。李世民也很满意,又对李承乾道:承乾的礼物甚合朕心意,赏金千金,丝绸百匹,玉璧十对。
多谢父皇。李承乾连忙道谢,虽然这赏赐西对他来说并不算丰厚,但这却代表了一种认可,这个对李承乾来说却是弥足珍贵的。
李承乾之后就是李恪了:父皇,儿臣没有太子大哥的运气,找不来战争利器。好在孩儿的运气也不错,从民间得到了东汉时期的水车设计图纸,并成功组装出了成品,不需人力畜力,只须建立河边,便可随水自动,灌溉田地。
是吗?恪儿真是我之福星啊。李世民脸上虽然很高兴,但内心却直撇嘴,什么从民间得到的?还不是贞儿给你的?真当朕是糊涂虫吗?
父皇过奖。李恪自然是知道李世民的心思的,其实他在求助李贞的时候就没打算瞒着李世民,只是他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利国利民的东西不少,但大部分都已经被朝廷得到。剩下的要么早已经失传,要么就是还没开发出来,被朝廷忽略的东西真的不多,大部分都潜藏在世家大族的藏书库中。可大唐自建立以来就和世家处于对立面,除非是万不得已,不然哪个世家会主动将这东西上缴的?
父皇,水车虽然对军事无用,却是一农桑神器,只要有了水车,灌溉之事就不需人力车操纵,这是何等巨大的人力节省啊?三哥献上如此神器,儿臣觉得父皇应当重赏。却是李贞见李世民没有赏赐李恪的意思,心中觉得不平,立马站出来道——泥煤的一具没有实物的弩就能得到赏赐,我这水车可比弩的用处大多了,不给赏赐怎么行?
这是当然的,恪儿献宝有功,特赐赏金千金,丝绸百匹,玉璧十对。李世民也发现自己怠慢了三子,连忙补充道。
谢父皇。李恪连忙道谢。
贞儿,你既然站起来了,就先别坐下,你且说说你的贺礼是什么呢?父皇可是最喜欢贞儿了,你应该不会随便拿一个换来的字帖糊弄父皇吧?李世民心里很不爽,哇擦,你和你三哥合起伙儿来骗我我还没追究呢,还好意思向我要赏赐?那我就好好的为难为难你,知道你向辩才换了《十七帖,可我偏偏不要这个,我看你怎么办?
当然,当然,儿臣怎么会拿字帖糊弄父皇呢?好家伙,还好我早有准备啊,李贞心里捏了一把冷汗,从怀中取出一本薄薄的书籍:这是儿臣记忆中的一本书,名曰《经农卷,其上详细介绍了一些农政措施,虽然算不得经典,但也有一些借鉴意义。
其实所谓的《经农卷就是李贞以《农政全书中的‘农政’思想为核心,再加上后世一些农业管理办法和条例,再加以自己的理解,最终形成的一本书籍。不过时间有限,所以他这《经农卷一共也就写了几万字,就这也是李贞熬了三个晚上才写出来的,当时只是想做一个个备用,没想到居然真的用上了。
哦?竟然又是神仙所传?李世民立刻来了兴趣,连忙从王亭初手里接过来粗略的翻看几页,赞叹道:果然是神仙所著啊,朕只是观看了几页,一些一直想不通的问题就豁然而解。就是就是这内容略微显得简单了一点。
父皇,这和儿臣可没什么关系,儿臣保证一个字可都没有漏掉。李贞见李世民不满足的口气,顿时赌咒发誓表示自己没有藏私——确实没有藏私哦,这本来就是咱写的,想写多少还不是随便?
父皇并没有怀疑贞儿的意思,贞儿莫要生气。李世民抚慰了李贞,又扬了扬手中的书,苦笑道:但父皇也没有说错,《经农卷里的东西虽然丰富,但记载却都极为简单,有的甚至只是寥寥几笔。就好比一个渴极了的人遇见了一滴水一样,虽然这滴水确实能帮他续命,但如何能让人过瘾?
这个儿臣就没有办法了呢。李贞摊摊手,心里却乐开了花,让你为难我。我先晾你一阵子再说。
不知儿臣的礼物,父皇可否满意?李贞可还没有忘记那个约定呢,不过在这话问出来之后,他又怕李世民故意说不满意,便略带深意的说道:这《经农卷,可是儿臣从记忆中默出来的,论对其的理解,只怕无人出儿臣之左右。如果父皇满意,儿臣以后说不定会写一本《经农卷注来,当然如果您不满意的话,那就当儿臣没说。
当然满意。李世民如何听不出来李贞的意思,立刻不假思索道:这《经农卷若不是篇幅太短,必然又是一部旷世奇书,若是贞儿能给其注解,则必成《水经注之美事也。
多谢父皇,儿臣定不负父皇心意。李贞道谢,坐回了原位。
《水经注因注《水经而得名,是《水经一书的注解,乃是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员郦道元所著。
《水经一书约一万余字,是中国第一部记述水系的专著。《唐六典·注说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
《水经注看似为《水经之注,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由于书中所引用的大量文献中很多在后世散失了,所以保存了许多资料。
而李贞写的《经农卷和《水经情况差不多,李世民在这里说李贞成《水经注之美事,就是在祝愿李贞能效仿郦道元,以《经农卷为纲领,写出独属于自己的《经农卷注,然后名传天下。
李贞献完礼,李泰立刻起身:儿臣恭祝父皇万寿无疆,儿臣曾经得了一本北魏名臣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手稿,与成书大有不同之处,特献与父皇。
李祐:儿臣献欧冶子《铸剑残篇恭祝父皇万寿无疆。
李愔:儿臣献东晋无名氏《甘石星经摘抄恭祝父皇长命百岁。
李恽:儿臣献
李贞:儿臣
李慎:儿臣
李贞目瞪口呆的看着众兄弟,好家伙,平时真是没有看出来啊,自己的这些哥哥弟弟可没有一个省油的。这么贺礼中也就只有李愔的礼物比较轻,实用价值比较低,但也算是难得的宝物了。剩下每一个都不下于李承乾和李恪,也就比《经农卷差一点。但自己之所以胜出,这还是占了《经农卷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便宜。
第三十六章 出征
第三十六章出征
二月初五,桃花盛开,长安城外,十里长亭。
一行人正依依不舍,其中有男有女,有长有幼,有喜有悲,衣着华丽,身份非凡。
在官道上,更有一支数千人的骑兵挺立在旁,任由微风拂面而不动如山,如挺拔的轻松,坚强无畏。
军队不远处,则是无数的百姓,长安城的百姓早已得知了消息,就在今天,大唐皇帝亲子,当朝越王殿下也要踏上战场,他们都是来送行的。
看到又一支军队即将踏上战场,长安的百姓并没有皇家一般依依惜别,反而齐齐欢呼,为大唐军队助威。
虽然灭突厥之战尚未结束,但大唐已经占据了优势地位,只要领兵的主帅不糊涂,打赢这场战争是妥妥的。
军队主帅是李靖。
李靖会犯糊涂吗?
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既然如此,他们为什么不能欢呼?
这是大唐的荣耀,在每一个百姓的心中都自豪的确信大唐不败!
李贞这会儿正被燕妃抱在怀里怎么也不愿意松手,哭得稀里哗啦的请求李世民收回成命。别看燕妃当时说的好听,什么皇子赚军功太难,什么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可是真等李贞要去定襄道了,却又患得患失起来:
虽然大军已经占据优势,但万一颉利翻盘了呢?
虽然贞儿处于中军之中,但万一颉利派刺客可怎么办?
万一被流箭误伤怎么办?
听说草原上环境恶劣,贞儿生病了怎么办?
总之所有之前被她忽略的东西都重新涌入了燕妃脑中,一下子变得患得患失起来。一只手抱着李贞不撒手,另一只手则拉着李世民的袖子请求他收回成命,谁劝都不行。
长孙也在旁边暗自垂泪,尽管曾经被李贞摆过一道,但她却从没有生过气。而且李贞对大唐太重要了,就这么上战场,真的合算吗?不由也将目光投向李世民。
李世民也矛盾啊,毕竟是血亲骨肉,战场那样的地方,贞儿真的能受得了吗?要不,朕收回这条命令?被人笑话就笑话吧,总比让儿子送命要强不是?
李贞一见李世民有神色松动的意思,立刻道:父皇,母后母妃,如今临别在即,孩儿便赋诗一首,廖作思念吧。
也好。李世民立刻打蛇就棍上:爱妃,观音婢,你们也都别难过了,贞儿要作诗了。
李贞当然不会正正经经的作诗,开什么玩笑?这气氛本来就够沉闷的了,如果再作一首离别诗,大家还不得哭出来啊?
围着长亭转了一圈,李贞眼睛一亮,有了主意:
长亭外,古道边,一行白鹭上西天;
车辚辚,马萧萧,二月春风似剪刀。
噗!
好对称啊。
真是太好笑了,哈哈哈
乐死我了
嗯,好诗,真是好诗啊。李世民咬牙切齿,接着猛然爆发:我打死你个不学无术的臭小子。
no!屁股上挨了一巴掌,李贞一跳三尺高,翻身蹿上了马车,然后将门窗锁得死死的,任凭外面怎么敲打,就是不出来。
快快快,快走。李贞敲着前面的车门,催促充当车夫的李二狗。
是。李二狗也知道再不走就真的走不了了,连忙向李世民告罪一声,驾着马车飞奔起来。
躲在车厢里的李贞眼里噙着泪水,同时死死的捂着耳朵,不敢有半分松动,因为他怕稍微松开一点,燕妃的哭声就会传入他耳中,他的心就会软,然后就真的会放弃这次机会
军队已经离开长安三天时间了,这三天里李贞没有离开马车一步,要不是随侍的小太监时常禀报,只怕领军的万夫长还以为李贞出事了呢。
啊!又过了一天,李贞总算是将体内的郁气尽数排出,打开车厢天窗,露出半个身子,迎着微风仰天长啸。
殿下,外面风大,您还是坐回马车里吧。李贞马车旁边,一直都有一个银甲骑士紧紧跟随,此时见李贞探出头来,连忙劝诫道。
没事,孤王没有那么娇气。在自己人面前怎么称呼都行,但现在身边可是跟着不少士卒的,当然要将王爷的架子摆起来。
说完这个,李贞忽然问道:对了,仁贵,在军中也有半个月了,你可曾有不习惯的?
启禀殿下,并无半分不适,礼进入军队,竟是和回到家中一样。那银甲骑士恭敬的回答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