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青山绿水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甜饼
两个小姑娘闹成一团,旁边坐着的夏慕桑全程没有插一句嘴,却跟着傻乐。
收拾完了司雨侬,司青青朝着夏慕桑挥了挥拳头,“让你笑。”不等夏慕桑反应呢,掉头飞快的跑回自己的座位。
“跟你说一下,我爷爷也会来。”夏慕桑说道。
夏教授是论文的发表人,也是学术界真正意义上的发现人,这也是他和所在的大学,和国外学者交流的一个好机会。
司雨侬瞬间秒懂,“我明白了。”意思是种子的事,让她捂好了别露馅。
又跟一句,“谢了。”
夏慕桑笑笑,“我们不是生死之交吗?难道你不拿我当朋友?”
“当,当然。”看着夏慕桑的笑脸,司雨侬觉得有点晃眼,跟他当朋友这件事,让她觉得有点不可思议。要是前世,有人告诉她,她会和夏慕桑当朋友,她大概会“呸”这个人一脸吧。
可现在,怎么自然而然的,就跟他当上朋友了呢?
“既然是朋友,你以后不要谢来谢去。”
“好吧。”她还能说什么呢,都和夏慕桑成为朋友了,大概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吧。
“林鸿远寄信来了。”夏慕桑递出一封信,是给司雨侬的。
司雨侬没接,没声好气道:“我跟他没啥好说的。”
要不是当时他伤的太重,林父林母又赶来的太快,她怎么也得揍他一顿出出气。让他就这么走了,已经是便宜他了,还想干嘛。
夏慕桑也不劝,“那我就给他原样寄回去好了,你放心,明年过年我要去北京。我说过的话,一定算数。”
你说过啥了,哦,揍他一顿。司雨侬眼睛一亮,“把我那份也带上。”
“没问题。”夏慕桑的眼睛弯了弯,眼眸一闪一闪,好似在发光。
放学的时候,司青青拉着司雨侬一路飞奔,“快看,这就是水泥路,要一直修到咱们村。”
司雨侬看着远处的工人和机械,也没想到会这么快,“以后不管是到镇上,还是到县城,可要方便多了。”
“那当然,咱们村要大变样了。”司青青看着远处的工地,一脸兴奋。
“可不是。”司雨侬附和着,回到家,掏出了系统中的菜谱。
菜谱打开,翻到樱桃沙棘那一栏,司雨侬用手划来划去,最后选在了酿酒这一项。
不错,系统给出的菜谱,记录的是系统出品的种子,所种出来的成品,可利用的范围。
就好比,樱桃沙棘下头有数百项配方,包括酿酒,榨汁,以及榨油,包括提纯各种营养成份的工艺。这已经不能叫作菜谱,可以称之为完整的加工产业链。将樱桃沙棘利用的干干净净,榨取全部的价值。而这当中,所包含的工艺,以及配方,更是价值千金。
这还只是樱桃沙棘一项,里头还有绿米和生菜,只要她种出来,菜谱就会点亮这个品种的所有利用范围。
酿酒还分为手工酿酒和工业流水线酿酒,以及古方酿酒和深度萃酿。
后头三种,比专业论文还要冗长复杂,司雨侬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第一种,手工酿酒。
“小雨啊,第一批熟的果子,已经给采回来了,要怎么弄来着。”周末一大早,司家人起了个大早,架着梯子去山上摘果子。
司雨侬自己背上背着一小筐,这可都是她摘下来的,看着跟黄色的宝石似的,端的是可爱极了。
“让我爸背一筐,给县上的韩老板送去,告诉他这叫龙头樱。”这是和韩平说好的新品种,一斤六毛钱。为什么不直接叫樱桃沙棘,因为沙棘在当地顶着野果的名头,再好吃也卖不上价。干脆重新取个名字,反正也的确是改良的品种,任谁也吃不出沙棘的味道。
御膳坊那边得摸索一段时间,才知道一天能走多少量。光靠卖鲜果来消化产量,肯定不现实。现在的人吃水果可不像后世那样拿来当饭吃,贵价的水果更是用来尝鲜,不是用来吃饱肚子的。
“洗干净在阴凉的地方晾上,咱们家的木桶呢。”司雨侬分配着人手和工作。
酿酒用的果子,必须是全熟的,还要经过挑选,只留下好果。
司大娘把孙女挑出来不太好的果子洗干净放到碗里,搁到堂屋的桌子,给大家当零嘴吃。这个年代就是这样,只要东西没坏,就不会浪费。
“这果子可真甜,真是沙棘吗?一点也不像。沙棘可没这么甜,还没这么大,就是结果的时间也不一样啊。”长寿扔了一把到嘴里,叽叽咕咕的说着。
他们这
分卷阅读100
里沙棘是很常见的野果,酸的连鸟儿都不吃。
“都说是改良过的,当然不一样。”这回都不用司雨侬回他,司青青直接怼上她哥。
“长寿叔,该你干活了。”头几天刚打出来的木桶,所有晾干的果子倒进去,再拿木杵捣碎,捣成果桨。
木桶还有配套的盖子,严丝合缝的盖上,让果浆自然发酵。
“你们说啥木头不能用,干嘛非得用沙棘木,白白糟蹋一颗树。”捣完果子,长寿胳膊酸胀,拼命甩着手,还不忘说话。
“这叫原汤化原食。”司青青说完,自个笑了起来。
“你当是饺子呢,明明是煮豆燃燃……”长寿跟青青打起嘴仗来,能半天不带歇的。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哼,没文化真可怕。”司青青得意的叉腰。
“你哥我也是小学毕业,你小学还没毕业呢。”长寿气急败坏。
“这可不是小学课本的内容,是初中课本里的。”司青青得意的冲长寿炫耀。
长保和长寿都不是读书的料,长保好歹还读完初中,长寿连初中都没读完。那个时候对学习也不重视,不做睁眼瞎就够用。
平地一声惊雷,恢复高考了。之前被嘲笑的书呆子一下子成了香饽饽,毕业就有工作,吃公家粮。读书这件事,这才被重新重视起来。
但重视是一回事,学生有没有天赋又是另一回事。没成想,棍棒之下的两个小子丝毫没有读书的天赋,倒是舍不得逼迫,抱着随缘心态的俩姑娘点亮了学习技能。
司雨侬由着他们互怼,没有解释,其实还真就是这个理。如果不用沙棘木,就得用很多的化学物添加到酿酒的过程中。还要控制温度时间和杀菌,这些是他们现在没条件去控制的。但有了沙棘木做容器,就等于是一个小型的酿酒厂。
沙棘木里的天然成份,会渗透到果浆里,完成酿酒的步骤。
但这些没法解释,就当是造物主的神奇吧。
县城里的鲜果卖的不好不坏,尝过的顾客都说好吃,可是价格摆在哪里,最多称上一点,给家里的孩子尝个鲜。一天三十斤左右,周末再多一点,也就这个量。
于是长保长寿兄弟又有了新任务,每天早起去摘果子,送三十斤到县城。要是还有多的,就摘回来酿酒。
“一只二只三只,第一只的时间到了,咱们打开看看。”三只木桶都装满了果浆的时候,第一桶的发酵时间终于到了。
揭开桶,滤掉果核果皮和果肉的残渣,司雨侬让父亲搬来一排大玻璃罐。就是中药铺里常见的那种,泡药酒的罐子。还是托韩平买的,一共十来只,司爱华推着板车从县城小心翼翼给推回来的。
随着残渣的滤清,倒入大玻璃罐里的,只有澄黄明亮的液体。
“不用倒酒吗?”司大娘有些奇怪,年纪大的人,多少都懂一点酿酒。一般来说,都会倒入粮食酒一起发酵。
“不用,咱们的果实糖份大,水份足,不用放酒。”司雨侬有点心虚,她只是照搬菜谱的酿酒工艺,是个什么原理,她根本不知道。
“一会儿去一趟县城,把这四罐酒给韩老板送去。”司雨侬留下一点,给自家喝。这四个大罐,则是直接借了一辆板车,推到县城。
司爱华还想闺女也坐上去,“四个罐子算啥,都没啥份量,再加你也没事。”
司雨侬赶紧摇头,她跟在旁边就好,让她坐板车,心理年龄是过不去的那道坎啊。
韩平见了新货,再看着水灵灵的橙黄色/液/体,啧啧称奇,当时就打了小半杯出来,喝上一口,公平道:“稍微有点涩,但味道还挺不错的,酸酸甜甜的,度数也不高,什么人都能喝。”
“刚发酵十天,现在还不能喝,咱也不卖,就找个显眼的时候搁着。过三个月再拿出来卖,中间有人非磨着要尝,一个月之后,可以让人尝一点点。”
“啥,刚发酵十天。”韩平一下子惊住了,直接从店里绕了出来。
司雨侬有点意外,“你还挺懂行。”
“我咋不懂,我以前的厂子就是酿酒的,后头干不下去,我才跑出去打工。”
“老本行啊。”司雨侬也很意外。
“可不是吗?”就是因为韩平以前尝过刚发酵的酒是啥味,所以才会这么惊奇。
刚发酵的酒,简单说就是完全不能喝,涩的简直不能入口。象这种发酵十天就能尝出味道的,完全可以想像几个月之后,会酿出什么样的美味。
“没想到,你还会酿酒。”韩平顿时有些激动起来,恨不得飞到三个月后,尝尝美酒的滋味。
第51章 酒窖
“这酒叫什么名字?”韩平追问道。身为老板, 没有第一时间追问价格,而是追问名字, 可见当真是爱酒之人。
“龙头樱手工清酒。”
“啊。”就这么简单粗暴到几乎敷衍的名字,再看一眼身后的玻璃罐, 韩平深深为他们叫屈。
“价格日后再定, 肯定不会太低。”现在农产品便宜, 工业品贵, 加工品不上不下, 龙头樱卖不出价来,龙头樱酿的酒怎么也得卖贵一点。
司雨侬除了送酒,还有一件事要办, 她想买一辆三轮车。现在烧油的三轮车估计不好买, 但人力踩的应该问题不大。家里再有壮劳力, 天天这么县城来回背货, 太过辛苦。有条件就得改善,赚钱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让人不那么辛苦吗。
“买三轮车?”司爱华听女儿在问韩平哪儿有卖三轮车,赶紧劝道:“家里挖地窖也得要工钱,最近又添了不少东西。三轮车是不是缓一缓, 咱们借板车, 耽误不了多少事。”
“买三轮车不是为了家里人方便,是韩老板这边有需求, 以后要送的东西越来越多,还要保证时效。毕竟送来的越早, 人家也能越早开门,做生意也不容易的,赚不到钱就得关门,爸爸,您说是不是。”
司爱华一听是为了别人方便,立刻点了头,“那是应该的。”
丝毫没察觉到韩平和自己女儿嘴角微翘,露出笑容的样子有什么不对。
韩平只需要一个眼神,就很自然的上前助攻,“司老哥,是我要求的,我知道你们赚钱也不容易,可是呢……”
“不麻烦不麻烦。”司爱华不等人说完呢,已经开启了助人为乐模式。
司雨侬忍着笑,认真对韩平说道:“韩老板,没关系,咱们是合作关系。就该互相体谅,您的生意做的好了,我们送的货多了,也能多赚钱,是不是。”
韩平还能说什么呢,一叠连声的是是是,赶紧送走这对父女。
远远看着司爱华的背景,心里琢磨着这是烧了多少高香,才能饶上这么好的闺女。
卖三
分卷阅读101
轮车的地方是在离农贸市场不远的一个国营下属商店,守店的人都是斜着眼看人,听到是韩平介绍的,才把屁股挪开板凳,上前跟他们打招呼。
“烧油的还是不烧油的,烧油的可得等,你是韩哥介绍来的,我不蒙你,别人加一百,才能少等几天。”
“我们要不烧油的。”烧油是好,可加油是个难事,加不上油就成了摆设,还不如踩着带劲呢。
“不烧油的啊,那也没现货,交全款。看在韩哥的面子上,我也不收你好处,有货了第一个给你。”
“谢谢大哥,您有货了,给韩老板说一声,我们天天见的。”司雨侬说完,轻轻扯了一把父亲的袖子。
司爱华得到讯号,掏出一包红梅烟塞到对方手里,“来的急,也没带啥,下回给您补上。”
嘴巴一歪,收下烟,加重了语气道:“就这几天,等着信吧。”
走出去老远,司爱华还在回味刚才的事,“二百块啊,就这么交出去了。”
“有票呢。”司雨侬拍拍口袋。
是有票,可那是二百块钱啊,说交就交,都不带一点犹豫的。
司爱华还是有些纠结,可是看女儿办事这么溜,又觉得是不是自己太小气了,在外头还不如女儿吃得开呢。
司雨侬是心情极好,犹豫,开玩笑吗?现在买东西,特别是工业品,那是靠抢的。好些东西没关系有钱都不好使,三轮车倒没那么夸张,但也是紧俏物资。要是他们不报上韩平的名字,人家保管把他们排到最后一个,一年半截都不一定有到货的消息。
一回家,司雨侬就将三轮车的票据交给司大娘保管,她要去看地窖挖的怎么样。
家里原本就有地窖,但司雨侬说要扩建,司大娘便找了懂行的人过来看,足足二个月,也就是到现在,才差不多完工。
司爱华跟女儿一起下去,踩着脚下的台阶,无比的感慨,“这哪儿是地窖啊,简直就是防空洞。”他读书那会儿,还跟着大人一块去挖过防空洞呢。
“嘿,大兄弟懂行啊,咱们以前就是干这个的。”跑出来接私活的包工头子,一边接电线一边搭话。
原本都已经完工,结果龙头村通电了,司雨侬自然就想把电线拉到地窖里。包工头只好又跑来一趟,电工活别人不会,他却是会的。实在是每天吃司家的大肉包子,吃的不好意思,要是别人家,他才不临时加活呢。
“开关在这里,你们看看。”包工头一拉灯绳,头顶一片明亮,一排灯泡挂在上头,尉为壮观。
“李师傅辛苦。”司爱华现在已经学会了,口袋里又摸出一包红梅烟,塞到包工头李师傅的手里。
“唉呀,这怎么好意思。”李师傅一边笑一边收下烟,给懂事的人家干活,就是不一样啊。
司雨侬看着宽敞明亮的地窖,满意极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