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长公子的贴身丫鬟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雨叮咛声声坠

    “知道了。”唐玉和撇嘴,“真想堂堂正正与你同出同入。”

    青葵微笑,“都同寝了,你还想怎么样。”

    唐玉和摇头,“总感觉我是见不得光的,太憋屈。”

    青葵无语地笑了起来。

    两人叙话一阵,相拥入眠。

    第二天,青葵便备了适合之物,领着人朝白氏所居的佛寺而去。

    对于寿昌公主的突然到访,寺庙接待的人不敢得罪,但又有些为难。

    青葵在车上等了一阵,就听回转的侍婢禀道:“禀公主,皇太妃正在寺内。”

    “太妃来了?”青葵有些意外,“那倒是我的不是了,我该提前遣人过来打听情况的。也罢,我便迟些再来好了。”

    青葵正欲吩咐回转,又听地车外传来一道声音,“奴给寿昌公主请安,太妃有请。”

    青葵随着姚太妃身边的侍婢来到一进僻院,院内十分清静,青葵也不由放轻脚步,生怕惊动了院内的贵人。

    能让姚太妃拜访的人,定然不是什么普通人。

    进到屋内,青葵微微打量了一眼正与姚太妃对面而坐的尼师。与姚太妃的年龄相差无几,五官周正,眼眸清澈,仍可透过眼前这张衰老的容颜看到其年轻时的秀美。

    青葵上前先向姚太妃行过礼。

    姚太妃含笑介绍,“这位是建法大师。”

    青葵神情微变,建法大师?武皇旧妾,难怪了。

    青葵连忙向建法行礼,建法语声温和,“公主不必多礼。”

    姚太妃问,“寿昌公主是来看誓正法师的?”

    “是。”青葵应声。

    建法出声,“誓正近来清修,不喜人打扰,公主不妨过段时日再来。”

    青葵微微凝眉。

    姚太妃笑了笑,“公主放心便是,我听闻誓正法师与建法大师也算有缘,想来过了这段时日,誓正法师便能真正超脱放下了。”

    青葵看了一眼建法,谢礼而退。

    青葵出了院子微怔了怔神,本欲回府,却见姚太妃身边的婢子上前道:“太妃说了,公主过来也是缘份,还请公主在寺内再转转。”

    青葵看了看那婢子,点点头。

    “你看此女如何?”屋内,姚太妃放下茶盏,看向对面的建法。

    建法脸上笑容不变,“是个聪明人,也是个有福气的人。”

    姚太妃微笑,“也是个有趣的人。”




分卷阅读188
    闻言,建法笑笑,“你贪懒惯了,今日挑了这个时辰过来,便是为了她吧。”

    “嗯。”姚太妃点头,“成国很快怕是会有场动乱,接下来会如何,还真不好说。”

    话语一顿,姚太妃看向建法,“成国若没了,你该开心才对。”

    建法摇头,“过往如幻烟,成国存与不存,我也没有什么开心不开心的。”

    “其实……”姚太妃道:“我早想问你一句话了。”

    建法看向姚太妃。

    姚太妃看着建法的眸子,“恨武皇吗?”

    建法微笑,反问,“你恨吗?”

    姚太妃垂眸,建法接着道:“我不恨。你也不恨。”

    话语一顿,建法的目光幽深起来,“我从来没有恨过。当年,孝帝将我赐给武皇,一是希望我能安稳武皇之心,二也盼我能传回消息。但那时,昭国气数便已经尽了。天意,不可违。”

    “是啊。”姚太妃长叹,“我也没什么好恨的。阿若是死地冤枉,可这一切,又何尝不是天意?大半辈子都过来了,也没什么不能放下的。”

    建法再度微笑,“做你该做的事,做你认为对的事。正因为什么都看透了,才知道真正的路该怎么走。”

    屋内安静下来。

    青葵在寺院里逛了一圈,最后被引入另一进院子小憩。

    玉冬给青葵倒了热茶,不由问道:“太妃这是什么意思?”

    青葵捧着茶盏,看着袅袅热气,摇头,“我也不知。”

    之前在宫中,青葵也没有与姚太妃太过交道,多半是在曹太后那里见到,青葵并没有私自去姚太妃处。这样,对她,对姚太妃都是好事。

    青葵看地出来,曹太后对姚太妃,并没有表面看上去地那么大度。

    尽管,姚太妃才是占理的一方。

    “太妃。”

    屋外响起拜礼声。

    青葵与玉冬相互看了一眼,青葵连忙放下茶盏迎了出去。

    姚太妃扶起青葵,两人在屋内坐下。

    “可耽搁公主了?”姚太妃微笑着问。

    “不敢。”青葵垂眸,“阿葵愚昧,愿听太妃教诲。”

    姚太妃脸上的笑意更深,“我始终相信,能逃出当年的开封,一路到晋阳,最后又得琼华长公主赏识,公主并不是个简单的人。”

    青葵微微抬眸,看了姚太妃一眼,没有接话。

    她还猜不透姚太妃的意思。

    但多半,可能会与曹太后与皇后争锋有关。曹太后要打压刘皇后,姚太妃与韩淑妃两个特殊身份的人自然会被牵涉在内。

    姚太妃是聪明人,自然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

    姚太妃端起茶盏,笑了笑,“公主不必紧张,我没有恶意。至于太后皇后之争,也万万扯不到你的身上。你背后,除了有吴国与梁家支持,不还有晋王长公子吗?”

    青葵心中微凛,果然是姚太妃,不简单的姚太妃。

    她大概早就看出唐玉和也不简单了。

    所以,当时唐焕欲治罪他们二人时,姚太妃才开口相助?

    姚太妃放下茶盏,“有人说,欲成大事者,就不该有所牵挂,也不该有弱点。但我觉得恰恰相反,真正成大事者,往往都有柔弱之处,明进退,懂恨知爱。当然,如果他的弱点,本身便不弱的话,那就更好了。

    一个人伪装地再好,眼神也骗不过人。你没有出现之前,我看晋王长公子,浑身上下都是冷的。可你出现之后,我居然在他身上,看到了温柔。”

    笑了笑,姚太妃轻叹,“或许,这便是天意。”

    正文 第183章:矛盾

    姚太妃看着青葵,眨了眨眼,“我今日与你在此见面,便是想表明立场。若你与晋王长公子将来有需要,随时可以找我。还有,只要在不触犯我的底线之前,我们的立场都是一致。”

    青葵终于开口,“阿葵斗胆,不知……太妃的底线是?”

    姚太妃点头含笑,“我喜欢你这爽快的性子,这样说话不累。我不会理会你们要做什么,成国……不能灭。”

    青葵微松了一口气,朝姚太妃欠身,“晋王长公子曾说,无国无家,当今之世,若无可以庇身的强国,又如何能安稳逍遥呢?”

    姚太妃笑了起来,“但愿你能一直记得这句话。”

    说完,姚太妃起身离去。

    青葵看向姚太妃远去的背影,有些疑惑,她方才明明说,这句话是唐玉和说的。

    西征副将,赵国公韦昆亲自巡过城防,便去往魏王暂居之所。还未进门,已经听地屋内丝竹声声,歌音靡靡。

    眼见韦昆亲到,小吏正要入屋禀报,却被韦昆拦下。

    韦昆沉着脸色来到屋内,就见魏王正与亲信饮酒寻欢,而几个侍宦拼了命地讨好魏王。

    “大军克下大散关,蜀国门户已开,此战已无悬念,大王凯旋之日,当是正位太子之时。”

    “没错,大王如此英勇,回洛必定受万民敬仰,陛下器重。”

    “大王首战告捷,必当留名千古……”

    “臣拜见魏王。”韦昆再也听不下去,径直穿过歌舞姬来到魏王跟前。那些被魏王打乱了节奏的歌舞姬一个个惊呼起来,感觉到韦昆一身煞气,便都有些惊恐地退到了一边。

    魏王见状,也有些心虚。他心里很明白,大军一路攻伐顺利,还是多亏韦昆指挥得宜。

    “大军初破大散关,正当奋进之时,城内百姓也需大王出面安稳。”韦昆盯着那几个起身退到一边的侍宦,冷声道:“大王将来前途无量,何得与小人阉竖厮混?”

    闻言,那几个侍宦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魏王道:“韦公说地有理,眼下还非放松之时,大家都散了吧。”

    魏王音落,歌舞姬很快便慌张而出,其他亲随也是面带羞容地离开,那几个侍宦也正要跟着离开。

    忽地一声脆响,只见韦昆飞出腰间宝刀,自几人眼前划过,钉于旁边的木柱上,刀身仍晃着寒气,几人吓地面无人色。

    “倘若再让我见到你们蛊惑大王,这刀可就是入肉了!”韦昆一声厉喝,那几人赶紧夺门而逃。

    魏王见状,微微凝眉。

    眼



分卷阅读189
    见韦昆看了过来,魏王又舒展了眉头,勉强一笑。

    直到后半夜,韦昆离去,几个侍宦才敢回到魏王身边。

    领头的侍宦名罗经,跟随魏王也有不短的时日,平日里也甚讨魏王的欢心。

    他跪于地上,一边抹泪,一边凄楚地道:“奴跟随大王多年,到底还是卑贱之身,不懂地韦公那样的大道理,连累大王受韦公奚落,奴实在愧对大王。”

    魏王轻叹,“已经没事了,不必再说这样的话,起来吧。”

    罗经微瞥了一眼魏王的神色,并没有起身,接着道:“就算大王不喜,奴还是要说。大王到底是陛下亲子,又是此次征西的主将。而韦公就算有威望,到底也只是副将,是大王的臣僚。

    既为臣僚,就当谨守臣分,以大王为尊。可方才,甚至这一路,奴只看到韦公对大王呼呼喝喝,在众小将跟前,也多次顶撞大王,一点情面不留。如今军中,都以韦公为首,反倒置大王这个主将于偏地。”

    听着罗经的话,魏王的脸色也微微有了些变化。但很快,魏王便斥道:“胡说什么!韦公两朝元老,教训你们几句,也是寻常。时辰不早,都歇了。”

    说完,魏王便起身朝寝屋走去。

    地上跪着的几个侍宦不由面面相觑,罗经也是一脸忿然。但魏王显然还向着韦昆,他们也无可奈何。

    出了屋子,眼见罗经仍是低声骂骂咧咧,一个小侍凑了上去,轻语道:“令使不必着恼,眼下战事还未平定,大王自然得让着韦公。来日方长,等拿下了蜀国,令使再寻机……”

    罗经看向那小侍,点点头,声音带了几分冷意,“没错,来日方长,如今且让他再嚣张几日!”

    睦王府里,睦王妃对于青葵的到访,很是意外。

    一番行礼客气后,两人在暖炉旁安坐下来。

    “今冬格外寒冷……”睦王妃放下手中热茶,一叹道:“各地天灾频发,也不知那些受灾之民当如何安度。”

    青葵抿唇,“听闻陛下募集赈灾之资,睦王府出力颇多,可见睦王与王妃乃是仁心之人。”

    “到底还是杯水车薪啊。”睦王妃感慨,“但愿西边战事早些平定,或许能从蜀中募些钱物以缓燃眉之急。”

    青葵没有接这个话头,睦王妃的想法是好的,但现实恐怕不尽如人意。眼下莫说是受灾的普通百姓,便是为国出力的将士都心生怨愤,养不活家中老小。

    而西蜀之战,就算胜仗,那些奇货宝物最终又会流向哪里,实在难说。眼下民生艰难,国库空虚,连赈灾之款还需向臣子募集。当然,真正肯拿出钱物者,少之又少。

    睦王妃看着青葵,微笑道:“公主好不容易来我府里一趟,听我说这些,很闷吧?”

    “怎么会?”青葵看了看睦王妃的脸色,“如今可好些了?”

    闻言,睦王妃有些羞涩地点点头,“好多了,他也不闹腾了。”

    院中传来小孩的嬉戏声,睦王妃转头看去,口中道:“二郎,小心看着三娘,莫让她摔了。”

    “阿娘放心,摔不着阿妹!”院中欢快的童声响起。

    青葵默然看着这一幕,有心想说些什么,最终还是将话头咽了回去。

    回府的路上,玉冬看着出神的青葵,不由问道:“公主今日去睦王府,真的只是寻常探望而已?”

    青葵回神看向玉冬,“玉冬,这世间上总有许多事,你明知道它可能会发生,却终究什么也做不了。”

    正文 第184章:人心浮动

    “公主何必自责。”玉冬道:“各安天命而已。”

    青葵不由微笑起来,“玉冬,你其实也聪慧地很。”

    玉冬有些不好意思地垂下头,只听青葵又道:“秦七回国后,便受到了吴王的重用,如今风头正盛,只怕其他几位公子心有怨妒。”

    闻言,玉冬的心不由一紧。自秦辰悦回国后,她便再没听到他的消息,如今乍然听闻,不免有些难受。再听了青葵的这番话,心里也不免为他担心起来。

    青葵看了看玉冬的神色,没再说什么,转开了目光。

    冬十一月,西征之军频传捷报。自十月攻克大散关后,成军一路纪律严明,不许侵扰百姓,得蜀人拥戴。又各地守军见成军势头大盛,纷纷迎降。

    蜀国主闻败,一路西逃。唐焕一面赐诏蜀国主,劝其归降,一面委任蜀中官员,多为降官,蜀地渐安。
1...8586878889...15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