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长公子的贴身丫鬟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雨叮咛声声坠

    秦绍淡笑,“唐玉和,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想玩什么把戏。你之前便骗了陛下一次,这一次,你以为陛下还会上你的当吗?就算陛下念着过往的情分,纵容你,我也绝不会坐视你包藏祸心。”

    “是吗?”唐玉和对上秦绍的目光,“拭目以待。”

    说完,唐玉和不再理会秦绍,径自离开。

    秦绍看着唐玉和的背影,眼中露出一抹阴狠之色。

    唐玉和回了居院没多久,便入密道去相会青葵了。

    青葵正坐在镜前,玉冬替她卸下发饰,拿起梳子正要给青葵梳发,忽觉身旁有动静。

    转目看去,只见唐玉和向她走来一伸手。

    玉冬含笑将梳子递了过去,然后朝青葵一礼退出屋子。

    青葵看着替自己梳发的唐玉和,那神情很是专注,很是温柔,令人有些心醉。

    “过不了几日,伐蜀之事应该就会定下来。”唐玉和开口,“刘皇后,自然也会解禁。不过相信经过上次的教训,她也不会再打你的主意。”

    说着,唐玉和弯身在青葵面颊上落下一吻,“再等等,必然让她偿还欠你的东西。”

    青葵问,“伐蜀……会以为魏王为主将是吗?”

    唐玉和继续给青葵理发,应声道:“自然,魏王对于陛下来说,是嫡子,也是最宠爱的皇子。陛下之所以迟迟不立他为储君,一是不服老,二也是觉得,魏王没有功勋,难以服众。

    伐蜀是最好不过的机会。蜀国虽有天险可依,但也不是密不透风。再者,蜀国早有消息传回,蜀国主一心享乐,纵容后妃幸臣胡作非为,搅得民不聊生,人心尽失。”

    正文 第178章:大乱将至

    青葵心想,成国其实也差不多。只不过,唐焕毕竟还有杀伐之心,当年的威名也摆在那里。

    “可……”青葵又问,“征伐毕竟不是件简单的事,魏王没有经验,陛下即便以他为主将,也必定要另遣一得力副将相助。会不会……再定下晋王?”

    “不会。”唐玉和回答地十分肯定,“晋王才立战功,陛下已经忌惮不已,绝不可能再让他去平叛西蜀。况且,蜀中多宝物,陛下也不会放心将这样的机会交到晋王手中。”

    青葵点头,“那除了晋王之外,还有何人可堪副将?”

    “赵国公韦昆。”唐玉和笑了笑,“韦昆之才或许不及单国公,但也不容小觑,对付西蜀,绰绰有余。况且,他也必然明白陛下的心思,定然会好好辅佐魏王。不过……”

    唐玉和笑地有些深沉,“有没有命回来,就不一定了。”

    青葵看着镜中的唐玉和,“这话怎么说?”

    唐玉和放下玉梳,拥着青葵缓声道:“今日宴上,他与洪照英的争执你也看见了。其实陛下登位之初,洪照英的官位在他之上,但陛下最后却任命韦昆为枢密使。为此事,洪照英对其早已忌恨在心。”

    青葵点点头,“看地出来,他们之间的仇怨已深。可即便如此,韦昆此次是襄助魏王,刘皇后与徐王必然不会坐视洪照英对韦昆出手才对。”

    “那可未必。”唐玉和道:“韦昆此人,虽然有些本事,但是气量狭小,从他对单国公的事情便可看出来。再者,自他当上枢密使之后,享受到了权利的滋味,自然也就有些心浮气躁。

    同朝为官者,被他排挤的人,可不止洪照英一人。再有,他向来直言,不喜伶宦,又多次在陛下面前谏言诛杀那些佞臣。平日里,也是对他们没什么好脸色。

    对韦昆怀恨在心的人,多了去了。只不过韦昆是武皇旧臣,资历与功绩都摆在那里,又常在陛下面前献策,他们也无可奈何。可一旦韦昆离开洛阳,你认为那些人还不会借机在陛下面前进谗言吗?”

    不知怎么的,青葵想到了刚刚怀孕不久的睦王妃。如果韦昆出事,睦王妃会不会受到牵连呢?

    应当不至于,睦王妃到底已经嫁入皇家。

    青葵又问,“他最后什么结局?”

    “我不知道。”唐玉和摇头,“我前生殒命时,他尚在蜀中,不过当时的情形已经很不利于他。想来,也没有几分生机。”

    闻言,青葵回抱住唐玉和,“这么说来,叛军之事也不远了?”

    “嗯。”唐玉和应声,“不远了。成国到了此时,也是千疮百孔,并不比蜀国好多少。入秋以来,各地频发天灾,陛下不知抚恤,仍是宴乐游猎,民心早已沸腾。

    而北丹一战,死伤军士无数,陛下也没有太过重视。陛下差出去的伶宦在地方上打着监督的旗号,实则趁机敛财,盘剥官吏。各地军士,多生存艰难,早已憋闷在心。哗变反叛,只是迟早的事。”

    青葵没说话




分卷阅读184
    ,抱着唐玉和的双手却不由收紧了几分。

    唐玉和知道青葵在担心,不由抿唇安慰,“不相信我吗?还没有娶你为夫人,我死不瞑目。”

    青葵:……

    青葵重重在唐玉和腰上掐了一把,“什么混话,也敢乱说。什么死不死的,你答应过的事就要做到。好好活着,才能论其他的事。”

    “遵命,夫人。”唐玉和浅笑出声。

    韦昆今日的心情不太好,在宴上与洪照英争执了一场,实在有些郁闷。想他今日的地位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连单存那个老家伙也被他给熬死了,偏偏眼前还有个老阉祸成日与他作对,他还动他不得。

    命人奉上酒水,韦昆就着两样素食继续饮酒。

    刚饮完一盏,就听下奴禀报,“国公,徐王来访。”

    “徐王?”韦昆微一皱眉,随即仿佛明白了什么,连声吩咐,“快好好请进来。”

    说着,韦昆自己也站起身,整理了衣装,连忙朝外头迎去。

    韦昆与徐王的交道不多,虽然徐王没韦昆在朝中的权利大,但他的资历是高过他的。况且,徐王又与刘皇后结了义亲,还是唐焕作主的,所以韦昆对徐王也就十分客气。

    两人行过礼,客套几句来到正堂坐下。

    徐王瞥了一眼桌上的酒水,微微含笑,“看来韦公方才在席间,还未饮够。”

    韦昆浅笑,“确实还未尽兴。”

    徐王垂眸,“明人不说暗话,我过来府上,实是为了伐蜀之事。”

    闻言,韦昆有些莫名地看了徐王一眼,“伐蜀之事,相信陛下心中自有决断。”

    “陛下之心如何,相信韦公应该很明白。”徐王压低声音,“伐蜀之事,势在必行。魏王当为主将无疑,这副将人选,我与皇后都认为,应属韦公。”

    韦昆眨了眨眼,“晋王方立下大功,威严正盛,他若随魏王同行,必然势如破竹。”

    徐王摇头,“晋王功高震主,陛下又如何放心将魏王交予晋王?”

    韦昆再道:“秦将军年轻有为,与陛下关系亲厚。”

    徐王仍是摇头,“论资历、论本事,秦绍都难与韦公匹敌。”

    话语一顿,徐王轻笑起来,“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韦公能得武皇与陛下看重,实是莫大的福气。”

    韦昆道:“不敢与徐王相比。”

    徐王接着道:“魏王乃陛下嫡子,迟早正位储君。若韦公能抓住这样的机会,此战保魏王立威。功成之后,魏王也好、陛下也好,甚至刘皇后,都会对韦公感恩不尽。他日……韦公也自能福气绵延。”

    韦昆看着徐王,眸光微动。

    其实就算徐王不走这一趟,他也打算再向唐焕自荐。正如徐王所言,待唐焕百年之后,魏王继位,他这前朝旧臣如果没有一点功勋于新主的话,还会不会保有今日的荣耀,实在难说。

    如今,既然徐王代表皇后开了这个口,也正中韦昆下怀。

    正文 第179章:回礼

    韦昆起身向徐王一礼,“还请徐王代在下向皇后敬谢……提携之恩。”

    徐王也起身回礼,点头而笑,“还望他日,韦公莫要忘了王某这个传信人。”

    “不敢!不敢!”韦昆连忙道:“大王元老重臣,在下岂敢放肆?”

    韦昆欢送了徐王离开,心情立刻大好。

    只要他赢了此战,保得魏王坐上太子之位,什么洪照英还是其他人,还能在他面前横吗?

    想起洪照英之前身为征战北丹的副招讨使,回来却夺了真正作战指挥的晋王的风头,韦昆就一阵鄙夷。这一次,他会夺得真正的风头。

    玉轮宫中,魏王向刘皇后拜过礼,这么些日子过去,陛下终于松口,他也总算能见到母亲了。

    他本以为,会见到一个神情沮丧,消瘦抹泪的刘皇后,但出乎他的意料,刘皇后的气色还挺好。

    “怎么了?”刘皇后含笑看着魏王,“一段时日不见,不认识阿娘了?”

    “不……不是。”魏王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母亲能想地开,没有折腾自己,这不是好事吗?想着之前的想法,他便觉得自己不孝。

    刘皇后放下手中茶盏,“陛下肯让你来见我,说明伐蜀之事已经大致定了下来。征伐不是小事,你也要早些做好准备。身边多带些伶俐的人,千万保护好自己。”

    魏王点头,“母亲放心便是。徐王与母亲力主赵国公辅佐孩儿,孩儿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待此事定下,母亲也该可以出宫行走了。”

    闻言,刘皇后目光微闪,“不知申王如何了?之前的事,到底是受我牵累。”

    魏王不疑有他,照实回答,“自之前的事过后,申王叔向父亲请了罪便自闭府中,以示思过。父亲这些时日又多在城外,申王叔也未曾跟随。哦,听说申王妃病了。孩儿遣王氏过去探过,似乎还病地有些重。”

    “是吗?”刘皇后对申王妃可怜不起来,“从前你父亲外出游猎,也多召你申王叔陪伴。”

    魏王道:“父亲倒是有唤过几次,可申王叔都以借口推脱,怕是还在念着之前的事,不好意思面对父亲。”

    刘皇后点头,“既然申王妃病了,我这里也备些礼过去,你一阵出宫便一并带过去,代我向你申王叔,还有申王妃问声好。”

    魏王应声,“是,母亲。”

    魏王觉得这一切很正常,却没留意到刘皇后正拨弄着手上的一个金环,神情有些异样。

    申王对于魏王的到来,还是很欣喜的。亲叔侄平日里,感情也还不错。再想着刘皇后禁足之事,申王不禁对魏王也生了点愧疚。

    听闻刘皇后的慰问之意,申王不由问道:“不知皇后可安好?”

    魏王含笑点头,“母亲一切安好,王叔不必自责。母亲还托我向叔母问安,又附了些薄礼,还望王叔与叔母不要嫌弃。”

    闻言,申王道:“多谢皇后美意。”

    又说了几句,魏王也还有他事,便放下礼盒,向申王告辞。

    申王将魏王送到院外,这才回转。

    看着桌上的礼盒,申王想了想,并没有使人送去申王妃处,而是自己启开了木盒。

    盒中又有几个小盒,当中有些



分卷阅读185
    温补的药材与名贵香料,这些自然是给申王妃的。

    当申王启开最后一个小长木盒时,不由微愣。

    只见一柄雕工精美的短剑呈现眼前,申王小心翼翼地捧出,仔细观摩了一阵,可以确定这是一柄古剑,这不由令他一阵欣喜。

    他府中便收罗了不少古兵器,这是他的爱好。眼前这一柄短剑,绝对算得上精品,也绝非一般人家所有。皇后居然能割爱,将此剑赠予他,他还真是有些不敢相信。

    随即,他的目光瞥见盒中还有一小张字条,不由抽出来一看,上头几个字令他微微震惊。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申王眨了眨眼,有些不敢相信眼前的字迹。但这是魏王亲自送来,又明言是皇后所送,难道还会有错?

    申王想了想,自己上次也不过送了些寻常的物什。况且,刘皇后什么奇珍物什没有?居然会因此赠送自己这么贵重的古剑?

    虽然不太敢相信,但申王还是欣喜地将古剑好好珍藏了起来。至于其他的东西,申王也并没有令人送往申王妃的居处。

    申王妃的病……

    申王眼中闪过冷意,病地越久越好,免得再作妖连累他。

    第二天,唐焕再召亲信重臣入宫商议伐蜀之事,却听闻晋王昨日回府后不久,不慎被落石砸伤,如今正在府上休养。

    对此,唐焕心里冷笑,面上还是表现出了关心,命侍宦上门慰问。

    洪照英老话重提,希望唐焕能暂歇兵戈,以缓民生。

    唐焕伐蜀之意已决,又加之韦昆、徐王、魏王还有其他几位大臣都表态应立即伐蜀,最终洪照英也只能落寞地闭上了嘴。

    秦绍从头至尾没说什么,只要伐蜀之事,没有晋王的掺和,他就觉得没有关系。

    很快,唐焕发出讨伐诏书。

    以魏王为主将,赵国公韦昆为副将,又依次任命其他战将与指挥使,定了日期,西征之事便定了下来。

    与此同时,刘皇后的禁足令也解了。

    不同于上次的欣喜,这一次刘皇后行事低调了不少。

    唐焕正忙,刘皇后便先来到长寿宫向曹太后请安,曹太后也没有让她吃闭门羹。到底是礼数,也不能废了。

    看着衣着与妆容略略有些不同的刘皇后,曹太后心中鄙夷更甚。

    “皇后身为一国之母,就当谨言慎行,为天下妇人之表率。”曹太后冷哼一声,“但我看,皇后不但言行举止随意,这穿着打扮也有失妥当。”

    闻言,刘皇后嘴角微抿,“太后教训的是。”

    嘴上这样说着,刘皇后心里却不以为意,也没有要改换的意思。
1...8384858687...15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