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子的贴身丫鬟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雨叮咛声声坠
闻得唐焕的旨意,青葵心想,如果琼华长公主尚且在生,只怕唐焕一样会以她们为人质,来牵制傅才敏。这便是皇家“亲情”啊,什么都比不过利益为重。
“听闻陛下今日又换了别的医师过府替你诊病?”青葵用手指点了点唐玉和脸上那些小红点,还挺逼真的。
唐玉和淡笑,“陛下的猜忌心越来越重,韦昆出了这样的事,陛下应该很愤怒。不过,陛下没有立即命人将韦昆羁押回来,应该也没有完全相信刘皇后的说辞。”
青葵眨了眨眼,“总的说来,韦昆也算得是如今朝廷中比较敢说真话,也有真材实料的大臣了。他若一死,唐焕跟前也就只剩下些虚有其表,且没什么能耐之人。”
话语一顿,青葵又道:“其实这个时候……如果韦昆真有反心的话,或许还真能成事。”
唐玉和摇头,“不管他有没有反心,这个罪名都会坐实。”
青葵看向唐玉和,“你插手了?”
唐玉和挽着青葵的长发,“是太妃。”
青葵不由睁大了眼睛,“太妃?”
“嗯。”唐玉和点头,“陛下的所作所为,太妃也已经失望透顶。我之前也没有想到,太妃深居后宫多年,居然还有这样的能耐。过不了多久,贝州兵变的消息就该传入洛阳了。”
青葵神情微怔。
唐玉和将青葵揽入怀中,“不用担心,该来的,迟早会来。早一点来,也没什么不好。”
青葵抱着唐玉和轻叹,“生在这乱世,人命如蝼蚁。我管不得他人,你一定要安然才是。”
唐玉和温声安慰,“我当然不会有事,我还等着与夫人行周公之礼。”
青葵:……
“你可以滚了!”
“夫人这般生气,莫非想提前与为夫完事?”
“我看是论无耻,你唐玉和才是天下第一。”
“夫人这是在故意调戏为夫,我才不上你的当……”
两人笑
分卷阅读201
闹起来,倒将之前那凝重的气氛给冲淡了。
刘皇后才回到宫中,只听洪照英又来求见。刘皇后这次没有犹豫,立即命人请进殿中。
洪照英一见到刘皇后,也没有废话,径直道:“小人只怕魏王性命危矣!”
刘皇后神情一惊,“我已向陛下言明此事利害,陛下也已下旨责令韦昆班师回朝,何以还会危及我儿?”
洪照英摇头叹息,“还是小人之错。小人以为,陛下闻得此讯,必定大怒,命人羁押赵国公回朝,如今却只遣侍宦前去责问。皇后试想,赵国公在蜀中已然结党,蜀中之乐,可不胜过洛阳数倍?
换作常人,如何肯轻易回洛受罚?再加之西征大军尽皆依附赵国公,万一赵国公与陛下遣去的侍宦发生争执,赵国公又会如何?首先波及的,当是魏王无疑啊!”
刘皇后心中大惧,打算再去面圣言劝,洪照英止道:“陛下对赵国公尚且信任,只怕无论皇后如何晓以利害,陛下也不会对赵国公下狠手。只是陛下心仁,反倒要连累魏王了。”
刘皇后慌了神,“洪公救救我儿,现下当如何是好?”
洪照英沉了脸色,“既然陛下心仁,还当由皇后出面,立即着人传令魏王与罗经,趁韦昆尚未防备,立即诛杀!”
这一次刘皇后没再犹豫,但凡威胁到她与魏王的人,必然杀之。至于事后陛下会不会责怪,已经不是她现在要考虑的了。
成都魏王居府,魏王看过刘皇后密信,不由变色道:“陛下既无旨意,怎好以皇后教令诛杀赵国公?”
罗经劝道:“皇后如此,也是为大王着想。大王这些时日以来,所受的委屈还少吗?本部将士皆依附赵国公,就连蜀中官员贵族亦是纷纷巴结于他,成日所送金银美女无数。反倒大王这里,门庭冷清,无人问津。
赵国公身在蜀中,如置仙境,又如何肯轻易离开。陛下的令使不日将到,若与赵国公起冲突,何人能制?让赵国公占了先机,大王性命堪危啊!”
说着,罗经与刘皇后遣使纷纷拜倒在地,“还请大王为自身计,为皇后计,立即诛杀韦昆,以保大成基业无虞!”
魏王默然无言。
这些日子以来,他的确受了不少冷遇。眼见韦昆风光无限,他心里自然也有怨言,但还没到要杀他的地步。毕竟,此次伐蜀,韦昆之功无二。
但也正如罗经所言,万一韦昆有反心呢?又或者本无反心,与陛下的令使起了冲突,又或是被人挑拨,难保他不会对自己下手。
刘皇后是他的母亲,总归不会害他。
想到这里,魏王淡声道:“韦昆正在风光,府邸又护卫森严,他如何肯轻易受戮?”
罗经立即道:“明着动手自然是不成的,只能智取。”
“如何智取?”
“大王便以有要事相商为由,令韦昆前来会面。待其进屋,令暗伏勇士诛杀。再晓谕军民,定其逆反之罪,剪除其亲信党羽,可保无虞。”
“没错,虽然军中大多将士依附奉承韦昆,却也有不少人与韦昆有嫌隙。大王可先召集他们在侧,再统一行事。到时韦昆一死,蜀中军民自然会奉大王为尊,便再无人能威胁大王了。”
魏王静坐于榻上,手中密信渐渐捏紧,终于一咬牙,拍案道:“依计行事!”
“是,大王!”罗经与其他侍宦朗声答应。
可算能除掉韦昆了!
当夜,魏王密召韦昆,以有急事相商为由。韦昆并没有疑心,立即前往拜见魏王。直到刀斧加身的那一刻,韦昆才意识到他上了当。他也来不及问为什么,至死,他也不明白为什么。
正文 第196章:睦王受牵连
韦昆死后,他的随军亲信与儿子也未能幸免,一一被诛。
当消息传回洛阳的时候,唐焕也只是微叹两声,也没有为韦昆正名,毕竟,他也无法确定韦昆是否真有反意。
但这件事没完,韦昆既是谋反,他的亲族也跟着被诛。
更让人意外的是,连睦王也没能幸免。
睦王妃虽为韦昆亲女,但睦王却是唐焕异母弟。到底睦王是因为身为韦昆女婿,还是本就令唐焕忌惮而得此下场,没人知道。
睦王府内一片喧哗哀呼,正堂内,睦王拥着泣声不断的睦王妃,“太妃为你求了情,你一定要好好活下去。为了自己也好,为了我们……这仅剩的子嗣也好。”
已显孕肚的睦王妃泣不成声,不停地摇头,“大王若去了,妾再活在世上,还有何意义?况且大王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全因妾父而起,妾还有何颜面苟活于世?”
“莫哭了,孩儿他听到了不好。”睦王眼见宫中使官进屋,最后在睦王妃面上落下一吻,“好好活着。”
说完,睦王示意身边侍奴将睦王妃带离。
睦王妃不由拼命挣扎起来,“大王……大王不要抛下妾……大王……”
凄厉的声音响彻睦王府上空。
青葵静立在府中,一直看着睦王府的方向。
良久,乙清的声音在身后响起,“睦王与其子嗣已被赐死,睦王妃受不住打击,当场晕厥,已被太妃的人安置在别院。”
青葵轻叹,“知道了。”
乙清默了默,道:“若是睦王妃诞下男嗣,只怕陛下还是不会放过他们母子。”
青葵抬头看了看阴沉的上空,“谁知道呢?到那时,陛下又是如何景况,谁能说地准?”
安福宫内,洪照英向姚太妃拜过礼,一副恭敬不已的模样。
姚太妃含笑,“还未恭喜洪公位升枢密使,不想洪公倒先来我这里拜礼,真是惭愧。”
洪照英赶紧揖礼,“太妃此话令小人惶恐。若非多得太妃……身边的言真姑姑指点,小人今日只怕已死无葬身之地。此恩此德,小人没齿难忘。”
洪照英能有今日的地位,也不是个无脑之人。言真所出的主意,自然是依着太妃的意思。
姚太妃不置可否,“洪公请坐。”
“谢太妃。”洪照英在一旁坐下,眼见言真亲自上前斟茶,不由再三道谢,言真只微微含笑,也不多言语。
“洪公是个聪明人。”姚太妃看向洪照英,“该说的话,言真都已经说了。今日洪公过来,莫非另有
分卷阅读202
要事?”
洪照英直起身侧向姚太妃,“言真姑姑的指教,小人谨记心中,一字不敢忘怀。
只是,眼下韦昆虽除,伐蜀之势却正盛,若待魏王还朝,朝中风向必然大变。至于晋王……眼下陛下虽未有动作,但情况的确不妙。”
话语一顿,洪照英立即道:“小人绝无怀疑言真姑姑的意思,只是小人愚笨,所以特来多嘴问一句。如今这情形,可要小人……再做些什么?”
已经做了初一,自然要做十五。
洪照英也看得到眼下朝堂的情势,况且,除掉韦昆,他也算是有把柄落在了姚太妃的手中。他还不至于笨到在这个时候反面,自毁前程。正因为他关心自己的前程,所以更要促成言真所说的大计。
姚太妃微笑,“洪公不必心急,一切自有天意。”
洪照英明白姚太妃自有计较,也就不敢再多问,匆匆告辞。只是一路上,仍在琢磨着姚太妃的话。
他也实在拿不准,姚太妃到底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但很快,他就明白了。
“六日,贝州屯驻兵士突入邺都……剽劫坊市?”洪照英看着手中的奏报,微有诧异。
他刚回到府中,就有宫使来召他面圣。
唐焕的议殿内,除了他,还有几位值守的文臣。
他如今是枢密使,这些事自然要召他商议。
“简直荒唐!”一文臣道:“陛下,此事绝不能纵容,还需立即下旨令武德使彻查此事,严惩闹事之徒!”
另一文臣也附和道:“没错,此事务必要严惩。若不给以颜色,只怕开了坏头,其他各地驻兵也尽皆效仿。”
“陛下。”洪照英将奏报呈回给唐焕,“今冬大寒,守驻兵士如此,或许另有隐情。事情的确要调查清楚,但不宜太过激进。如今征西大军尚未返回,还需以安抚为上。”
洪照英嘴上虽这样说着,心里却直犯嘀咕,难道言真说的事,就应在此处?
但姚太妃的意思,是不让他插手太多。所以,他也就实话实说。今冬不但严寒,还天灾不断,唐焕也不是蠢人,自然明白其中道理。他若太过激进,反倒惹唐焕生疑。
唐焕点头,“不过些许小事,还不至于兴师动众。”
一旁文臣道:“若贝州兵士再度入城劫掳,只怕后果也难料。”
另一文臣道:“不若令魏博指挥使率兵移驻贝州,如此,既可防事端再生,也可防万一贝州生变。”
唐焕默了默,表示赞同,“拟诏。”
洪照英垂眸,心中已经有无数的猜测在打转。
邺都武德使彦琼府邸,正是歌音缭绕,美姬在怀,堂中十数名亲随与巴结之人饮酒聊天。不久前贝州兵士入城抢掠的小骚乱,并没有引得这一班人的重视。
彦琼原本是伶官出身,深得唐焕信任,自从来到邺都作监官,便作威作福,凌驾于众官之上。身旁所聚集的,自然也都是奉承的小人。
“王正言那老头最近病地厉害。”一小官道:“敢阻彦公行事,自然招致祸患。放眼这城中,还有谁敢与彦公作对?”
“就是。”其他人也纷纷附和,“彦公在城中一跺脚,莫说邺都,便是魏博六州都得跟着地动。”
“咳咳……”有一人轻咳道:“这话可莫乱说了,上月邺都才有地动,已是民心惶恐。这些日子以来,城中流言纷纷,不少百姓逃去了他郡。”
闻言,彦琼放下酒杯,问道:“哦?有什么流言?”
那人连忙回答,“自大震后,城中便有不少装神弄鬼之人,说这是天谴与警示。前不久,贝州兵士入城生乱,又有人说,邺都城……将大乱!”
正文 第197章:城中流言
彦琼笑了笑,不以为意,“鬼神之说本就是无稽之谈!至于贝州那些兵士,待陛下下诏,自有他们好看。难不成,他们还敢反了天去?”
堂内众人一阵哄笑。
“他们怕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也得吓哆嗦回去。”
“这可是抄家灭族的大祸,他们能有几个胆?”
“现在说不定都吓成小鼠一般了……”
之前提到城中流言的小吏也跟着陪笑,只是看向主座彦琼的目光中,流露出了一丝异色。
与此同时,邺都城内又起了新的流言。
“听说了吗?”
“什么?”
“枢密使韦昆在洛阳的亲族尽皆被诛!”
“赵国公韦昆?不能吧?他可是陛下心腹,两朝元老,又是西征大军的副将。听闻伐蜀之战已胜,他的功劳也不小啊,回来加官晋爵都有份,哪里会被诛族?”
“还不就是伐蜀之事引起的。”
“怎么回事,快说说。这么显贵的人,怎么就落到了这种下场?”
“嘘,这事我还是听我那刚从洛阳从商返乡的远房表侄说的,你们听了可别乱传,说不定是要杀头的。”
“快说快说。”众人的好奇心已经被勾了起来。
“说是啊……韦昆自从入蜀后,便有了谋反之心。你们也知道,这蜀中可是天府之国,这吃的、穿的哪样都好,又有各样金珠异宝,那还不得看花了眼?所以啊,韦昆就将伐蜀主将,魏王给杀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