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春闺秘录:厂公太撩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平白兄

    不知是汪督主忽略了还是暂时没有提及,但如果没有考虑到民心这一点,那么他们就算有再多的布置安排,最后都是一场空。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道“督主,十皇子重用宋廉臣,就是为了借助读书人得到民心,这一点,可有什么对策?”

    汪印回以他的,还是微笑。

    汤源见到这副笑容,便知道其并不是忽略了,而是早有应对。

    果然,汪印这样道“国公爷,十皇子可以借助读书人?难道本座就不可以借助读书人?”

    “虽然宋廉臣是国子祭酒,却有很多读书人不认其为文道魁首,热别是……”

    说到这里,他脸上的笑容更深了,难得有心情卖个关子。

    直到汤源忍不住催促,他笑着道“特别是文道兴盛的江南道。那里书院林立,大儒不知凡几,国公爷您忘了吗?”

    《江南文魁图》有“一仙二圣三贤四能五官六道七星八明九风流”之说以,论及儒林文道,江南道并不输于京兆。

    不然,当初宋廉臣的父亲宋明知也不用在江南道开辟书院了。——宋明知成就大儒之名,正是在江南道!

    宋廉臣以为把控国子监、控制国子监士子就能引领儒林风气、就能得到民心吗?

    错了!

    早在当初为曲公度奔走而出现万名士子请愿的时候,他就已经知道读书人的影响,并且一直在暗中防备了。

    书生意气可以,但书生气却要不得,偏偏国子监中的读书人就是如此啊!

    宋廉臣有京兆的国子监,他也可以有江南道的文道魁首!

    如今江南道最为人推崇的,便是青云书院和文华书院的山长,可以称作是“双首并列”。

    其中,文华书院的山长楼凤仪,正是汪印在江南道时极力推上去的人。

    。

    (iishu)是,,,,!




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 曲家现
    【】(iishu),

    “父亲,东西已经打点好了,我们准备起行吧。”白发老者身后一个中年男人这样说道。

    随即,细心地为老者披上了厚实的棉衣。

    在这一个偏远的北疆小镇,这里没有京兆华贵的大氅,却有厚实的棉衣。

    这些棉衣,都是用当地百姓所种出来棉花制作而成,并且,每年百姓们都会挑选出最好的棉花来做成棉衣,送给这位绍文书院的老先生。

    这是北疆百姓朴素的举动,代表着他们对老者的尊敬与爱戴。

    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哪里,教书育人都是功德无量的事情,得到再多的尊敬爱戴也不为过。

    老者是绍文书院的精神支柱,但真正践行老者精神的人、书院不可或缺的教习,便是这位中年男人。

    中年男人身上穿着的,也是今年刚制作出来的棉衣,足以抵挡北疆这里的严寒。

    他们在这里已经生活了八年,这八年的生活,已经在这个中年男人的生命轨迹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对他们来说,八年时间,改变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八年前,他们经过无数波折,一路隐姓埋名,逃难来到这里的时候,觉山荒水凉,心中只余劫后余生的茫然和恐惧。

    真真应了那一句“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已非旧山河”。

    然而,对当时的他们来说,还能感慨这么一句“墨点无多泪点多”,已经是无比幸运的事情,也是无数人花费了无数心力才能得到的结果。

    接下来,他们按照那个人的安排,在这里扎根下来,还开设了一家书院。

    那个时候,中年男子压根就没有想到,这个绍文书院会成为北疆最大的书院。

    他们本来是要隐姓埋名的,却成为了当地最大的书院之首。

    幸好,得到了那个人的护佑遮掩,即便他们是逃难而来,竟然也没有受到多少的为难。

    这或许就是体现了那个道理,大隐隐于市?

    便如此,他们一家在这里安家下来,并且发挥他们的所长,教书育人。

    他们来到这里的时候是永昭十九年春,现在已经是永昭二十七年冬天了,还有几天就过年了。

    仔细想想,差不多快9年了。

    虽然这里苦寒之地,但日子其实不算苦,起码没有当初遭受家破人亡的威胁来得苦。

    现在,他们一家人都还活着,并没有家族倾覆,或许有再起之日。

    想到这里,中年男人的眼神更加坚定了,再次说道“父亲,我们准备起行吧。”

    儒雅白发老者点了点头,随即交代了一些事宜,便带着中年男人和另外两个侄子离开了。

    在北疆百姓和学子依依不舍中,载着他们几个人的破旧马车,缓缓驶离这里。

    绍文书院的百姓学子只知道他们的山长突然有事要离开了,但其余的事一概不知。

    没有人知道,他们此行离开北疆小镇,是要赶往京兆。

    他们所尊敬和畏惧的直先生,准确地说应该是曲先生。

    这个远离京兆的苦寒北疆之地,谁都没有想到,这位儒雅的白发老人,就是当初朝中赫赫有名的中书令曲公度。

    这一家来到北疆的外地人,正是国朝已经对外宣布摔下悬崖、部丧生的曲家人!

    。

    (iishu)是,,,,!



第一千五百六十章 本心
    【】(iishu),

    破旧的马车缓缓行驶,曲公度坐在马车上,随着马车一下一下晃悠着,脑中思绪万千。

    他想起了当初京兆的一幕幕,年前的事情依然历历在目。

    当初他在那个人的安排下,与家族子弟先后来到这里,隐姓埋名生活下来。

    劫后余生,能够活着就已经是幸福,他们逃难至此,本应该低调隐匿,但他到底舍不得自己一身本身。

    同时,曲家子弟也需要一个安身立命之所,所以才创办了这个绍文书院。

    说起来,“绍文”两个字,还是那个人所起。

    当时他在狱中听到儿子提到绍文书院的时候,还以为是江南到某个书院的名字,他会隐身于其中。

    不曾想,绍文书院根本就不存在,直到他来到了北疆这里,才亲自挂上了这个匾额。

    曲家子弟从来不敢说出那个人的名字,如今依然还是这样。

    那个人……是缇事厂督主汪印!

    在现在要离开北疆的时候,曲公度终于可以说出那个人的名字了。

    这年的时间,对曲公度而言,有太多值得可说的地方了,但在离开的时候,也只剩下了一声喟叹。

    他曾经位极人臣,却从高处狠狠坠落,最后还得到了这么多的尊敬与爱戴,天下有几个人能像他这样?

    他这一生跌宕起伏,执掌过许多权力,也承受过许多磨难,并没有什么后悔的地方。

    只是,他有一件耿耿于怀却又无法做到的事情,那就是还没有偿还汪印的恩情。

    虽然他先前查知贤妃的身份,并且及时给汪印报讯,但是他并不觉得这样就是报答恩情了。

    他心心念念想着有什么机会可以报答,现在机会就来了。

    这个机会,不但可以报答汪印的恩情,还可以令曲家重新繁茂复起,这本该是高兴的事情,但他的心情却有些矛盾。

    因此,带来这个机会的,是国朝动荡、百姓受苦。

    随行的中年男子,将他的神情收入眼底,忍不住劝慰道“父亲,请您切勿多思多虑。既然您已经决定返回京兆,那么就顺本心而行好了。”

    想了想,中年男人还是补充了一句“父亲,您前往京兆,并不只是为了报答恩情,还为了更好平息国朝动荡。您时常教导我们,竭力为国为朝,不负己心,这便是我们曲家的本心家风。”

    中年男人,名字叫做曲韶。

    他现在还记得差不多九年前的一个深夜,汪印对他说过的话语。

    “真正的不屈,不是慷慨赴死,而是无悔求生。只有活着无悔,才有希望才有信念……”

    这就是当初汪印所说的话,也是这些年来一直在他脑海里反复回想起的话语。

    每次回想的时候,他依然觉得轰轰雷鸣在心中响起。

    这些话语,带给他莫大的信心,支撑着他不断发展绍文书院。

    他心中有一个念头,就是将曲家的本心与家风,将汪印这些话语,更好地传承下去,让更多人能从中有所得。

    如此,才能无愧于曲家的本心与家风。

    让天下人都知道,不管是在哪里,不管遭受到了什么,曲家还是那个曲家,京兆大族、曾经学生遍朝野的曲家!

    。

    (iishu)是,,,,!



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邦有道
    【】(iishu),

    听到自己儿子这样劝慰,曲公度不禁心感安慰,矛盾之绪便渐渐放了下来。

    或许人老了总会囿于所思,眼下他不就是这样吗?

    是了,曲家的本心和家风,就是他一直教导族中子弟要坚持的,那就是为国为朝,问心无愧。

    他现在所做的,不正是如此吗?

    北疆地处偏远,当国朝与大雍的战争传到他耳中的时候,这场战争也差不多要结束了。

    但他在得知这场战争之后,已能预料到国朝接下来会局势动荡,因为,没有了外力的威胁,皇位之争就成为了朝堂最直接的矛盾。

    更准确地说,这场皇位之争早就出现了,只不过是被外力所强制推迟了。

    或许,并不仅仅是因为外力,还因为有人可以退让。

    曲公度曾经就任中书令,乃百官之首,即便所得的消息寥寥无几,也能大致推测出接下来的局势走向。

    争斗与动荡已经无法避免,但他们可以为尽快平息动乱而尽一份力。

    曲家子弟曾经是文官是士子,现在是普通的教习先生,自然也不能上战场杀敌,但是他们可以献言建功,可以匡扶皇……

    不,是可以为国朝推举一个贤明帝王。

    圣人有云“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又云“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过去,曲家是这样做了,但现在,在北疆隐姓埋名了八年的曲家出现了,曲公度率领子侄上京兆准备献策了。

    因为,曲公度认为邦有道的时候到来了!

    在过去八年,因为永昭帝忌惮之故,曲家隐匿了八年。虽然现在国朝还没有对永昭帝定谥,但曲家前行的轨迹,何尝不是在隐喻其无道?

    邦无道,则隐,则危言危行。

    永昭帝驾崩,对曲家来说,就是时刻悬挂在头上的利刃消失了,也代表着曲家得以窥见重新繁荣的曙光了。

    当此形势,自当驰往京兆,会一会往昔的朋友和对手!

    曲公度的脸容渐渐舒展了,大笑几声之后,吩咐道“吩咐下去,到了北疆城,就换一辆快速轻便的马车,用最快的速度赶往京兆!”

    “好咧,父亲!”曲韶立刻应道,语调听起来竟像孩童那边欢快。

    京兆,他们回来了!

    ~~~~~~~~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岭南道,岭南卫副将军罗绀光匆匆赶往大将军营帐。

    跟随在他身边的,是参军柳元集。

    关寒松刚刚回到岭南卫驻扎地不久,他受了伤,又一直急赶回来,已经筋疲力尽,就连岭南卫现在的情况也顾不上细听,只匆匆吩咐一句“诸事容后再议”,便躺到在营帐了。

    见到大将军平安归来,罗绀光和留守的岭南卫将领士兵不知道多高兴。

    若非有重大急事,罗绀光都不愿意打扰大将军休息,但现在……这个消息真的不能有丝毫耽搁。

    关寒松很快就令他们进入营帐了,他还坐在床上,双眼赤红着,神智还没有完清醒。

    但接下来罗绀光和柳元集所禀告的事情,瞬间让他清醒过来了。

    。

    (iishu)是,,,,!



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 同是机会
    【】(iishu),

    “大将军,京兆传来紧急消息,十殿下登基为帝了!”罗绀光急忙禀道。

    这个就是他刚刚接到的消息,这个消息实在是太过重大,他不敢自专,得立刻请示大将军才行。

    这个的确是天大的消息,关系着国朝的将来,也关系着岭南卫的布局应对,难怪他会这样紧张。

    关寒松瞬间就清醒了,但脸容却不见什么紧张忧心,甚至都没有多少起伏。

    他刚刚经历了一场殊死战役,刚从尸山血海里面爬出来,心志被锤炼得固若金汤。

    尽管虽然这是个重大的消息,他却还有心思打了个长长的哈欠。

1...375376377378379...40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