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闺门秀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Loeva

    赵琇答应着。张氏又起身回到卧室里躺下了,伸展着腰骨。她心里有些担心赵泽:“泽哥儿那孩子,虽然每月有五两工钱,可租房子这么大的事,都要他一个人担着,实在太辛苦了。他每月也就给自己留下一两银子的日常用度,若是真要靠他租房,少说要预支两三个月的工钱,那钱花出去后,他吃什么。用什么?中秋将近,天气渐冷了,入冬后还得买柴薪炭火取暖,否则人都能冻死。牛氏实在太过分了,她又不是没钱。难不成因为泽哥儿有一份差事在,就要把亲孙子往死里逼不成?”

    她开始考虑,是不是应该自己买一处宅子,低价租给赵泽,这样好歹能给他减轻一下负担。

    赵琇有些无语了,不想发表什么见解,只是提醒她一句:“您要是真想这么做。千万别让牛氏知道,否则这租金就真的收不回来了,指不定她还要赖死不走,把那宅子当成是她自个儿的。”

    张氏皱起了眉头。

    且不说张氏如何操心赵泽租房子的事,中秋一天一天近了,今年赵琇主管家务。很快就把一应事务都安排好了。城郊庄子上送来了时鲜花卉供主人赏玩,自然还少不了果子与螃蟹,赵琇便决定要来一顿螃蟹宴,又指挥着厨房的人做月饼。

    京中如今的月饼都是大糖大油,味道也不如后世的。赵家祖籍奉贤。吃的是江南的苏式月饼,今年虽是在京里过节,厨子却是从南边带来,因此月饼也是以苏式为主。赵琇选择了新鲜的馅料,除了老样子的玫瑰月饼、鲜肉月饼外,还添了松子枣泥馅儿的,栗蓉馅儿的,干果仁馅儿的,豆沙馅儿的,都是庄子上新收获的材料,更添了几分风味。

    张氏吃着这几样新鲜月饼好,就让她特地给广平王府与柱国将军府各送了一份。赵琇去王府时,问起高桢中秋节怎么过。

    高桢说:“往年都是进宫去过的,宫宴过后,方才回家,一家三口围坐赏月。今年母妃不在了,父王又行动不便,我本来想着,自家在府里吃一顿饭就得了。若是参加宫中大宴,父王要如何用膳?只是太后与皇上一再说,叫我们父子进宫去过节。让父王别担心大宴上有什么不便,皇上会打发人来贴身侍候着。太后祖母好说歹说,都哭起来了,父王只得答应下来。我们父子明儿一早就要入宫去了,怕要过了十七才回王府呢。”

    赵琇心里有些惋惜:“今年我们家庄子上出的螃蟹好,我本来还想着问问你们要不要,没想到你和王爷要进宫去。”那自然就用不着自家送的螃蟹了,宫里必定有更好的。

    高桢瞥了她带来的那几个大篮子一眼:“这送的是什么?若有螃蟹,我今晚就吃了。”

    赵琇笑道:“这些是月饼和鲜果,没有螃蟹。那东西性寒,我祖母也不敢多吃,我不知道王爷的身体是否适合吃这个,就没带来。你若真想要,回头我就叫人送。”

    高桢不置可否:“谁家没有月饼?宫里赏了好些下来呢。你还要巴巴儿地给我送。”

    赵琇听得不乐意了:“我送的是我送的,宫里赏的是宫里赏的,那能一样吗?今年的月饼,因庄上丰收,我还特地挑了些新鲜的干果做成馅料,外头未必有得卖呢,不信你尝尝。”

    高桢还真的从篮子里寻了一个出来尝尝,只咬了一口,就皱起眉头:“这是果仁儿?倒是不甜,还有一股子果仁香,里头都放了些什么?”

    赵琇看了一眼,抿嘴笑道:“这个呀,这是五仁月饼,里头放了核桃仁、花生米、松子仁、杏仁、瓜子仁什么的,是岭南那边的做法,我还改了配方,绝对独家出品。怎么,你喜欢?那就多吃点儿。”

    高桢疑惑地看了她一眼,再看一看手里的五仁月饼,虽然不知道她笑什么,但还是皱着眉头,把那块五仁月饼给吃完了。

    第二百二十章 回礼

    赵琇回到家的时候,想起高桢皱着眉头吃了一整块的五仁月饼,还是有些想笑。

    坦白说,她叫自家厨房做的五仁月饼,跟后世的五仁月饼已经有了不少差别,吃起来要爽口许多,外头还是酥皮的,还是挺好吃的。不过里头还是少不了冬瓜蜜饯这种东西。她在现代时,从小留下了阴影,总觉得那是大肥肉,所以不爱吃。大约高桢不会有这种烦恼吧?相比起京城人惯吃的月饼,这酥皮五仁月饼至少不会太甜腻。

    赵琇一边这么想,一边叫人去厨房那边传话,把庄子上送来的螃蟹专挑大的装上一筐,预备给广平王府送去。至于广平王与高桢父子今晚上一顿饭能不能吃完这一筐,她就不管了。反正他们不吃,自有人吃。

    张氏那边知道她回来了,打发了人来叫。她便去了祖母屋里复命,又把王府的回礼单子拿给张氏看。张氏看了一眼,叹了句“王爷太过客气”,就摆在一边了,得知螃蟹的事后,还连声说:“多送两筐去。咱们家人口少,庄上送了四大筐来,又不能久放,若是不吃了,过几天就该坏了。”

    赵琇说:“送一筐就够,他们父子俩能吃多少?明儿一早还要进宫去,听说要在宫里过节,过了十七才回王府。送得多了,倒便宜了底下的人。”

    张氏有些惊讶:“王爷和世子要进宫去过节么?往年虽说一向如此,可今年他家有热孝在身,仍旧进宫过节,难道不忌讳?”

    赵琇被她一言提醒了,所谓热孝在身,其实对于广平王这位鳏夫来说,问题不大,他身份放在那里,除了一些道德君子。谁会挑剔他?但高桢却不一样,他是丧母,又才过了百日,若跟广平王一道出席宫宴。定有人去指责他的。她怎么就忘了这回事呢?

    张氏道:“他也有难处。虽然广平王府有丧事,可百日已过,又是夫丧妻。若是中秋宫宴不请王爷去,定有小人在私下议论的。王爷既是皇上亲兄,又曾为皇储,身份与五王爷他们不同。皇上未必有怠慢他的意思,旁人却要挑皇上的错,因此这次宫宴,太后与皇上是无论如何也要让王爷出席的,这也是让天下人看到皇家和睦的意思。王爷去了。他目不能视,行动不便,世子不跟在身边侍候,如




分卷阅读333
    何能放心?可他若跟着去了,只是住在宫里倒还罢了。只要太后与皇上、皇后不在意,外臣也不好说什么晦气不晦气的事。但他要是真的出席宫宴,那些人自然要挑他的礼。若是可以,还是让他回避一下的好。跟着进宫去,却不出席宫宴,又或是在宫中另开一桌素席,与众人不在一处。也就解决了。王爷那里,自有宫人侍候。”

    赵琇心里叹了口气,真是麻烦。现代人没了这些繁文缛节,真是要轻松多了。

    她打算亲自再往王府走一趟,顺道把那筐螃蟹给送去。张氏便道:“你又跑去做什么?打发个人捎句话就得了。若是担心家人说不清楚,就写个条子。眼看着就快到午时了。你这一去,王爷与世子还吃不吃饭了?”

    赵琇没法子,只好回屋去写了一封信,把张氏的提醒与自己的想法说清楚了,拿信封装好。让送螃蟹的人一道捎去了广平王府。

    高桢看到信的时候,正陪着广平王用饭。广平王听说是赵琇捎来的信,笑道:“怎么?你们如今都开始通信了?”

    高桢原也有些意外,面上却半点不露:“儿子也不知道,兴许是有什么要紧事要说。”把信打开看了,更加意外。

    其实这件事他早就想到了,起初还以这个为理由婉拒了太后。但太后无论如何也要他们父子进宫,看不得儿子和孙子孤零零在王府里过中秋节,广平王无奈之下只得答应了。不过答应归答应,进宫后的安排却要依他的意愿的。广平王身为新皇胞兄,不可能不在宫宴上露脸,到时候自会带一个贴身用惯的内侍出席,不动筷子,不吃什么菜肴,自然不会出丑。吃个月饼,喝杯果酒,对广平王来说还是很容易办到的。但高桢不会出席,到时候他会留在宫中的住处,独享一桌素宴。太后、皇上与皇后自然不会冷落了他,到时候必然还要赐膳赐酒赐饼,但外臣却无从挑剔了。

    高桢嘴角微微翘起,心中很是熨贴。有人如此关心他会不会受人指摘,一想到这种可能,就立刻写信提醒他,这难道不让人暖心么?

    广平王虽然看不到儿子嘴边的笑意,却能察觉到他的心情瞬间好了起来,便笑说:“琇姐儿在信里说了什么事?父王觉着你好象看得很开心哪。”

    高桢连忙收起笑容,将信小心叠好揣进怀中,干巴巴地回答说:“没什么,就是提醒儿子,最好别出席宫宴,免得叫人说儿子不守礼。”

    广平王笑了笑:“她一个小丫头如何能想得到这些?早上她来时也没说什么,必定是她回家后,赵老夫人提醒她的。”

    高桢如何不明白这一点:“儿子知道,无论是赵老夫人,还是琇姐儿,都是对儿子的一番好意。”

    广平王满意地笑了,又问他:“琇姐儿给咱们家送了中秋节礼,你可回她礼了?”

    高桢怔了一怔:“回了。”

    “回的什么?”

    高桢心里纳闷,父王今儿怎么忽然对这些庶务感起兴趣来?他回答说:“是我们王府自制的两盒糕点,两盒宫制的月饼,两坛子御酒,四匹上造的衣料,还有一套上造的文房四宝,两匣新书。”这其实是烟霞和曹妈妈帮着拟的。一般有交情的人家或是宗室皇亲,都照这个规格来,但赵家多得了新书与文房,比别人都要丰厚一些。

    广平王笑了:“蠢材,蠢材,琇姐儿平日听你说想要她做衣裳,她就亲手做了送你,今儿知道你想吃螃蟹,就特地回家后再命人送一筐来,又写了信提醒你进宫后的忌讳之处。你心里一定觉得熨贴吧?可怎么就没想过,要给琇姐儿也单送一份礼呢?你回赵家的礼,大多都与别家一样,多出来的文房与新书,明眼人一瞧就知道是给玮哥儿准备的。那琇姐儿的份呢?”

    高桢如梦如醒,噌的一下站起身,冲出门去叫人:“赵家派来送螃蟹的人可走了?没走就叫他稍留一下,我还有话要吩咐。”

    不一会儿外院传话回来说:“人还没走呢。因捎了他家姑娘一封信来,怕世子还有回话,故而还在前头等着。”

    高桢松了口气,就想回房去给赵琇准备礼物,但看到父亲这里饭还没吃完,就犹豫了。

    广平王心里对着亡妻叹了句儿子实在不伶俐,就开口指点他:“你别慌慌张张地想回院子里备礼,我只问你,你打算送什么给琇姐儿?”

    高桢想了想,还真想不出什么来:“送女孩儿东西,不外乎那几样,衣裳首饰脂粉……”可他没有啊,衣裳料子倒罢了,已经送了一份,就是花色更适合张氏那样上了年纪的长辈。今年王府有丧事,内务府送来的料子大都是素淡颜色花样的,不适合拿来送赵琇这样的小姑娘。至于首饰……从前王妃还在时,内务府按季送新品过来,她名下的银楼也会为她打造各种新鲜花样的钗环,可如今王妃去世了,王府中没有身份够格的女眷,无论是内务府还是银楼,都不会再送了。脂粉这种东西也是同理。

    况且,若要他自己去挑,他也不知道该送哪一样。因为记忆中,赵琇几乎不怎么涂脂抹粉。她一向给他的印象都是清新的,淡雅的,就好象是春风中挂着一滴晨露的嫩芽儿。

    高桢有那么一瞬间走神了,但很快就醒过神来,干巴巴地对广平王道:“儿子想不出来,她好象也不怎么喜欢打扮,倒是喜欢吃些新鲜美味的东西。”要不要把王府几个糕点秘方抄一份送过去?想必赵琇一定很会喜欢吧?

    广平王有些无语了,他重重地叹了口气:“你知道投人所好是好的,可吃的东西吃完就完了,要送礼,难道不是送能保存得长久一些的东西比较好么?这样收礼的人每次看到这东西,就都能想起你的好处来。”

    高桢想了想:“那……把王府针线房的绣谱送一份给她如何?她平日也时常做针线的,还喜欢做些别人没有的新花样。”

    广平王木然:“你这是打算让人家小姑娘给你做衣裳时,能用上绣谱里的花色么?我要是琇姐儿,收到那样的礼物,一定捶你。”

    高桢有些不自在:“那……父王,儿子该送什么好?”

    “无论送什么东西,贵不贵重尚在其次,最要紧的是心意。”广平王打消了指点儿子的念头,有些事情如果不能自己想明白,就算帮了他一回,日后他还是会无措。

    广平王其实也有些沮丧,想当初,他还未做太子时,他们夫妻感情和睦,政事也不太忙碌,每逢年节,还有王妃生日,他都会精心准备礼物送给妻子。小到一盆她喜欢的花,或是他亲手做的木梳,大到避暑庄子里新修的荷塘与水阁,样样都令妻子惊喜不已。如此会讨人喜欢的他,妻子也是七窍玲珑之人,为什么会生出个如此蠢钝的儿子?

    广平王心塞塞的,饭也吃得半饱了,便叫人将碗



分卷阅读334
    盘都撤了下去,喝了口茶,自顾自地去歇息了。临走前还不忘提醒儿子一句:“赵家的人还在前头等回话呢,你要尽快决定。”

    高桢目送父亲在内侍搀扶下走远了,开始发起愁来。

    第二百二十一章 中秋夜

    赵琇直到快天黑了,才等到派去广平王府的家人回转,心里还担心是有什么事。没想到那家人回禀道:“世子亲自来跟小的说,谢姑娘送的螃蟹了,也多谢姑娘的提醒。姑娘好意,他铭感于心,却不知该如何报答。有心要送姑娘一份回礼,却又不知该送什么好,只有请姑娘担待些,容他多想几日。”

    赵琇觉得奇了:“我也没说要回礼呀,况且他不是早就回过礼了吗?怎么会这样说?”

    那家人也说不明白,赵琇便让他下去了,自个儿想了想,也始终想不明白高桢那话是什么意思。不过她并没纠结多久,就把这件事丢开了。

    第二日就是八月十五中秋节。赵家小宅一大早就忙碌起来了。打团圆饼、祭祖、布置院子,全家的人都忙得腾不出手来,还特地从侯府旧宅那头抽了一批手脚麻利的男女仆妇过来帮衬。

    赵启轩一家人都在京城过中秋,吃过午饭小睡了一会儿就过来了。起初只是陪着张氏他们说话,后来见赵琇和卢妈在前院指挥家人做事,还时不时回来问张氏的意见,赵启轩之妻马氏就有些坐不住了,连忙主动要求要帮忙。

    中秋晚宴的准备工作早从两天前就开始了,今日正日子,要忙的不过是布置院子罢了。点缀院子用的时兴花卉全都是自家庄上出的,一盆一盆儿整理得漂漂亮亮才送过来,只需要照一定的次序摆放好,其实并不是很麻烦。家里挂的各式彩灯、花灯都是早就买回来的,拿竹竿挑着挂到了廊下,只等天黑了一点亮就好。祭祖的事张氏亲自带着赵玮料理,赵琇就去厨下看今晚的菜单和材料。马氏转了一圈,发现自己其实没什么可以帮得上忙的,就挤进厨房,非要亲自下厨做两个拿手菜。好孝敬一把叔祖婆婆。

    赵启轩看着这番忙碌的景象,就觉得自己不可以把自己当成是外客看待,便主动带着儿子出门去,到集市上买了几盏彩灯回来。又买了几包酱牛肉和酱鸡酱鸭。他儿子赵淮看到街边店里卖的“兔儿爷”,也买了几个,打算带回去给小姑姑和妹妹玩。

    所谓“兔儿爷”,其实是一种泥塑的玩偶,因为中秋节的主角是月亮,而神话传说中,月宫中还住着玉兔,所以就有了中秋祭月必用兔儿爷的习俗。不过本朝以来,兔儿爷渐渐成了孩子们喜欢的玩具,各种花色都出来了。赵淮带回赵家小宅的几个兔儿爷。有坐麒麟的,也有坐着葫芦的,甚至有一个穿戴成了威风凛凛的大将军,座下是只威风凛凛的大老虎,老虎额头上还顶着个“王”字。

    赵淮买的兔儿爷一回到家就立刻成了女孩子们的新宠。赵沅抱着一个大的。咯咯笑道:“早上我出来的时候,就看见街边卖这个了,南边没有这东西,我早就想要一个,又怕娘不高兴。如今哥哥买了,我就可以玩儿啦。”

    马氏却有些埋怨儿子乱花钱:“有一个就行了,拜月时哪里用得着这么多位兔儿爷?”从前家里经济窘迫。母子三个恨不得把一个铜板掰成三瓣花。如今家里有了钱,丈夫出手又大方,儿子兜里从没少过零花,她又要开始担心儿女会养成大手大脚的习惯了。尤其是在京城这种花花世界,她实在是有操不完的心。

    赵启轩便笑着对她说:“虽然儿子买了好几个,但每一个寓意都是不一样的。比如这坐老虎的兔儿爷。合该送给玮弟,因老虎是百兽之王,就寓意着得他的人将来会是大元帅、大将军,家业必定兴旺发达;而这坐麒麟的呢,因有麒麟吐书的典故。谁家生了儿子的,常有人说那是麒麟儿,就意味着这家的儿子将来读书科举,是有大出息的,岂不正配咱们淮哥儿?”

    马氏听说这玩偶还有如此吉利的寓意,倒是改了态度:“当真?那咱们可得把这坐麒麟的兔儿爷迎回去好生供奉才是。”倒把赵淮给臊了个大红脸。坐麒麟这一尊兔儿爷,其实他是打算送给小叔叔赵玮的。赵玮也读书科举。可如今母亲这么一说,倒叫他不好送出手了。
1...125126127128129...3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