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门秀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Loeva
张氏笑了:“既然王爷盛情,老身就厚着脸皮多留些日子,好与王爷作个伴了。”
她说这话可不仅仅是在客气而已。往后的日子里,她还真的隔上三两日,只要天气好,就会散步到花圃这边来,然后顺便到芙蓉楼探望一下广平王,与他说说家常闲话,而且总是专门挑些趣事来讲,江南一带的风土人情与乡间亲友家的趣事是主要话题,偶尔赵玮赵琇也要成为她打趣的对象。祖母似乎很喜欢向外泄露他们小时候的黑历史,引得赵琇自诩脸皮不算薄,也常常闹得面红耳赤。
广平王的心情却好了许多,他开始期盼张氏的到来,对她说的那些趣事非常感兴趣,甚至对去过几次的江南也产生了另一种向往。也许是因为常常身处欢笑环境的关系,他住进这座旧居后,因为想起从前夫妻和乐的情形而黯然神伤的次数就少了,就算偶尔想起,也都是快乐温馨的回忆。久而久之,他也明白了张氏的好意,心中更为感激,对她这位长辈也更加敬重了。他给宫中太后、皇帝写信时,提起这件事。没两日因回城参加大朝的赵玮就收到了来自宫中的赏赐,没名没目的,他心里还讷闷不已。
他把其中一些眼下冬天能用得上的赏赐用马车装了,送到了温泉庄子上,拿给祖母张氏看,跟她说自己心里的疑惑。张氏扫了几眼,听孙子说完,心中便有数了,淡笑着说:“宫里有赏赐,你收着便是。这是太后、皇上与皇后娘娘对咱们家的恩典,你要牢记在心,用功读书,日后好为皇上出力,知道么?”
赵玮忙将心中的疑惑抛开,正色答了一声:“是。”
赵琇拨过几匹呢绒料子,摸了摸那厚度,笑着对张氏说:“这料子挺好的,我如今不用管家,每日都有空闲,就拿这料子给祖母做两身新衣裳如何?再给哥哥也做两件。”
张氏笑了:“别的倒罢了,那哆罗呢的料子你给我做两件褂子就好,大红羽缎就留着自己做斗篷,你哥哥不爱红,穿这个也不合适,寻个颜色老成些的料子给他做,我看那匹竹青的和藏蓝的就都很好。那几张毛皮都是上好的,给你哥哥做几件袍子,若有多的,再做一件斗篷,他出门好穿。我就不用了。”
赵玮忙说:“都是好皮子,怎么都给我了呢?祖母和妹妹也该做些。”
张氏却道:“我不爱穿这些大毛的,有羊皮、兔皮那些就够了,还有棉袄呢。你妹妹除了那两块银鼠皮的还能用,其他的颜色也不好看,给她倒显得太过老成。等庄子上交了租过来,若有皮子,琇姐儿就自己挑着留一些好了。只是家里针线上的人都是咱们从南边带来的,做皮衣裳的手艺差些,先前你那件袍子的风毛就出得不好看,还是得另找人做去。”
赵琇忙道:“我有几件羊皮的衣裳,还有绒的,就够暖和的了。世子又送了我一件灰鼠斗篷,用不着再做别的了。我才几岁?就穿那些贵重的毛皮衣裳,等明年冬天我长高了,那些衣裳就不能再穿了,岂不可惜?哥哥不一样,哥哥平时出门要见人,要交际,若是穿得不够上档次,别人是会笑话的,还会瞧不起咱们家。况且哥哥如今也长得很高了,做的新衣裳能穿好几年呢,做了好的也不会浪费。”
赵玮心中感动,哽咽了一会儿才道:“这叫我说什么好?家里又不是没有,若为了我一个,叫祖母与妹妹受委屈,叫我如何能安心呢?”
张氏笑道:“哪里就委屈了?我是真不爱穿那些貂皮、狐狸皮的
分卷阅读391
,闻不惯那股子味道。”
这事赵琇是知道的,就安抚兄长说:“哥哥别担心了,回头我用些小毛皮料给祖母做些暖兜、卧兔什么的好了,不会冻着她的。”
赵玮抿了抿嘴说:“我有两件新衣就够了,剩下的还是收进库房里,等祖母和妹妹需要时再用吧。”
赵琇见他拿定了主意,笑着答应了,也不跟他争辩。反正她把衣裳做好了送到哥哥面前,他还会不穿吗?不过说起来,这趟宫里赏下来的毛皮和料子还真不少,想起先前送了她一件斗篷的高桢,赵琇心里有了个想法。
她只是礼尚往来而已,就算当着祖母和哥哥的面,光明正大地给高桢做衣裳,想必他们也不会说什么吧?
说起高桢,她每次去探望广平王时,总能看见他。冬日闲暇无事,他不是在自己的院子里练拳、习射,或是到外庄骑马,就是在芙蓉楼里陪着父亲。他每日都要为广平王读上一个时辰的书。对于目盲的广平王而言,他除了自己用手摸着特制的书籍来消遣,也就只能通过听书的方式来解闷了。除了儿子以外,他还有另两个书僮,每日就专门为他读书。他听的书种类很多,诗词歌赋,山水游记,文人秩事,野史杂文,天文地理,诸子百家,无所不包,就是不碰与朝政相关的,这也是避嫌的意思。有时候赵琇去瞧他,见高桢在为他念书,还会帮着念上几页。
对于高桢这样的半大少年而言,长时间开口读书,其实对嗓子也是个负担。目前他的喉咙虽然还没出什么问题,但赵琇还是忍不住为他担心,时不时就会给他带点儿对喉咙有益的东西。也不知道高桢是否明白她的意思?
不过高桢也开始每日到落梅院来了,为了拿书。因为这里是他从前在温泉庄子上的住所,所以几乎所有用品都在这边。他移居栖凤斋之后,衣裳铺盖和日用品是送过去了,但书籍因为基本都读过了,不是必要的就没带走。但如今他声称芙蓉楼那边的书已经不能满足广平王的需求,所以就过来把从前读过的一些书拿一两本回去,读给广平王解闷。他也不多拿,每日只拿一本,通常能读上一天就不错了,所以第二天必定会再来。
书本来就是高桢的,张氏当然不会拒绝。至于他每天过来的行为,也为他找到了借口:“想必是王爷每日想读的书都不一样。”
赵琇心中无语,等高桢来了,借口帮他找书,丢下手里的针线活,跟着回了西暖阁的次间。
高桢回头看了看她,一脸若无其事的样子在书架前挑选着,挑中一本打开翻了翻,又塞了回去,重新再挑一本。
赵琇瞥了一眼他挑的书,偷偷看看东暖阁那头,见丫头们都不在跟前,连碧莲碧菡也跑到前院的玻璃游廊里做针线去了,便压低声音对高桢说:“你老实说吧,是不是故意的?”
高桢挑了挑眉:“你在说什么?我听不懂。”
赵琇撇了撇嘴,掩口偷笑道:“王爷每日听的是什么书,我心里清楚。他也不是十分执着要读哪一种,都是你随手抽出什么书,若他感兴趣了,就会让你读,根本就不挑剔。你只需要把他平日爱听的书取几本回去就行了,偏要每日过来取,还不是故意的吗?”
高桢盯着书架,耳根红了红,但他还是努力维持着面无表情的样子:“怎么会呢?若我是故意的,那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是啊,为什么呢?
这回倒轮到赵琇不好意思了。她心里倒是隐隐有个猜测,但要是说出来,会不会显得她脸皮太厚?
赵琇扭过头去不回答,走回窗下大炕坐着。炕桌上还有她上午练的字画,尚未收起。她就摩挲着宣纸的边缘发呆。
高桢随手取了一本前朝大家的文集,淡定地走向大炕,途中只瞥了东暖阁方向一眼,见张氏正指挥着丫头做一双冬天在室内穿的厚棉软鞋,并没有看过来,就非常镇静地在赵琇对面坐下了。
他几次想要找个话题跟她搭话,但总觉得想到的话题不太合适,一扭头看见炕桌上那画完了的腊梅,终于找到了:“这是你画的?”
赵琇抬眼瞥了瞥他:“是呀。”
“画得不错。”
“谢谢。”赵琇干巴巴地回答,但心里还是挺高兴听到他夸自己的。
高桢皱了皱眉,重新起了话头:“我见你画了好几张,怎么不画点别的?”
赵琇看了看他:“这院里有那么多梅花,腊梅开得尤其好。我祖母说,横竖我平日也要练画,倒不如趁着如今有许多真花,先把梅花给练好了。象这样天天画,练上几百幅,日后要再画腊梅,无论什么样的,都再难不倒我了。所以我最近都在天天画这个呢。”
高桢想起了一个好理由:“既如此,我那儿有几本极好的前人名家画集,都是画各式梅花的,可以借你临摹。”
赵琇眨了眨眼,来了点精神。
他又说:“你连日画这个,想必带来的藤黄、石黄什么的颜料,都用得差不多了吧?”
赵琇有些疑惑他问这个做什么:“确实用了许多,不但黄色的颜料,其他的颜料也要添了。我正打算让哥哥下次回家时给我带些回来。”
高桢淡淡一笑:“不过是些颜料,还用得着巴巴儿地从城里带么?我那儿就有,芙蓉楼里也是常年备着的。我父王如今是用不着了,我也没那闲心,既然你能用得上,索性就给了你吧?”
赵琇十分惊喜:“真的?”
“这算什么?不过是一点颜料。若我们需要,吩咐一声,底下人自然会准备好。如今天冷,颜料放着不用,说不定到明年春天就不好用了,倒不如便宜了你。”高桢给了一个十分勉强的理由,终于说出了自己真正的用意,“既如此,你这就随我回去,把东西带过来吧?”
赵琇正兴奋着,听到这话也没多想,高高兴兴地答应了,立刻就去跟祖母报备,还叫碧菡帮她拿大毛斗篷,她出门好穿。
高桢心想事成,嘴角微微翘了起来。
第二百五十七章 生气
赵琇稍撒了两句娇,张氏就心软答应了她的请求,不过还不忘嘱咐:“拿一些就行了,不许拿太多。虽然世子客气,但你也别太贪心了,我们到底是客人。”
赵琇笑着答应了,就要转身出门,又被张氏叫住:“你打算就这么出去了?外头正下雪珠子呢!给我添上厚衣裳,换了靴子再说!”
赵琇无法,只得回了卧室,穿上一件羊皮里的方领对襟半袖姑绒比甲,再换上羊皮小靴,出来时,碧菡已经捧了那件雀金呢的斗篷过来。她愣了一愣,看看在大炕边安坐不动、一脸平静的高桢,小声问碧菡:“怎么把这个拿出来了?我就是出门转一圈,很快就回来了,随便拿哪件斗篷都行。”
碧菡小
分卷阅读392
声回答:“我本是想拿老夫人给的那件灰鼠皮的旧斗篷,世子却说,外头下着雪珠子呢,那件旧的面料只是寻常锦缎,不如雀金呢的好,若是打湿了,天气阴冷难干,就让我把这个拿出来了。”
赵琇其实没觉得这两件同样是灰鼠皮的斗篷有什么区别,但高桢既然这么说了,自有他的道理,况且她如今心急着要出门,也不好叫高桢久等,穿哪一件斗篷不是穿呢?她就随手接过斗篷披上了。碧菡又给她戴上了一个松绿缎面兔毛里子的暖兜,好遮风挡雪。
高桢看到她穿了他送的斗篷,心情很好,叫上她一起到张氏面前辞行。张氏客气地替孙女道谢:“她画画只是学着玩儿罢了,已经得了王府许多好东西,世子还要再送她颜料,实在是太感谢了。”
高桢微笑着行礼:“您客气了。那些颜料放着也是放着,倒不如给了赵妹妹,也好物尽其用。晚辈就先行告辞了,您若有什么吩咐,只管跟梅姑说。千万别外道才是。”
张氏笑着点头,他就悄悄拉了赵琇的斗篷边一下,两人结伴出了门。
他们都没带随从人员,高桢就建议走小路,从梅林横穿过去,比出了西庄再转东庄的路程要短多了。赵琇也没反对,两人进了梅林。
天上正下着雪珠儿,可梅林里的小溪流淌的却是温泉水,雾气腾腾,弥漫在林间。将整个林子衬托得如同仙境一般。赵琇一路走来,一路欣赏着美景,心情都愉快起来。
高桢也下意识地放慢了脚步,跟赵琇说起闲话:“这林子里头比外面要暖和些,我最近练拳,都爱到这里来,就在前头的空地上。只是不敢练剑,怕利器会伤着了梅花。”
赵琇笑道:“原来你也是个俗人。在这么美丽的地方打拳,也太煞风景了。如果是舞剑,舞得也好看。那还算过得去。”
高桢白了她一眼,赵琇自己先笑了,笑完了老实交待:“先前你们还没来的时候,我白天也常到这里来的,到处乱跑,还到溪边玩水。偶尔也会偷偷折几枝梅花回去插瓶。每次折花时,心里都怪不好意思的。暗暗祈祷千万别跑出来个人说我破坏花草树木。”
高桢不太能理解她的想法:“为什么会觉得不好意思?庄子里更不会有人跑出来说这样扫兴的话。这边种花,就是为了让人摘的。不是么?”
赵琇干笑了几声,没法向他解释,只能顾左右而言它:“这几日天气阴冷了许多,祖母要我留在屋里做针线,不许我出来乱跑,所以你在这林子里没有遇到我,否则我还能欣赏一下世子阁下打拳的英姿呢。”
高桢的下巴稍稍抬高了点:“你要是真有兴趣,我现下也可以打给你看。”
赵琇睁圆了双眼,但很快就笑着摆手了:“不用不用,下雪呢,这时候打什么拳?外头冷得很,我们快走吧。”说着就随手扯着他身上罩甲的袖口往前加快了脚步。高桢被她扯着往前走,也就不再坚持了,改道:“既如此,那就改日等天气好了,咱们再到这边林子来,我打给你看?”
赵琇笑说:“好呀,我也打给你看。自从小时候你教了我两套拳,这些年我也经常打呢。你帮我看看有没有打错呀?”
高桢矜持地点了点头:“既如此,我就指点指点你吧。”
瞧这傲娇的小样儿!赵琇心里吐了句嘈,还是笑嘻嘻地扯着他的袖子继续前行了。
两人很快就走过了梅林,来到竹舍前方的小路。赵琇留意到,那几间竹舍跟前些天相比,似乎添了些东西,就忍不住多看了几眼。高桢发现了,就解释说:“我过来练拳,有时候需要找个地方放下外衣、斗篷,累了找个挡风的地方歇口气,练完了也会要盆热水擦擦手和脸。这里是离得最近的屋子,底下人便收拾了一间房出来,预备我要用。你若到林中来玩耍,累了也可以到这里避避风。里头有炭盆,有火折子,窗子都拿板挡起来了,屋里不会冷的。”
赵琇恍然大悟,笑说:“我会过来的机会也少,一般我不会在离落梅院太远的地方活动,想要歇息,回院里去就行了。”
高桢没说什么,心里却隐隐有些遗憾。
两人来到花圃处,穿过数个玻璃花房。看到花房中鲜嫩娇艳的鲜花,赵琇又忍不住多看了几眼。高桢瞥见了,仿若无意地问:“你最喜欢什么花?这里的花,你更喜欢哪一种?”
赵琇笑道:“什么花都好看。在这个时……时节,冬天也能有这么漂亮的鲜花,真是太难得了。我那次折了几枝梅花回去,祖母喜欢得不得了,特地插好放在窗前的炕几上,每日欣赏呢。”
这话听着好象有些古怪,但高桢也没多想,只说:“梅花高洁,喜欢梅花是好事。”顿了顿,他看向路边的一间花房,那正好是培育菊花的:“那菊花你喜不喜欢?菊花也有高洁之名呢。”
“还行吧。”赵琇对菊花的印象。除了是重阳节时大户人家请客聚会时经常用作借口的欣赏品种,就是拜祭先人时供奉的花卉了,她的目光被另一间花房里鲜艳的月季花给吸引过去:“月季也很漂亮呀。”
高桢暗暗将这件事记了下来。
他们很快就到了栖凤斋后堂。因为栖凤斋没有完整的院墙,他们直接从屋后转了过去,压根儿就没经过前门。
赵琇还是头一次到栖凤斋后堂高桢的临时住处来。进了门她才发现。这里也许因为本来就不是为了住人而设计的,因此屋顶特别高,可以清楚地看到房梁。屋子也十分宽大,足足是落梅院正屋的两倍宽,却只分作三间。中间的是厅,摆设跟落梅院那边差不多。只是因为这边屋子更宽敞,就显得地方很空,家具很少。
东屋是高桢起居坐卧之处,靠着东墙修起了大炕,比落梅院的大炕还要宽、要长。足够打横睡上十几二十人并且翻身都没问题。这么大的炕,只给高桢一个人睡,当然太过浪费了,所以炕上摆了好几个书架、炕柜,连炕桌都有两张,一张书桌,一张吃饭,分布在大炕两侧。互不干扰。高桢只需要在这座炕上活动,吃饭睡觉读书就全都解决了。
房间里其他地方反而没摆什么东西,只有两只大衣箱。显得有些空落落的。转头去看西屋,有碧纱橱遮挡,也看不出什么来。不过赵琇想到那匆匆引来的温泉水,猜测那边会不会是浴室净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