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闺门秀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Loeva

    赵琇就这么轻轻松松地去见祖母张氏了。张氏问她:“把方家五姑娘送走了么?”赵琇点头,又笑着抱上去撒娇道:“别生她的气了,其实这事儿跟她关系不大。”

    张氏爱怜地看着孙女,只觉得孙女长大了,也懂事了许多,不再象以前那么揪着点事儿就不依不饶了,可这么一来,她反而觉得孙女宽厚,方家却做得不够好:“这事儿确实不**的事,只是方家可恶。真有心要来赔礼,也该叫个大人来,否则让真正做了错事的人上门来赔罪,这才叫有诚意。让不相干的小女儿上门来受气,他们还真做得出来呢。有这样的家人在,方五姑娘若是真的攀上了皇家,日后有她受苦的时候。”说着她都叹气了:“广平王妃就没少受这个罪。”

    赵琇不吭声了。广平王妃钟氏做了几年太子妃,娘家人也一度水涨船高。可惜,她人品正直,不代表她娘家人也是如此。钟大老爷贪婪又愚蠢,不但贪墨公款,竟然还放弃亲妹妹妹夫和亲外甥,跑去支持颖王和山阴侯,落得今日的下场也算是罪有应得。只是可惜了广平王妃,竟是被娘家人生生气死的。

    想想方五姑娘那单薄的小模样,也是位多灾多难的病美人。她如果做了皇长子妃,未必比广平王妃强到哪里去。为了她能长命百岁,她还是嫁个普普通通门当户对的人家就好了。

    张氏的说话声拉回了赵琇的注意力:“想什么呢?我正跟你说话呢。”

    赵琇连忙赔笑:“对不起,祖母,我一时走神了。您刚才说什么来着?”

    张氏嗔了她一眼,将一个黄色的护身符递给了她:“今日一大早,我们家就去广化寺施了粥。这是寺里方丈给的符,我们祖孙三人,一人一个,已在佛前供奉了七七四十九天了,最是灵验不过的。方才我把你哥哥的给了他,这个你拿着,无论在家还是出门,都要随身带着才好。”

    赵琇对这些事一向是无可无不可的,但祖母的心意不能违,她就笑着接了下来,揣到随身带的荷包里去了。

    张氏又道:“方家赔罪的诚意不够,赔的礼倒是大方得很。我瞧着里头有不少上等的好纸笔,今儿你受了委屈,那些东西就都归你了,你自个儿挑去。若有哪些不要的,或是赏人,或是送礼,或是叫人拿到铺子里卖了也罢,都随你的意思。”

    赵琇知道方家送了礼物来,却没看是什么东西,听说全都由自己支配,倒也有了点兴趣,便要丫头拿礼单来给她看。不过说起铺子,她倒是想起来了。前几天哥哥赵玮跟赵启轩说要把赵泽给救下来,却不肯说要用什么法子,几日功夫过去了,不知有没有进展呢?

    且不说赵琇如何挑拣方家送来的礼物,方五姑娘方仁珠回到家里,就觉得身上疲惫不堪。虽然赵家那边算是安抚住了,但她还不能放松,得见到父母,提醒他们注意尚家的反应才好。谁知到了正院上房,屋里却只有大姐方大姑娘方慧珠,不见母亲的踪影。

    方大姑娘已经换了一身衣裳,重新梳洗过,涂了脂粉,端端正正地坐在罗汉床一侧做针线,看起来就是一副端庄稳重的淑女模样,任谁都挑不出错来。

    但她看到妹妹进门,脸色就阴沉了几分,不过很快又恢复了正常,若无其事地问:“妹妹回来了?赵家那边怎么说?”

    方五姑娘抿了抿唇,向姐姐行了一礼,便在她对面寻了张椅子坐下:“赵姑娘十分和气好说话,赵老夫人虽有些生气,但也没有追究的意思,只是有些埋怨,姐姐为何不亲自去赔罪?”

    方大姑娘心下一松,不以为然地说:“有你这位未来皇长子妃出面就够份量的了,我一个小人物去做什么?去找气受么?”

    方五姑娘又涨红了脸。她不是正主儿,明知会受气,也依然去了。即使被骂得狗血淋头,她也忍




分卷阅读460
    了下来,只因她心知自己家理亏。可姐姐这个态度,却让她开始质疑,她这般忍让是否有意义?大姐真的知错了么?

    方五姑娘咬牙对方大姑娘说:“还有一件事,赵家猜到姐姐是为了逃避跟尚家的婚事,才设下的套了。虽然他们答应了不会把事情往外传,但姐姐也别掉以轻心,尚家那边会怎么说,还不知道呢。”

    方大姑娘沉下脸:“你竟然把这种事都跟他们说了?!”

    “我没有说,是他们自己猜到的。”方五姑娘淡淡地道,“我不知道他们从何处得知方尚两家有意联姻,但世上聪明人多得是,姐姐也别把人都当成是傻子。还有,赵家无意送赵姑娘应选皇长子妃,姐姐过去是误会了,往后可别再做傻事了。”

    方大姑娘恨恨地拍了一下桌面:“定是二房的锦驹多嘴,把联姻之事跟广平王世子说了,世子又告诉了赵家人,他们才会知道的。锦骐方才出门前才告诉我,说锦驹在书房里对着客人们口没遮拦,如今别说广平王世子,就连族里,也都听说联姻的事了。若是事情不成,还不知会有多少流言蜚语出来呢!”

    方五姑娘不与置评,只问:“哥哥出门了?他去了哪里?还有,母亲呢?”

    方大姑娘面上的表情消失了,她又重新拿起了针线活,木然答道:“父亲回来知道了今日的事,亲自往广平王府求见,母亲则带着锦骐去尚家赔礼道歉去了。”

    方五姑娘眉头皱了起来。对广平王世子,是父亲亲自出面;尚家则是母亲与哥哥亲往;只有她一人去了赵家么?这也太过厚此薄彼了。若今日姐姐计谋得逞,受损最重的必然是赵家。父母待赵家如此轻慢,真的不要紧么?

    正思索着,方太太回来了。她看起来好象很疲倦,方大姑娘连忙扶她坐下,又从丫头手里接过热巾香茶,亲自侍候母亲,十足孝女模样。方太太看了,心中感叹不已:“你要是没糊涂就好了,本是最乖巧懂事不过的孩子,怎的就惹出了这么大的祸来?”

    方大姑娘红了眼圈,低眉顺眼地露出了愧疚的神色:“女儿知错了,让父亲、母亲受累,心里实在不知该说什么才好。粉身碎骨,也无以报答父亲、母亲的恩情!”她跪在母亲膝边,将头伏在对方怀中,脸上带着无比的依恋和感激。

    方大太太叹了口气,摸了摸女儿的头:“你呀……这一回就算了,往后可不能再胡闹了!”

    方大姑娘目光一闪,便落下泪来,伏在母亲怀中点头:“女儿再不敢了。”

    方五姑娘目瞪口呆地看着眼前的情形,忍不住问:“母亲,尚家那边……”

    “尚家没说什么。”方太太一脸庆幸地道,“我跟你们表婶说,这真的是误会。你大姐姐是因为害羞,才拉上了赵家姑娘,扭到脚是意外。后来见到你们尚表哥,她实在太不好意思了,又觉得那副模样丢脸,才不敢看他。至于月半轩的门,那是锦驹他们小兄弟几个昨儿在花园里胡闹,不小心弄坏的。锦骐可以做证。幸好这回一同被困的是赵家姑娘,她年纪太小了,连你们尚表哥也说,那还是个孩子,又是武将人家出身的,不象我们书香门第的女儿规矩有礼,踩着椅子就敢翻窗户,就算真被困在屋里,也有法子出去。若说是设的圈套故意要困住她,那是万万不能够的。你们表婶也想明白了,便消了气。只是出了这样的事,她也没心情再谈相看之事了,只能过了年再说。阿弥陀佛,这回算是有惊无险。”

    方五姑娘沉默了。这样的说辞,尚家真的会相信么?连赵家人都能想明白,尚家真的会上当?

    第二百九十七章 背约

    尚家是不是真的相信了方家的说辞,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反正尚家似乎对方家态度一如既往,虽然没再提起两家的婚事,却也没跟方家疏远了,当着面也是有说有笑的。方家嫡系长房一家子只当是蒙混过关了,安心等待着尚家再提起婚事。

    至于方大姑娘会怎么想,那就没人知道了。她既然不愿意明白向外人表明自己的真实想法,只说月半轩风波是一场误会,自己对与尚琼的婚事并不排斥,那当然不可能拒绝家人的安排。对方少卿与方太太而言,尚琼依然是他们心目中大女婿的第一号人选,他们无论是出于利益,还是爱女之心,都极力希望能促成这门婚事。

    尚家这边似乎摆平了,赵家那边也很宽容,只有广平王府这边不太顺利。方少卿到广平王府求见世子,谁知世子离开方家后,到了别的地方,回去得比较晚。方少卿在王府等了一个时辰,好不容易等到世子了,世子却没有跟他多说什么,只道要赶着去见广平王,不便招待,就命王府总管送客了。总管又在送客半路上向方少卿暗示,广平王府不理朝政,王爷与世子都不方便与朝廷命官来往,请他日后不要再来。

    方少卿很想拿世子去了方家一事反驳,但世子是受他儿子的邀请去的,可以理解为少年人之间的来往,而他本人却是实打实的朝廷命官,主动跑到广平王府求见,这就是两码事了。他终究还是记起了自己是书香名门出身,应该表现出读书人的风骨。怕被人冠上攀附权贵的污名,没有死缠烂打,而是乖乖离开了,也没有再来,只命儿子有机会一定要好生与世子结交。

    方锦骐牢记着父亲的吩咐。可惜他还没找到机会再次接近广平王世子,方尚两家联姻不成的传闻就传遍了整个方家。

    方太太对此有些恼火:“这是谁在乱传谣言?!”

    底下人反应上去的结果是,聚居一处的几房族人都这么说,追溯源头,极有可能是二房传出来的,据说是二房四太太跟几位妯娌聊天时最早提起此事的。

    方太太气得脸色煞白。方大姑娘也拧紧了眉头:“母亲,这定是腊八那日二房的蕊珠涉嫌偷盗赵家姑娘的随身物品,芯儿那丫头又打翻茶水污了赵姑娘的裙子,女儿命人去禀告婶娘,要婶娘处罚那两个丫头。婶娘不满女儿插手二房家务,这才故意传播谣言,败坏女儿名声的。”

    方太太冷笑:“还能有别的缘故么?总算她还不至于太糊涂,只在咱们方家传就算了,还不曾传到外头,否则光是这败坏家声的罪名,就够她喝一壶的!”生气的同时,她也有些不解:“二房虽不富裕。却也不至于到精穷的地步,他家丫头怎的眼皮子这么浅?一块帕子值什么?”

    方大姑娘也想不明白,也不想多想:“不管她们为的是什么。总不是好事。不过一点小事,罚都罚了,还理她们做什么?女儿只担心,如今在腊月里,几位婶娘总有回娘家的时候,若是跟娘家人多说了几句什么话……”

    方太太拍了拍她的手背:“没事。我会先行嘱咐她们的。她们也有女儿,怎会不知



分卷阅读461
    道方家女的名声有多重要?哪怕是为了自家骨肉着想。她们也不敢乱说话!”

    方大姑娘略安心了些,又抿嘴掩口带羞笑道:“母亲。我还听人说呢,几位婶娘私下议论,若是我们这一房与尚家表哥议亲不成,她们的女儿……”

    “这不可能!”不等方大姑娘有意无意地提出建议,方太太就断然否决了。

    方大姑娘脸色白了一白,脸上的笑容变得有些勉强:“女儿只是听到些传言……”

    方太太怜爱地摸了摸大女儿的头:“好孩子,别理她们怎么说。这门亲事除了你,再没旁人能攀得上了。尚家难道是寻常人家?尚琼长得再丑,他也是堂堂太傅之子。咱们方家其他几房的姑娘,有哪一个比得上你?只有你才配成为他的妻子。”

    方大姑娘咬了咬牙,面上不觉露出了几分悲凄之色。方太太见了,神情一肃,语气也冷厉起来:“怎么?你还是不想嫁给他?就因为他长得难看?!”

    方大姑娘打了个冷战,连忙露出含羞的表情:“女儿没有那个意思,听了母亲的教导,女儿早就知错了。婚姻是父母之命,女儿一切听从父亲、母亲的安排。”

    方太太这才满意地点点头:“好孩子,这样才对。父亲和母亲也是一心为了你好,你还年轻,不知道这门亲事的好处,等将来你嫁过去了,就明白父亲和母亲的良苦用心了!”

    方大姑娘乖顺地点头,悄悄掩住了眼中一闪而过的恨意。

    方太太的算盘打得好,也没将其他族人的小心思放在心上,只是世事哪能样样如她的意?没过几日,就有消息传来,京城里另一家中等官宦人家传出了消息,说尚夫人见了他家的女儿,对她十分满意,有心要聘来做媳妇呢。

    尚家有位太傅在,即使许多人家会因尚琼脸上那块斑而对联姻之事犹豫,但也有人会看中尚琼太傅之子的身份,想要搏上一把的。传出消息的这户人家正是其中之一。他家门第不高,但也算得上是书香世族,家中女儿论品貌才学都比不上方大姑娘,但以一般人的眼光看,也算是不错了。若是尚家愿意放低择媳标准,选中他家女儿,也是有可能的。最重要的是,面对这种传言,尚家没有人出面澄清。这就变相证实了传言的真实性。

    方少卿夫妻愕然。尚家对他们的态度明明没有改变,可一边说要忙于过年之事,无暇谈婚事,一边又跟别家议婚。这分明是在耍他们呢!难不成上回月半轩之事,他们还是记恨在心了?

    方少卿便埋怨妻子:“你是怎么跟尚家人说的?你不是说,他们已经消气了么?”

    方太太觉得委屈:“尚家表嫂对我有说有笑的,我看她不象是生气的模样,哪里想到会有这等变故?”她不肯死心:“传闻中她看中的那家女儿有哪一点比得上我们慧儿?会不会是误会?这是那家人妄想攀上尚家。自抬身价,才故意放的消息吧?”

    方少卿沉吟片刻:“若是那家人自作主张,只会惹怒尚家,况且女孩儿名声何等重要?他们就不怕婚事不成,他家女儿闺誉有损么?况且尚家又不见出面澄清,只怕空穴来风。未必无因。”

    “那可如何是好?”方太太急了,“如今托二房奕山两口子的福,我们家与尚家要联姻的消息早就传开了,若是最后尚琼娶了别家女儿,叫我们慧儿如何见人?”她不由得埋怨起了尚家:“两家怎么也是亲戚。小孩子不懂事胡闹,我亲自上门赔罪还不够么?他们若是心里记恨,明说就是,怎的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慧儿年纪已经不小了,若是受此牵连,一两年内议不上亲,岂不是耽误了一辈子?!她嫁不出去。她妹妹又要怎么办?”

    一提到小女儿,方少卿就打起了精神:“此事须得尽快解决。既然尚家已无心联姻,你也别痴等了。先前不是还有别的人家看中慧儿么?你好生择选一番。为女儿挑一户合适的人家吧,最好是能在朝中说得上话的,身份越高越好。选定后,先不告诉人,等尚家说定了亲事,再把消息放出去。也免得外人议论我们方家不守信。”

    方太太迟疑了一下,还是答应下来。

    接下来几日。她趁着年前送年礼的机会,见了几家从前看好的人家子弟。这是她先前就挑中的人选,分别是王尚书家的次子、眉山伯府丘家的次子,还有一位尚书的嫡长孙,一位侍郎的独子。

    王尚书是实权人物,深得新皇重用,虽然家底薄了些,妻子、长媳都带着暴发户气息,但这等人家不愁前程。王尚书诸子俱是嫡出,次子自幼读书,已经有了秀才功名,听闻功课很好,日后很有机会考中进士。若女儿能嫁给他,日后稳稳就能做上官夫人。虽然不是长媳,但上头的长媳论家世才华都远不如女儿,方太太很看好女儿日后嫁进王家后,能轻易夺得当家之位。

    眉山伯府丘家是勋贵,虽然不显山不露水,但他家嫡长子是御前侍卫出身,是新皇跟前得用的人,次子虽然不如长兄能干,身上也有武职。女儿若嫁过去,直接就是敕命夫人。日后倘若夫婿立下军功,再得封爵,也不是不可能。若有什么不足之处,就是丘家是将门,跟方家的书香门楣不是一路的,只怕女儿难以适应这等人家的生活。

    但方太太还有其他人选,那尚书之孙,侍郎独子,俱是才貌双全、家世显赫的好男儿,本身也不是绣花枕头,文的有功名,武的有名声,将来必定前程似锦。虽然性情各有优缺点,但女儿无论嫁给了谁,日后的生活都不会太难过。方太太是费了不少心思,才选中了他们的。如果不是尚家愿意帮方家促成方五姑娘坐上皇长子妃的宝座,尚琼本身又是极温和的性情,她还未必乐意将女儿嫁给他呢。

    如今重提旧事,方太太依然对长女信心十足。这几个人选的母亲,在方尚两家有意议亲之前,都曾隐隐向方太太表达了对方大姑娘的欣赏之意。方太太觉得,此番再提婚事,她们也应该会乐意才对。

    谁知,她提起的话头,王尚书夫人根本就没接。这让方太太有些尴尬。她猜想,大约是在腊八那日,王家大姑娘在方家生了气的缘故。虽然她觉得那是王大姑娘主动惹的事(方大姑娘没承认是自己搞的鬼),但她还有很多选择,也不乐意看王夫人暴发户的脸色,便按下不提了。

    接着,她又试探了别的人家,那尚书之孙早在几日前议定了亲事,只能放弃了,至于那位侍郎独子,本也是个不错的人选,可他家太太却跟尚家是拐着弯的姻亲,不知从哪里听说了一些风声,婉言拒绝了。方太太觉得很没面子,对方太太还一脸诧异地问她:“令嫒不是正跟尚家大公子议亲么?怎的又有意与小儿谈起婚事来?这可是违约啊!”
1...174175176177178...3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