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门娇女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奚愫
他也不相信她还真就是什么都不会。
例如她的骑术,不也是所有人都不知道她会那么精湛的吗?
她又侯府的嫡长女,再是不学无术那也是学过的,怎么着也还是有那么一两样过得去的吧。
只要她肯表现,便是再差,父皇和母后看在寿阳的份上也会夸她几句的。
可她还就把纨绔当成拒绝的理由了。
给她创造了这么好机会,她只要顺水推舟就好了,可她就这么直接拒绝了!
还真是——
晋王皱着眉头看了眼长宁,不知道说什么来形容她的好。
她不知道这样的机会是其他的人盼都盼不来的啊?
这样的机会就被她白白地浪费了。
晋王心里暗恨长宁不知好歹,把他创造好的机会给浪费了,可他也没有再说什么。
一次他可以装是随口,再来一次就太刻意了。过犹不及。
而且姜长宁那丫头还不知道配合。
他就不明白了,自己是皇子王爷,长得玉树临风,看上她不是她的运气吗?
可上次是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自己送她的赤云,今日又是如此。
晋王心里有些窝火。
这一插曲很快就过去了,正庆帝坐了一会儿就带了人离开。
临走的时候,宋淮看了眼长宁,伸出大拇指朝她晃了一下。
长宁眨了一下眼睛,面色如常只是没有看到。
正庆帝走了之后,再是坐了一会儿,这边也就散了。
苏氏带了长宁姐妹几个告辞出宫。
来的时候长宁和王岚以及姜敏珠坐一辆马车,回去三人还是坐一辆么车。
长宁眯着眼睛靠着车壁休息。
姜敏珠狠狠地瞪了长宁一眼。
她心里是很不畅快的。
这姜长宁什么都没有做,到后来还是把众人的目光都吸引了过去,不想她都辛辛苦苦地准备了好些天,最终连一个第三名都没有捞到。
姜敏珠狠狠地瞪了一眼也没说什么话,转头低声与王岚说起了话来。
……
淑妃回了长禧宫,就派了人过去守着只等正庆帝那一散就把晋王请了过去。
“母妃。”
“嗯。”淑妃嗯了一声抬手示意了一下,殿阁里的人退得干干净净。
晋王带着笑容坐到了淑妃旁边,伸手给淑妃添了茶,又给自己倒了一杯,一边问道,“母妃,什么事啊?这般严肃。”
其实他心里是有底的。
叫他过来无非是为了姜长宁吧。
淑妃没有喝茶,而是一脸严肃地看了他片刻,然后才问道,“皇儿,你到底是想做什么啊?”
晋王道,“儿臣不知母妃说的是什么意思。”
“你还给我装!”淑妃伸手在他头上一拍,“那个姜长宁,你想做什么?你别以为我不知道外面的传言?”
宫外都在传儿子看中了姜长宁,她怎么会没听说过呢?
“母妃。”晋王把茶杯放好了,认真看着淑妃说道,“我想娶她为妃。”
“不行。”淑妃半点考虑都没有,直接就一口否决了。
“母妃,她是我心仪的姑娘。”晋王说道。
“她不行,她的性子和为人都不合适。”淑妃说道。
晋王不赞同了,“怎么就合适了?没有谁天生就适合做什么的。”
淑妃看了她一眼,把声音放轻了几分看着他语气深长地说道,“皇儿你是要做大事的人。”
晋王严肃地点了下头,“母妃您放心,儿臣不会忘记自己的目标的。”
淑妃摇了摇头,依旧是那一句话,“皇儿,她不合适做你的王妃。”
晋王道,“母妃,她肯定会合适的,她是侯府嫡长女,长得又好,至于性格——姜长宁她不就是脾气大一点?那不是什么大事,她一个姑娘家家的嚣张能嚣张到哪去?”
淑妃定定地看了他一眼,摇头笑了,“皇儿,你觉得她脾气大没有关系吗?”
第二百七十六章你若喜欢,纳了她便是。
“母妃,儿臣喜欢她。”晋王道,“您就答应了儿臣吧,父皇母后那边只要您说看中了,父皇肯定会不会,如此母后也会同农艺的。”
只要母妃点头答应了,父皇和母后他们应该是没有多大的问题的
分卷阅读281
,而且他们也喜欢姜长宁。
姜长宁又是侯府嫡长女,她的身份也够。
淑妃冷笑了一声,不客气地又打了一把他的头,“你这是晕了头不成?”
谢皇后当然会同意的,不,谢皇后巴不得儿子娶个没用,整日的惹是生非的人呢,因为这样对东宫的太子百利而无一害。
她是整日在想着挑哪家的姑娘对儿子更有帮助,他倒好,自己看上了姜长宁那个草包。
“她不合适,不过她妹妹姜敏玥倒是不错。”淑妃说道,“端庄大方,规矩礼仪都是极好的,人又谦逊温和,又有才华。”
听得淑妃提起了姜敏玥来,晋王皱了眉头,“母妃。”
“皇儿,你的王妃是要打理你整个王府,要和各家夫人交际来往的,那姜长宁她有那个能耐?”淑妃嗤笑了一声,说道,“到时候娶了她回来,她只会天天的给你惹祸,后院起火就会让人有机可乘,到时候莫说你要做大事,没准你自己都成了别人砧板上的鱼肉。”
“不会的。”晋王摇头说道。
“你能保证她不惹事?能保证她打理好王府?能保证她能与各家夫人打理好关系?”淑妃问道。
“母妃……”晋王叫了一声,然后沉默了。
这些他都保证不了。
毕竟姜长宁的性格如何,这都是大家都知道的,他当然也是听说过的。
“看,你也保证不了吧?”淑妃笑说道,“姜敏玥是个不错的,可惜了,就是她外家那边太过落魄了不能给你带来什么助力。”
淑妃挑中的几个闺秀里,还真就有姜敏玥。
淑妃顿了一下,“若是你喜欢,纳姜长宁当侧妃可以,正妃是不行的。”
“可是怕是她不会愿意,还有姜侯爷也不会同意的。”姜长宁性格那么大,她愿意当侧妃?这个晋王还真是没把握,若她喜欢自己,那说不准,可是她现在完全都很抗拒自己,送她马她拒绝,给她创造露脸的机会她直接就浪费掉。“母妃您看中了姜敏玥?”
淑妃当然明白他的意思,“对,我挑的几个人里有她,你自己明白的,靖安侯府是不可能把两个姑娘都送入王府的。”
姜家怎么会同意把两个女儿都嫁儿子呢?便是一般的人家也不会姐妹两个共侍一夫的,除非姐姐死了,为了照顾孩子姐夫娶小姨子的事还是不少的。
晋王点下头。
“你自己明白就好。”淑妃道,“其他几个闺秀,人品容貌能力和家世也都是出挑的。”
也不一定就要选姜敏玥当他的正妃。
还有其他的人选在。若是儿子硬要喜欢那姜长宁,那就可以挑其他的闺秀做正妃。
晋王最后望着淑妃说道,“母妃您真的不同意儿臣娶姜长宁吗?”他还想做最后一次的争取。
淑妃轻轻地摇了摇头,“我绝对不会同意的,若是你去求了你父皇赐婚,那我就去跪求你父皇不要赐婚,你若是不想我跪死在御书房前,那你至此就断了这个念头。”
这一番话淑妃一字一顿说得极慢,看着他的目光又是极其的温和。
晋王张了张嘴最终什么都没有说。
淑妃也沉默,伸手端了茶一口一口慢慢地喝着,也不催他,只等他自己做决定。
过了半响,晋王才开口说道,“母妃您若是不同意姜长宁当我正妃的话,那就选姜敏玥吧。”
母妃说得出,便会做得到。
若自己真是不管不顾去求了父皇赐婚,那母妃肯定会去跪求父皇。
而母妃挑的其他的人,有姜敏玥那样的能力帮到自己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好。”淑妃欣慰地看着他点了点头,温柔地笑了,“皇儿能以大事为重,母妃甚是放心,等将来大事成了,你想做什么都成。”到时候整个天下,那万里河山都是儿子的,什么样的美人得不到?
晋王微微地笑了,陪她说了一会儿话然后才告辞出去。
出了长禧宫的大门,晋王脸上的笑容便是慢慢地敛了下去。
放弃姜长宁?
不,他是不会放弃她的。
然而,那般厉害的姜敏玥他也是要娶的。
熊和鱼掌,他都要。
她们姐妹两个,他都要定了!
……
晚上吃了饭,等晚辈都先回了,又把下人都打了出去,苏氏和姜老夫人以及姜恒说着今日宫里的事。
说完了,苏氏忧心忡忡地看着两人说道,“母亲,侯爷,这可是怎么办才好啊?以前外面的传言,我们可以不当回事只听听就好,可今日当真陛下和皇后娘娘,淑妃娘娘等人的面呢,晋王殿下就那么说,看来晋王殿下是真的中意宁儿,可是宁儿的性子,皇家规矩多又严,宁儿她哪能适应得了啊。”
姜老夫人皱起了眉头,“嗯,宁丫头不能嫁入皇家。”
这王妃听着是风光,可王妃哪是那么好当的?皇家媳哪是那么好当的?
每一代帝王更迭,几乎都是每一步都染着鲜血,明里暗里都会死无数的人。
作皇家媳自然也是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那丫头没脑子,行事任性嚣张,到时候别是她自己丢了命不说,还连累整个侯府。
所以,是万万不能的。
不过宫里的淑妃娘娘会不晓得那丫头的性子吗?
她会同意宁丫头当王妃?肯定不会,如此一想,姜老夫人心里也稍稍轻松了些。
晋王也是一脸的沉重。
他仔仔细细思量了一番,他担心的是到时候宫里会把圆圆指给晋王做侧妃!
这正妃宫里的淑妃估计是看不上圆圆的,而晋王也不是把情放首位的人,所以考虑到利害关系,他也不会同意娶圆圆为正妃的。
不能当正妃,那还有侧妃啊!
而他怎么会让圆圆给人去当妾?侧妃听着是好听,也是会上皇家玉蝶的,可那还不是妾?
苏氏叹了一口气,道,“我们得赶紧把宁儿的亲事给定下来才好。”
第二百七十七章人选
“对,得赶紧把她的亲事定了下来。”姜老夫人很赞同苏氏的提议,她说完又看向姜恒,责备道,“若是当初没和薛家退亲,那现在也不会惹出这样的麻烦
分卷阅读282
来。”
若是没退亲,那丫头现在都嫁去了薛家,和薛昙敬成了亲,便是晋王再有心思,他也不能强取豪夺夺了臣子的妻子。
她当时就不同意退亲的,可那丫头胡闹,儿子也纵着那丫头,若非如此,现在哪会这样的麻烦?
姜恒却一点都没后悔,那薛昙敬哪是良配?不过这是自己的老母亲说的话,他也没顶嘴,只是说道,“我会抓紧给圆圆定一门亲事的。”
现在那丫头在侯爷他的眼里是哪都好,他做主的话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定下来呢,前头不是就还看不上王岩呢!真若是让王岩配姜长宁那丫头,可是人家王岩委屈了呢,苏氏撇了一下嘴,说道,“侯爷,现在只怕是满京城的人都已经知道了晋王殿下看上了宁丫头呢。”
这晋王殿下看中的人,谁有胆子与他抢人来着?
姜恒也知道,微微皱了眉头在心里把自己的几个至交拉了出来算了一下,看他们是否有适龄没定亲又合适圆圆的儿子。
姜老夫人说道,“这京城定不下人来,那就往京城外找。”只要把亲事定了,绝了晋王的念头就行。
总不能因为京城找不到人就不找了,然后让那丫头嫁给晋王吧?若是那死丫头真嫁给了晋王,那侯府的上空就如同悬了一把随时会掉下来的刀。
将来每天都得要提着心过日子了。
姜恒道,“圆圆那性子,远嫁了回头出了什么事谁护着她呀?”嫁在京城,娘家近,有什么事也有自己照应着,将来还有她的两个弟弟能给她撑腰。
所以,姜恒是不愿意女儿远嫁的。
“宁丫头那性子是容易闯祸,自是嫁在京城有娘家照应的好,可是现在的情形,容得我们考虑那么多吗?”姜老夫人说道。
若是能嫁在京城,她当然不会故意要把那丫头远嫁了。
可形势逼人啊。
“母亲,侯爷您二位先别急。”苏氏安慰说道,想了一下说道,“母亲,侯爷,我娘家有个堂侄,个子高高的一表人才,为人忠厚老实做事又踏实,过年的时候我大嫂还给我来了信,说堂侄的夫子说他今年秋闱肯定能上,大伯母还拜托我等来年他来京城赶考的时候照顾他一二,他今年十九岁,就是济南离京城就是远了些,可是这也没有关系了,回头他高中了,侯爷您给他在京城谋个差事,让他们搬来京城住那不就是离侯府近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