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行在诸天世界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萌天枫枫
鱼和尚不笑了,因为涉及到自己,尤其是当自己有可能成为别人眼中的大傻瓜时,相信任何人都不会笑的出来,哪怕他之前笑的有多开心。
换成四大皆空的和尚也不例外。
因为和尚也要脸。
鱼和尚道:“看起来不好笑了。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方不言感觉鱼和尚发生了一点变化。它让鱼和尚身上多了一点“生动”的意味。以前的鱼和尚就像一座佛像,虽然同样慈悲和善,却绝对不会和他这样开玩笑。现在的鱼和尚,更像一个普通人。…,
方不言不知道这种变化是好是坏,但是他希望看到鱼和尚现在这个样子。
方不言:“我也会笑,但是我笑的是他们。”
“炼虚很难吗?确实很难,但是更多的人以此为借口为自己设下了一道枷锁,不仅强迫自己,还强迫别人都认为这个境界高不可攀。他们的心气已经丧了。”
“所以这些人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了,而这些人之后的人,便将这种自我设立的枷锁当成常识。下意识的认为炼虚只是传说,和仙佛都是虚无缥缈的东西,从来都没有人成功。”
“当有人嘲笑我,我会反过去笑他们。他们笑我狂妄,我还要笑他们怯懦。前人并非是不可超越的。。一时做不到,不代表一世做不到。如果真的放弃了,人云亦云,这才是最可悲的。”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方不言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熬制出一大碗“鸡汤”。
只是方不言有些遗憾,这碗“鸡汤”的最佳受众应该是陆渐这样的年轻人,而不是垂垂老矣的鱼和尚。
尽管这番说辞令鱼和尚耳目一新,听的如痴如醉,只觉大有所获。道:“施主学究天人,思维脱俗,贫僧甚为佩服。”
方不言连道不敢。
并非是鱼和尚在思想上不如方不言深邃。只是方不言毕竟历经数世。 。思维方式自然与此界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和对一些事物的反思也与此界中人格格不入。
所以他的观点才令鱼和尚大受启发。
这是方不言占据主导的缘故。若是反过来要他与鱼和尚谈经论道,在这一点上他不如此界古人多矣。因此方不言才会说“术业有专攻”。
轻咳一声,方不言道:“方才在下班门弄斧,并非炫耀,而是为大师演示破解六虚毒的第二种方法。”
鱼和尚思绪急转,已有分晓,说道:“施主真气至精至纯,贫僧闻所未闻,莫非破解六虚毒的方法就在其中?”
方不言道:“在下无意中汲取到一丝月华之力。萌天枫枫记得看了收藏本站哦,这里更新真的快。加上有些际遇,方才成就这身真气。”
他虽然说的简单,鱼和尚却听出其中之风险。天地之力何等浩瀚,哪怕一丝一点,也不是凡人若能应对。不过这也解释了方不言如何成就了这一身精纯至极的真气。鱼和尚只能说方不言实属侥幸,他的经历几乎不可复制。
方不言道:“大师身上的六虚毒,究其本质,也是一种真气。只是有天地之力的渲染,品质极高,所以寻常真气才无法将之驱逐。之所以称之为毒,不过是此真气近乎神力,凡夫俗子不能承受,只会被慢慢消磨尽生机。”
“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正因这道真气蕴含天地大力,如附骨之疽,难以驱逐。大师何不反其道而行之,将之化为己用?…,
方不言如此一说,鱼和尚就已经明白,道:“施主是想让贫僧修炼黑天书,以六虚毒转化劫力,以此消除六虚毒之害吗?”
方不言先是点点头,接着又摇摇头,鱼和尚不解其意,问道:“可是贫僧说错了吗?”
方不言道:“大师的思路没错,确实可以效仿在下将六虚毒转化为劫力。如此自身不仅了结一项祸患,更能平添一门神通。然而大师不要忘了,六虚毒并非可以循环再生,源源不绝,纵使大师将这道六虚毒转化。可一旦劫力用尽,大师自身真气终究不足以弥补,那时大师又要如何?”
鱼和尚此时也是冷汗淋漓,正如方不言所言,六虚毒终究不是他自己的真气。尽管利用黑天书可以化解,但是劫力与之后的真气若不能互相转化,依旧是走了有无四律的老路子。
鱼和尚道:“阿弥陀佛,贫僧终究不能免俗,一旦涉及自身生死,也是利令智昏了。”
方不言道:“在下说的两种法子,前者虚无缥缈,后者治标不治本,乍看是在戏弄大师,然而事关在下得第三种办法,不得不做此铺垫,在下却是能保证第三种法子绝对可以化解六虚毒。”
,
(iishu)是,,,,!
第二十五章 所悟
【】(iishu),
鱼和尚苦笑道:“贫僧自幼修研佛法,原以为一颗禅心沉寂如空,外界任何事物都不能动容。而今遇到施主,才发觉修为还如此浅薄,以至于心如这落叶,随风而动,不能自持。”
方不言反问道:“那大师认清自己了吗?”
鱼和尚闻言一怔,久久不语。
此时一片枯叶缓缓落下,正好落在鱼和尚身上,鱼和尚如梦似醒,拈着这片落叶笑道:“原来是和尚心动了。”
鱼和尚借用的是《六祖坛经》中的一段公案。
《坛经》中云:“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游历至此的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法性寺法师印宗闻得这番妙论。。当即与他攀谈,得知其即大名在外、耳闻已久的惠能,就请高僧为他剃度,完成出家仪式,并恭请其正式即位禅宗六祖。
鱼和尚道:“悟者谓一切从心起,心不起则一切不起,心不动则一切不动,故说心动。贫僧原以为已经堪破生死,谁知对生死仍有畏惧之心,故至此不得清净。”
方不言道:“如此大师自认是凡人否?”
鱼和尚沉吟片刻,道:“原是不知,如今贫僧晓得了。贫僧所求者是佛,却不敢奢求成佛。此时仍在求佛路上不得解脱。只是贫僧自幼修持佛法,数十年来如一日,故而放不下佛。”
方不言道:“大师可知佛是过来人。 。人是未来佛?”
鱼和尚摇摇头,又点点头,道:“在遇到施主前不知,遇到施主后知道了。”
“大师有何想法?”方不言继续追问。他似铺开一张大网,以言辞构筑为犀利剑锋,将鱼和尚一步一步逼入网中。
鱼和尚忽然起身,五体投地以佛门最高礼仪面向西方顶礼膜拜,而后缓缓起身,道:“一切恐惧皆是心生,如今贫僧仍是敬佛,却不再畏佛,只因贫僧对佛仍有敬畏,认为凡身种种智慧开悟皆不及佛。如今贫僧却是想明白了,贫僧如何成不得佛?”
鱼和尚此时逆行七步,竟成步步生莲之相,而后鱼和尚一手指天,一手向地。萌天枫枫记得看了收藏本站哦,这里更新真的快。道:“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大金刚神力自行运转,气机勾连之下,鱼和尚自身法相自生,本是古拙沉雄,朴实无华的大愚大拙之相。却在此刻化为下坼地圮,上决浮云,吞吐星汉,藐睨众生的唯我独尊相。
鱼和尚身上气势再度变化,唯我独尊之相互转柔和,却是生机骀荡,神色做派一派天真,仿佛此人有生以来,便不曾沾染丝毫尘俗秽滓,始终保有赤子童心。
方不言赞扬道:“出之如泉,不知其所来;收之如雨,不知其所止。跳脱天真,不丧本原,这是花生大士的极乐童子之相!”
鱼和尚闭目不语,手中一招,一截枯枝应手而来。鱼和尚借树枝刻下了一幅小像,小像笔力沉着,意韵深远,只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一个清寒寂寥,深邃无极的头陀貌相;…,
方不言在鱼和尚勾勒时便细细盯着他的动作,只觉其中神妙暗藏,不可言喻,似乎蕴藏了无尽天地。而随着画像完成,画中人物似乎活了一般,方不言只感觉天地间似有一种无形气机苏醒,正在探查他的一切,由表及里,似乎要将他所有的秘密挖掘出来。让方不言凭空产生一种暴露感,好像他身边出现一面镜子,将他浑身上下乃至灵魂都映照的一清二楚。
方不言心神一震,随即与画像气机断开联系,那种莫名感觉也随之消失。
方不言道:“大师所刻画的是渊头陀的画像吧。渊头陀性子沉静,多谋善断,有‘九渊九审’之说,则是说世间深渊分为九种,有大有小,有深有浅,有浊有清,有动有静,尽管平明如镜,却能法照万物。”
方才是方不言无意中将自身气机与渊头陀画像气机勾连,而渊头陀法相特性如此,才让方不言有一种被窥伺之感。这也是方不言没想到渊头陀“九渊九审之道”竟然奇妙至此。。真能如明镜一般可映照万物。也是他没料到鱼和尚能将渊头陀法相刻画至如此传神。
鱼和尚抬头望了方不言一眼,手上动作不停,又刻下了一副小像。随着他的勾勒,原本渊头陀“九渊九审”之相随之消逝。一种钝拙滞涩,了无生气的气息在他身上蔓延;然而这种死寂的气息到了极致,却隐隐能觉察出其中深深隐藏之一线生机。
这一会,方不言叹息道:“大衍五十,天道四九,遁去得一。大苦尊者一生悲苦,多次遭遇厄境,然而往往死中觅活,求得生机。”
鱼和尚手中枯枝似乎承受不住灌注于中的神异,在鱼和尚勾画下一幅图像时忽然折断。鱼和尚叹息一声,将枯枝放到地上。
而此时天边忽然银光大做,一轮圆月冲破云层。 。跃将出来,鱼和尚身上不震不正,死中觅活的万法空寂之相流转消散。缕缕清辉洒落在鱼和尚身上,霎时间鱼和尚圆润皎洁,无慎无笑,宛如一尊玉人。
方不言道:“冲大师出身前朝皇族,清雅高华,珠辉玉润,衣带飘摇,犹如山间流风,洗尽万古长空,有如一轮朗月,真乃是一代雅士,无双玉人!”
鱼和尚身上复归那古拙沉雄,朴实无华的大愚大拙之相,待到此法相也消逝不见,六种法相一一在鱼和尚身上显现流转。一开始还有些生疏与格格不入,而后法相之间转化越来从容,最终六种法相尽皆归于无形,露出鱼和尚真身,虽然干瘦,一种圆满之意流露而出,显然是方有所悟,心有所得。
鱼和尚冲方不言道:“原来如此,大金刚神力走到最后应该化去本相,方可进入无法无相的境界。萌天枫枫记得看了收藏本站哦,这里更新真的快。不拘于世间一切法则,由本我进入无我之境。”
鱼和尚说完,大金刚神力随念而动,如波涛汹涌而至方不言身前。
方不言顿时感觉一种无形压力向他涌来,不过他并未躲避,而是选择运转大金刚神力迎了上去。却是他心有所感,知晓鱼和尚正在向他显现并传授大金刚神力更上一层的经验。
此时的大金刚神力不同以往,能大能小,可有可无,以无相为有相,以有相入诸相,藏天地于芥子,化微尘为宇宙。以无观有,万物皆有,以无观我,本无一物。
此处的无法无相不仅是一种佛法境界,还转变为一种武学心法。即所谓:以无法为有法,以无相为有相,以无限为有限,化之于天地,放之于无穷!
大金刚神力经鱼和尚所悟,已经彻底脱离九如禅师的影子,完晋入到新的境界之中。
鱼和尚自顿悟中醒来,睁开眼睛向方不言问道:“施主为何如此帮贫僧?”
,
(iishu)是,,,,!
第二十六章 先天之道 三
【】(iishu),
方不言却道:“大师对于如来怎么看。”
鱼和尚道:“过去是如来,现在是如来,未来唯我是如来。”
方不言抚掌大笑,道:“恭喜大师,自此道成也。”
鱼和尚不见有喜色,他如今境界大增,智慧以及眼光比之刚才的自己是不可同日而语。如今鱼和尚跳出局中,以旁观者得视角回溯前事种种,已知道今日所作所为,所言所语皆是步入方不言之局中。
然而此局中,除了大金刚神力,方不言便再无任何实质性的好处,却促成了鱼和尚今日尽悟前路,从此炼虚对他再无阻拦。
佛门笃信因果循环,因果之说并非只是空谈之需,而是佛门大贤早已洞彻世事。。知道天地之间凡事万物之间并非独立,必有关联,此关联便是因果。
如今鱼和尚借方不言成道有望,不论其中有何曲折,终究是鱼和尚欠了方不言一个大因果。
而似他们这等人,境界越高深,便越是能察觉到心性精神层面对于追求“武道”的重要性。是以鱼和尚方不言这等人,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愧对于心的,这样只能使心神蒙尘,断绝自身道路。
所以不管这其中牵扯到方不言什么算计,鱼和尚欠方不言的这个因果绝对要还。
而鱼和尚实在不解的,便是方不言如此苦心孤诣促成他境界上的突破,究竟是所图为何?
所以他才会向方不言追问。
不要以为佛门中人都是慈悲为怀的迂腐秃驴。 。隐居山林整日里只钻研经书,不食人间烟火。
佛乃是佛门至高追求,佛门中成佛也叫正觉。此正觉,名为无上正等正觉,梵语叫阿耨多罗三邈三菩提,意思是宇宙间真正平等,觉知一切真理之无上智慧,亦即究竟圆满的佛果。
正如官场之中,想要成为清官就要知晓贪官手段,甚至要比贪官更恶。佛门中修佛之路也有“杀生为护生,斩业非斩人”的斩业断罪修持之法。
是以其中佛法精深者尽皆是洞彻世事者,一颗心早就在红尘中洗练的通透,见识过太多算计。只是这些和尚洞察世事是为了更好的修行。萌天枫枫记得看了收藏本站哦,这里更新真的快。而非是借机行阴谋诡计,霍乱人心之事。所以佛门高人给人的感觉都是智慧精深,不谙俗事的模样。
其实他们只是看破不说破而已。
鱼和尚行走江湖几十年,修行于红尘中,对于人性见识的已经太多,他虽然始终坚信人心向善,但是也有许多恶人极尽之恶事。
对于这种事,佛门自然也有应对之法,不然也不会有金刚怒目之说。
方不言道:“大师不觉这条路太过冷清了吗?”
鱼和尚回首道:“这便是施主帮贫僧的原因吗?”
若说以前鱼和尚对方不言只有欣赏,甚至是佩服,而今却是复杂莫名。因为在鱼和尚先前看来,方不言此人算计之深,布局之远。便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而等到发觉,却是为时以晚,正入彀中。…,
而今鱼和尚听了方不言的回答却有些看不清方不言到底是怎样的人了。
方不言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毕竟能登上此路之人本来就少之又少,大师便是一个,若是此路上少了大师,岂不是憾事。”
鱼和尚道:“施主胸襟,贫僧不及。”
方不言笑了笑,道:“大师可知短短时间夸了在下几次?”
鱼和尚道:“几次都不够,纵然贫僧数次佩服过施主胸襟气度,然而施主胸襟气魄之大,仍是贫僧所不能想象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