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你一夜星空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皎皎
说到这里,蒋园微妙一停。正如说相声有逗哏和捧哏这两种分工,李泽文很配合的问:“她第一个孩子的出生日期是?”
蒋园的笑容更微妙了:“孩子是在婚后七个月出生的。这孩子是不是第一任老公的,很值得商榷。”
“我觉得你可能想太多……”周翼摇头,“还有一种可能,孩子是早产儿。”
在蒋园接收“线人”的资料时,周翼也配合着在公网上做背景调查,对此案件的前因后果很了解。他说这话,不是要和蒋园抬杠,只是要指出所有的可能性——所谓真理越辩越明,道理越讲越清。
“如果是普通的家庭,孩子在结婚后七个月出生,我肯定认为孩子是早产,或者是带球结婚;但对柳心艺这个复杂的女人来说,她老公‘喜当爹’的可能性极大,”蒋园翻了个白眼,“至于谢小林知不知道这孩子的生父是谁……说这个也没意义了,老婆还在坐月子时,他就死了。”
李泽文点了点头:“说说她的第二任丈夫。”
“歌舞团的女孩子,长得又漂亮,在什么地方都不乏人追求的。柳心艺二十六岁时,也就是她老公死了一年后,她结了第二次婚,丈夫是一名海员,叫程致远。婚后一年,她和程致远又生了个女儿,这就是程茵。她的大女儿也跟着后爹姓,叫程若。”
“能让大女儿跟着后爹姓,可能有那么一段时间,这一家四口的家庭关系还是可以的。这一次婚姻的持续了六七年时间,就在程茵上小学的那一年,柳心艺和程致远离了婚,两个女儿都跟着母亲。接下来的这些年,柳心艺没有再婚,一个人带两个女儿生活。”
李泽文问:“她的经济情况调查结果如何?”
“常见的情况是,一个离异的女人带着两个两个女儿生活,日子肯定是比较艰苦的。柳心艺肯定不属于这一类。第一任丈夫是企业家,第二任丈夫的经济条件也不错,要知道二十几年前海员的月薪是工薪族的十几倍,他们是拿美元的,”蒋园说,“更别说也许还有潘昱民给钱。她是很漂亮的女人,挣钱肯定不是件难事。”
“程致远的联系方式找到了吗?”
“毫无难度。他现在是中恒远洋集团一艘远洋油轮的船长,每年工作半年休假半年。线人给了我程致远的手机号,但没用,打通后语音提示不在服务区。很可能他此时正在漂泊在海上,要联系只能打卫星电话——但我没拿到卫星电话号码,我们手头也没有卫星电话。”
周翼接上她的话:“我一位朋友就在中恒的总部做hr,我问了他,他表示明天上班后就会在系统里查询程船长的卫星电话号码。”
“程致远的照片呢?”
“照片我还没来得及找,我想没难度,随便一搜应该就有。”
确实没难度。
信息时代里,每个行业里能做出成就的人都不可能毫无踪迹。几乎是眨眨眼的功夫,周翼就在远洋集团的官网上找到了程致远船长的照片并将之放到投影幕布上——看到屏幕上那位穿着白色水手服、颈上挂着望远镜、肩章四道杠的中年男人后,饶是李泽文素来冷静,看到照片的一瞬间也陷入了无语状态。那瞬间他竟然想到,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嘈点太多以至于无法吐槽”吧。
周翼谨慎道:“这位程船长和早上见过那位潘总工长得……比较像。”
“简直和三流一样,老公也要和前男友长得很像,”蒋园发出“呵呵”的冷笑声,“如果说之前是间接证据,现在这个就是铁证了!就算是郗羽恐怕也只能承认潘昱民和柳心艺有私情了吧。”
的确是十分巧合,巧合得堪称“无可辩驳”。
真是复杂的一家人,李泽文给自己倒了杯水:“说说程茵的姐姐程若。”
蒋园的精神再一次振奋起来,并且比今天所有的状态的都振奋,她重重拍了下茶几,就像几百年前的县太爷升堂后拍惊堂木一样。
“这就是我要说的,最有意思的一点——程若死了。”
说不好是因为声音的刺激还是因为这句话的刺激,李泽文停下了喝水的动作,猛然抬眸看向蒋园。
蒋园显然很为自己放了如此大的一个卫星而得意,而李大教授吃惊的表情有效的刺激了她的表演欲。
“没想到吧?”
蒋园从墙壁旁拖过白板,用力地将手中一张照片钉上白板上空余的地方。
“这就是程若的照片,线人给我的。”
程若的照片也是证件照里弄出来的,因为年头久远,像素同样不太高。照片里的程若留着长发和刘海,和程茵有**分相似——这也难免,姐妹俩都五官特征明显遗传自母亲。
周翼着看着蒋园的举动,忍不住莞尔,他没忘记自己的本职工作,立刻在投影幕布上展示了一张死亡证明。
李泽文盯着屏幕。死亡证明是警方开具的,十分简略,仅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这几个要素,上面写着:14年前的5月16日,程若在南都市的崇光湖溺水死亡。
“最有意思的是时间,5月16日就是潘越坠楼后的第四天。”蒋园说得意味深长。
李泽文转过身看着蒋园:“这是命案,警方一定有程若溺死事故的调查报告。”
“我虽然很能干,但还有那么能干,”蒋园兴奋的神色退却不少,“公安系统的档案保管是很复杂的,纸质文件、电子文件,不同权限能查到的资料不一样的。我已经委托线人进一步查询了,大概在两天内可以拿到案卷。”
李泽文点头表示赞同。
“我敢保证,程若的溺死事件里面一定有很多名堂,”蒋园发出微妙的笑声,“在柳心艺和潘昱民这样微妙的关系下,两个人
分卷阅读124
的儿子女儿在一周时间前后死掉——没准这两还是同父异母的兄妹……”
是啊,任何一个稍微有社会经验的人恐怕都会觉得这里面不单纯。她这么兴奋也情有可原,不论从哪个角度说,这都是一条极其重要的线索。
“至于程若死后发生了什么,这就是我们已知的内容了。当年六月,柳心艺和程茵母女两人的户籍资料迁移到了相邻的安江省。之后,柳心艺就完全没有任何消息,我也完全找不到她工作的证据。在程茵参加高考那一年,柳心艺去了加拿大,改了国籍,这也是我了解到的她国内最后的记录。”
“查不到她回国的记录?”
“查不到。至少以‘柳心艺’这个名字来查,没有任何出入境记录。”
“程茵跟我说过,数年前她母亲和一个加拿大华人结了婚,随后去了加拿大。柳心艺既然是通过婚姻移民去的加拿大,那她有极大可能改了姓。”
“我怎么完全,丝毫、一点都不奇怪呢?”蒋园加重语气,“柳心艺长得很漂亮,哪怕她已经年过四十岁,也很漂亮。对她这样漂亮的女人来说,找一个有钱的男人作为长期的饭票,一点都不难。哪怕她有情人,嫁了两次,死了一个老公一个女儿,有很复杂的过去,也总有男人不介意这些缺点。”
“……”周翼低下头轻笑,“总觉得这话不太对。”
蒋园“哼哼”冷笑着瞪了一眼周翼,又说:“你要不要查他母亲的近况?你想知道的话,我通过加拿大这边的渠道来查,我接下来就去安排。”
作为大公司的信息部副主管,蒋园的办法确实很多——这些年国内移民加拿大的富人非常多,向加拿大转移资产的人也很多,为了彻查某个人的背景,她在加拿大当然有着丰富的人脉。
“不要动用加拿大的关系。那边办事效率太差,起码需要好几天时间,真的想要知道柳心艺的近况,还有许多更有效的办法。”李泽文说。
“对啊,更直接的办法就是你直接问程茵了,虽然我认为她未必会告诉你实情……但也没准是吧?她明显对你很有意思呢。”蒋园深沉地摸了摸下巴,“程茵这一家人,迷雾似乎比潘家还要浓呢。”
李泽文没作声,他面前摆放着蒋园今晚的硕硕成果,垂着眼眸思索了一会。
蒋园提示他:“还有一点,今天这些发现,要不要告诉郗羽?”
周翼也说:“还可以让黎警官再去档案室查一下?他既然能找到潘越事件的案卷,应该也可以找到程若溺水事件调查的卷宗。”
李泽文当即否定:“这件事情暂时不要告诉郗羽,也不需要让黎警官去查了,这不合规定,对他在系统内的发展不好。”
“又一次不告诉郗羽?”蒋园反问。
李泽文看她一眼:“是。这件事我要想一想。”
“好,你说什么都对。那明天的计划呢?你还去图书馆吗?”
“我去图书馆的计划不变,”李泽文说,“你继续调查柳心艺。”
“ok,对这神秘的一家人,我兴趣越来越大了。”
蒋园展眉而笑,她的眼睛闪闪发亮,那是强烈的自信光彩。
第80章
和所有大城市一眼,南都市有好几个图书馆,省图、市图还有一个少儿图书馆,毫无疑问,规模最大的当然就是省图。郗羽当年常常来省图看书,当然也有借书证,不过几年时间过去,证件早就到期失效——于是她和李泽文一道,图书馆一楼的前台办理了临时借阅证,随后两人到达三楼,进入了旧报刊阅览室。
“今天没看到园姐?”郗羽问他。
“她有其他事情。”
省图的旧报刊阅览室面积不大,只有不到二十套桌椅,里面空无一人——实际上整个省图也没有多少人,让郗羽相当为本省的率而担心。李泽文和图书馆工作人员简单沟通后,旧报刊阅览室的负责人——一个五十岁左右的阿姨取出了厚厚的几大叠报纸递给两人,两人立刻陷入了报纸的报山纸海之中。
成效非常可观,十几分钟后就李泽文就在当年的旧报纸里翻到了郗羽母亲的那篇采访稿——文章标题中规中矩,“我市地标性建筑落成”。看文章发表于14年前的3月份,就在潘越出事的两个月前。
这是一篇很正常的新闻稿,图文各占二分之一。在这篇采访稿里,作为总设计师的潘昱民讲述了如下问题,如自己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金融大楼,如这个结构代表了这个城市的什么寓意,再如这栋大楼有什么样的寓意?用什么样的特质成为地标?……诸如此类。
总的来说,这是一篇平平无奇的新闻稿——因为行业的潜规则,决定了新闻稿有固定的规范和格式,写起来堪比当年的八股,甚至比八股比八股文还要套路。写作的时候假设你的读者只有中学学历,你只要把相对专业的事情通俗化,或者庸俗化,把时间地点固定人物发生了什么事情代入文章,把这件事的大概经过他们解释清楚足以——实际上,新闻稿要写出花样来了,反而让人觉得担心。
李泽文拿出手机,对着报纸上的新闻稿拍摄了几张照片,又继续翻阅报纸。
郗羽当然不会以为两人来图书馆只是为了查一篇旧新闻,还没等她问李泽文就示意她继续翻看旧报纸:“在旧报纸里找一找和潘昱民、省建筑设计研究所、中国建筑设计西南分所的有关的旧新闻。”
“好,明白。”
既然自己的母亲采访过潘昱民,必然还有其他记者也采访过他。诚如李泽文所言,潘昱民的过去也许是解开潘越之死的钥匙。
图书馆的阅览室全天开放的,两人把自己当做人肉搜索引擎,开始翻阅大量的旧报纸。在晨报之后,晚报、日报都被借了出来。前后二三十年的旧报纸堆在一起,其分量相当的惊人。两人就在翻阅报纸的“沙沙”声中度过,时不时的,李泽文还在随身带来的笔记本电脑上查询一些资料,以期加快搜索速度东西。
“人肉搜索”不是容易干的工作,枯燥又乏味,换个人来干说不定根本坐不下来,幸亏两个人都是名校博士毕业,的专注力和图书馆的“坐功”起码都练到了十级,在图书馆呆上一天完全是小case。哪怕省图书馆的座椅又硬又木,比起美国大学图书馆里遵循人体动力学的座椅逊色多了。
连见多识广的管理员阿姨都深深为两人佩服,在李泽文再一次请她拿旧报纸的时候,她终于没忍住自己的好奇心,试探着问李泽文:“你们是做研究的吧?”
李泽文笑着回答:“是的。”
“我想也是,”阿姨特别满意自己的推测,深觉得自己的眼光还是挺准的,“除了做研究的,我再没见过谁能这么一坐
分卷阅读125
就是一天了。你们看旧报纸是研究什么啊?”
“研究本省的最近三十年的建筑风格。”
“这有什么可研究的啊,”高大上的名词显然糊住了阿姨,她挺满意的点了点头,“但报纸上的资源比较少,你们还可以去看一些建筑专著。”
李泽文笑着回答:“谢谢阿姨,我们下午就去。”
整整一上午的辛苦,两人翻看了成千上万份报纸,找到的旧日新闻超过了两百条,和潘昱民有关的大约有五六条,剩下的就是他曾经呆过的两家建筑设计院的相关新闻。从这些新闻稿里可以看出,不论潘昱民的人品到底如何,他对自己的这份职业投入了百分百的热情——这当然也不奇怪。只有投入这样的热情,事业才能取得成功。这五六篇新闻稿还有配图一张,一张就是潘禺民在自己的办公室内的照片,照片里的潘禺民神采飞扬,自信满满。
中午时分,两人随便在图书馆边上的小饭店吃了一碗面后又再次返回图书馆,两人不再去旧报刊阅览室,去了二楼的大阅览室。
李泽文在电脑上查询了片刻,然后找到了一大堆诸如《江淮省建筑与设计1980-1985年》《中国建筑年鉴1990年》《中国建筑设计作品档案2000年》之类的著作。
这些建筑类的汇编丛书都是大部头,堆在桌子上足有一米高。
“真是多啊,什么时候才能看完?”
李泽文不但不觉得多,还有些轻微遗憾:“在图书馆查资料有时候就是会遇到这样‘不完整’的事情,毕竟不是档案馆。”
的确,从书脊上的年份来看,这种总结性的图书有漏掉的年份。郗羽完全理解李泽文在图书完整性上轻微强迫症——基本上每个学者都有这样的小毛病:“你看这些建筑书是为了解潘昱民设计了什么建筑吗?”
“去住建局规划局找备案的设计档案要走流程,我们的时间太短,寻找公开资料更快一些。”
于是两人对着复杂无比的建筑累图书看了两个小时,郗羽觉得自己即将成为一个建筑专家时,她接到了来自黎宇飞的电话。
“小羽,我和徐队长说过了,你们现在就过来分局吧。”
昨天晚上郗羽回家后就对黎宇飞提出了“见一见你的徐队长”的要求,黎宇飞没什么犹豫就点了头,第一次见面时李泽文就给他打了预防针,因此他早就安排见面的打算。
郗羽和李泽文到达公安分局时,治安大队的警察们也陆陆续续开着警车回到了局里。公安分局的大门不是谁都可以进的,好在分局旁边有一个公安招待所,郗羽把车停在招待所的停车场,两人走到了公安分局的大门口,就迎上了黎宇飞。
黎宇飞帮两人办理了访客手续,带着两人到了分局大楼的大厅里。他们要谈的事情不是公事,不适合去会议室。黎宇飞和他们交代了一声,很快徐云江就下楼来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