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金钢指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外乡人
也算是不幸运中的万幸。
及至三月十六日天明,情况控制下来,甄士隐才又吩咐了人将院墙砌上,带着
分卷阅读93
人回到了新宅。
回到新宅,甄士隐与封氏面面相视,终于不得不承认那封信上所说的事情都太过凑巧了。
近两年来,天景不好水旱常有。因地里收成不佳,倒是让贼盗蜂起,官兵剿捕也是常事。若是田庄那里再出现贼匪,那封信便再没什么可怀疑的了。
虽是这么想,可封氏还是拿着帕子捂着脸哭得不能自己。
一哭女儿命苦,二哭自己命硬,夫君出走,三哭父亲狠毒。
甄士隐见发妻如此,心中也甚是不好受。
他自来淡薄名利,却不想会有一天那般潦倒落魄。一时心中感悟世事无常,一时又觉得生活不应该如此。
甄士隐思前想后,自觉不能适应官场,最后也不过是找些友人帮忙去了苏州著名书院教书育人,希望能够因此结些善缘。
苏州甄家那边的事情,自从那封信送出去后,元姐儿就不曾在上心过。京城的春天永远来的晚,走的快。过了正月,闺房女儿应该学的事情便又开始捡了起来。
哪怕元姐儿极不情愿,她也开始一钱一线的绣大幅的绣品,练习各种绣技针法。
这一点,于嬷嬷并没有让元姐儿偷懒。
既然已经决定将来离开,那么不学一样手艺将来何以为生?
再多的银钱总有花完的一天,若不想着开源,势必后手不接。
元姐儿听了于嬷嬷的话,也想到了这一点。于是一边努力的学着针线女红,一边让人将贾家所有的食谱单子都找出来,她一样一样的抄了一份放在空间里。
时不时的还会打着于嬷嬷让学的旗号去厨房学着做上一两样点心。然后元姐儿就发现,她可能真的不是做点心的料子。
那些点心都太难学了。
到底有多难学,多费事呢?
可以参考一下贾家吃的那个茄子丁。
╮(╯▽╰)╭
这个时代的女人不能抛头露面,一来被人轻视,二来也容易惹来是非,比如说会增加街上那些强抢民女的事件发生率。
对于现代女人来说,工作是一件必要的事情。
工作会让女人经济独立,在家庭中占有一定的话语权。但在古代,需要女人出来工作的,或者说这个时代给女人提供的工作岗位真的太少太少了。
元姐儿觉得就算是她已经有了不少的银票,她也应该有一份自己的养家糊口的本事。
她会买庄子买铺子然后吃地租,可若是连年不是涝就是旱了呢?若是铺子没租出去呢?
若是出了什么意外,导致她啥也没有了呢?
好吧,这个可能性不大。因为她还有手心里的空间。那里才是她放置重要物品的地方。
最后的最后,元姐儿在苦恼了好几天后,终于在收到司徒砍的一打采购定金后将这个问题抛到脑后了。
日子有条不紊的往前走,不过自从除夕那夜后,司徒砍好像发现了新大陆,竟然会时常出现在荣国府里。一呆就是两三个时辰,害得元姐儿经常会出现睡眠不足的情况。于嬷嬷并不知道原因出在哪里了,只以为元姐儿觉大。再加上之前她听说的元姐儿有梦游症的传言,一时间便觉得元姐儿没睡好的日子里可能都下床梦游去了。
因为从小与司徒砍打闹惯了,有的时候元姐儿没注意的时候还会磕碰到自己,脸上或是手上带了点伤后,元姐儿没办法解释的时候,一律都说不知道。于是在于嬷嬷这里就更坚定了元姐儿有梦游症的事实了。
又因为这个病,于嬷嬷更加的觉得元姐儿不应该进宫去。
要这是进宫了,再加上元姐儿那个爱捅窟窿的毛病,说不定半夜三更就会晃悠到当今的寝宫外面,当成一众禁卫军的面将当今寝宫的宫门捅成筛子
那画面太美,于嬷嬷只要用想的,都会脸色发白,双眼发直。
老太太是跟当今有仇还是送大姑娘到宫里送死呀?
怪不得人家大姑娘天天自己想办法,想要逃出宫去呢。
有这种病你不藏着掖着,竟然还往宫里送。等着吧,真出了事乱臣贼子的罪名是跑不了了。
三月份,天气转暖了,元姐儿在王夫人的眼刀子下,拿出了一个小包袱递给去国子监上学的贾琏。
国子监的课程是上十天休一天,这十天可以住在外面也可以住在国子监统一的学生宿舍里。
家里因为贾琏要上国子监,从年前到年后气氛就不咋的。贾琏只要脑子没进水就不可能选择走读。
于是人家痛快的带着贴身小厮选择了当住校生,每十天回来一次。
当然了,若是学业太忙,贾琏表示他也不是不能以学业为重的。
送走了贾琏,王夫人又找茬说了一通元姐儿。然而元姐儿早就在这十几年里练就了金钢不坏之身,你爱说啥说啥呗。
反正说不说在你,听不听再我。
说的再多,不走心也是白搭。最重要的是浪费的也不是她的口水。
王夫人挺着个大肚子,看着自已生的这姑娘一副油盐不尽的样子,气得大喘气,元姐儿看着随着王夫人大喘气而一直剧烈动着的肚子,非常担心他不按套路提前出生。
就在这种说平静也不平静,一天天你撩我一下,我挠你一下的内宅生活中,终于到了贾宝玉出生的那一天。
为了这一天,元姐儿一早就买通了可以进入产房的丫头和媳妇。就为了在生产的那一刻,将随着贾宝玉一起出生的那块玉偷出来。
真的,太/祖这种有大气运的人都没含块结石出来,贾宝玉一个五品官家的嫡次子凭啥有这种大造化。
元姐儿有的时候想着是不是就因为贾宝玉含着玉出生,所以贾母这个人精才不叫贾宝玉上进的。就怕他上进了,保不住命不说,还有可能连累家里人?
好歹是亲姐弟,若是她能在弟弟出生的时候帮他一把。以后他是不是就可以放心读书上进了?
虽然他可能并不领情,但至少自己不能什么都不做。
想明白的元姐儿,拿着从司徒砍那里得到的眼线名单,又花了些钱买了那些可以进产房的人。就等着这一天的到来。
四月二十六,王夫人扯着嗓子开嚎。元姐儿本来想要在产房外面守着的。可是贾母却说她‘命格贵重’容易冲克。再加之她是未出阁的姑娘最好不要去产房那种地方。
见贾母是真的这么认为的,元姐儿满头黑线呆在自己的院子里,然后压着心急,等待着消息。
傍晚时分,随着府中丫头奔走报喜消息的传来,也给元姐儿带来了任务失败的坏消息。
元姐知道任务失败后,也只能认命了。可等到晚一些的时候,元姐儿见到了进了产房的小丫头,才知道事情失败的真相有些太残酷。
“大姑娘,您之前告诉我们多注意
分卷阅读94
一下产婆,说是那块玉是在产婆手里。然后才塞进新哥儿的嘴里。可是奴婢看得真真切切,那块玉却是给哥儿洗澡后从周瑞家的衣袖里拿出来的。”当时周瑞家的动作虽然隐晦,但还是被她看见了。
元姐儿:这不科学。
作者有话要说: 大不了洗劫后宫
第54章
如果没有被羊水或是异物堵住嘴,
气体通过新生儿的气管和咽喉部位时,
就会使新生儿形成他人生中的第一声啼哭。元姐儿一直以为宝玉是嘴里叼着那块玉出生的,所以也算是嘴里堵了东西。
荣国府雇佣的接生婆都是那种非常有经验的,见孩子没有哭出声必是要伸手去查看新生儿嘴里的情况。而这个时候,
只要元姐儿提前给丫头一个暗示,那么无论贾宝玉的玉是不是一出生就带来的,
也会被‘知情’人士看着是接生婆手脚麻利塞进去的。
她爹娘都不是省油的灯,吃亏的可能性不大。如果没有玉了,没了这种乍然一看就带着点高上大的**味,说不定他们二房就消停了。
有的时候,元姐儿特希望分家。分家了,
就她爹那五品官的官职,怕是她娘就是再想要包揽诉讼,
也没人搭理她了。至于其他的事,怕是也都能消停了。
你谁呀你,
一个五品官的媳妇就想要人给你面子,
脸咋就那么大呢?
╮(╯▽╰)╭
只是元姐儿千算万算也没算着那块玉的来历竟然会这么‘神奇’。
打发走了报信的小丫头,
元姐儿端着茶杯久久回不过神来。于嬷嬷从门外进来,
便瞧见元姐儿这副样子,摇了摇头,
轻声问道,
“姑娘这是怎么了?二太太给姑娘添了个嫡亲的弟弟,姑娘应该高兴才是。这副样子若是被二太太瞧见了,怕是又要不待见姑娘了。”
元姐儿回过神,
瞅了于嬷嬷一眼,说的好像她摆出一脸的高兴,二太太就会待见她似的。
自欺欺人没边了。
于嬷嬷收到元姐儿这一眼的内涵,只得转移话题的问道,“姑娘给小哥儿做的那些针线,难得的精巧。等明儿给老太太请完安便送过去给二太太瞧一瞧,你看可好呢?”
元姐儿点头,“嗯,也行。听嬷嬷的。”顿了顿,元姐儿又问于嬷嬷府里是不是都传开了?
一听元姐儿这么问,于嬷嬷便知道她在问什么,叹了口气同情的看着元姐儿,“怕是已经传到府外去了。”
衔玉而生?
于嬷嬷摇了摇头,这种事情若是被传了出去,新出生的哥儿能保住命就算是万幸了。还想指望大造化?那才是笑话呢。
出了这种事情,凡是长脑子的人家怕是都不会与荣国府再有什么亲密往来了。
唉,她们姑娘的身份本就不高,现在又遭遇这种事情,怕是于婚配上更难了几分。
听到于嬷嬷叹气,元姐儿便知道她在想什么了。“嬷嬷,如果我将弟弟的那块玉,是周瑞家的塞到弟弟嘴里的真相告诉大房,你说会怎么样?”
怎么样?自然是会更将这事炒上天了。
等等,
“姑娘你是说新哥儿的那块玉是,是”
元姐儿点头,看着于嬷嬷苦笑。
事情的真相就是辣么残酷。
于嬷嬷:
她需要静一静。
听到了事情真相,于嬷嬷瞬间犹如五雷轰顶,被霹得外焦里脆。好半晌才找回自己的声音,“姑娘是怎么知道这件事情的,老奴看老太太的样子仿佛并不知情。”
“太太院子里有我安排的人。”
“哦。”于嬷嬷这下便明白了过来,“二太太此举过于短视了些。为了府中的管家权,就牺牲一个儿子的前途或是性命,太得不偿失了。”
于嬷嬷听到这个真相,立即在脑子里思考王夫人这么做的理由。在于嬷嬷看来,这种事情非常的没有必要。
老太太高寿,现在她活着能让二房管家,可老太太的年纪在那里摆着,一但老太太驾鹤西去,就以大太太和绿柳姨娘的心机,怕是不等操办老太太的葬礼就得收回管家权去。
不过几年的管家权,又能捞多少。而且大房在侧虎视眈眈的,又有什么可捞的。但有个出息的儿子,那就不一样了。
“太太的算计里,怕是还有老太太的私房。以及,”元姐儿顿了顿,抬头朝于嬷嬷笑道,“我猜弟弟的这块玉,许是金陵薛姨妈那里帮着掏到的稀罕货呢。”不然咋就她闺女有个配对的金锁呢。
金锁上的字与玉上的宝还能配成对,说不定这个玉的作用不单单是为二太太服务的,许是还是将来给薛宝钗找备胎做的准备。
于嬷嬷抽了抽嘴角,又想到了金陵薛家有位表姑娘。然后便有什么在她脑子里一晃而过,她却没有抓住。等到将来她听说了薛家有块金锁的时候,便什么疑惑都没了。
心里有种尘埃落地的感觉,元姐儿打了个哈欠对于嬷嬷道,“罢了,说那么多也没什么用,今儿忙了小一天嬷嬷差不多也累了。且去休息吧,我让人去大房那里透个话便也睡了。”
“姑娘真打算这么做吗?”
“嗯,”低头转了转手上的镯子,元姐儿收起了脸上的笑,“毕竟是一母同胞的亲弟弟,总要多为他打算一二。趁着现在刚出生将水搅浑,总比就此被老太太养废了强。”
“只是姑娘可有想过此事一但传出去,姑娘的名声”
流言这种东西,一但传了开来。往往就会越传越失真。二太太这个生了衔玉哥儿的人名声是不用想了,但姑娘这个二太太的亲生女儿怕也会伤了名声。尤其是姑娘之前还传出大年初一的生日的吉利话
“瞧嬷嬷说的,有个衔玉而生的弟弟,难道我的名声就好了?旁的不提,就咱们家这样主次不分,长幼无序的家风,我也没啥好名声。就是可怜了珠大哥哥,怕是结亲又要困难了。”本来五品官家的嫡长子结亲也容易,但这个时候结亲可不单单看贾珠,还要看贾政夫妇呢。
也不知道这一回,没了监生,没去国子监读书,家里又时常传流言的贾珠还能不能成为国子监祭酒的女婿了。
想到这里,元姐儿顿了一下。
然后缓缓的看向于嬷嬷,最后又将视线看向门外。
国子监祭酒,李纨,贾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