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郁榕
不觉就恍惚自己也是这么打得时候,却常常和母亲闹着要出去玩耍,真是太丢人了。
高念容却觉得这本《黄庭经》说的很玄乎,但是却只是人身体的常识,要知道姑姑给自己按摩的时候,连身体每一条肌肉都要说用处和形状。对于内脏对于身体的功能讲得更加清楚。除了单个内脏,还有一个个的系统,被称为“气”。正气真气卫气营气等等。
《黄庭经》算什么?幼儿读本?
高念容没办法,当初被姑姑每天在耳朵边念叨,都起茧子了。现在读这些伪作的经文,寡然无味。好在这本是母亲看过的,在上面写了一些注解。注解把那些神话传说,隐喻什么的都去掉,讲了一些干货。
而正是这些干货,似乎就是姑姑给自己讲解的基础。也是所有暗卫队员必须要懂得东西。
李燕老师应该知道这一点,所以只给他半个时辰来背诵那些七言诗句。
高念容没有***那个家伙聪明。这么简单的书,他大概读几遍就能背个大概。高念容不行,她需要用一些方法来加深记忆,而且可以肯定是短时间记得,完全应付差事。
看完《外景篇》,抬头就看见**儿眼睛看着前往,没有什么焦点,不知道在想一些什么。
而手边的书连封面都没打开。
“姐姐喜欢诗书?”高念容合上书,确定自己应该能够背下来后才问。
**儿被惊到了,回过神来就笑道:“没有啊,女子无才便是德。我其实不喜欢看书。小时候父亲经常打仗,所谓我们学针线活,习武。逃难的时候能跑得快,能够自己养活自己。”
高念容点点头:“母亲经常训我不懂事,说我没受过苦。逃难很苦吗?”
**儿就伸手揉揉她的脸:“不是哭,是害怕,怕没命。怕饿死,被人杀死,被人当肉吃掉。路边上到处都是死人,都是白骨。北方不比江南。江南好。听说渤海也很好。”
高念容被吓住了。
因为**儿是用温柔的语气,说着一件十分残忍和可怕的事情。
狩宋 第七章 受封
大运河,从楚州经过扬州、苏州,到杭州,秦淮两岸,历来都是富庶繁华之地。
江南风物,并没有因为战争而削弱多少,富贵,让这里的世家少了骨气,为了确保家族兴旺,世家们早早地就投降了,迎来的大周王师。
江南人在迎来“北蛮子”的时候,而从北方来的将士们,也确实被江南的奢华给迷花了眼,有些事被吓破了胆。柴宗训还好,对于他来说,到哪里都是一样,只要新奇就好。在汴京的时候希望出宫,到江陵的希望拿下金陵。到了金陵,又觉得没意思。
没了**等人的管束,这没几个月,赵匡胤和赵普两个家伙就每天在他耳朵边念叨,要简朴,要多读军政的书,那些诗词歌赋,看看就好。
柴宗训什么书都不想看,只想开着装甲车在战车团的训练场疯跑。装甲车,渤海人居然像对待垃圾一样,把战车团的人劫走,车却扔在了金陵的大街上。这让原本连学徒都不算的柴宗训,居然能够教那么新兵开车。
赵匡胤非常耐心地等柴宗训过完当先生的瘾,才劝柴宗训回宫处理朝政。他感觉自己就好像在带最不听话的小儿子。柴宗训,年纪小,并没有多少恶习,也算勤恳务实。和在肃州的冀王是没得比,但是这正是赵匡胤想要的皇上。
所以他和颜悦色地劝:“现在天下大定,正是修生养息的时候,战车还是要往北调的。高继冲之所以不要战车,是因为江南用不上它。渤海也用不上,渤海的战车都给了肃州。北方开春,冀王就要西征,渡过大漠。”
“调吧调吧,给我留几辆就好。我现在拿下了江南,支持一下哥哥也是可以的。”
柴宗训觉得这个身材高大的家伙人还是不错的,并没有传说中的谋反之意,也算是个忠臣。
赵匡胤知道这孩子是飘了,以为自己立下了不世之功,但他年纪再小,也是皇帝,说立下天下大统的不世之功,也算说得过去。
“皇上,这北方局势,冀王可是拿着玉玺,身上还有乾坤疆域图。就算是他没有反意,李谷**范质等人都在肃州。我们总要派使者去一趟,至少玉玺要拿回来。”
柴宗训不以为然:“玉玺以前就在石重贵的手上,后来丢了。北汉,我大周不是一样立国?玉玺还是渤海王找回来的,要是有那么重要,渤海王为什么不留着?”
柴宗训不担心北方,一个是自己大哥,一个是自己姨父。要是反,当初他这个皇位都坐不上。
还没等赵匡胤说什么,就在旁边的刚停下的轿子里面一声大喝:“皇上,这天下皇统,岂能如此轻忽?”
轿子的门帘被一根棍子挑开,瘦骨嶙峋,连下轿子都做不到,挑帘子的手颤颤巍巍的李重进,满是恨铁不成钢的怒火。
赵匡胤连忙上前想要把李重进扶下来,但李重进用棍子敲他的手,拒绝下轿子。
柴宗谊也上前:“叔父您怎么来了?”
“我不来,皇上是不是只想玩乐,连宫都不想回,连太后都不想接回来,怕有了管束?”
李重进喊了一句,却脸色煞白,差点一口气没过来。
旁边几个大臣也同时道:“请皇上回宫。”
柴宗谊心里嘀咕,自己本来就要回宫了,莫名其妙被训一顿。但是也知道李重进是为了自己好,只能行了一个大礼,然后朝自己的车辇走过去。
“有劳李太尉了。”
李重进却阴沉着脸,放下了棍子。车里传来冷哼声:“我这个样子,没几天活头了。有劳太师才是。”
赵匡胤知道现在大部分的大臣都不相信自己是要做忠臣,也没多说什么。翻身上了亲卫牵过来的马,走到了皇辇旁边:“皇上,我知道渤海王也算是帮了我们的大忙,伪唐灭亡,没有逃到海上立国,渤海王也有功劳。他劫走那么多人,也是为了屯垦戍边。”
“高姨父平定高丽。倭国,又有北击契丹之功。可惜只想当先生,不肯进京。如果进京,当太傅也是够了的。”柴宗训还记得母后跟他说的话,对付这些权臣,完全可以拿大哥和姨父来压。但是不能让大哥和姨父真的进京,那样必然纷争四起。
赵匡胤赔笑:“如果渤海**京,这个太师有他来做事最好的。不过现在渤海王正全力支持冀王西征,黄河以北,连带山东之地,自成一国。西京蜀郡,慕容延钊已经听调不听宣。如果不是开封的曹将军和徐州的魏王,这天下大统局面恐怕还是回生变数。”
柴宗训笑道:“只要大哥和姨父哪里安定,西京和蜀郡也出不了事。渤海虽然强,但是南平王和姨父都是忠臣,还有外公居中调解,不会出事的。”
赵匡胤点头:“皇上英明。只是还是要派使臣出使渤海与肃州,就算是不入朝,朝贡也还是送过来的,朝廷定都南京,他们要认。渤海王还好。冀王哪里,也需要有一个说法。江南初定,但是我们也好友南召南汉需要一些手尾要做。林仁肇现在还在琼州,总是要派兵收复或者招安。”
柴宗训不愿意去想这么复杂的事情:“那爱卿认为谁可以出使?”
赵匡胤道:“臣自荐,除了臣,可以去的只有赵丞相。”
柴宗训笑道:“如果太师出使,那朝中该怎么办。”
赵匡胤道:“臣请李崇矩为枢密使,判三司。王仁赡为枢密副使。”
柴宗训有些诧异,因为他本以为赵匡胤会让他的弟弟赵匡义主持枢密院。但是赵匡胤推荐的两个人,李崇矩是祖父留下来辅佐父亲的能臣,一直主持与南唐的和谈。王仁赡有才名,但是却是一个没有根基的新人。
柴宗训也只是愣了一下,就笑道:“可以,不过这需要上朝议一议。如此,就加赵匡义为殿前都虞侯,太师以为如何?”
赵匡胤和柴宗训说话的声音并不小,一起来劝皇帝回宫的老臣人也多多少少听到了。
这两个人的表现让这些老臣们都大感诧异,因为赵匡胤并非一个鲁莽的武将,而柴宗训也没有表面上的那么不堪。这有来有往,不知道动了多少心思。
只是这赵匡义当了殿前都御史,这是把皇上的安危都交给了赵氏兄弟。虽然可以安出使的赵匡胤的心,但是利弊还真的很难说。
与赵匡胤不同,赵匡义没有跟过世宗皇帝,对大周并无忠心。现在更加成为了一干武将的首领,为此,还和赵匡胤炒过几句。
公元965年2月。
大周伐唐功成,各地小的抵抗也都平息。柴宗训下旨定都金陵,改名为南京。而北京的名头仍然没有取消,还加肃州为西京,加长安为中京。
任命柴宗谊为冀亲王,征西大将军,肃州节度。
任命高继冲为燕国公,安东大将军,昭文馆大学士,太子太傅。
任命魏仁浦为右丞相,集賢殿大學士,太子太保,召回京任职。**私留玉玺,免一切旧职,留征西军任用。李谷范质不能节制京都,致使京都大乱,保留学士之位,其它实职尽免,留征西军任用。
渤海,除了高继冲以外,还有两个人被封。封髙仲钧为开国子爵,上骑都尉。封高念容袭母爵为渤海县君。髙仲钧是没有封地的,给了一个虚名的五品官。对高念容就有意思了,同时高念容拥有皇后才有的凤形玉佩的消息也传了出来。
至于柴永清,那是天生亲王级别的,因为年纪太小,没有封。
渤海其它人之所以不封,给出的“罪名”是欺下瞒上,私留叛贼,私定律法官职,驱逐官绅,形同叛乱。鉴于平定远东有功,留任原职,无勋爵,听燕国公节度。
对于渤海的职责和对于渤海王的推崇拉拢,走向了两个极端。
扬州,一份邸报放在了高念容的桌子上。
李燕儿怪笑道:“你是皇后命喔,什么时候得了皇后才有凤形玉佩?”
高念容皱着小眉头,没好气地道:“我身上有什么,老师会不知道?我肯定没有那东西。柴宗训?不认识。”
狩宋 第八章 君子之论
旅顺,吴夏敬梁等人都笑高继冲家中要出一个皇后了。
结果被符金定黑着脸进来把嘴堵上了,然后还把几个人的喝的茶叶扣了下来,让他们在书房里干坐。
吴夏和敬梁都是老人了,反正在哪里赖着看笑话。就是不走。
晚上的时候,已经怀了四五个月身孕,肚子看着鼓起来的符金定使劲拧高继冲的胳膊。
“你看吧,本来小容就生我们的气,现在更加不会回来了。你给小容发电报,就说我我病重,让她马上回来。”
高继冲倒吸着冷气:“松手松手,我发,但是你想好怎么说啊。咒自己生病可不是个好主意。”
符金定松了手,却去抓自己的头发:“我哪里知道怎么说,都怪我三姐。”
高继冲揉着胳膊道:“那边也是放个风,各种目的都有,但是我们这边不回应,也不会当真。不过是一个平衡术而已。小容才八岁,早得很。”
符金定不满地瞥了他一眼:“小什么小,渤海定十八岁适婚,老家伙们天天要改。大周是适婚年纪是十四岁。到时候我看你怎么办。”
高继冲就把她的手从头上拔下来:“行了,什么怎么办,不理就是了。你看看你弄的,丑死了。”
符金定就看着他:“丑?有漂亮的啊。唐王妃漂亮啊,高悦漂亮啊,周英......”
高继冲连忙捂住了她的嘴:“嘴里留德,留德。一个是弟媳妇,一个可能是儿媳妇,你最近很不讲道理,你知道吗?”
“我怎么不讲道理了。不说高悦和周英。那些昏君夺了臣子媳妇的事情多了去了。”符金定因为怀孕,脸上长斑,身体变形,正是自卑的时候,每每遇到什么美啊丑啊的,就会格外计较。
高继冲就把她有些长圆了的脸揉了揉:“你醒醒好吗,且不说我是不是君王,我是那种昏君吗?”
符金定就抱住他:“不准再说我丑,不然就是昏君。我给你生儿子呢。”
“我没说你丑,而是说你弄出来的怪样子丑。”
高继冲也把现在这个状态的符金定没办法。当初王婉容可没有这么能折腾。
其实对高念容,高继冲自己也不知道她在什么地方。因为纯阳道场的那批小孩子,成为了暗卫中的暗卫,除了吕岩,没人知道他们的准确位置。不然符金定早就直接杀过去了,要知道女卫是暗卫的一部分,女卫就归她管。
高继冲也没有太多时间去管这些事,整个北方,驻军以及建设消耗,完全要靠鲸海、东海、山东和渤海这几个地方运过去,为了驻地的造林和绿化,临潢府开辟出了面积非常大的苗圃。要育出千万树苗。
除了物资调拨,还有交通运输的建设。带方乐浪和安东三个省的建设大军不能再继续转到异地干了,他们会留在原地进行安置,不然这些地方的人口一直都起不来。
数百万的建设大军将会裁减到二十万左右,想要完成五年规划,就只能上机械。但是想要在短短的时间内,把那些工程机械弄出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别说液压系统,就算是纯机械轴承的,也到处都是问题。
汽车厂,现在正在用一般运输车和小轿车积累技术,坦克还在试车过程中,远远谈不上定型。别说工作强度大,震动大的工程机械了。
但是无论怎样,人海战术不能再用了。而铁路交通必须上去。
海军除了还在南海港的第三舰队以外,又有一大批战舰返厂检修。连带着远海渔船。货船和客船都在出问题。没问题的反而是南汉生产的帆船。大大小小,原本精简下来的工厂,因为吸纳了新毕业的学生,而再一次膨胀了起来。
好处是,随着人员的更换,机关术时代正在成为过去,而液压、传感器和局部电子技术的运用,正在改变渤海的装备。就连铁路,现在的调度和运输管理的基础设备,也在加速更新。
持续的全民教育,正在显现威力,但是各种不同的思想冲突也在陆续出现。最开始是商业与渤海国家政策的争议,由于商业一直有军方作为武器使用,其掠夺属性既让人眼红,但是危害也让人恐惧。
商业之争引发了新世家和老世家的争论,也就是所谓的“百姓”和“老百姓”之争。而这还继承了造成大唐衰败的贵族和寒族之争。由于渤海几乎都是落难的“老百姓”,也就是老世家,这里要求的是一个比较长久的公平。独霸天下的世家思维,在渤海收到了排挤。
随后屈达甘到达凝阳书院,掀起了信仰和现实的争论。屈达甘认为人需要有信仰,人也需要有光明向善之心,而不可有阴暗丑恶之意。而渤海人认为,所谓的光明与黑暗的定义是什么?所谓善于恶的定义是什么?这是认为标准。
善恶的定义是随着环境和历史的演变而演变,有时候,你把眼光放长远一点,你坚持的大善,其实是大恶。渤海人认为《周易》确定的鼎故革新以及万物都在变化的原则才是现实和真理。不考虑现实环境和历史环境的简单善恶划分,是错误的。
随着李煜的到来,居然挑起了科学之中,到底是社会科学,也就是文科重要。还是目前在渤海的学生中,占据统治地位的工科重要的争论。这实际上是凝阳书院和科学院之间存在一定矛盾的问题。
凝阳书院要单独创建《哲学报》的想法被高继冲否定了,因为科学就是分科之学,包括了所有的认可。所以《渤海科学报》同样可以登载社会科学的论文,不需要单独出去。
同时在《渤海科学报》之外,王府编辑局增加了一个《渤海学人报》,主要刊载这些学术活动。允许对这些争论的进程进行调查和论证。
争论一多,而且这些争论一般人根本无法分辨对错,海量的论文以及调查文章淹没了高继冲的书房。这样高继冲不得不把吴夏和敬梁给拉了过来一同处理。
事务增多,而符金定的肚子越来越大,高继冲不得不长时间待在王府。没时间没符金定,就把符金定也拉到了书房帮忙,加快一些阅读进度。
吴夏和敬梁是越老越小孩子气,符金定总是找高继冲麻烦,纯属是两个老家伙怂恿的。
不过也因此,高继冲和符金定的关系在吵吵闹闹中,融合了人多。按照敬梁的说法就是,多了一丝人味。这一个家庭要是没了人味,那就没意思了。
敬梁完全是被自家老婆训出来的,而吴夏是默认了,更多的时候是煽风点火。
渤海的学术争论,三个人的观点一致,就是刻意争论,因为没有争论就没有“人味”。但是正因为要有“人味”,就要做到君子之争,和而不同。不能因为争论而形成敌对派系,学术争论要在实践中进行验证,才能分出对错。
所以就算是你认为自己的理论是正确的,也要审慎应对,综合评估。没有人百分之外正确,最后往往是一个综合性的结果。
《渤海学人报》有专门的社论,而社论通常都是吴夏执笔,三个人讨论之后才行文。所以学人报多了一个属于三个人的笔名,叫做钟言。三人为众,众人之言,所以叫“钟言”。
狩宋 第九章 议亲
高念容被小伙伴起哄了,就板了好几天的脸。
最弱的***更加是被高念容揍了一顿,眼眶被热敷了好久才褪去淤青。仍然是一个粉嘟嘟的,快乐而别扭的小伙子。
高念容并没有因为自己的难堪而推卸任务。对小朋友笑话他是抢夫君回来只是横眉冷对。
时间一长,大家也觉得逗她没趣味,这个话题就慢慢淡去。
**儿完全不知道自己随手拿来的一张邸报,惹出了这么大的麻烦。因为李燕儿和高念容伪装得太好了。她甚至都没有发现这看似封闭的,大家闺秀背后,偶尔露出来的一些小漏洞。
**儿只是为高念容的“天赋”而震惊。
因为没有几天,她这个老师就教不了了。
高念容的天赋,并不是她身体条件有多好,有多聪明。论聪明,她的两个小丫鬟都比她聪明,那个嫣儿简直就有过目不忘的本领,触类旁通的悟性也无以伦比。这样的人,怎么就成了杨家的小丫鬟?
高念容的天赋就在于品性,她能够耐得住寂寞,能够沉下心做事情,还非常刻苦,非常有自律性。这是其它同龄人没有的。
她的这种品性,就意味着她能够耐下心学习很多知识,每一本书都能看下去,而且还能广征博引。她的基础被打得非常牢固。
比如要习武,她居然先读了《黄庭经》。简单讲一下经脉,她把医书都翻了一遍,很多还是从渤海流出来的书籍。**儿是看不下去,看一两本就不错了。
很多小孩子习武,是被迫的,敷衍了事的,这也包括**儿本人。但是高念容是真学。凡是,就怕认真两个字,不是吗。
**儿喜欢紫竹院,杨李氏对女儿要求接近严苛,但是对其它人却很好,也很讲规矩。**儿在紫竹院享受的是大小姐的待遇。
而这种待遇,作为从北方战乱中走出来的“土鳖”来说,实在是有些消受不起。
父亲又过来过一次,停了她的抱怨,笑着说杨光美这个人虽然是游侠儿出生,但是跟着太祖很长时间,读书读得多。后来又跟着世宗皇帝做事。符家虽然是武将出生,但是他们家可是出了两个皇后,一个渤海王妃,教女儿教得好。
李家虽然也是跟着世宗皇帝出来的,但是世宗皇帝在位时间太短,而且都在打仗平乱。杨光美跟着符家,深得信任。多多少少都学到了一些东西,何况杨光美这个人就是假斯文,只要斯文的事情他都是要学的。
于是,**儿又被留在了杨家,就是为了学如何管家。
李进卿顺便提了一句,就是说赵太师已经派人来提亲了,这次为他的三弟赵廷美提亲。赵廷美今年十七岁了。赵廷美和两个哥哥不同,是一直跟着他母亲杜氏长大的。这杜四娘子是出名的治家有道,赵匡胤和赵匡义两兄弟是身居高位。
赵廷美因为是老三,所以一直被留在家里持家,也算是小有名声。和赵廷美齐名的,还有慕容延钊的四公子慕容德平。赵廷美也许不会当什么大官,但是日子将来一定安稳。
赵廷美曾经有过一个妻子,不过早早地就得瘟疫死了,也没有留下一男半女。
那一年的瘟疫,**儿也得了,只是身体底子好扛了过来。而她以前议亲的对象还不如她,才下聘不久就死了。下聘是为了冲喜,气得李进卿直接翻脸。
因为都是官宦之家,**儿对赵廷美也有所耳闻。只是听说他丧妻之后,性格孤僻暴躁,还打死过人。心里其实是不愿意的。
但是很明显,别人的大哥是当朝太师,父亲很难拒绝这门亲事。
**儿只是低着头。
杨李氏却笑道:“我可听说赵廷美是个很讲孝道的人。这样人就是脾气差一点,本性是错不了的。只是大姐儿要过门,恐怕还得过杜四娘子那一关,杜四娘子对这个儿子可是宝贝得很。”
李进卿笑道:“赵太师说过几日就出使渤海,要从扬州过,顺便过来看看。赵廷美和玉儿年纪相当,太师既然提亲,我们家大姐儿,人才品性那也是说得过去的。”
**儿脸上搁不住,就告辞跑到了妹妹的院子。
院子里的药香仍然浓郁,不过据说是从护卫武师哪里要了锻体的药方,要说杨蓉习武认真呢,别人只是当锻炼,她还专门去要了方子。
现在和丫鬟嫣儿一起,在辨识和品尝药材,有模有样的。
她是不知道这个表妹的苦啊,一个武力值不说是满值,也不会太差的人,要装作刚习武,还打着错误百出的拳法,这个滋味难受啊。如果不用读书的假象,把那些错误的东西改过来,李燕儿一定会把她打得半死。没有方子,也不能解释自己的超强体力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