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巨鳄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塞外流云
清国已经开始在西北集结重兵?叶夫根尼卡尔洛维奇布策一脸的狐疑,就凭这个判断就在西北集结兵力?他很清楚要在清国西北集结兵力不是一件容易事,那会消耗巨大的物力和财力!殿下不是在开玩笑?
军国大事,我岂会开玩笑?易知足一脸严肃的道:贵国对我应该做过仔细的研究和分析,应该清楚相信我对于欧洲局势的判断。
叶夫根尼卡尔洛维奇布策看着他没吭声,不只是俄国,估计英法美等国对于眼前的这位一手创造了东方奇迹的元奇大掌柜都做过详细的调查了解和分析,他本人来清国之后也对这位元奇大掌柜做过详细的了解。
种种迹象表明,不论是克里米亚战争还是美国的南北战争,元奇在事前都做好了准备,这足以说明,对方精准的预见了这两场战争的爆发,元奇也在这两场战争中大赚特赚!
清国有句话叫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如果对方的判断是准确的,那么,对于俄国来说确实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普鲁士和法兰西都是欧洲的军事强国,一旦爆发战争,绝对不是普丹战争和普奥战争可以相提并论的,在欧洲的眼光都聚集在这两大军事强国爆发的战争之时,确实是俄国和清国联手瓜分土耳其的最佳机会!这是一个绝对不容错过的机会!
第九百章 深谋远虑
邀请俄国出兵土耳其,这是西北扩张的既定计划,对于俄国是否会出兵,易知足一点也不担心,断断续续长达二百年的俄土战争足以说明,只要有机会,俄国就不会错过对土耳其的侵吞。
对于俄国来说,扩张侵略已经是深入骨髓,在向东向西扩张无望的情况下,向南扩张已经成为俄国唯一的选择,只要有机会,俄国就不可能错过!
邀请俄国出兵土耳其不仅是为了避免让大清成为欧洲公敌,也是间接的表明大清无意染指土耳其,无意继续向欧洲扩张的态度。
这个态度很重要,在没有人知道波斯湾蕴藏着占据世界一半以上的石油储量之前,波斯湾只是一个连接中东和亚洲的商贸通道,并不具备什么经济价值和战略价值,只要大清保证不继续向西扩张,欧洲列强不会为了波斯湾与大清死磕。
实则对于土耳其,易知足还真是没什么兴趣,至少目前是没有的,土耳其作为世界地理的兵家必争之地,一直备受欧洲各国关注,大清若是打土耳其的主意,必然会成为欧洲的公敌,以大清目前的国力,完全无法抗衡,抛给俄国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对于俄国来说,哪怕明知是个坑,也得捏着鼻子往下跳!
叶夫根尼·卡尔洛维奇·布策很快就冷静下来,斟酌着道:殿下可是打算与我国联手吞并奥斯曼土耳其?
我对土耳其没兴趣。易知足不急不缓的道:我国的目标是波斯湾,确切的说,是为了进一步遏制英国人在亚洲的扩张,为了确保我国西北的安稳。
波斯湾是英国人的势力范围。布策一瞬不瞬的盯着他,殿下就不担心与英国爆发战争?贵国的海军虽然发展迅速,但恐怕还难以抗衡英国海军。
易知足胸有成竹的道:这一点贵国无需担心,我们有信心!
略微沉吟,布策才试探着道:殿下应该清楚我国的情况,大举出兵奥斯曼土耳其,需要不菲的军费开支。
易知足听的一笑,元奇可以向贵国提供五千万银元的贷款。
听的这话,布策不由的大喜过望,他原本不过是试探一下,毕竟清国西征同样也需要庞大的军费开支,却没想到对方张口就是五千万银元,有这五千万贷款,出兵土耳其将不会遭遇任何压力,心里欣喜的同时他也更加确信,配合元奇西征出兵土耳其,对于俄国来说是一个极为难得的机会!
诚如殿下所说,这是一次极为难得的机会,我想我国皇帝陛下应该十分乐意配合贵国,出兵南征。布策一脸微笑的道:不过,除了提供大额贷款之外,殿下能否为再提供一些最新式的步枪和金属子弹?
这简直是得寸进尺!易知足没有恼怒反而觉的有些好笑,阁下确定需要我国支援大批军火?贵国的伯丹i,型和伯丹ii,型后装线膛步枪都已经定型量产,性能与我国的宝山式步枪性能不相上下,区别只在于口径略有不同。
听的这话,布策内心震惊不已,伯丹i,型和伯丹ii,型后装枪确实已经定型量产,但还没有大规模的装备部队,对方如何会知道的如此清楚?
易知足接着道:如果贵国需要我国提供大量的军火,我十分乐意,我更希望用军火来折抵贷款。
布策连忙道:我会将殿下的意思如实禀报我国皇帝陛下。
易知足点了点头,我需要尽快得到答复。
刚送走布策,赵烈文易正行两人就快步进了院子,到的跟前,赵烈文便问道:俄国沙皇回电了?俄国会否同意出兵?
肯定会。二百年来,俄国从未放弃吞并土耳其的任何机会。易知足说着缓步踱回房间,进屋之后,他随口问道:文章都些好了?
赵烈文连忙取出一叠草稿,大掌柜看看,若无不妥就着人送去报馆。
接过草稿,易知足却径直放在书桌上,道:拟份电文给胡雪岩,着他安排人手去埃及收购苏伊士运河的股份,越多越好。
收购苏伊士运河股份?赵烈文愣了一下,才道:大掌柜不是说过,英吉利对苏伊士运河是势在必得?
就是跟英国人收购的。易知足慢条斯理的道:另外,告诉胡雪岩,让他与法国的政要接触一下,一旦普法战争爆发,及时为法国提供大额借款。
这是唱的哪一出?赵烈文一时间有些摸不着头脑,易正行径直道:父亲不是说法兰西会战败?为何还要给法兰西提供贷款?
易知足看了两人一眼,伸手虚按了按,示意两人落座,这才缓声道:以我国的实力,趁虚而入占据波斯湾不是什么难事,但要想在波斯湾立住脚,甚或是将波斯湾彻底纳入大清疆域,则是千难万难,毕竟我国的国力与英吉利还有着不小的差距,海军实力也有不小的差距。
最终,我们需要通过谈判来解决波斯湾的争端,给法兰西借贷,是要让法兰西在这个问题上保持缄默,购买苏伊士运河股份,则是作为与英国人谈判的筹码。
这还没开始西征呢,居然想的如此长远?赵烈文迟疑了下才道:这代价是不是太大了?
能有多大的代价?易知足不以为意的道:法兰西只是战败,不是亡国,对法兰西的贷款是稳赚不赔,至于苏伊士运河股份,咱们只是转手倒腾一下,不存在损失。
天津,三岔河,钦差辕门。
当天边露出鱼肚白的时候,厚重的大门缓缓的打开,一队带着脚镣手铐的犯人鱼贯而出,站笼内苦苦煎熬了一夜神情萎顿的犯人一个个都打起了精神,终于熬到换班的时间了。
为防止站笼内的人犯因为关押时间过长而死亡,伍长青下令将人犯分为两班,日夜轮换,辕门外的站笼始终不空。
待的人犯完成换岗,天色已经大亮,陆续有天津的士绅百姓给犯人们送来各种饭食茶水,在天津的士绅百姓眼里,这些个敢于杀洋人烧教堂抢洋行的人犯都是好汉,他们以这种方式表达对官府的不满,变相的给官府施加压力。
七点刚过,天津城内外的大街小巷就响起了报童清脆的卖报声,卖报卖报!看天津教案的案情披露!卖报卖报!看天津教案背后的真相!
这几天随着全国大小报纸的报道,天津教案已为朝野上下瞩目,不过要说最关注这一案件进展的,莫过于天津人,报童一吆喝,立时就围上来一群人,转眼间就将报纸抢购一空。
报纸上刊载了伍长青的《查明天津教案大概情形折在折子中,伍长青清楚明确的指出,拐卖婴儿确有其事,但是与教堂并无直接关系,教堂给予抱送婴儿前来育婴堂的人以奖励,间接助长了拐迷婴儿之风,但不能就此认定教堂拐迷婴儿。
教堂开办的育婴堂收养的婴儿频频死亡的原因,是因为收养的大多是弃婴,在收养之时大多婴儿就已经极度虚弱濒临死亡,再加上育婴堂爆发疫病,是以出现婴儿集中死亡的情况。
至于各种谣传,诸如迷拐婴儿做药引,迷拐幼孩取脑剜眼剖心,以作配药之用,用眼珠子炼银等等谣传,纯属无中生有,无稽之谈!
《查明天津教案大概情形折在报纸上公开刊载,朝野上下一片哗然,原本舆论是一面倒的指责教堂迷拐婴儿,残杀婴儿,洋人骄横跋扈,目无朝廷,擅闯官署,开枪恐吓朝廷官员并击伤吏属,如今伍长青却公然为教堂开脱。
要知道天津教案就是因为教堂育婴堂迷拐残杀婴儿而起,否定这一点,这就等于是承认,错在天津百姓,洋人才是无辜的。
这种巨大的舆论反差让不少人难以接受,一时间各种指责蜂拥而来,斥责伍长青因私废公,卖国求荣,献媚洋人,颠倒黑白,有人发电报,有人写信,更有报纸发号外进行公开讨伐。
天津百姓尽管群情激奋,但却没有出现围攻钦差行辕和官府衙署的情况,一则是天津会党被清剿一空,无人牵头组织,再则是北洋水师官兵就驻扎在城外虎视眈眈,而且县衙府衙外黑压压一大片枷号的人犯和钦差辕门外一长溜的站笼无疑是一种极为有力的震慑。
天津,紫竹林,英国领事馆。
五十出头,有些秃顶,鹰勾鼻,蓝眼珠的威妥玛——这位在中国呆了将近三十年,比大多数中国人都更了解中国的中国通,在看完报纸后却紧锁着眉头,即便伍长青要秉公处理这一教案,似乎也犯不着如此大张旗鼓。
直觉告诉他,这里面有问题!他想到了一个词,先抑后扬,元奇在进行舆论引导时,经常用这一招!
笃笃笃轻轻的敲门声响起,威妥玛抬起头来,请进。
门一开,李维海领着法国代办罗书亚走了进来,一进来,罗书亚就道:阁下,我们是不是应该再去见见那位钦差大人?
请坐。威妥玛说着翘起二郎腿,阁下是否认为那位伍大人会转变态度?
难道不是吗?
我不那么认为。威妥玛道:相反,我有种很不好的感觉,我建议再等等看。
还需要等什么?罗书亚不解的道:现在已经认定教堂没有迷拐婴儿,也没有残杀婴儿,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向清国朝廷索取赔偿,让清国朝廷给我们一个满意的交代!
略微沉吟了下,威妥玛才道:阁下可以去试试。
罗书亚还真不信邪,邀约了几国外交官员赶往三岔河口的钦差行辕,不过,却是吃了个闭门羹,伍长青连大门都没让他们进,相当干脆的回复,不见!
得知这一情况后,威妥玛更加证实了心里的猜想,隐隐生出一丝不安,他有些猜不透伍长青究竟想做什么?如此强硬的态度说明了一点,对方有恃无恐!
第二天,北方各省大小报纸以及东南各省的一些小报几乎是一面倒的对伍长青进行攻讦,连带着元奇也被攻讦,更有直接呼吁朝廷撤换钦差重查天津教案的,一时间,朝野上下群情汹汹。
上海,镇南王府,长乐书屋。
赵烈文易正行两人一人抱着一叠报纸走进书房,见的易知足仿佛没事人一样的在翻看账目,赵烈文不由的苦笑着道:大掌柜倒是沉得住气,整个大清都快闹开锅了,如今已将矛头直指元奇了。
放下账本,易知足瞥了一眼两人手中的报纸,笑道:也忒勤快了,抱来做什么?难不成还一一翻看一遍不成?
这些文章里,不少是出自地方大儒和官员。易正行解释道:先生说必须都摘录下来。
还打算秋后算账?易知足笑道:犯不着,言论自由不能说一套做一套。
父亲打算何时反击?易正行道:总不能老任由他们如此攻讦抹黑元奇和伍世伯?
不着急。易知足道:先放纵一下,试探一下他们的反应。
谁?洋人还是朝廷?
自然是朝廷。易知足道:对于朝廷来说,这是难得的操纵舆论民情攻讦元奇的机会,我倒是要看看,事态究竟会发展到什么地步?
易正行反应不慢,登时就明白过来,这是要借这件事情来试探慈安太后和内阁总理大臣恭亲王奕?对元奇的态度,略微沉吟,他才问道:不需要考虑西洋各国的反应吗?天津教案可谓是重大的外交事件。
不必要。易知足看了赵烈文一眼,笑道:咱们手里握着杀手锏呢。
易正行看了看两人,杀手锏?
赵烈文倒了杯凉茶,这才笑道:确实是杀手锏,足以令西洋各国都闭口不谈这起教案!
第九百零一章 急转直下
京师,圆明园,绮春园,敷春堂。
案桌上散乱的放着一些报纸和折子,慈安倚靠着窗口愣愣的望着满院的青翠,裁撤军机处成立内阁之后,她已很少过问政务,天津教案她原本也没放在心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之后,尤其是在击败英法西荷四国联军之后,大清在对外交涉方面压根就无须她操心。
但她没想到天津教案这起外交事件竟然完全的变了味,西洋各国在递交照会强烈抗议之后一直都保持沉默,国内的大小报纸却是一窝蜂的攻讦处理此案的钦差大臣内阁协理大臣伍长青,并且进而将矛头直接对准了元奇。
明摆着的,这是保皇派在背后刻意的操纵舆论民情攻讦元奇,不过,内阁总理大臣恭亲王奕是否也在背后推波助澜?保皇派是鼓动排洋以阻止朝廷推行宪政,奕呢?没有兵权和财权的奕与傀儡无异,会不会也想借此机会打压元奇?
默然半晌,她才转过身对外吩咐道:来人,宣恭亲王觐见。
这事她不能坐视不理,说到操纵舆论民情,保皇派和立宪捆在一起也不是元奇的对手,元奇不仅掌控着东南各省的大报,而且操纵引导舆论的手段也不是他们能相提并论的,眼下这情况,明摆着是元奇有意放纵,明显是没安好心!
若是继续坐视不理放纵下去,元奇不定会借题发挥玩出什么新的花样来,易知足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论及杀伐果断,心狠手辣,满朝文武没有几个及得上他,对于倭国灭国灭种就可见一斑。
虚君立宪虽然导致皇权旁落,但总能绵延大清国祚,保全宗室勋贵以及满族上下,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真要逼的元奇起兵造反,只有亡国灭族一个下场!她必须制止保皇派这种不理智的挑衅行径!
听闻慈安宣召,恭亲王奕不敢怠慢匆匆赶了过来,如愿以偿成为内阁总理大臣的他急于修复与慈安皇太后的关系,唯有如此,他才有与元奇抗衡的资本,才能坐稳这个内阁总理大臣的位置。
进的敷春堂,他依照规矩叩请圣安,才起身就听的慈安的声音,六叔不必拘礼,赐坐,赏茶。
微臣谢太后恩典。奕叩谢之后才起身在珠帘外的小杌子上落座,他很清楚今日宣召必然是为天津教案一事,只是不知道慈安会是什么态度。
这两日朝野上下群情汹汹,尽皆指责伍长青办理天津教案有失公允,不少大臣上折子弹劾其为谋元奇之私利而罔顾国家之大义,既失臣道亦失国体,恳祈撤换之,六叔对此是何看法?
奕谨慎的道:微臣窃以为,此事背后有人在刻意操纵引导舆论,妄图挟持民意排教排洋,诋毁元奇,抵制宪政。
难道奕并没有在背后推波助澜?慈安略微沉吟了下,才道:元奇失却民心,不影响朝廷推行宪政罢?
奕听的心里一沉,这是不死心?还是试探?他没敢多想,沉声回道:回皇太后,元奇屡屡抗击西洋入侵,并驱逐西洋收复西北南洋两省以及缅甸,且在东南各省以及新附各省根深蒂固,不可能因为天津教案而失却民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