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巨鳄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塞外流云
麦华佗最为上心的自然是几艘大型主力战舰,至于小型的他兴致缺缺,不过,他依然让人将每艘战舰都进行拍照,毕竟这是十分难得的全面详细了解清国铁甲舰的机会,以后有没有机会可就难说了。
很显然,清国的铁甲舰已经完全的跳出了风帆战舰的模式,不仅完全取消了风帆,连风帆战舰标志性的舷侧炮也取消了,不过,令他纳闷的是,清国主力铁甲舰一共就9门火炮,如何保证战舰的火力输出?
而大英帝国的铁甲舰却是动辄几十门火炮,即便是小型铁甲舰,火炮也高达十多门,两下里一对比,差距实在模式太大了,按道理来说,清国人不可能为了一味的求新而损失铁甲舰的火力,唯有一个解释,清国的火炮技术取得了突破,9门火炮足以满足铁甲舰的火力需求。
法兰西美利坚俄国德意志等国的使馆人员对于清国铁甲舰火炮数量的稀少也是诸多猜测,不过,他们并不着急,南非一战,清国铁甲舰的真实战力必然暴露无疑。
镇南王府,长乐书屋。
嘀铃铃清脆的电话声响起,赵烈文连忙放下手中的报纸前去接电话,铁甲舰队前来,轰动了整个上海,他早就在青岛见识过铁甲舰,自然不会去凑热闹,拿起电话,报上名字,就听的话筒里传来奕?的声音,听闻铁甲舰队出现在上海,惠甫兄没去观看?
赵烈文笑道:恭王信息倒是灵通,我请大掌柜来接电话。
听的是恭王奕?,易知足起身接过电话轻‘喂’了一声,就听的奕?道:南非海战,国城兄可有把握?
没有。易知足很是干脆的道:海战不可预见的因素远甚于陆战,岂敢说有把握,不过,南非之争乃是大清与英吉利国运之争,不论如何,这一战都必须打!
沉默了片刻,奕?才缓声道:国城兄应该比谁都清楚,大清只要稳定发展,超越英吉利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何苦要在南非与英吉利赌国运?
这不是和平崛起的时代,要想崛起,就必须通过战争来证实自己的实力,唯有如此,才能得到世界各大强国的认可。易知足沉声道:对于大清来说,这一战迟打不如早打,眼下是最适合的时机,南非德兰士瓦的金矿,元奇早就已经知道,选择这个时候开采,就是因为这是最好的时机!
奕?打这个电话,无非是想做最后的努力,尽管清英两国在南非已经大打出手,但两国都没公开宣战,可以说还是留下了足够的回旋余地,一旦海战一开,战争规模就有可能不断升级,甚至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打的赢,一切好说,可万一输了呢?大清可输不起!
见的易知足态度坚决,他知道再劝也没用,轻叹了一声,才道:事关国运,国城兄既是决心要战,朝廷也唯有倾力支持,但有所需,尽管开口便是。
易知足笑道:恭王能有这个态度就行!
放下电话,赵烈文笑道:当初让铁甲舰队前来上海是为缓解挤兑风潮,这两日挤兑情况已明显缓解。
让铁甲舰队前来上海,不完全是为了缓解挤兑压力。易知足缓步踱着道:舰队前来上海转一圈,是要明着告诉英国人,咱大清铁甲舰队要去收复马普托。
赵烈文反应极快,大掌柜的意思的,将战场摆放在马普托湾?
不错。易知足微微颌首道:莫桑比克海峡和开普敦附近海面海流复杂,风大浪高,不适合海战,马普托湾风浪小,大多时候海面都比较平静,而且海湾也不算大,对咱们来说,是最为理想的战场,对于英军来说,马普托湾同样是个好战场。
合着还有这层意思,赵烈文沉吟了下才道:铁甲舰队这一亮相,英国人会不会看出蹊跷?
从战舰的火炮配置情况肯定是能看出些蹊跷的。易知足不以为意的道:但这次咱们的杀手锏是鱼雷。
五辆内燃机小轿车在空旷的马路上快速行驶,第二辆车上头一次乘坐这种小轿车的载钊很是新奇,忍不住问道:这是蒸汽机带动的?机器的声音怎的那么小?
声音小是因为加装了消音器。代表易知足前来迎接一行将领的易正行满面微笑的回道:这不是蒸汽机带动的,是内燃机,一种比蒸汽机还要先进的动力机器,以后会逐步应用到火车轮船和铁甲舰上面。
载钊是易正行的亲舅舅,自然也就十分随意,当即追问道:这速度有多快?
时速四十公里。易正行道:目前最快的速度已经能够达到时速六十公里,不过,父亲对此并不满意,要求他们继续改良,说是时速至少8要达到100公里以上。
载钊愕然道:那不是比火车还快?
这是肯定的。易知足笑道:不用多少年,汽车将会取代火车,成为最主要的陆路交通工具,目前,上海至江宁和上海至杭州的两条公路已经开始在勘测线路,今年就有会动工。
公路?载钊迟疑着道:专门为这汽车修建的?
对。易正行笑道:元奇正在建厂,准备大量生产汽车,除了这种轿车,还有能够载货的货车,一次能装载四五吨货物的,以后拉拽火炮就无须马匹了。
载钊感慨的道:这些年大清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发展速度之快的让我们有种应接不暇的感觉,很多东西都是以前做梦也想不到的。
后面轿车上的肖明亮郭仲牟也同样是感慨不已,上海的变化实在是日新月异,几乎每次来上海都能看到新奇的事物,听的司机介绍说这五辆小轿车是上海仅有的五辆,两人心里都热乎乎的。
轿车径直在长乐书屋院子外停下,下的车来,肖明亮几人整理了军容这才走进院子,见的易知足赵烈文两人站在门外台阶上等候,几人连忙快步迎上前敬礼,学生肖明亮等见过校长。
易知足微笑着点了点头,道:进屋罢。进屋落座之后,询问了一番舰队的情况之后,他才缓声道:南非一战,旨在扬威,让英吉利知难而退,不敢染指德兰士瓦和奥兰治。
直白的说,我国目前的工业实力经济实力金融实力海军实力,还无法与英吉利抗衡,必须尽量避免将战争无限扩大,同样的,英吉利为了保住在我国的利益,也不愿意扩大战争。
因此,这一战,咱们必须掌握好分寸,既要打痛英军,又不能让英军伤亡太大,被逼扩大战争。
听的这话,肖明亮可真有些为难,这分寸可不好掌握,什么叫伤亡太大?比勒陀利亚一战,英军伤亡过万,这算大还是小?
他这里正自犹豫,载钊已是开口道:校长总不能让咱们打的束手束脚罢?
缓缓看了几人一眼,易知足才道:不是让你们束手束脚,而是让你们不要贪图战功,不要赶尽杀绝。
这就好理解了,肖明亮连忙道:学生明白!
易知足看了易正行一眼,缓声道:行之想增加一些军事阅历,让他跟在载钊身边随舰队南下,若是与英军谈判,他可全权做主,但是在军事方面,不允许他干预插手。
易正行随舰队南下?肖明亮不由的迟疑了下,打仗这种事情太多意外,易正行是世子身份,又是易知足着意培养的接班人,日后必然是出任大清内阁总理大臣的,若是在海上出现什么闪失,这个罪责可不小。
不等他开口,载钊已是笑道:校长戎马多年,行之也确实该在军旅历练一番,不说用兵,至少也能知兵。
听的这话,肖明亮也不好推诿,只的表态道:校长放心,学生必定护得世子周全。
军中没什么世子。易知足道:让他挂个作战参谋的职衔,便于在军中学习。
易正行随舰队南下的事情,就连赵烈文也不知情,转念一想,这也是情理中事,易正行确实需要到军中历一番,否则以后怕是难以掌控军队,待的肖明亮等人告退,他才开口道:大掌柜也说了,海战不可预见的因素太多,此番铁甲舰队南下,实则是以少敌多,行之随舰队而行。
易知足摆了摆手,轻笑道:战场历练不可能有绝对的安全,相较于陆军,海军还安全一些,他也该去军中历练一下了,我在他这个年纪,已经领军与英军正面作战。
南非,马普托。
英军攻占马普托之后,便组织官兵积极挖掘战壕构筑阵地,尽管不时遭遇清军的骚扰,但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内,还是围绕着马普托构筑了一个颇为可观的阵地,加上从战舰上拆运了一批火炮,算是彻底的站住了脚。
而对于清军在城外的那道防线,英军压根就不理睬,对于英军来说,他们的目的是攻占马普托,切断德兰士瓦的出海口,而不是消灭马普托的清军,当然,英军也清楚,要消灭清军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能稳稳占据马普托,就已经很不错了。
随着清军骚扰的次数越来越少,马普托也渐渐平静下来,不过,海军舰队这段时间却是一直没有消停,在海湾里进行各种编队演练,实弹演练,身为舰队司令的贺布很清楚,清国的海军舰队肯定是会来的,不过是迟早的问题。
这一天下午,贺布正在旗舰上观看战舰的实弹演练,一个通讯官快步赶过来禀报道:将军,伦敦电报——。
自从克里米亚战争之后,有线电报就已经开始大规模的运用到战争中,英军出兵南非,就开始从开普敦向距离马普托只有二百多海里的班德港铺设有线电报,在占领马普托之后,有线电报也随之铺设过来。
贺布接过电报就是一愣,无他,电报太长了,电报是海军部发来的,详细的介绍了清军铁甲舰队的战舰情况,并告之清军的铁甲舰队已经南下,目标应该就是马普托。
终于是来了!贺布既兴奋又有几分担忧,随手将电报转给了亚瑟·胡德,他掏出一支雪茄慢条斯理的点上,清军居然只有二十四艘铁甲舰,大吨位的主力战舰只有四艘,而且主力战舰上装备的火炮只有九门,这着实是让他有点意外。
看完电报,亚瑟·胡德疑惑的道:清军铁甲舰队为何拖延到这个时候才南下?
清国人有过春节的风俗。贺布轻蔑的道:一般在过春节期间是不会出兵的,马普托的清军这段时间格外安静,也有这个因素在内。
第九百六十一章 海陆之争
春节期间不出兵?亚瑟·胡德疑惑的看了他一眼,道:可咱们攻占马普托已经快一个月时间了。
贺布笑道:知道清国春节假期有多长吗?说着,他竖起一根手指,一个月,足足一个月时间,这是清国官方规定的假期,驻华使馆官员都知道,春节期间,清国所有的官衙都不办公。
足足一个月的假期?亚瑟·胡德又是好笑又是羡慕,这真是一个奇特的风俗。顿了顿,他扬了扬手中的电报,清军所有铁甲舰的火炮配置数量都很少,即便是八千吨以上的主力战舰也只配备了九门火炮。
他们猜测的应该有道理。贺布缓声道:清国的火炮技术应该是有所突破。说到这里,他轻叹了一声,声音也变的有些低沉,第一次东征,我们用的是滑膛枪,清国却发明了米尼枪。
第二次东征,我们装备了米尼枪,清国又发明了后装线膛枪整装金属子弹,迫击炮后装火炮等。这一次南非之战,我们装备了后装枪,清国又发明了威力惊人的自动机枪和半自动步枪,而且火炮技术似乎也有所突破。
尽管我国工业水平远高于清国,工业实力也不是清国能比的,但在武器的研发方面,我们却一直落后于清国。
听的这番话,亚瑟·胡德心情也沉重起来,与清国的战争,打一次败一次,而且都是败在武器方面,这对于工业水平一直领先世界各国的大英帝国来说,无疑是一种讽刺。
这次南非之战,情况并未改变,清军在武器方面依然占据优势,至少陆军是如此,至于海军,情况或许更不妙,毕竟海战是以火炮为主,一旦清军在火炮方面有所突破,优势将更为明显。
见他沉默不语,贺布意识到这番话可能有些消极,当即语气一转,还好,清国的工业实力有限,铁甲舰的数量不多,只有24艘,即便清军火炮技术有所突破,但在战舰数量和火炮数量上,咱们都占据压倒性的优势,况且南非这一片海域,我们比清军也更为熟悉,这一战,是咱们重创清国海军的大好机会!
话是如此说,但他心里十分清楚,清军既然敢来,必然是有所依仗,毕竟对于清英两国来说,南非这一战并非是非打不可,若无把握,清军舰队绝对不会前来南非,这一战只怕比他想象的还要艰难。
亚瑟·胡德赞同的点了点头,道:纵然咱们的火炮在命中率和射速方面比不上清军,但在数量上却占据优势,只要我们发挥近战的传统,要赢得海战并不是难事。
近战!贺布听的心里一动,英国海军一贯一脸都是奉行近战原则,火炮必须在400码或是300之内才能开炮,更多的舰长们则是倾向于在150码的距离上才开炮,甚至有舰长叫嚣‘将炮口顶在敌人脸上射击!’而且近战足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在战舰和火炮数量上的优势。
清国海军的铁甲舰队在上海亮相,随即南下,各国驻沪使馆纷纷以最快的速度将这一消息向国内禀报,当然,同时禀报的还有清国铁甲舰的详细情况。
即便只是通过电文的描述,欧洲各国海军对清国的铁甲舰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清国这些年在武器的研造方面一直领先于世界各国,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世界各国在军事方面一直都在向清国学习——从武器的仿造到战术的模仿。
铁甲舰将取代风帆战舰成为海军的主力战舰,各国对此已是公认,建造铁甲舰的耗资巨大,一旦走弯路将会付出巨大的代价,不论是老牌的法兰西西班牙还是新兴的军事强国德意志意大利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造舰计划,这个时候有现成的学习观摩机会,自然没人愿意放过。
更何况这场海战堪称是真正意义上的铁甲舰之战,英吉利不用说了,几乎是出动了所有的铁甲舰,清国看样子也是掏出了家底,将近百艘的铁甲舰大海战,绝对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样的好戏没有谁愿意错过。
不管是有造舰计划还是没造舰计划,各国都迅速的再次派出大量的船只和人员赶赴南非,象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西班牙等国更是要求南非东海岸的的每一个港口——从莫桑比克岛马普托班德港伊丽莎白港开普敦都必须有船只和人员进驻,务必保证不错过这一场海战。
上海,大清第一支铁甲舰队只是逗留了一天时间便离开,但引发的热议却是持续了好几日,大小报纸也是争相报道,在风帆战舰时代,大清的战舰足足落后了百余年时间,但在铁甲舰时代,大清的铁甲战舰却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目前拥有成规模的铁甲舰队的,也仅仅只有英法清三国。
镇南王府,长乐书屋。
易知足将两篇文章递给赵烈文,道:眼下朝野上下热议海军,正是突出海军地位和作用的大好机会,惠甫看看,润润色,争取明天见报。
赵烈文接过来一看,两篇文章一篇的标题是《论海军在国防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另一篇是《论国防科技工业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两篇文章,一是强调国防科技工业的重要性,一是强调海军的重要性,仔细读完两篇文章,赵烈文才斟酌着道:大掌柜,这两篇文章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性,能否先发表论海军的这篇文章?另一篇在战事结束之后再发表。
易知足点了点头,道:还是惠甫思虑的周到,行,另一篇稍后再发表。
在《论海军在国防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文中,易知足首次正式明确的提出了海权和制海权的慨念,并明确指出,大清疆域辽阔,岛屿众多,海岸线漫长,吕宋爪哇倭省皆悬于海外,必须高度重视海权,发展海军,掌控制海权。
而掌控制海权不仅利于国防,利于维护和巩固海外三省的统治,也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在经济日趋全球一体化的时代,海外贸易在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将越来越大,要保护海外贸易,拓展海外贸易,则必须掌控制海权。
文中引证英吉利在拿破仑时代的战争中获得海上霸权的事实,证明掌控制海权在战争中的巨大优势,以英吉利海军称霸海洋,积极开拓海外殖民地,从而一跃成为全球的经济中心,成就其工业霸主的地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