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清巨鳄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塞外流云

    听的这话,薛福保疑惑的道:大人是怀疑元奇虚张声势,实则并没发现大型金矿?

    丁宝桢没吭声,他确实怀疑元奇虚张声势,这几年元奇一直在紧锣密鼓的筹备推行金本位,如果招远平度莱州真有大型金矿,元奇又怎会拖延到现在才开采?

    嘀铃铃突然响起的电话铃声吓了两人一跳,丁宝桢连忙上前拿起电话,这种直接打进来的电话多半都是来自京师,果然,他刚自报家门,就听的话筒里传来恭王奕?的声音,招远发现大型金矿,可喜可贺,山东必须积极协助元奇进行开采。

    下官遵命。丁宝桢说着犹豫了下才道:招远果真有大型金矿?

    不用怀疑。奕?的声音隐隐有几分亢奋,不仅是招远有大型金矿,莱州也有,而且储量很大,保守估计,山东的黄金储量在两千吨以上,除了黄金,山东的煤铁矿藏也十分丰富,从明年开始,元奇将陆续进行大规模的开采,全力协助就是。

    为什么元奇会选在这个时候进行大规模的矿藏开采?丁宝桢反应极快,联想到不少州县秋冬无雨,他试探着道:山东明年会持续干旱?

    提及旱情,奕?的声音明显的低沉下来,不错,山东明年会出现罕见的大旱,元奇大规模进口粮食,大规模开采矿藏皆是赈灾举措。

    罕见的大旱!丁宝桢心里一沉,移民也是赈灾举措之一?

    话筒里沉默了一阵才传来奕?低沉的声音,移民实边只是幌子,真正的目的是减缓赈灾的压力,遭灾的不只是山东,灾情之重也超乎你的想象。

    放下电话,丁宝桢半晌说不出话来,进口粮食,移民开采矿藏都是为了赈灾,明年的灾情会严重到什么程度?颗粒无收!

    元奇山东矿业公司在招远莱州平度相继发现大型金矿,探明储量二千吨以上,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经过《济南日报一宣扬很快就引的朝野瞩目,没办法不瞩目,二千吨黄金,六千多万两黄金,折合白银十多亿两!

    原本因为北方灾情连连阴跌的股市受此消息一刺激,迅速反弹回升!

    山东泰安府,肥城。

    县令洪仁寿站在县城东门谯楼上,心情复杂的望着渐行渐远的移民队伍,尽管他手里掌控着足够全县灾民过完这一冬的粮食,依然不得不谨尊上命组织移民。

    县咨议局议长宋鹤年缓步走到他身边与他并排而立,半晌才轻声道:入冬以来,皆是冬日融融,既不见雨也不见雪,来年必然春旱,大人能赈济一冬,开春之后呢?接着召集乡绅募捐?

    再召集乡绅募捐是不可能了,今年的募捐已经是极限了,洪仁寿很清楚这一点,他不由的暗叹了一声,秋冬无雨,冬小麦无法播种,若是来年继续春旱,他有些不敢往下想,默然半晌,他才道:宋议长的意思是,大量移民?

    略微沉吟,宋鹤年才道:济南传来消息,明年山东会有罕见大旱。

    罕见大旱?洪仁寿转过头来,沉声道:当真?

    宋鹤年道:这是明摆着的事情,大人只是心存侥幸罢了。

    尽管冬小麦无法播种,洪仁寿仍然幻想着开春之后会下几场透雨,到时候播种春小麦红薯玉米等,实则他也清楚,秋冬无雨,春旱的可能性更大,略微沉吟,他才道:大量移民,本官何颜面对阖城士绅?

    宋鹤年不以为意的道:此一时彼一时,如今谁还会阻止移民,灾民多留一日就多耗费一日粮食。

    融融冬日中,北方各省遭灾州县的移民规模开始逐步的扩大,秋冬无雨,冬小麦无法播种,意味着来年会有严重的春旱,意味着明年春天会比这个冬天更难熬,无数灾民怀着绝望的心情,义无反顾的选择移民他乡,活下去,有尊严的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这个冬天,就连上海也变的不再那么阴冷,一个冬月倒有大半个月阳光灿烂,宝山码头江面上,一艘蒸汽炮舰缓缓的在江面上游弋着,甲板上身着一袭长衫戴着一副墨镜的易知足扶着船舷看着码头上一队队灾民井然有序的登上一艘艘蒸汽帆船或是铁甲船。

    跟随在其身后的李鸿章缓声介绍道:这些都是来自淮北豫西鲁南一带的灾民,主要是移民缅甸和爪哇。

    易知足掏出一支雪茄慢条斯理的点上,这才问道:移民数目可有统计?

    经宝山出海的,目前才三万一千余人。李鸿章斟酌着道:由青岛出海的稍微多些,已经超过四万人,毕竟山东是移民大省,另外还有乘火车前往安南的,统计数据还没报上来。

    粗粗估计也就十万人,对于这个规模,易知足有些不满意,现在移民与十几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以前灾民前往出海口大多是步行,如今基本都是铁路运输,而且海运船队的规模也扩增了数倍,几个月下来却才看看十万规模。

    见的易知足不吭声,赵烈文连忙道:整个北方冬季几乎都没下几场象样的大雨或者是大雪,不少州县旱情越发严重,移民的规模正逐步扩大,开春之后,向西北东北西伯利亚的移民也将启程。

    沉吟了一阵,易知足才缓声道:此次移民持续时间可能会长达三年或者是四年,也应该是我国最后一次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这批移民不仅能充实边疆,也能极大的促进边疆的民族融合,对于稳定边疆有着重要的意义,朝廷和元奇上下都必须足够的重视。

    开春之后,以工代赈工程,开采矿藏,兴建工厂等项目都会逐步的展开,到时候移民的难度会更大,这几个月时间一定要尽可能的扩大移民规模,这是一举两得之事,既能安定边疆,也能减轻赈灾的压力。

    京师,首相府。

    奕?脸色阴沉的将一叠报表扔在桌子上,看了肃顺伍长青两人一眼,语气尽量平稳的道:直隶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在秋后都相继出现严重旱情,遭灾州县高达百余,但到目前为止,移民尚且不到十万,一旦明年旱情加重,范围扩大,如何赈济得过来?

    略微沉吟,肃顺才开口道:立宪以来,崇尚平等自由,灾民不愿意移民边疆,总不能强行驱赶,更何况地方士绅担心人口流失,导致田地以及田租大幅降价,大都积极赈灾,地方官员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伍长青看了两人一眼,道:一边是地方士绅反对阻扰移民,一边是朝廷将移民作为大计考核内容,州县官员确实是左右为难,不妨改变一下策略,未能完成移民任务的州县,赈济钱粮一律减半。

    这法子好!肃顺脱口道:如此一来,州县官员就能理直气壮地鼓励移民,而地方士绅从自身的利益考虑,也不至于过分阻扰移民。

    眼下也确实是没有更好的法子了,奕?略微沉吟,便道:地方州县官员怕做恶人,本王来做这个恶人,行文各省,遭灾州县之灾民移民必须达到三成,否则从下个月起,赈济钱粮一律减半!连续两月完不成移民任务,取消赈济钱粮!

    赈济钱粮减半!取消赈济钱粮!对于遭灾州县而言,这绝对是无法接受的事情,尽管现在朝廷赈济的钱粮不算多,却也是赈灾的主要来源,毕竟不可能只靠地方士绅赈灾,秋冬无雨,来年春旱必然严重,若是朝廷断绝赈济,会是什么后果?

    尽管朝野上下一片哗然,但移民的效果却是立竿见影,遭灾州县的移民规模迅速扩大,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地方士绅不但不阻扰移民反而开始积极鼓动灾民移民,而灾民们移民的意愿也强烈起来,谁都知道,一旦朝廷断绝赈济,等待他们的就是死路一条!

    上海,镇南王府,长乐书屋。

    恭王这一招,着实是狠辣。赵烈文轻笑道:如此一来,移民规模迅速扩大,不过,恭王怕是也会被朝野上下诟病。

    李鸿章道:诟病也只是暂时的,若是明年后年持续大旱,朝野上下必然齐声称颂。

    称颂也只是暂时的。赵烈文道:旱灾过后,人口锐减的州县士绅依然还会诟病。

    听的两人抬杠,易知足笑道: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何须太在意身前身后名?说着,他起身缓步踱到悬挂在墙上的大幅地图前,北方各省大灾,以工代赈的项目和资金都必须向北方倾斜,那么多灾民总不能都白养着不是。

    听的这话,赵烈文笑道:大掌柜是打算借此机会构建北方的公路网?

    易知足点了点头,道:铁路建设需要大量的钢铁,钢铁跟不上,就无法修建,水利工程兴建矿场工厂等都消耗不了多少人力,唯有公路网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数省之人力物力。

    李鸿章毫不犹豫的道:如今朝野上下没人能认识到公路的重要性,而且现在汽车也根本没发展起来。

    先修路后卖车。易知足道:没有适合汽车行驶的道路,汽车如何推销的出去?说着他看向李鸿章道:要善于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汽车现在是没发展起来,但等到北方的公路体系建立起来,汽车也应该投产了,总不能等到汽车能大量生产了再来修路罢。

    李鸿章轻声嘀咕了一句,修公路需要大量的沥青,如今各省城市改建所需要的沥青尚且不够。

    易知足听的一笑,修路不只局限于沥青,用水泥也可以,先将土路建起来,条件成熟了再铺沥青或是干脆修建水泥路,顺带还能刺激水泥行业的发展。




第九百九十六章 变相圈地
    用水泥修路?赵烈文李鸿章都是一愣,水泥价格可不便宜,作为重要的建筑材料,水泥的用途比沥青要广阔的多,而且现在是供不应求,用水泥修路,亏的这主子想的出来!

    一直没吭声的易正行却是开口问道:水泥路与沥青路的造价孰高孰低?还有使用寿命?

    水泥路的造价要比沥青路低,使用寿命也比沥青路长,日常维护保养的费用也更为低廉,但论及舒适性和降噪降尘方面则不及沥青路,这些常识性的知识易知足多少知道一些,不过,考虑到眼下水泥的价格也不便宜,他自然不便贸然回答。

    略微沉吟,他才道:十年前英国人就修建了第一条水泥路,造价以及有关性能,与沥青路的优劣比较,可以让人调查,不过,我还是建议自己修建一条水泥路进行详细的研究和比较。

    顿了顿,他接着道:不论是水泥还是沥青,随着工业的发展其产量都会飞速提高,价格也会不断下降,另外,我想有必要再提醒一下,不出二十年,汽车就会取代铁路成为最为重要的陆地运输交通工具,公路比铁路更具备经济价值和军事价值。

    易知足对于汽车十分重视,多次提及汽车拥有火车无法比拟的优势,不过在座几人对此都是将信将疑,毕竟铁路的巨大运输能力和快捷他们是亲眼目睹的,而汽车的优势他们却一点也看不出来,当然,他们也不敢质疑对方的判断。

    房间里安静了一阵,易正行才缓慢开口道:提前修建公路网以促使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似乎不必要局限在北方各省,毕竟经历了四五年大灾的北方各省恢复经济需要不短的时间,即便有完善的公路网也不利于快速促进汽车的发展。

    东南各省尤其是江浙一直是我国的财赋重地,经济中心,也是最为富庶的地区,先修建江浙的公路网更利于促进汽车行业的发展,而且将灾民分流到江浙,也利于减缓赈灾的压力。

    易知足点了点头,这主意不错。不过,不能因为北方经济基础落后而忽略北方的基础建设,毕竟北方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说着,他拿起红芯铅笔径直在地图上的辽宁京津济南洛阳汉口上海广州河内各自画了一个大圈,这是十年内优先发展的工业中心,铁路公路都必须优先照顾。

    顿了顿,他接着道:原本为了尽可能多的促使移民,以工代赈的基建工程兴建矿场工厂等项目都计划在明年夏季再逐步展开,如今朝廷以断绝赈灾钱粮强行逼迫移民,效果甚好,也就无须再有所顾及,这些项目可以逐步展开,咱们不养闲人。

    在报纸上公开声明,支持朝廷移民实边的政策,所有遭灾州县,完成移民任务,元奇即行赈济。

    迟疑了下,赵烈文才道:以断绝赈灾钱粮逼迫灾民移民,日后必落骂名,有恭王做恶人也就罢了,大掌柜又何必?

    易知足不以为意的道:元奇这些年的所作所为可谓是毁誉参半,日后落在咱们身上的骂名也不会少,何必在乎多一条少一条?能促成尽快大规模移民才是正理。

    随着元奇在报纸上公开发表支持移民实边的政策,北方各省所有遭灾州县都加快了推行移民政策的步伐,朝野上下都知道,元奇比朝廷更富有,赈灾也更大方,元奇赈灾可不是施粥吊命,而是能吃上饱饭,不少遭灾村镇的灾民都自发的进行分配移民的名额,以免地方官府为难。

    山东,泰安府,肥城县。

    城东门外的空地上整齐的搭建着二十多行草棚,草棚里或站或坐或躺着无数面黄肌瘦的灾民,草棚前则架着一口口大锅或是煮着杂米粥或是蒸着杂面馒头,虽说都是杂米粥和杂面馒头,但却管饱,对于几个月没能吃上一顿饱饭的灾民来说,这已经是难得的奢望了。

    不消说,这些灾民都是即将移民他乡的,也只有移民才能享受这个待遇,其他灾民目前都只是一日两顿稀粥两个窝窝头半死不活的吊着。

    各位乡亲父老——。三十出头穿着一袭长衫一副书生打扮的张志伟走进草棚向着众人团团一揖,操着一口泰安官话朗声道:诸位即将背井离乡前往完全陌生的异地他乡,或许心里充满了对家乡的不舍,对异乡的惶恐,对朝廷和元奇的不满。

    在这里,我必须明确的告诉大家,朝廷组织这次大规模的移民不仅是为了充实边疆,更主要的是为了减轻赈灾的压力,今年秋冬北方各省普遍出现旱情,开年之后必然面临更大的春旱,不进行大规模的移民,朝廷和元奇无法进行妥善的赈济。

    大家移民要去的地方都是气候适宜,土地肥沃,适宜耕种的产粮区,朝廷会无偿分发土地,元奇会提供无息借贷,而且五年免赋税,提供免费教育和医疗,早期移民南洋的移民如今都已安居乐业,大多数都已十分富裕。

    对于移民,元奇一直有一条明文规定,你们或许不知道,那就是移民十年之后,允许自由流动,也就是说十年之后,只要你们愿意随时可以回来,山东一直是移民大省,你们可听说有大批移民返回?

    我明确告诉你们,只要移民出去了,就没人愿意再回来,山东地少人多,十年九旱,还有水灾蝗灾雹灾,远远比不上你们移民的地方。

    再一个,你们也不要担心,移民村落都是以州县划分的,就是你们肥城县的移民都会安排在一个村一个镇,不会将你们打散。

    话才落音,就有人道:现在有机器打的深井,不用担心旱灾。

    张志伟听的一笑,不错,机器打的深井是可以抗旱,但要多少年才能家家户户都拥有深井?说着,他拱了拱手,缓步出了草棚,他说这番话不过是为了避免在移民途中出现大量的逃亡或者是骚乱。

    出的草棚,张志伟抬头就瞥见一顶官轿正往移民区大门而来,心知是县衙来来人了,他当即便迎了上去,乘轿来的是县令洪仁寿,一下轿见的张志伟,他便满面笑容的拱手笑道:张先生——,这一批移民启程,我县移民就已达到灾民的三成。

    听的这话,随行的衙役连忙呈上一份名册,这是移民的名册,还请张先生过目。

    张志伟自己也造有移民名册,接过之后便道:容在下核对一下,若是无误,就马上向上禀报,申请元奇赈济。

    有劳张先生。洪仁寿连忙拱手道:救灾如救火,本县灾情严重,众多灾民已经数月不曾饱食。

    也怪不得他心急,报纸上每天都有公布哪个州县已完成移民任务,元奇赈灾粮已经运抵的消息,这些个消息对于遭灾的州县官员来说就跟催命符似的,谁不担心拖延时间长了引起灾民的不满或者是暴动。

    大人不必忧心。张志伟笑道:元奇早在数月前就已经着手部署赈济事宜,泰安就囤积有大批赈灾粮,禀报上去,不日就能赈济。

    泰安到肥城虽然没有铁路但却不过七十里路程,次日黄昏,大批赈灾粮就运抵肥城,城东门谯楼上,县令洪仁寿议长宋鹤年并排而立,望着源源不断的运粮车队,洪仁寿又是感慨又是欣慰,有元奇和朝廷联手赈济,即便明年之大的灾情也无须再担心了。
1...617618619620621...68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