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巨鳄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塞外流云
易知足乘轿赶到天海阁茶楼,一下轿,昨日送信的小厮便快步迎了上来,躬身笑道:易公子来了,我家少爷早已在三楼雅间恭候,易公子请——。
随着小厮登上三楼,易知足略微打量了一下,所谓的雅间不过是用屏风隔离出来的小间,跟后世的包间不可同日而语,待的小厮挑起门帘,他才缓步踱了进去。
雅间里除了伍长青外还有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见他进来,两人连忙起身相迎,易兄来了。伍长青含笑迎上两步,介绍道:这位就是方才提起的,易知足。说着,又转向那年轻人,道:这位是潘仕明,字则诚,也是十三行子弟,在文澜书院求学。
易知足稍稍打量了他一眼,宽额浓眉,大鼻厚唇,但气度从容,一身书卷气,这就是潘仕明了,最近一段时间,他一直在收集十三行的资料,各商行子弟的情况他大都记的滚瓜烂熟,潘仕明,同孚行行商潘正炜的第三子,今年二十三,十四岁时就考取生员,现在文澜书院读书,连着两届乡试名落孙山。
伍长青介绍完,两人少不的一番寒暄见礼,客套了一番,三人才相继落座,潘仕明很是自然的为易知足斟上茶,伸手请茶之后,他才含笑道:这几日老是听长青念叨你,早就想结识一下,却一直没适合的机会,昨日听长青提及要请你喝早茶就一道赶了来。
还真是闻名不如见面,知足端的是一表人才,都是十三行子弟,在下也就不客套了,晚间由愚兄来做东,还望知足不要推却。
易知足心知他铁定是为了报纸入股事宜,他本就有意结交一批士子,自然不会推却,当即含笑道:则诚兄如此盛情,知足敢不从命。
爽快。潘仕明笑道:若非你稍后要去见平湖公,真想现在就跟你浮上三大杯,晚间咱们再不醉不归。
说着话,各色早点流水般的送了上来,三人边吃边聊,很快就熟识起来。
喝完早茶,三人在码头分手,易知足与伍长青乘船顺水而下前往河南岛。
伍家花园,延辉楼。
伍秉鉴早起在园子里溜了一圈回来,喝过早茶,一名五十多岁的老管事就脚步匆忙的走了进来,轻声道:老爷,邸报来了。
伍秉鉴看了他一眼,道:脚步匆忙,可是有重大事情?
朝廷倒无大事,不过有老爷关心的事情。老管事躬身道:御史朱成烈上奏《银价昂贵,流弊日深,请敕查办折。
第二十二章 烟难禁
又是朱成烈。伍秉鉴轻声嘀咕了一句,才道:念。
老管事翻开邸报朗声读道:洋烟一物,贻害尤多其害之大者,莫过于白银流失,东南海口,运银出洋,运烟入口。
广东海口,每岁出银至三千余万,福建浙江江苏各海口,出银不下千万,天津海口,出银亦二千余万,一入外洋,不与中国流通,又何怪银之日短,钱之日贱。
不等念完,伍秉鉴便戴上老花镜,伸手索过邸报,低头细看,近几年来,朝野上下禁绝洋烟,严查洋烟的呼声并不少,但如此详细陈列白银流失的,这还是头一遭。
易知足伍长青两人没有走伍家正门,而是坐船沿着水道直接进入伍家后花园,登岸后前行不远,便是延辉楼,有伍长青陪着,自然无须通报等候,两人径直就进了厅堂。
见的易知足上前见礼,伍秉鉴放下邸报,打量了他一眼,摘下老花镜,很是和蔼的道:知足无须多礼。说着就伸手让座,随后又道:长青去烧水沏茶。
待的易知足在下首落座,他将邸报递过去道:这是今日才送来的邸报。
伍长青应了一声,走到一旁准备,其实下人早就将一应物事准备好了,红泥小炭炉里炭火正旺,取自白云山的山泉水也已备好,将水架上,稍稍清洗一下茶具,他就开始留意两人的谈话。
易知足细读了一遍邸报上的那篇《银价昂贵流弊日深请敕查办折,实在是不细读不行,一则是繁体字,二则是文言文,细细看完,他不由的暗觉奇怪,这么早就有反应了?可朝廷禁烟分明是明年的事情,略一琢磨,他放下邸报,道:一岁流出白银六千万两,是否太过危言耸听了?
伍秉鉴干巴巴的道:朝廷官员不懂经济,又一惯夸大其词,他们列出的数据岂能相信?一年流出六千万两,亏的他们敢说,这般流法,银价还不涨上天去?
他们只算出,不算进,而且算的也是零售价,而不是靠岸的批发价,这价格至少相差几倍,这些年白银大量外流是事实,但也没如此夸张,估摸一年流出五六百万两倒是有的。
五六百万两。易知足苦笑着道:即便是这般外流,不出数年,大清也将出现银荒,朝廷焉能不急?说着,他屈指轻弹了弹邸报,道:朱大人这份折子,不过是探探风向而已,晚辈窃以为,至少还的酝酿大半年或是一年,朝廷才会达成共识,大举禁烟。
广州烟片走私,不是什么秘密,可说是朝野皆知。伍秉鉴的声音干枯的有些刺耳,以前朝廷禁烟,前来广州的钦差皆是雷声大雨点小,收了贿赂,走走过场就回去交差,知道为什么吗?
不是那些官员胆大包天,也不是他们不想禁烟,而是投鼠忌器!因为粤海关十三行是天子南库,是天子的私人钱袋!那些官员很清楚,在广州认真禁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稍稍一顿,伍秉鉴语气有些缓和的道:折子你也看了,为什么福建浙江江苏各海口,加起来出银才不过一千万?而广州天津一个出银三千万,一个出银两千万?因为广州是天子,天津是满蒙亲贵。
原来根子还在大清皇帝和满蒙亲贵身上,难怪烟片走私越来越猖獗,易知足一阵无语,半晌,他才道:鸦片走私已经开始动摇大清根基,当今非是昏聩之君,孰轻孰重,自然分的清楚,朝堂之上也非无敢直谏之臣,晚辈还是坚持认为,朝廷厉行禁烟,势在必行,而且头一个就是拿广州开刀。
见两人语气有些僵,恰好水也沸了,伍长青赶紧的沏好茶端了上来,为二人各自斟了一小盅茶,三十年陈的大红袍着实是不凡,汤色橙黄明亮,香气馥郁如兰。
见易知足坚持认为朝廷会厉行禁烟,伍秉鉴也不欲在这个话题上多谈,呷了几口茶,便转移话题,道:报纸发行东南数省,确实是好想法,不过你可曾考虑,朝廷是否会允许这样的报纸存在?
听的这话,易知足放下茶盅,道:报纸本就是为制造舆论,引导舆论而生,有影响东南半壁之报纸,实乃朝廷之福,稍有见识者,皆会考虑如何掌控监督报纸,而不是扼杀。
顿了顿,他才哂笑道:当然,也不排除朝廷目光短浅,防民甚于防川嘛,所以,晚辈才打算刻意安排两个美国商人入股。
伍秉鉴斯条慢理的道:朝中权贵无不以天朝上国自居,孤陋寡闻,夜郎自大,何曾将洋人放在眼里?岂会因洋人参股而对影响东南数省的报纸放任不管?
现在还是天朝上国,过两年可就是半殖民地了,易知足笑了笑,道:朝廷如今不善待洋人,焉知日后不会待洋人如上宾?
待洋人如上宾?伍秉鉴有些惊讶的看了他一眼,仰着脸默了会神,他突兀的道:你是说大清和英吉利会有一战?
快七十了,还有如此敏捷而且是跳跃性的思维,易知足不得不大为佩服,难怪这老头能在短短数十年间积累起巨额财富,他没急于肯定,端起茶盅,浅浅的呷了口茶,才道:十三行跟英国东印度公司打了数十年交道,平湖公执掌怡和行近五十载,又任十三行总商数十年,大半生都在与该公司贸易,放眼大清,要论对该公司的熟悉和了解,非平湖公莫属。
晚辈想请教一下,号称‘大到不能倒’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英国对亚洲贸易长达二百多年,拥有数十万军队,拥有天文数字般的财富以及数百万平分公里土地的全球巨无霸公司,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倒闭破产的?
伍长青看了看伍秉鉴,又看了看易知足,心里很是郁闷,他发现根本就跟不上两人的思维节奏,不是在扯报纸吗?阿爷怎的扯到大清和英吉利开战去了?而易知足更离谱,会不会开战,也不说,居然扯到东印度公司头上去了,都破产倒闭好几年了,有什么好琢磨的?
第二十三章 阿萨姆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倒闭难道还能引发英吉利与大清开战不成?伍秉鉴微微皱起了眉头,跟英国东印度公司做了五十年的合作伙伴和商贸对手,他自然清楚这个公司的实力有多强,势力有多大,毫不夸张的说,这个公司强大的根本就不象是一个公司,除了象大清这样的帝国,一般国家根本无法与这个公司抗衡。
但如此强大的东印度公司在衰落一段时间后,却在全面开始复兴的时候,毫无征兆的突然宣布倒闭破产,对此,他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他很清楚,该公司不是外间传闻的什么因为经营不善而破产,也不可能是资不抵债而破产,更不会是因为竞争不赢花旗散商而倒闭,而且英吉利本土也没发生政变,也没发动大规模的对外战争。
也就是说,不论是从外部还是内部,都找不到东印度公司倒闭的原因。
思索了半晌,伍秉鉴还是毫无头绪,伸手去索茶,却发现茶已经凉了,将凉茶泼了,重新斟了一杯,啜了几口,他才看向易知足,道:东印度公司倒闭破产,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你有独特的看法或是见解?
一管之见罢了。易知足笑了笑,道:晚辈窃以为,英国东印度公司是自杀,换句话说,该公司是自己主动解散的。
自杀?伍秉鉴手一颤,登时被泼出的热茶烫了下,他连忙放下茶杯,讶然道:怎么可能是自杀?
唯有自杀才解释的通。易知足侃侃说道:英国东印度公司从建立之日起,二百多年里,历经风雨,无数人想击垮它或是取而代之,这其中包括英国国王查理一世,法兰西的太阳王路易十四和拿破仑一世,印度的提普苏丹,美国总统麦迪逊也应该算一个,但始终没人能得逞。
该公司在倒闭破产之时,拥有数十万军队,仅在印度一地就直接掌控二十八万军队,这还不算美洲非洲东南亚的,如果再算上该公司间接能控制的军队,估计得上百万。
该公司可以说要钱有钱,要兵有兵,要地盘有地盘,为何会如此平静的倒闭破产?连一丝挣扎反抗都不曾有过?除了自杀,别无可能。
这未免太牵强了,伍长青忍不住道:听说是英国下议院宣布东印度公司倒闭的,难道不是英国国王或是议院强令东印度公司倒闭?
听的这话,易知足微微一哂,道:东印度公司可没有什么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思想,方才说的英国国王查理一世,他在位时就想扶持另外一个商业集团取代东印度公司,结果你知道吗?
东印度公司大力支持另一个贵族克伦威尔造反,将查理一世送上了断头台,至于英国的下议院,绝大多数议员都是东印度公司的股东或是拥有该公司的股票,他们不可能主动令该公司倒闭。
尽管易知足言之凿凿,伍秉鉴还是有些无法接受这个推测,半晌才问道:东印度公司为什么会自杀?
茶叶!易知足清脆的道。
因为茶叶自杀?伍长青满脸不可思议的表情,历史如此悠久,又如此庞大的公司因为茶叶自杀?这会不会太扯淡了?
但听的茶叶两个字,伍秉鉴的神情却严峻的怕人,他沉声道:是因为阿萨姆已经成功移植茶树,开辟茶园?
易知足点了点头,道:原来平湖公已经知道。
伍秉鉴长叹了一声,道:在英缅战争后,英人就在阿萨姆发现大量的野生茶树,英缅战争后,英人控制了阿萨姆,开始在阿萨姆移植茶树,开辟茶园。
阿萨姆野生茶树品种太差,英人从广州偷偷买了一批福建茶籽前往阿萨姆栽种,但英人和印度人都不懂茶树栽培技术,因此,他们又设法从澳门偷运了一批茶农前往阿萨姆。
不过,听说那些茶农都被杀了,茶园也被毁了,看来,英人一直没放弃,最终还是让他们成功了。
听的这话,易知足心里一惊,谁在阿萨姆杀的那些茶农,捣毁的那些茶园?除了十三行,还有谁能知道英国人在阿萨姆偷偷栽种茶树?除了十三行,还有谁会在意这事?还真看不出,十三行的手还可以伸的如此之远。
伍长青冷不丁插言道:既然能毁阿萨姆的茶园一次,难道就不能再毁它一次?
谈何容易。伍秉鉴长叹了一声,道:阿萨姆对英国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岂能容忍一毁再毁?
那也未必。易知足轻描淡写的道:要毁阿萨姆,也许不难。
不难?伍秉鉴一脸疑惑的看向他,却未吭声。
伍长青则是欣喜的道:易兄有法子毁掉阿萨姆茶园?
阿萨姆与云南接壤,也是大清的藩属国,若是能令朝廷明白阿萨姆的存在,会让朝廷每年损失数千万两白银的贸易额,朝廷必然出兵,大军远征阿萨姆。易知足缓声道:不过,军费开支,怕是的十三行全力负担。
伍秉鉴苦笑着摇了摇头,道:大清不是英吉利国,不会为了商业贸易而兴兵,大军远征阿萨姆,没有丝毫可能。
易知足点了点头,道:那效仿英国东印度公司,由十三行自建私军,远征阿萨姆,可行?
这简直是开玩笑了,朝廷能允许十三行私建军队?伍长青瞥了他一眼,苦笑道:易兄这是在说笑吧。
易知足不以为意的道:自建私军不行,以十三行的财力雇佣一支数百人的队伍潜入阿萨姆进行破坏,这对十三行来说,应该不难吧?
难。伍秉鉴长叹道:阿萨姆地处河谷,境内多沼泽,两侧皆高山,易守难攻不说,气候还尤其恶劣,极度潮湿,且经常大雨,或许只有安南暹罗缅甸人才能适应那的环境。
伍秉鉴居然对阿萨姆的地理气候如此熟悉,看来是派人做过详细的调查了,不消说,上一次去阿萨姆杀茶农,毁茶园,也定然是伍秉鉴的杰作了。
想到这里,易知足不由的暗笑,外间都说伍秉鉴胆小谨慎,甚至有几分懦弱,只是没见到他露出獠牙的时候罢了,真是笑话,一个胆小谨慎,还有几分懦弱的人,能在短短数十年间成为富可敌国的十三行首富?
第二十四章 生态论
连续提出的两个法子都被否定掉,易知足丝毫不觉窘迫,神情自若的端起茶杯喝茶,伍长青瞥了他一眼,暗自好笑,大话说出来了,几个法子却没一个中用的,这家伙居然仍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
伍秉鉴却是一脸期盼的道:别藏着掖着,还有什么法子说出来听听,阿萨姆茶干系重大,但凡力所能及,老夫都会尽力而为。
还有法子没说出来?伍长青有些惊讶又有几分好奇,除了派人去阿萨姆破坏之外,还能有其他的法子破坏掉阿萨姆的茶园?
易知足放下茶杯,道:晚辈在黄埔曾听洋人水手说起,在大海中航行之时,曾遇见一件奇怪的事情,他们航线上有一座小岛,几年前他们登岛,没见过一只老鼠,这次经过那小岛,却发现岛上老鼠成灾,岛上除了老鼠,再不见其他活物。
见他突然说到海上见闻,伍长青不由的有些发愣,这家伙说话就不能正常一点吗?这好端端的说怎么灭阿萨姆的茶园,怎么又扯到风马牛不相及的海上见闻去了?这跟毁掉阿萨姆的茶园有关系?有关系吗?
晚辈事后琢磨,那小岛原本应该没有老鼠,偶尔有老鼠从商船上溜上小岛,而小岛上没有老鼠的天敌,诸如猫蛇猫头鹰狐狸之类,所以老鼠迅速的泛滥成灾,吞噬了小岛上原本所有的动物。
伍长青有些不满的道:老鼠能够吞噬掉小岛上的所有活物?
小岛上自然不会有大型的动物诸如虎豹之类的。易知足含笑道:其实就是有虎豹之类的,也会被老鼠灭绝掉,很简单,老鼠成灾,会吃掉所有能吃的东西,虎豹之类没有足够的食物,灭绝是早晚的事情。
哦。伍长青轻哦了一声,一脸的不以为然,心里却在想这事跟毁掉阿萨姆茶园有什么关系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