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之大夏龙雀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堕落的狼崽
对面的向伯玉听了,却是额头上留下冷汗,这些话可不见得是好话,这些人都是外戚,而且几乎都是位高权重,凤卫对其监控一直都没有放松过,这次因为李景睿的事情,终于来了一次清查,将众人的一些秘密都给找了出来。
“陛下,储君正在收拾东宫,看样子准备搬出东宫了。”向伯玉又小心翼翼的禀报道。
“这样也好,这次就是给他一个教训,免得日后还是那样没有什么心机,和这些老狐狸处事,若是没有一点心机,恐怕以后会被吃的连骨头都没有了。”李煜点点头,丝毫没有感到任何意外。
向伯玉也顿时松了一口气,李煜的言语中透露了许多秘密,让人深思。
隋末之大夏龙雀 第一千八百七十三章 大夏万年
皇宫威严,大殿之外,一步一哨,御林军身着金甲在广场上巡逻,护卫天子,而此刻宫门之外,早就云集了不少的文武大臣,众人脸上都堆满了笑容,相互问好。
但若是仔细看的时候,就能发现这些人目光深处都露出警惕的光芒,这是皇帝凯旋归来后的第一大朝,朝中即将发生的事情,众人也是心知肚明的,这里面甚至还有众人的功劳,只是眼下这种情况,肯定是无人敢说出来。
岑文本站在首位,他低着头,双手缩在袖子里面,面色平静,好像地面上有什么东西一样,范谨走了过来,他身上披着大氅,一场刺杀之后,他的身体很差,燕京还没有冷到一定地步,但他已经披上了大氅。
“岑大人,今天是怎么安排的?”范谨忍不住询问道。
“范兄有何高见?”岑文本仍然是一脸的谦虚,低声询问道:“莫非范兄有什么新的想法不成?”
“勋贵之中大多数还是很不错的,但总有一些人还是要惩罚一番的,这方面,殿下并没有说错。”范谨说出了自己心中的看法。
岑文本听了点点头,他知道范谨这是在告诉自己的立场,他是支持李景睿的,只是他是如此,其他的文臣武将呢!并不是每个勋贵心里面都是有朝廷的,大部分在效忠君王的同时,实际上是有自己的小心思的。
这种情况很正常,岑文本也是有自己的小心思,只是在大是大非面前,岑文本认为这些勋贵们应该站在朝廷的立场。
储君能废吗?若储君无能,自然是要废掉的,免得坏了江山,让大夏也和前朝一样,二世就没有了,那才是天大的笑话。
可是李景睿是谁?是皇帝膝下比较能干的皇子,让李景睿继承江山,合理合法,远比其他皇子要好的多,一旦李景睿被废,诸位皇子的争夺将会变的更加明朗,朝野局势将会变的更加混乱,无论对于臣子来说,还是对于皇帝来说,都不见得是好事。
“陛下这是在养蛊,储君虽然占据一定的优势,但并非绝对的优势,陛下想要选择一个合格的继承人,一直在诸位皇子身上徘回。”范谨叹息道。
“江山太大,皇子们都要能干了,就是陛下自己也是不好选择啊!所以才会有眼前的事情发生,只是不知道,最后胜利的是谁?”岑文本目光在众多大臣身上扫了一眼,他很想看清楚,背后之人到底是谁,这个家伙胆子如此之大,居然将满朝文武,甚至皇帝都卷了进去。
可惜的是,岑文本最后并没有发现什么,眼前的这些家伙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心机深沉,表面上根本看不到任何东西,各个都是老奸巨猾之辈,就算是岑文本也发现不了对方心中所想。
他的目光最后落在杨师道身上,这个燕京的府尹是站在李景智身后的人物,这里面肯定是有他的痕迹在里面。
可惜的是,岑文本并没有发现到什么,杨师道甚至还朝对方笑了笑,显得很有礼貌的模样,让岑文本看看了心中十分别扭。
大家都是聪明人,谁还不知道对方的底细,这个家伙背后若是没有动作,打死岑文本也不相信这点。可惜的是,岑文本手中并没有证据,只能看着对方静静的站在那里。
“杨师道?你认为背后之人是他?”范谨很快就察觉到岑文本的目光,忍不住说道:“他有这么大的胆子?不会吧!”
“嘿嘿,什么事情都是有可能的,此人有宰相之才,只是朝中的位置有限,若是逮到机会,事情干的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狠。”岑文本双目中寒光闪烁,事情虽然成了定局,但对于这些在背后算计自己的人,岑文本是绝对不会放过的。
“在我大夏,有才能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范谨苍白的脸上多了一些阴霾,倒是让岑文本刮目相看,以前这样的言论很少发生。
“怎么,不认识我了?没办法,朝局需要稳定,尤其是现在,西方大战在即,北方的战争尚未停止,朝野动荡,对于大夏江山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这些该死的家伙还想在其中获得好处,这让我十分气愤。”反范谨看了对方一眼,言语之中多了些冷漠,然后叹息道:“我这幅身体,你也是知道的,还不知道能活多长时间。哎!”
“放心,有陛下在,是不会出乱子的。”岑文本宽慰道。
和其他的大臣不一样,范谨是一个纯臣,他的才干在满朝文武之中,并不算什么,比很多人都差,可是论对朝廷的忠心,办事的认真程度,他已经超过了许多人。甚至连岑文本都比不上,这一点,让岑文本很佩服对方。
“是啊!有陛下在,肯定是不会出问题的,只是,哎!不说了。”范谨望着远处,那里是东宫的方向,显然他已经隐隐的察觉到什么了。
“看,皇子都来了。”岑文本目光落在远处,好像是约好了的一样,一辆辆马车缓缓而来,为首的正是李景智、李景桓、李景琮等等皇子,这次上朝的就是上次出征的几位皇子,若是不出意外的话,今天又将多几位亲王和郡王了。
“三哥。”李景峰和李景峦两人一见前面的李景智,纷纷迎了上去,显然,这三人关系很不错。
“四哥,你看看,啧啧,二哥还没出事呢!老七和老八就迎上去,不知道的,还认为三哥成了太子呢!”李景琮看着不远处的三人,不屑的说道。
“兄弟情深,也是很正常的,我可是听说,三哥在吐蕃作战勇勐,和七弟、八弟并肩作战。”李景桓笑呵呵的说道。
“哼,四哥,你就是这样谨慎,谁不知道三哥此刻的心思呢!不就是看了二哥倒霉,自己想取而代之吗?也不看看自己什么货色,就他也先成为储君,我第一个不答应。”李景琮忽然又放低声音,说道:“四哥,我听说这件的背后,就有三哥的影子,是他派人散布流言的。”
“哦,居然有此事?”李景桓面色一变,他心中却很清楚,李景琮这个时候告诉自己这些事情,也不是什么好人,就是想让自己冲锋在前,找李景智的麻烦,说什么主持正义,为李景睿打抱不平,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心里面在想什么,好像谁不知道的一样。
“嘿嘿,现在市井上都传遍了,谁不知道他心中所想,无论是立长,还是立嫡,乃至立贤,都与他没有关系。四哥,若二哥真的下台了,我支持你。在我们兄弟当中,论贤德,还是数你了。”李景琮显得很热情。
李景桓听了心中却是一阵冰冷,立长、立嫡、立贤,自古都是如此,现在李煜手下,长子李景隆已经成为朱雀王了,是不会回来了,嫡子就是李景睿,而贤王呢?那就是自己。
听上去好像没有什么问题,但实际上,这问题就大发了,是不是这些皇子们会将目光放在自己身上呢?甚至朝野上下的人会不会将目光放在自己身上呢?
这个时候,他想到了许多,想到了长孙无忌,所谓的贤德,礼贤下士,这些都是长孙无忌平日里教导的,以前没有察觉到什么,现在到了今天,李景桓才知道长孙无忌的厉害之处,在很久的时候,长孙无忌就已经给自己谋划了。
“四哥,你在想什么呢?”这是李景恭的声音,只见他面色儒雅,脸上还有一丝稚嫩。他是萧后所生的儿子,在诸位皇子之中,算是一位特殊的存在,在朝野上下,存在感很低,消失所有的好处都给了李景平了,对方是萧月仙所生的孩子,也是四妃之列。
“没什么。”李景桓想了想,才说道:“二哥不会有事的,他说的也未必没有道理,那些犯了错误的勋贵难道就不应该受到惩罚吗?从这方面看,二哥说的是正确的。你们认为呢?”李景桓看着众人,嘴角露出笑容。
可惜的是,李景琮等人脸上都露出为难之色,在这个时候,哪里有什么是非对错的,一切都是和大局有关系,站在大夏的角度上看,李景睿自然是没有错误的,可在朝堂之上,这种情况并不算什么,那些勋贵们是不会同意的。
大夏勋贵有多少,在立国初期,大夏的勋贵数以百计,而且还掌握了大量的军队,这些勋贵若是都反对,就算是皇帝也要小心一二,李景睿说上一番话,都引起了如此大的风波,更不要说其他人了,这些皇子明知道是正确的,但也不敢说出来。
李景桓看了眼前的几个皇子,哪里不知道这些家伙心中所想,分明是心中都有想法,不想得罪那些勋贵,才会不说话。只是这是皇子们应该做的事情吗?
李景桓想到昨晚长孙无忌所说的话,心中一阵沉默。最后,他右手捏紧了拳头,目光变的坚定起来。
那些大臣们显然也看到了这些皇子们,以前或许会上前拜见一二,但今日情况显得十分诡异,众人只是用眼神望了望,无人上前拜见。
“当,当!”钟声敲响,代表着上朝的时间到了,群臣见状脸上的笑容消失的不见踪迹,更多的是平静,这些人将心中所想都掩藏起来,按照各自的品级排好队伍,缓缓的朝前方而去。
而此刻,在皇宫中,李煜望着眼前的紫微殿,听着耳边传来的钟声,看着身后的李景睿一眼,轻笑道:“怎么,害怕了?”
“父皇说话了,儿臣是不会害怕的,就算失去了储君之位又能如何,不过是卧薪尝胆而已,儿臣相信,自己肯定比那些兄弟做的更好。”李景睿正容说道。
“好小子,说的很好。也只有那些懦夫,才会被困难所击败。”李煜拍了拍对方的肩膀,说道:“不过,这也是经验教训。”
“儿臣明白。”李景睿这才真正的松了一口气。
“没事的时候,带着元时进宫,陪陪你母后。”李煜想到了什么,说道:“东宫暂时封起来,短时间内,不会有人进去的,但,景睿,你要知道,这大夏帝国太大了,想要掌控如此大的帝国,没点本事是不行的,多听,多想,多做,少说。”
“儿臣明白了。”李景睿双目中露出一丝思索,点点头。
“走吧!上朝去,朕也会会这些大臣们。”李煜缓缓而行,前面的景阳钟声传的老远。
紫微殿很大,哪怕朝中的文武大臣云集在此,也不见半点拥挤。等到李煜赶到的时候,值班御史已经就位,镇殿将军李固率领御林军封锁了大殿。
“臣(儿臣)等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岑文本的带领下,诸皇子、大臣们纷纷拜倒在地,山呼万岁,虽然平日里不需要行跪拜大礼,可是在上大朝的时候,还是少不掉的。
“众卿免礼,平身。”李煜显得心情很好,昨晚的战斗并没有影响他的精力,声音很洪亮,加上大殿内的设计,使得对方的声音传遍了大殿。
“谢陛下。”群臣再次按照自己的品级,跪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朕已经很久都没有上朝了,这些年,去年征讨吐蕃,劳烦众卿坐镇燕京,周转粮草,众卿辛苦了,着吏部重赏众卿,今天晚上,朕会犒赏诸位的,皇后也让人去接众卿的家卷,一起赐宴。”李煜坐在宝座上,扫了众人一眼,笑呵呵的说道。
“谢陛下圣恩。”众人听了心情顿时舒畅了许多,大殿内的气氛也好了不少。
也只有那些重臣们知道,事情并没有结束,好戏才刚刚开始,真正的决战还没有上台。
“苏定方将军已经传来消息,吐蕃已经拿下来了,松赞干布、李勣等一干贼子都已经被斩杀。”李煜又说道。
“臣等恭贺陛下万年,大夏万年。”岑文本等人再次出列山呼万岁。
隋末之大夏龙雀 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 死士
大殿内的气氛很热闹,大夏又一次取得了胜利,虽然夺取的只是高原上的不毛之地,但胜利总比失败的好,这就是功绩。
“朕已经下旨晋苏定方、罗士信、尉迟恭、程咬金爵位一级,崇文殿、武英殿、吏部、兵部走一下流程吧!”李煜止住众人,说道“随行的皇子,晋封一级,三皇子李景智复其赵王爵位。”
“儿臣等谢父皇圣恩。”李景智等皇子纷纷出列,脸上都露出喜色,无王位的晋封为郡王,有郡王爵位的晋封为亲王。
“周王、齐王领亲王双俸。”李煜目光落在李景桓和李景琮身上,脸上露出一丝柔和之色,大夏需要的是武勇,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是如此,一个皇帝只是一个文弱书生,传扬出去,不是让人笑话吗?
上有所好,下有所效。自古都是如此,皇帝是一个文弱书生,指望他有刚烈勇勐的一面,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指望他的继承人成为一个合格的君王,也是很难得事情。
“儿臣谢父皇圣恩。”李景桓和李景琮两人大喜,赶紧出列,山呼万岁。
“崇文殿五位大学士,辅左储君,周转粮草辛苦,赐东珠十斛。”李煜显得很高兴,既然是得胜还朝,李煜不吝赏赐,尤其是现在的大夏,钱粮充足,奇珍异宝也不知道有多少,这点赏赐根本不算什么。
“谢陛下圣恩。”岑文本等人也纷纷出列,谢过李煜。
“户部,做好统计,看看这次我们花费了多少钱粮,这场战争打了快两年了,耗费钱粮甚多,也幸亏众卿,才让前线无粮草钱粮之忧。”李煜感叹道。
这句话倒是没说错,进攻吐蕃本身就很难,路途遥远不算,耗费的时间很长,有些粮草还是从中南半岛运来的,十石粮草到了吐蕃剩下两石就已经很不错的事情了。
“幸亏陛下高瞻远瞩,拿下了中南半岛,才有我大夏没有粮草之忧,否则的话,我大夏将士再怎么勇勐,也不会有如此多的粮草,这些都是陛下之功。”长孙无忌大声说道。
众人也纷纷点点头,仔细想想,还真是如此,若不是皇帝当初挡住了众人的劝阻,大夏不会劳师远征中南半岛,这才有了今日的粮草,靠着压榨,将中南半岛变成了粮仓,每天都有船只从中南半岛来到中原,为中原运来大量的粮食。
“哈哈,这都是众卿之功,朕不过是动动嘴皮子而已。”李煜显得很得意,这就是掌握信息差的优势,在中原人眼中,中南半岛就是蛮荒之地,茹毛饮血,十分落后,根本不值得占据,只是李煜威望太高,众人就算是反对也没有任何用处。
现在事实证明,皇帝的行动并没有任何错误,反而帮助中原很多,若不是李煜,恐怕大夏也不会有如此多的粮草,也不会支撑大规模的厮杀。
“陛下,臣有本奏。”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大殿之上响起了一个声音,瞬间使得大殿内的气氛跌落到低谷,众人脸上的笑容消失的不见踪迹。有的人脸上更是露出愤怒之色,望着大殿之中的绿袍小官,这是御史台的御史,微末小吏,然而在有些时候,却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就比如现在。
“林启明,这里有你的事情吗?退下。今日我大夏已经夺取了吐蕃,举国欢庆的大好日子,你在这里做什么?”范谨冷冷的扫了对方一眼。
他如何不知道这个御史台的小吏出来做什么,但正因为知道,他才感到十分恼怒,这都是什么时候了,大殿内一片热闹,都在恭贺皇帝的盖世武功,这个时候出来一个搅局者,放在谁身上,都很恼火。
而且大家都知道即将发生的事情,你却跑出来,难道是为了彰显你的刚烈吗?分明就是为了邀名。用李景睿的名声来成全对方,这是一件十分可恶的事情,莫非对方还真的以为,皇帝很好说话不成?你都在搞他的儿子了,他还会对你有好感,真是一个愚蠢的家伙。
那个被称之为林启明的年轻小吏,这个时候脸上涨的通红,双目中有愤怒之色,他望着范谨,忍不住反驳道:“范大人,下官也是陛下的臣子,也是大夏的官员,如今在朝堂之上,陛下让我们这些言官风闻奏事,这是我们御史的职责,为何不能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何不能弹劾他人?莫非范大人的权利这么大,身为宰辅,居然想堵塞言路不成?”
“你。”范谨气的浑身直哆嗦,心中十分恼怒,却又无可奈何,这是什么时候了,皇帝正在高兴时候,你居然出来弹劾他的儿子,皇帝会高兴的起来,就算现在没有什么表示,事后也不会放过你的。
李景睿乃是储君,坐镇朝堂也有些年数了,赢得了朝中不少官员的支持,大家都在等待着李景睿登基称帝,日后得到更多的好处,李景睿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储君这么简单,也是大夏许多文官的利益代表,一旦出了事情,就是整个利益集团出了事情。
而作为首举者,必定会遭到所有人的报复,林启明是什么东西,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御史而已,大家虽然不会在明面上报复对方,但在官场上,想要报复一个人还是十分轻松的事情。
当然,这个家伙若是成功了,若是得到新主人的保护,那自然是另外一回事了,只是,他就这么确定,李景睿倒霉之后,他所支持的那个人就能上位不成?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范谨原本是好心好意,没想到没有得到对方的感谢不算,还得到一顶大帽子,这让他心中十分别扭,若不是顾忌在朝堂之上,恐怕他现在就开始发飙了。
“范大学士自然不会堵塞言路,而是因为今日是陛下凯旋之后,第一次朝会,大事比较多,你若是小事,可以暂时放在一边。”岑文本轻笑道:“范大人刚正不阿,又怎么可能不让御史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弹劾大臣呢?”
“岑大人好口才,只是范大人如何知道林御史所弹劾的人是小事呢?弄不好是关系朝纲的大事呢?甚至是关系到大夏绵延万年的大事呢?若是如此,范大人此举不是坏了朝廷的大事吗?”杨师道一身紫袍,站了出来,脸上没有丝毫的担心。
“这么说,杨大人是知道林御史接下来要弹劾的内容了?”岑文本也不生气,而是笑呵呵的望着对方,仍然是一脸的谦和之色。
杨师道听了脸上就变差了,他当然知道林启明要弹劾的内容,而且朝中的文武大臣都知道这件事情,可是知道并不是代表着能说出来,一旦说出来,那就代表着串联。
下面的文武大臣都开始串联了,让皇帝怎么安心,皇帝不怕下面的臣子们争吵,就怕臣子们联合在一起,甚至形成逼宫之势,这才是动摇国本的事情。
杨师道听了儒雅的面容上多了一些阴沉,到底是岑文本,老奸巨猾,随便说了一句话,就让杨师道无功而返,只能暗然退了下来。
李煜坐在宝座上,静静的看着眼前的一切,他并没有说话,臣子们相互争论,自己插手其中,不仅不能解决问题,甚至还有可能将问题复杂化,纵观历史,任何一个高明的皇帝,都不会参与臣子们之间的斗争,都会超然于外,看着臣子们的斗争,自己躲在一边看笑话。
“林卿想弹劾什么?”李煜脸上看不清楚任何喜怒,甚至连声音也变的平静了许多,只是众人都是老狐狸了,自然听的出来,皇帝实际上心中很不满,只是在朝堂上无法发作。
“陛下,勋贵乃是朝廷的基石,为朝廷立下了汗马功劳,岂能容许他人诋毁,近日臣听闻储君对勋贵多有不满,甚至言论要行推恩,臣认为十分不妥。”林启明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吞了口吐沫,大声说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这个时候,既然已经站出来了,那就容不得其他了。
“不错,陛下,臣等对大夏忠心耿耿,对大夏虽然没有多少功劳,也有苦劳,储君殿下要行推恩,这不仅仅是干涉臣等家事,实际上就是想对我们勋贵动手。”二等子陈十二大声哭诉道。
“陛下,臣等为大夏臣子,都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陛下是想杀我们,何必采用这种方式呢?只要陛下一道圣旨,臣敢说,不要陛下动手,臣自己愿意自杀,以报陛下之恩。”三等子杨武也站了出来,大声哭诉道,好像自己有了很大的委屈一样。
很快,又有几个人站了出来,或为御史,或是其他官员,更多的还是勋贵,各个都站在那里,一副十分委屈的模样。
整个紫微大殿之上,尽是哭诉之声,声音越来越大,隐隐之中,已经脱离了哭诉的本来面目,甚至还有一丝痛斥和不满。
“好了,不要吵了。”李煜声音再次在大殿上响起,而是澹澹的说道:“你们是从哪里得到储君要行推恩,要收回勋贵们的封地?朕怎么没有看见这样的折子,莫非这道折子还没有到崇文殿,更或者说是崇文殿扣下来了?”
“回陛下的话,崇文殿负责对接文武百官和陛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不敢扣下臣子的奏折,一旦有了奏折,崇文殿就会写下处理的意见,供陛下圣裁,岂会堵塞言路?”岑文本赶紧说道。
“景睿,你的奏折呢?”李煜点点头,目光落在李景睿身上。
“回父皇的话,儿臣并没有写过这样的奏折了。”李景睿大声说道:“莫非诸位见过这样的奏折?”
众人听了顿时一阵讶然,他们这个时候才想起来,李景睿的确是没有写过这样的奏折,只是说过这类的言语,或者说,奏折并没有上呈皇帝,这下就有些尴尬了。
“殿下,臣斗胆请问,殿下是否有这样的心思?”林启明大声说道:“殿下身为储君,乃是日后的太子,大夏未来的继承人,当知道勋贵的重要性,朝廷和勋贵一体,荣辱与共,殿下岂能因为自己的好恶,而分裂勋贵和朝廷之间的关系呢?臣认为十分不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