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初唐求生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晓风陌影




第71章客栈突变
    吴欢非常的吃惊:“这都算直的这是什么材料”

    王供奉:“这是箭竹,我们花大价钱从巴蜀买来的。”

    吴欢:“啊!这东西还要买”

    王供奉:“找支又轻又直的箭杆是非常不容易的。再说了最好的箭矢给最好的射手,这些利的护卫并不都是最好的。”

    吴欢:“那不能用其他材料比如毛竹杨树之类的!”

    王供奉:“毛竹啊毛竹是很好的材料,可惜毛竹太重了,近距离破甲好,可惜射不远。杨树是轻,可惜加工非常的费力气,而且一不小心就弯了,白桦木还好点!其实最好的,还是这些芦苇。”

    吴欢:“芦苇”

    王供奉说道:“是啊!芦苇,你看这里的芦苇非常的直,其实就非常好的。可惜离太原太远!太原那边的芦苇又细又短,还弯。”

    有侍卫把那些都是死人的船用竹篙钩近来,拔下箭矢又推开,有的侍卫捞水上的箭矢。

    吴欢想到后世车木头于是问道:“如果用松木做箭矢会怎么样”

    王供奉想想:“如果真的要做松木箭矢的话,这个木材要非常的干燥。而且需要太多的功夫,根本就不值得。”

    吴欢心里有数了,不是木材不能用,而是加工成本太过高昂。如果有相应的机械,成本成倍下降的话,木杆箭矢应该能大行其道。

    吴欢看看时间差不多中午了,自动的进入厨房,给王崔氏烧了鳜鱼。鳜鱼肉质细嫩,无论红烧还是清蒸都好吃。

    吴欢喜欢清蒸,但王崔氏估计吃不惯清蒸的腥味,于是吴欢选择了红烧。

    到苏州的路上,终究是不平静的,还是遇见了几波水匪,这些水匪都是当地渔民和农民,组织和装备都不行,所以也是有惊无险。

    苏州这时候叫吴州,也是前几年和杭州一样为运河而建设的新城。只是这里因为水网密布,又是太湖之滨,江南财货北运的要道,所以这里常年有水匪出没。

    当然这时候的苏州和杭州一样,没有成为天堂,相反,和地狱没有多少区别。

    苏州城墙上挂满了人头,有风干腐烂的,也有新砍下来的。一股子肉腐臭的味道直往鼻孔里钻。

    吴欢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些当权者,只会用最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对待没有衣食的百姓

    吴欢当然也明白,这些人除了杀人,其他什么都不会。

    船过水门,几个兵丁下来粗粗检查就算好了。太原王家的旗帜挂在那里,没有人愿意得罪。因为太原王家不只是太原王家,而是整个士林。

    一切都和昨天一样,事情不用吴欢操心。只是今天船上的所有东西要卸下,要在苏州住上几天。

    王供奉打听到苏州到常州太湖水匪截断了两天,现在苏州,常州都派兵围剿,也不知道运河什么时候会通。

    既然船上要卸下东西,院子是不能回去,等东西拿下来,布置好才能回到房间。

    吴欢陪着王崔氏在大厅里等待,王崔氏和吴欢聊着早上的话题,孩子们也听的入迷。

    王崔氏的细声低语,和出众的模样,看的大厅里角落喝酒喝的醉熏熏的几个人精虫上脑。

    一个30来岁,身穿黑色裘服的精壮汉子,拿着黑陶碗,摇摇晃晃的向王崔氏走来。

    两个侍卫上前拦住汉子说道:“回去,莫要冲撞娘子。”

    那汉子说道:“我只想请娘子喝杯酒,你们两个让开点,小心爷把你们两的狗爪打断。”

    侍卫依旧拦着汉子,依旧重复那句:“你等莫



第72章客栈的杀戮
    张大哥嘿嘿笑道:“我不是什么虬髯客,也不认识什么李靖。”

    吴欢看看这所谓张大哥身后的6个人,咧嘴笑道:“既然不是,那就离开这里吧!否则杀无赦!”

    张大哥见吴欢分深神,笑道:“哦!是吗”

    张大哥一边说一边欺身向前,伸手来夺吴欢的唧筒霰弹枪。

    吴欢电视上,电脑里见多了这种伎俩,对着张大哥的胸口就是一枪。

    吴欢不管也不看张大哥,对着那些拿刀枪冲来的人射击。

    “嘭!嘭!嘭!……”

    唧筒霰弹枪近距离威力是非常恐怖的,基本上是一枪一个。前面冲来的打倒在地,后面的几个人见势不妙,转身就往从吴欢说的那头门跑!

    吴欢怎么可能放过一枪打死准备出门口。一边追,一边往枪里装独头弹。

    追到门口,还没有跨出门,看到一个人跳进小河使劲往对岸游,吴欢端起枪,对着那人的头扣下扳机,那人一声不吭的沉入水底。

    吴欢没有出门,他怕门口有埋伏。屏声静气的听着门外的声音,一阵划水声,再无其他声音。

    吴欢左右看看确定没有人了,才看小河,那个逃跑的人可能是北方人,不懂划,船在河中间不停的打转。

    看到跳河的同伴被打死,看到吴欢出来,他立刻跪在船上,一边磕头一边大喊:“好汉饶命!”

    吴欢对那个人扣下了扳机,“嘭!”那人栽倒在小船上。

    到这里一个人是杀,十个人也是杀,吴欢不想为一点善心,把自己这些人陷入危险境地。在挂满人头,城外到处是水匪的地方,留下活口,并不是明智的选择。

    其实吴欢也在赌,赌这些人都是水匪,也赌太原王家在苏州官府心中的分量。

    吴欢看看再没有逃跑的人,往枪里填满子弹,然后捡起弹壳,放进口袋。

    吴欢回到大厅,没有看到师母,只有一地的死尸,如同水洼的一滩一滩血迹,还有两个受伤的侍卫。吴欢问道:“你们两个怎么样”

    话音未落,那些侍卫拿的横刀进来,王供奉进来问道:“那些歹人呢”

    吴欢踢踢地上的死尸,然后指指门外说道:“外面有2个!”

    王供奉看到吴欢略显疲倦的吴欢问道:“你没有事吧!”

    吴欢摇摇头说道:“我没有事,你先让郎中看看他们两人的伤势。对了师母他们还好吗”

    王供奉:“没有就好,主母很好,只是两位少主人在吐。”

    吴欢点点头说道:“没有事情就好!”

    吴欢看到弹壳,弯腰捡起。找到4个颗子弹壳,2壳子弹壳始终没有找到,很可能被死人压住了。吴欢拿着对侍卫说道:“找到这壳,交给我!”

    吴欢想起自己杀了人,于是对王供奉说道:“我杀了8个人,这官府追究起来”

    王供奉说道:“这事情我来操心,你不用管了!”

    吴欢点点头说道:“那就麻烦王老了。”

    一个侍卫找了2颗弹壳,交给吴欢,吴欢接过弹壳装进口袋里。

    王供奉:“乐之,你的武器好霸道!”

    吴欢叹了一口气:“没有办法,乱世中防身的武器。”

    王供奉:“能让老朽看看么”

    吴欢不想让人拿着霰弹枪,摇摇头说道:“王老,这是防身的武器,不好外借。”

    王供奉点点头:“老朽唐突了。”

    吴欢出了大厅,来到大厅外,看到王崔氏坐在箱子上,对两个孩子说些什么。

    王崔氏看到吴欢出来问道:“你没事吧!”

    吴欢摇摇头:“没事,只是让师母和师弟妹受惊



第73章扬州,扬州
    吴欢:“这不是明摆着声东击西么现在匪首死了,苏州城还是老样子。我们的太守大人一定会把那些人的脑袋挂在城墙上,他们抢匪首的位置要紧,谁有功夫来截运河。”

    王供奉竖竖拇指:“乐之,高见。对了,太守要给你奖赏!”

    吴欢摇摇头说道:“王老你谢绝了没有”

    王供奉:“没有啊,为什么要谢绝啊这是难得的赏赐,在你以后的仕途上很有帮助的。”

    吴欢说道:“比起现在的安全,以后的仕途上的帮助太过缥缈了。

    如果我在这里协助官府剿匪的事情传出去,那些漏网之鱼,和那些兔死狐悲的水匪会放过我们

    我的生死无所谓,但师母,师弟妹他们的安全更加重要。”

    王供奉:“看来是老朽失算了,主家收了你这个学生没有错。”

    其实王供奉根本没有受到什么赏赐!那苏州太守听到水匪混进城了,忙着调兵遣将,剿灭水匪要紧,论功行赏怎么也到剿灭水匪之后。

    王供奉问这个问题,完全就是试探吴欢的。现在他得到的答案让他非常的忌惮,他认为吴欢不是真孝,就是伪孝。伪孝,说明吴欢是一个心机沉重的人,要处处提防。

    吴欢:“我只是想师母和师弟妹他们,平平安安回家,我这样才对的起恩师。”

    王供奉点点头:“好孩子!”

    吴欢把羊肉粥送进王崔氏的房间,看到王菡娘和王嗣礼的胃口并不好。

    吴欢询问道:“师弟师妹你们两想吃什么。”

    王嗣礼:“师哥,我想吃炸鸡了。”

    吴欢看看王菡娘,王菡娘也点点头。

    吴欢起身去弄炸鸡,王崔氏说道:“乐之,别去了,这样你太累了。”

    吴欢:“不累,师弟妹能吃的下才好。炸鸡很快的,对了师母,那你想吃什么”

    王崔氏:“不用了,这粥就很好喝。”

    吴欢转头让仆役客栈买鸡和面粉,自己准备炸鸡的工作。

    吴欢炸好鸡,看到王菡娘和王嗣礼吃的很香,就放心了。孩子么,会神就会好起来。

    官兵和衙役来了一拨又一拨,侍卫分成3班轮流值守。院子的篝火彻夜未灭,吴欢也彻夜未睡,不是为杀人,而是外面时不时传来的脚步声,敲门声,还有时不时传来的惨叫声。

    好不容易熬到天亮,吴欢顶着黑圆圈出门,看到侍卫们在院子烧着篝火,打个招呼,想到街道上溜溜,却被王供奉拦住了。

    现在宵禁,到街道上是自找麻烦。吴欢放弃上街道溜溜的想法,回的房间里继续补觉。

    吴欢再次醒来的时候,是被王菡娘王嗣礼吵醒的。王嗣礼捏吴欢的鼻子,王菡娘痴痴的笑。

    吴欢醒来看到王嗣礼,以为自己是回到家看到儿子,但很失望,他看清楚是王嗣礼,不是儿子。

    吴欢试着忘记那个世界的一切很可惜,有平板电脑在,想忘记,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吴欢对王菡娘说道:“我要起床了,你能回避一下吗”

    王菡娘吐了一下舌头,出门等吴欢。

    吴欢穿好衣服,看到外面的太阳,已经升的很高了。

    吴欢想王崔氏请安之后,王崔氏就让吴欢继续练字。用王崔氏的话,人不可一日不写字,如同农人在农田操持,一日不操持,田地就会荒芜。

    说是



第74章崔府家宴
    吴欢非常明白这时代,那些老人们经常用亲上加亲的理由,把表兄妹凑成一对,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谁知道,王崔氏会不会把王菡娘许配给崔鉴无论在自己眼里,还是旁人的眼里,这对人都是最好的一对。

    吴欢这样想,他根本还没有适应现在17,8岁的身体,看王菡娘就像女儿一样。王菡娘的对自己是好,完全看成是儿女对自己的好。

    崔府很大,大的离谱,小半条街都是崔府,看的出李子通非常看重崔运州。吴欢听到崔鉴对王菡娘兴奋的说道:“这是我家,我父亲现在是吴国礼部侍郎。菡娘你看大不大?“

    吴欢虽然不大了解这段历史,但知道李唐在武德五年之前就统一了江南,所以崔运州的吏部侍郎做不了多久。当然吴欢不会上去说,你爸的侍郎做不了多久。

    筵席准备好,各人都入席,吴欢这学生自然也有位置。所谓的筵席,自然是正儿八经的一个人一小桌,桌子上的菜自然蒸煮之类的东西。不过上面的肉和鱼都是比较贵重的,熊掌,鹿肉等待不一而足。

    崔运州和王崔氏说着小时候的事情,崔鉴,王菡娘,王嗣礼只能听着。而吴欢独自一个人品尝着自己面前的各种肉,心中猜测是什么肉。根本就不管他们说什么,做什么!

    筵席到后面,孩子们耐不住性子,开始聊天起来。崔鉴对王菡娘问这问那的,什么喜好之类的又问了一遍。

    崔英娘见哥哥和王菡娘谈的热烈,不好去插嘴,看到吴欢只顾吃,于是问道:“你叫乐之是姑丈的学生”

    吴欢点点头:“是!”

    崔英娘:“那你的学识一定很深吧”

    吴欢知道崔英娘问的学识是对儒学的典籍的认识程度:“不,我刚入门不久,字都没有认全呢!”

    崔英娘掩嘴笑道:“你字都没有认全好像我们就认的全似的。那你跟姑丈学些什么”

    吴欢很认真的说道:“学写字。”

    崔英娘笑起来,因为对他们来说写字从小就学,现在依旧在练,没有必要说的,见他说的这样认真,于是笑道:“师兄你真会说笑!我们谁不在学写字”

    吴欢:“好吧,我是小学生,什么都要重新学!”

    崔鉴听到吴欢的回答,问王菡娘:“你师兄刚拜入姑丈门下,不在杭州跟姑丈学习,和你们来江都(扬州)做什么”

    王菡娘:“和我们一起回太原,入族学啊!”

    “啊!太原王家族学”崔鉴惊讶的叫起来。

    王家的族学难进是有名的,崔鉴小时候,父母也想让崔鉴去太原王家的族学学习,但被无情的拒绝了。
1...1617181920...12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