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求生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晓风陌影
吴欢顺便把剩余的鲤鱼也放在火边烤,鱼散发着香味。他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他不知道过了黄河后,那边的情况怎么样,会不会和洛阳这多准备点食物。
想到这里,吴欢拿出手电筒,来到水坑边,观察着水坑里的动静。
也许是天气转冷,鱼不肯游动,所以吴欢围着水坑走一圈也没有看到有鱼的迹象。
吴欢知道这时候的鱼都躲在最深的地方。这个水坑最深的地方,就是黄河水流进这个水坑的入口,水会在那里冲出一个深坑,鱼应该就躲在那里。
吴欢来到这个位置,用手电筒照到底部,一条条鱼栖息在水底。
吴欢比划一下,发现竹竿太短了,根本就够不到。把带的绳索在竹竿后面绑紧,然后使劲往那些黑影射去。
射中了,鱼被死死钉在淤泥里,吴欢把鱼叉收来,是一个半斤左右的鲫鱼。
吴欢把鱼从鱼叉摘下来。抽出砍刀,把附近一根芦苇拦腰削断,打开鱼鳃,插进芦苇的下半部。
吴欢从新拿起鱼叉,看到鱼并不动,于是瞄准另外一个大点的黑影。
吴欢插了4条鱼,一条鲤鱼,3条鲫鱼,大约6斤左右的样子。觉得差不多了,可以支撑很长一段时间,于是把鱼在水坑边杀了,洗干净,拿回棚子里,插在火边烤。
外面江风越来越大,吴欢把貂皮大衣盖在身,依然有点冷,有点想念那张熊皮,可是熊皮陪着那对母子,留在地道里了。
第134章过黄河,入新乡城
棚子外,江风凌冽,吹动着芦苇,如同海潮一样,发出阵阵的汹涌声浪。
吴欢看着在烤着的鱼,想着这时候黄河应该涨潮了吧,明天应该把芦苇船扎好,是白天过黄河,还是晚过黄河
吴欢权衡一下,准备在日落时分过黄河。
白天过黄河很容易被两岸的人看到,晚又看不到黄河情况,如果被流冰撞到了,那就麻烦了!
早太冷,黄河河面很大一部分被冻结,根本就不能过河,即不能下河,也不了岸。
而日落的时候黄河浮冰基本化完,视野也比较好,就算被人看到,也可以利用夜幕远遁。
第二天一早,吴欢喝了那个大鲤鱼的鱼头汤之后,就开扎芦苇船。
说是船,其实是芦苇筏,用6根,1米3左右长竹子,树干,6根06米左右的短树干,把他们做成板条箱的样子,底部用一根长树干连接在一起,然后往里面填芦苇。
这样做有几个好处,第一这样操作,很简单只要下两头的长杆绑紧,芦苇就不会跑。第二是有效载荷高,可以让吴欢离开水面。
吴欢忙到下午,才把芦苇筏弄好。不过他干了一件蠢事,他是在宿营地扎的芦苇筏,那里离河面相当的远,他花了大力气才把芦苇筏搬运到河水边。因为芦苇筏拉过,在芦苇荡留下一道非常明显的路来。
吴欢把背包,武器,竹竿都放芦苇筏,自己也睡在面,等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就渡河。
一队唐军巡逻过来,看到芦苇荡中有个洞,还有一条长长的拖船只留下的痕迹。
队正看到这个情况,以为是窦建德那边派来的奸细,自己只带来50来人,搜索这样大的芦苇荡,基本是不可能的,所以他直接命令士兵在风位点火,烧了芦苇荡。
火起了,这时候的芦苇非常的干燥,加江风凌烈,一时间就成了滔天大火,飞快的吞噬着它面前的所有东西。
吴欢躺在芦苇筏,等待时间,他闻到火烧的味道,立刻亡魂大冒,顾不得其他,立刻站起来,使劲的撑着芦苇筏朝河中间行去。
大风催动火烧势,飞快的蔓延着。吴欢只能使劲的把芦苇朝河中心划去,在确定火烧不到自己的位置,才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一个唐军眼尖,对队正说道:“队正,那个人好像是秦王下令要通缉的人!”
队正有些狐疑的问道:“他不是奸细,是秦王要通缉的人”
唐军说道:“身高符合,背包符合,还有他是用芦苇渡江的,很可能是等夜里渡到对面的。如果是对方的奸细,为什么不用船”
队正恼怒的说道:“就你聪明。我们没有看见什么通缉犯,我烧芦苇赶跑了一个奸细,你知道了没有”
唐军:“知道了!”
队正对其他唐军问道“你们呢”
其他的唐军也跟着喊知道:“知道了!”
队正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吴欢在黄河中间,看看天色,又看看对岸的情况,没有发现窦建德的巡逻军队,于是拼命把芦苇筏撑到对面的芦苇荡,希望窦建德的军队没有发现自己。
吴欢了堤坝,没有发现有巡逻部队,迅速朝田野深处走去。
吴欢知道左边是巍巍太行山,右边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
怎么走,这他来说,是一个非常难的选择,山区容易藏身,也容易遇到危险。此树是我栽,此路是我开的剪径蟊贼应该不在少数。
在大平原行走,避不开的是官府。在历史书,窦建德的名声还可以,想来治下应该不会太混乱,可以冒险一下。
吴欢在平原依旧昼伏夜行,白天找树林睡觉,晚赶路。但吴欢知道自己两条腿走到唐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定要弄一匹马,才能尽快走赶到唐山。
吴欢来到新乡城,看到来来往往的人,脸都洋溢着笑容,在城门口迟疑了一下。这真是一道河,河两岸是两个天地。
守门的一个老衙役看到吴欢的模样问道:“后生,你是黄河那边过来的吧”
吴欢点点头。
老衙役:“那你有去处么”
吴欢想想说道:“渤海郡!”
老衙役问道:“去渤海郡做什么”
吴欢迟疑一下想到,渤海郡有一支吴姓的望族,于是说道:“去渤海吴家,认祖归宗!”
老衙役又问道:“郎君你的姓名!”
吴欢决定不用化名,只接报自己的名字:“吴欢!”
老衙役:“那郎君是哪里人士”
吴欢:“乌伤!”
老衙役:“乌伤”
吴欢:“乌伤,也叫东阳郡,这几年老是换名,让我无所适从,老者莫要见怪!”
老衙役:“东阳郡那不是过长江了那边四处战乱,这路不好走啊!”
吴欢叹了一口气:“谁说不是你看我脸这道疤就是路留下的。”
老衙役说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伤疤并不碍事。来!来,付22文钱,2文进城费,20文文牒费。”
吴欢拿出钱来问道:“这文牒”
老衙役说道:“这是通关文牒,从新乡到沧州的文书,对了后生,现在已经没有渤海郡了。”
吴欢又取了3文钱说道:“多谢,这点钱app下载地址xbzs算是茶钱,对了,问一句,这骡马市在哪里我想买匹马代步!”
老衙役指指城门说道:“进去就可以看见!后生,休怪老夫多嘴,如果代步的话,最好买匹驴,或者骡马代步。这马匹四处战乱,还是别买的好!”
吴欢点点头说道:“多谢老者。”
老衙役看吴欢离去,对身边的文书说道:“一看就知道是个大家出身的子弟,可惜了,脸那道疤太刺眼了。”
文书说道:“可不是么吴欢这名字好熟啊!可惜想不起来哪里听到过!”
吴欢本来想买匹马,听到老衙役的话,也就放弃了,不过,到幽州地界的时候,一定要马,否则,怎么逃命现在去买骡马走了一个晚,非常的累了,找个客栈住下来休息一下,修整一下才是最重要的。
第135章讨食的文士
吴欢找到客栈,终于安安稳稳的睡了一个觉,醒来的时候,已经是日落时分。来到客厅向店家点了羊肉,面饼和一壶酒,坐在角落,一边吃一边想。
想到吴姓的渤海堂,他们会支持自己么现在自己两手空空,拿什么去说服
再说了,自己虽然是吴姓的子孙,是延陵堂的一支,和渤海堂并非一支。
吴欢放弃了去渤海堂的打算,到沧州,换了文书直接奔卢龙县去。卢龙县这时候的辖区包括现在大部分的唐山。
可以预料那里是多么混乱的地方,隋炀帝三次征伐高句丽都是经过那里,而且又是北方契丹匈奴经常光顾的地方,吴欢高度怀疑自己是不是选错了。
吴欢想到过一段时间,窦建德就要出征洛阳,这片土地开始一阵阵腥风血雨。最后结果是李世民迁进大量的突厥归附族群,可以想象未来几年,对河北地区的创伤有多么大
帮助窦建德改变历史么吴欢没有兴趣,他只想活的有尊严一点,不想找个由头就被杀。他被李元吉一次就教训够了,李世民不杀人,有太多的人会帮他杀人的。
吴欢喝了一口酒,继续想到,如果在卢龙县站住脚,不过未来的几年可以吸收这里的大量人口。
吴欢吃了一口羊肉,想怎么在卢龙县立足怎么和罗艺打交道。
罗艺好像帮李世民攻击刘黑闼,随后就到长安了。
又想这是一个氏族统治的国家,如果是以一个氏族的方式出现,吴欢只要不做出格的事情,想来罗艺也不会注意到自己。
但自己会不干出格的事情么吴欢无奈的摸摸自己的鼻子。
客栈里人渐渐多了,吴欢不再想事情,而是听客栈里说黄河对面的事情。开始的时候,聊的是李唐,攻击如何犀利,聊到后面却是聊到通缉吴欢面。
吴欢心说:“才几天,怎么消息都传到敌对的窦建德地盘来了这黄河来往的人好像没有断绝啊!”
战争财最好发了,所以越是战乱的地方,商人越是活跃,所以吴欢被通缉的事情,很快就传到新乡来!
吴欢听到自己的通缉悬赏价格是30贯的时候,心中忍不住鄙夷,自己连条枪的价值都不到。
一个30多岁,面黄肌瘦,文士模样的人来到吴欢面前问道:“这位小兄弟,可以让某一坐么”
吴欢看看文士,也不起身,伸手在自己前面位置做了个请姿势:“请坐!”
接着对掌柜喊道:“店家再来一副碗筷!再来一只鸡,一份汤饼!”
文士对吴欢拱拱手说道:“多谢!”
吴欢知道在客栈有种人靠出卖消息为生,但面前这人不像,可能是饿过头了。来到客栈看看有什么机会,毕竟客栈南来北往的人多。
吴欢:“没有什么好谢的。出门在外,多个朋友多条路。”
文士看到吴欢的脸,吃了一惊,脱口而出:“你是吴欢”
吴欢笑道:“脸有条疤的都叫吴欢么”
文士将信将疑的问道:“你不是吴欢”
吴欢笑道:“我哪有吴欢才学听他们说才高八斗,出将入相的,我也想!你也该听听他们说的,身高8尺,腰围8尺。你看我是圆的么”
文士听到吴欢的话,很笃定的说道:“你就是吴欢,那口带吴地口音,是没有办法掩盖的!”
店小二把吴欢要的东西送了来。
吴欢给文士倒一杯酒,微微笑道:“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我们不过是擦肩而过的过客。请!”
文士喝了酒说道:“如果是的话,我会劝你投向夏王!”
吴欢笑着说道:“不!如果我是吴欢的话,投向夏王,我会死的很快!”
文士疑惑的问道:“为什么”
吴欢苦笑说道:“过几日,夏王出征洛阳就知道了。”
文士:“这是为什么”
吴欢笑道:“唇亡齿寒!我们不谈国事!谈谈你!”
文士惊讶道:“我”
吴欢:“对,你,你还没有告诉我,你叫什么!为什么这样落魄!”
文士苦笑道:“我不过是一个落魄的书生有什么好问的。”
吴欢:“不问就不问!我问你一句!你有家人么”
文士:“有!否则我也不会成这样!”
吴欢点点头说道:“那回头就带着你的家人,越过太行山,进入关中也好,去汉中也罢,远远的离开河北之地,这是5两黄金。足够你和你的家人过好日子了!”
吴欢把一段小金子放在桌子,推给文士。
吴欢并不是用钱封文士的口,而是真的希望他带着家人离开河北。至于在这里,就算被人认出来,吴欢也不认为窦建德的官僚系统会给李唐抓通缉犯。
文士:“这是”
吴欢笑道:“送你的盘缠,你还有家人!好好珍惜他们!我孤家寡人一个!想找个人说话都很难,这算是说话的报酬!”
文士想一下问道:“那你要去哪里”
吴欢看着门外:“我往北走!”
文士:“投靠罗艺”
吴欢苦笑道:“罗艺他我不是自投罗网么”
文士:“那你为什么往北走”
吴欢笑道:“北方不只有罗艺。男人学成不是要投靠别人。”
文士:“北方除了高句丽就是蛮族!你这是!”
吴欢:“你知道,他们为什么通缉我么”
文士:“我听说是你临阵脱逃!”
吴欢咧嘴笑道:“也算是临阵脱逃,只不过我把李元吉的一条腿弄断了,而且是两截的那种!”
文士喝了一杯酒说道:“痛快,听说李元吉阴狠,和李世民不和,看来是他要对你下手,谁知道你下手更狠。哎!这是一个比狠的年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