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刺激1995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愚乐

    没事,爆了就爆了吧。杜秋略微想了一下,提醒道:锦玉姐,你明天不要第一时间做空,等指数开始跌了再行动。

    我又不是新手,当然不可能一开市就愣头愣脑的去做空,放心好了,我不会白拿你的劳务费,如果日经指数真的跌了上千点的话,你那一千美元至少会翻一番。

    那多谢了。

    有人敲门,应该是同事他们回来了,我不跟你们多说了,拜拜。

    电话挂了之后,也就没事可做了,于是打道回府,在上车之前,杜秋扭头看了一眼办公楼,感觉自己刚才看了一场精彩的话剧,对亲爹和干爹的品行和性格也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深一层的感悟。

    我现在还没开始发展自己的事业,就搅的身边亲朋好友人心浮动,要是以后把事业做起来了,每天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资金在手指间流动,随便漏一点出来都比彩票特等奖还多,到时候岂不是要人心惶惶,永无宁日了?

    人心隔肚皮,在利益面前,道德和人情都是靠不住的,有些事得早做防备

    舅舅你看,雪停了!爸爸,你开快一点,我要回家堆雪人。

    好,爸爸开快一点,等会陪谨言堆一个大大的雪人。林大伟应承了几句之后,抬头看了看后视镜,说道:阿秋,我知道你是明白人,刚才发生的事你先别告诉你姐,等春节之后我自己跟她讲。

    姐夫,逢场作戏我可以当作没看见,两情相悦可不能坐视不理。

    我和你姐之间的事情很复杂算了我这么跟你说吧,你失踪的这十几年里,咱爸每年春节心情都很差,一看到你以前留下来的东西就流眼泪,今年好不容易团聚了,全家人一定要和和美美,开开心心的过个春节,让他老人家好好乐和一下,你说是不是?

    那好吧,等过了春节再说。




第三十三章 雪人和毛衣
    当一行人回到家的时候,杜春华正坐在沙发上边看电视边喝杜秋煲的羊肉汤,她没有用调羹,而是右手端着大碗,左手握着一把花生米,喝一口,吃几粒,身姿坐的笔直,配合盘起来的长发和斗篷式的风衣,刚柔并济,绰约多姿,仿佛一个纵横江湖,豪气干云的侠女。

    春华,哪有你这样喝汤的,跟个酒鬼一样。

    唉哟!老爸你可真是没情趣

    我这样喝怎么了?杜春华果然和林大伟不来电,白了他一眼就不理会了,问杜秋道:小弟,你这花生米炒的不错,味道有点奇怪,但是很好吃,怎么做的?

    我把谨言平时吃的海苔揉碎了当盐放进去了,然后又浇了一点白酒防止返潮。杜秋牵着儿时的自己站在门口,并没有换鞋进屋,解释过后说道:姐,谨言喊了一天要去堆雪人了,现在雪停了,咱们下楼去堆几个吧。

    杜春华端着汤碗走到门口,弯着腰问道:谨言,真要去堆雪人呀?

    嗯。林谨言大力的点了点头,然后举起戴着手套的小手,仰着头请求道:妈妈,我不要堆四个了,就堆一个,好不好?

    小孩子藏不住心事,脸色中带着忐忑,眼神里全是期待,让杜春华爱心泛滥,根本没法拒绝,她一口气喝光了肉汤,然后把碗交给杜秋,抱起儿子,用额头蹭了蹭他的小脸,承诺道:早上说好了要堆四个的,怎么能只堆一个呢,我们现在就下去堆,堆四个大大的雪人。

    妈妈你太好了,我爱死你了!

    林大伟从主卧旁边的杂物间里拎了一把铁锹和两把铲子出来,见状笑着说道:只爱妈妈,不爱爸爸吗?

    爸爸我也爱你。

    那你更爱爸爸还是更爱妈妈?

    爸爸妈妈我都爱,就是不爱舅舅,因为你总是挑拨离间!

    哟,谨言现在真是不得了,出口成章,连挑拨离间都知道了,下午他居然跟我说让我识时务

    一家人一边谈笑一边离开了房间,下楼的时候听完林大伟的讲述之后,杜春华也是笑的前仰后合,说道:明天晚上有个少儿话剧团要表演岳飞精忠报国的戏,这些词估计是谨言在看他们彩排时学会的。

    难怪了,我说他怎么会忽然蹦出来一句识时务,这个词我当年读初中了都还不懂。

    你哪有谨言聪明。

    杜春华虽然同意出来堆雪人,但不敢让林谨言玩的太过放肆,带着他站在雪少避风的地方,指挥林大伟和杜秋去铲雪。整整下了一天的鹅毛大雪,地上积雪很厚,两人都是血气方刚的青年人,体力好,也不怎么怕冷,很快就堆了四个大小和形状各异的雪人,不仅惹的林谨言欢呼雀跃,还吸引了好几个没有休息的邻居,纷纷带着孩子走出家门,住宅楼下面一片热闹。

    好久没动弹,铲了一会雪居然腰有点酸了。林大伟杵着铁锹,看着在四个雪人之间跑来跑去的林谨言,说道:阿秋,自从你来了之后,谨言比以前活泼了好多,以后你多照看照看他。

    这话怎么听着有点托孤的味道

    看来亲爹早就决定要离婚了啊

    我是他舅舅,又不是他爸爸。杜秋有些心烦,没好气的说道:就算离了婚,该你负责的,你还得负责。

    废话!我已经对不起你姐了,绝对不会再对不起自己的儿子。

    林大伟把铁锹一丢,大步走上前,把林谨言羽绒服上的防雪帽系紧,带着他去和几个小朋友打雪仗,惹来一阵阵的尖叫和欢笑声,杜秋站在旁边围观了几分钟之后,找到正和邻居聊天的杜春华,说道:姐,家里有没有相机和胶卷?把这几个雪人拍下来吧,留个纪念。

    我这就回去拿。

    杜春华很快拿了一个照相机下来了,杜秋接过来一看,心里泛起了见到老朋友的亲切感,这是林大伟1991年为了拍摄儿子1岁生日照,特意买的尼康f2,每年都要用它拍一次生日照,直到2008年才改成了数码相机,杜秋穿越前还偶尔拿它出去装逼——f2外型美观,坚固耐用,被认为是机械单反相机中的精品,在2016年的时候还备受胶片摄影爱好者推崇。

    小弟,刚才我上去的时候,正好有个人打电话找你,好像叫陈大有或者陈大友,我问他有什么事,他说没事,就是想告诉你一声,说你的文章在美国很轰动。杜春华有些惊疑,问道:你写了什么文章?

    他是青云山量子物理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员,叫陈大猷,明朝抗倭名将俞大猷的那个大猷。杜秋一边摆弄相机,一边解释道:其实没什么,我写了几篇关于计算机编程的小文章,今天在他那发到互联网上去了,可能老外看了以后觉得我写的不错。

    是么?杜春华半信不信,侧着头问道:你真会写电脑程序?

    亲妈的表情很生动,融少女的俏皮和少妇的妩媚于一身,杜秋于是抬手抢拍了一张照片,璀璨的闪光灯晃的杜春华眼前一黑,反应过来之后弯腰抓了一把雪砸了过来,恼怒道:你个死小弟,我又不是色狼,闪什么闪!

    杜秋微微一愣,然后才想起来这是之前英雄救美的梗,忍不住笑了起来,本来有些压抑的心情为之一松,转身走到雪人附近,大声招呼道:谨言,快过来,舅舅给你和爸爸还有妈妈一起拍几张照片。

    虽然热热闹闹,其乐融融,但不管是杜春华还是林大伟都心有余悸,不敢让儿子在雪地里呆太久,等拍完相机里的胶卷之后就拖着他回家了,大概是林大伟刚才打雪仗表现的很出色,林谨言晚上选择了跟他一起睡,父子俩都有点疲惫,连故事都没讲,很快就熄灯睡着了。

    杜秋洗漱过后正准备回自己的房间休息,却被杜春华叫住了,她从一个纸袋里拿出几卷毛线,问道:小弟,你喜欢哪种颜色?

    怎么,姐你要给我织毛衣?

    春节回老家了之后很无聊的,除了看电视和家长里短的闲聊之外没别的事可干,正好给你打一件。杜春华举着毛线在杜秋身上比了比,问道:你想要亮色一点的还是暗色一点的?

    90年代几乎每个家庭妇女都会织毛衣,杜秋知道老妈是个中高手,织的毛衣不仅细密结实,而且款式时尚漂亮,很受街坊邻居欢迎,但织这玩意挺累人的,就推脱道:你给谨言织吧,我不怎么怕冷。

    谨言一年一个样,织小了明年穿不了,织大了现在穿不了,我才懒得织,直接买成衣更好。

    那就帮我织个小背心吧,正好开春了穿。杜秋随手选了个铁灰色的毛线,说道:这个不错。

    我也觉着这个不错,看起来又稳重又有朝气,可以直接穿在外面。杜春华拿出一卷软尺帮他量腰围,等绕到背后的时候,她忽然问道:小弟,你怕不怕?

    怕什么?

    怕回家。杜春华幽幽说道:你已经十几年没有回去了,很多人和事都变了,尤其是咱爸,现在严厉刚硬的很,你想好了怎么见他吗?

    近乡情怯是人之常情,如果是真的杜秋实,可能会很忐忑和畏惧,然而杜秋是假的,从小到大在老家呆过的日子加起来都没有一年,虽然外公退休之后搬到了云城,两人一起相处了七八年,但毕竟是隔辈亲,印象中只有祖孙之间的慈爱,并无父子之间的严厉,因此谈不上有什么紧张的情绪。

    杜秋本来就属于性格冷淡,情绪波动很少的人,现在穿越时间还短,尚未彻底融入这个时代,总有一种隔着玻璃看世界的感觉,除了亲生父母和儿时的自己之外,和其他人相处都戴着面具演戏,付出的感情不多,虽然有时候显得不近人情,但也减免了很多纷扰,保持了一颗冷静从容的心,他敏锐的感觉到亲妈其实自己很紧张,就笑着说道:这事有什么好想的?见面喊一声爸不就得了,如果他觉得不够尊重,那我喊一声老爸总可以吧?

    杜春华噗哧一下笑出了声,不轻不重的捶了他两拳,说道:哪有你这样没心没肺的!离散了十几年,见面至少得跪下来哭着喊老爸才行。

    姐,你古装电视剧看多了吧?

    杜春华又捶了他一下,然后指挥道:去把凳子搬过来,你太高了,我够不着肩膀哎,你在rb的时候天天都吃些什么东西?

    怎么了?

    弄点给谨言吃,以后好长得像你一样高。

    擦!我还想让谨言长矮一点呢,这样以后就算容貌一样,也不会被认为是一个人了

    算了,以后天天做好吃的进行填鸭式增肥,让谨言长的更高更胖一点好了

    量好了尺寸和选好了款式之后,杜春华就回卧室休息了,杜秋则拿起客厅里的电话,拨打了陈大猷的宿舍号码。

    电话刚响了两下就被接了起来,陈大猷一反早上那种不紧不慢的领导腔调,用明显带着兴奋情绪的声音说道:杜秋,我刚才去了趟机房,用你的帐号收到了上百封美国发过来的电邮,呵呵,这下你要出名了。

    1995年网速慢,收费高,又没有智能手机和ifi,没人能像2016年那样24小时随时随地在线,而且云城和美国之间有十几个小时的时差,中国的白天相当于美国的晚上,杜秋早上10点左右上传文章的时候,是美国的傍晚6点,现在云城是夜里10点,而美国那边是凌晨6点,也就是说,在这12个小时里,美国绝大多数人都在休息,能收到上百封电子邮件,说明那四篇文章确实引起了很多人的重视。

    有什么知名人物发来的吗?

    我刚从机房回来没一会,还没仔细看,不过刚才下载的时候看到了约翰·霍尔的名字。

    那是谁?

    他是美国一家数据公司负责unix技术服务的专家,也是linux国际组织的创办人和负责人,在linux圈子里知名度很高,据说他有一把能垂到肚脐眼上的大胡子。

    这不就是linux之父林纳斯·托瓦兹在自传里提到的那个大胡子么,他可是林纳斯第二个女儿的教父,两人关系非常亲密

    难道说我要一鸣惊人,一夜成名了?

    注:书中时差以硅谷为参照点。



第三十四章 觉察和觉悟
    云城市少年宫是1990年翻新重建的,大门设计的比较有巧思,不是传统的板正样式,而是左右两侧各有一个方盒子式的三层建筑,中间用一道七色的彩虹桥连接起来,既实用又美观,现在快过春节了,彩虹桥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小霓虹灯,晚上效果应该不错,但白天七零八落的,有点像长满倒刺的荆棘,很是难看。

    杜春华在门口下车之前,叮嘱杜秋道:小弟,晚会7点钟开始,你到时候早点过来,我介绍几个学生家长给你认识,在国内做生意,多认识一个人就多一条路。

    知道了。

    大伟,小弟昨晚煲的羊肉汤味道不错,中午你跟谨言用它下面条吧,别去刘家饭店吃了,他们家的菜太咸,吃多了不好。

    嗯。那汤确实不错,要不我中午多下点面条,然后带谨言过来给你送饭?

    算了吧,天气预报说今天气温有零下四五度,让谨言在家老实呆着,就不要出来了。

    那好吧。

    这是穿越之后,杜秋第一次见到父母两人面对面交流并且互相关心的样子,场面看起来很温馨,但却透着无可言说的怪异,亲切中透着冷漠,熟悉中带着陌生,他心头咯噔一声,似乎某件珍贵的东西碎裂了,可是又想不起来到底是什么,情绪悬在半空中,上不去,下不来,仿佛一个从万丈悬崖上坠落的小鸟,拼命扇动着翅膀,却始终飞不起,极为难受。

    杜春华离开之后,林大伟像往常一样,调转车头送杜秋去云城大学,他边看后视镜边问道:阿秋,中午要不要我接你去长安那里等消息?

    不用了,姐夫你去就行了。杜秋掏出bp机看了看时间,发现已经8点04分了,就说道:中日之间有1个小时的时差,云城这边8点的时候,东京那边是9点,股市现在已经开市了。

    是么?林大伟虽然是个仗义轻财的人,闻言也不由自主的加快了几分车速,有些心慌气短的说道:昨晚听你分析的时候,感觉字字句句都是真理,现在事到临头,却又感觉你昨晚说的全都是虚话。如果不跌的话,我那5万块钱是不是要亏光了?

    不跌最多亏点手续费,只有大涨才会亏光。

    杜秋被那种烦闷而又失落的情绪弄的很抓狂,不想再说话,一路沉默着来到了云大的南门口,在临下车之前,他觉得有件事还是提醒一下林大伟比较好,于是说道:姐夫,今天锦玉姐打电话给你,或者你打电话给她的时候,说话温柔点,别太激动。

    林大伟扭头去看他,眼神中有些忐忑和不安。

    锦玉姐很有可能怀孕了。

    林大伟握拳放在嘴边,有些夸张的假意咳嗽了几声,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哟,原来你已经知道了啊

    我又不是瞎子,上次一起吃饭的时候,她吃的很少,而且中途去了四五趟卫生间,每次回来都脸色发白,那是恶心或者呕吐之后的表现,一个没有生病也没有喝酒的女人,除了怀孕还能是什么?

    呵呵,呵呵林大伟尴尬的笑了几声,然后摇着头感叹道:你姐一直说我是个粗心大意的马虎人,我一直不服气,现在发现还真是!你只见了锦玉一次面就看出来了,我却懵懵懂懂,直到她去香港之前亲口告诉了我,我才知道的。

    靠!我也是个粗心大意的马虎人啊

    靠!靠!靠!

    杜秋心头闪过一道转瞬即逝的光芒,刹那间明白了刚才为什么会情绪失控,忍不住抬手用力捶了一下副驾驶位的座椅靠背——昨晚亲妈听说他们在王长安办公室,只吩咐早点回家,没问为什么会在那,等他们到家之后也闭口不提,连一个字都没多打听,明显是在避嫌,因为她知道亲爹在那个地方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打国际长途去香港找梁锦玉。
1...1819202122...14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