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刺激1995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愚乐

    杜秋性格冷淡,情绪起伏不大,好处是为人洒脱理智,很少为琐碎事烦恼,坏处是内心比较封闭,有些不近人情,也不容易接纳他人,穿越之前活了26年,只结交了三四个真正的好友,而且全都是认识了很多年的同学或者儿时玩伴,穿越之后除了血缘至亲之外,几乎没有主动结交过任何人,甚至连陈大为和陈大猷那样对事业有帮助的二代,他都没有去打听过对方的家庭背景,只保持了纯粹的泛泛之交关系。

    苏氏兄妹是在穿越之初非常被动的环境下认识的,杜秋和苏文秀比较合拍,相处的很融洽,算是关系不错的朋友,苏文海则只能算是熟人,两人的性格脾气以及三观差的太远,除了工作之外基本没什么交流,因此下午发生的事情,只要苏文秀不生气就行,苏文海哪怕暴跳如雷,他也不在乎。

    苏文秀会生气么?显然不会,因为打大嫂的脸本来就是她提议的,打的越狠越高兴,而且她还不止一次的抱怨过父母对大嫂太宽容

    既然无所顾忌,那么杜秋自然要好好利用这个机会为自己谋利,于是当着苏卫国的面打他儿媳妇的脸,从而洗刷过去人畜无害,温和大度的旧形象,树立公私分明,严厉强硬的新形象,之所以要用如此激烈的手段,是因为这件事给他提了个醒——慈不掌兵,情不立事,义不理财是至理名言,商场如战场,明枪暗箭无处不在,想要攻城略地,纵横天下,当老好人是不行的!

    马小丽是明枪,王慧慧则是暗箭,她为了自己的爱情考虑,隐瞒了发现的真相,虽然情有可原,但是这种严重损害合伙人利益的事,就算不告诉苏文海,也至少应该通知杜秋一声,结果一个字都没透露,说明根本没把他当回事,如果不是苏文秀通风报信,杜秋会一直被蒙在鼓里,不明不白的损失了一千多块钱分红。

    一千多块钱虽然不算什么,但性质很严重,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以后要是一万,十万,百万甚至千万呢?

    会被人无视,不就是因为以前太过温和,给人一种完全无害的错觉么!

    公司马上要进行大调整,不仅经营的业务要改变,制度结构以及股权同样要改变,四个合伙人以后再也不是平起平坐的关系了,如果还温吞水一样笑呵呵的做个老好人,怎么服众?怎么管理?怎么发号施令?怎么令行禁止?

    穿越只给了杜秋一个延缓衰老的buff,并没有给他瞬间从懒散宅男变成商界强人的buff,记事本生意虽然小,赚钱也不快,但市场稳定,风险可控,是一个学习和锻炼商业能力绝佳途径,如果连这么小的公司都控制不了,想当互联网巨头?还是别做白日梦了,早点洗洗睡吧

    晚上6点左右,王慧慧下班回来了,见到杜秋的时候表情有些讪讪然,连寒暄都显得有点紧张,显然苏文海打电话告诉了她下午发生的事,这也从侧面说明杜秋的折腾效果不错,达到了立威的目的。

    人都到齐了,我们开会吧,杜秋还是由你来主持。

    行,那我开始了。杜秋像以前一样,在开会之前就写好了议题提要,他坐在办公桌边,摊开会议记录册,说道:第一个议题,马小丽私吞回扣的事

    苏文海举了一下手,说道:杜秋,这个事我来处理,就不要讨论了。

    王慧慧斜着眼睛瞪他,问道:你怎么处理?

    当然是找她要回来!

    她没和我们签工作合同,私下串联的时候也没有写收条,无凭无据,你拿什么要?王慧慧哼了一声,没好气的质问道:她要是撒泼不还,你是不是打算去法院告她,然后跟你大哥打官司?

    苏文海为之语塞,低着头抽烟,王慧慧用铅笔在办公桌上乱戳了几下,然后叹了口气,一脸无奈的说道:杜秋,那4886块钱的亏空我和文海自掏腰包补上,就不要追究了。

    苏文秀举了一下手,跟着表态道:我和我哥还有慧慧姐三个均摊吧,毕竟她也用了我的名字去骗人。

    杜秋于是在会议记录上写上了处理结果,然后继续开会,说道:第二个议题是分红,文秀把数据都画成了图表,大家都过来看一下。

    他把用水彩笔画的图表摊在办公桌上,用钢笔指着上面的数据一一解说道:这个是总销量,共计3379本,其中金玉满堂187本,真皮记事本3192本这个是利润,一共是9738824元,平均每人分2434706元去掉以前分过的8000元,每人应该还可以分到1634706元,有没有问题?

    春节过后,真皮记事本的销量就像瀑布一样直线下跌,如果去掉礼品市场里卖出去的那100多本金玉满堂,每天的订单只有可怜的个位数,因此正月初八之后,兼职推销员以及隔壁工坊里的工人都被辞退了,公司处在歇业状态,所有该统计的数据也早就统计好了,每个人都知道具体的分红数字是多少,但还是认认真真的再看了一遍。

    看过图表之后,在金钱的刺激下,本来有些沉闷的气氛开始活跃了起来,心事重重的苏文海也放松了不少,感慨道:以前要是有人跟我说做记事本一个月能赚两三万,我肯定当他是疯子,没想到还真能赚两万多!

    一年也就赚这么一次。王慧慧有些遗憾,说道:要是元旦那天我们遇到杜秋之后,立刻开始做真皮记事本就好了,估计还能多赚一万。

    杜秋对此不置可否,继续主持会议道:这些分红文秀会在星期一转到大家的账户上。接下来我们讨论第三个议题,关于正式注册公司的相关事情。

    有王慧慧这个天天和各种公司打交道的公务员在,注册所需资料以及相关手续之类的琐碎事没什么好讨论的,直接交给她处理就可以了,四个人主要讨论的是以下四个问题:公司的中文名字,公司的注册资金公司的股权结构以及公司的生产方式。

    我们的thinker’notebook现在已经小有名气了,thinker翻译成中文是思想家,不如干脆就叫思想家文具有限公司。王慧慧对此已经做了准备,说道:我已经查过了,这个名字还没有人注册。

    思想家是不是有点太高大上了?高大上是杜秋有时候随口蹦出来的词,苏文秀也学会了,她斟酌了一会之后提议道:要不叫思想者或者沉思者吧,外国不是有个著名的雕像叫做thethinker么?中文翻译名就叫做思想者或者沉思者。

    那就叫思想者吧,思想家和思想者只差了一个字,应该也没被注册。杜秋你觉着呢?

    思想者不错,就用这个好了。

    这个名字和产品有直接关系,听起来也比较有档次,很快就取得了共识,投票通过,接下来是公司的注册资金,这涉及到公司的主营业务和经营方式,因此在讨论之前,杜秋拿出下午画好的5份记事本封面设计图,连同4份打印好的企划书一起摆在办公桌上,说道:这是我在春节期间做的计划,你们看看可不可行。

    苏文秀春节期间几乎每天都去练打字,但水平却没什么提高,连键盘布局都还没记住,见企划书至少有上万字,有些惊讶道:这么多字,你今天一下午就打出来了?

    在老家用陈大为送的那个掌上电脑打的,两根食指的手指头都快打出老茧了。

    苏文秀练打字的时候也是二指禅,有些感同身受的笑了,又问道:那么小的电脑打完字怎么弄出来?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机身上有可以连接打印机的接口。

    三个合伙人一边闲聊,一边看起了企划书,杜秋的计划其实很简单,就是重新捡起之前放弃的牛皮纸记事本,设计风格一脉相承,但封面材料全部改为可印刷的普通牛皮纸,用5款不同的艺术字体在上面印一些诗词歌词或者名言警句,然后去报纸杂志以及电视台刊登广告,以地毯式营销的方式,迅速把记事本推向全国。

    春节之前苏卫国靠人海战术,用流水线式的集体生产打败了杜秋小作坊式的私人订制,现在杜秋卷土重来,用机械化生产方式把他打回原形,也算是报了一箭之仇

    90年代懂电脑的人很少,懂字体设计的人更少,那5款艺术字体只有杜秋才有,而且还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追加新字体,极大的提高了市场准入门槛,不仅挡住了其他竞争者的出现,也消除了做大之后三个合伙人踢开他自立门户的风险,从而彻底掌握了公司的主导权




第四十七章 拉人和踢人
    在苏氏兄妹和王慧慧翻阅设计图和企划书的时候,杜秋则在观察面前的这三个合伙人。

    他穿越时日尚短,社交圈子狭窄,除了这三个之外,没有其他人才可用,如果没有苏文海,就没法搞定采购和销售,如果没有苏文秀,就没法搞定后勤和生产,如果没有王慧慧,就没法搞定财务和审计,可以说缺一不可,都是事业的助力。

    然而人无完人,这三个人又都有各自的缺点,苏文海能力很强,但容易头脑发热,感情用事,苏文秀聪颖认真,但经验不足,能力有限,王慧慧做事利落,但目光短浅,公私不分,都属于可用但不可大用的人,好在做生意不是谈恋爱,只要能带来足够的利润,哪怕是头猪也能忍,至于缺点嘛,可以用制度来解决。

    在穿越之初的时候,杜秋心浮气躁,同时也心高气傲,把做记事本当作临时糊口的小买卖,完全没有放在眼里,于是以很儿戏的心态招募了三个股权平等的合伙人,弄的制度一塌糊涂,到处都是漏洞,因此他对这次公司正式成立的事特别上心,在脑海里推敲和预演了很多次,相信今天过后,再也不会出现问题了。

    等三个合伙人把设计图和企划书都看完了之后,杜秋收回思绪,开始继续开会,首先问道:海哥,你是跑销售的行家,你觉着这5款记事本的市场前景如何?

    我爸他们模仿我们搞的那个记事本,上学期最后一个星期卖掉了1100多本,这学期开学才4天,又卖出去了将近900本,云大有1万3千多名在校学生,这么换算一下的话,大约15左右的学生都买了。一谈起销售,苏文海立刻精神了起来,他先列举了一下数字,然后雄心勃勃的说道:全国有160多万大学生,如果按15来算的话,就有20多万的销量,除了大学生之外,还有数量更为庞大的中小学市场可以推广,所以前景绝对没问题。

    那生产成本呢?

    具体成本得看用什么样的原材料,不过如果真像你说的那样用电脑排版,然后拿印刷机直接印刷的话,我估计不会超过3块钱。

    3块钱只是生产成本,还要加上营销运输以及管理等其他成本,杜秋估算了一下,觉得最终成本可能在5块钱左右,就在会议记录册上记了一笔,然后问了下一个问题:文秀,你调查的价格情况怎么说?

    苏文秀拿出自己的记事本,汇报道:我这几天把云城的几所大学都跑了一遍,发现记事本从2块钱到30块钱的都有,但销量最好的集中在6块到10块钱之间,低于6块的学生嫌档次太低,超过10块的学生们又觉得太贵,我们的记事本有自己的特色,质量也更好,所以我认为应该走高档精品路线,定价在10块钱比较合适。

    秀秀,我们要把记事本推向全国,不能只看云城的数据。王慧慧想的比较远,问道:姜丹枫不是从你那里预定了200本么,她打算转手卖多少钱?

    我下午专门打电话问过她了,她说京城有钱的学生多,准备卖18块钱一本。苏文秀脸上带着一丝奇怪的笑容,爆料道:她还说杜秋写的那个浮生若梦很受追捧,有好几个同学都想买走,最高价出到了70块。

    因为写的时候心有所感,浮生若梦,为欢几何那八个字,是杜秋在春节之前发挥最好的一次,神形兼备,气韵十足,不是那种随手敷衍的花架子,写好之后都有点想留下来自己用的冲动了,不过他在老家刻苦修炼了一番之后,境界高了不少,对以前的书法已经不在意了,就笑着问道:那她卖了没?

    没,她说等定的那200个到货了之后再卖,现在先放在宿舍里给人参观,当作宣传的广告。

    她真是个做生意的人才。

    要不这样吧,我们把批发价定为10块钱,零售价由销售商自己决定,这样不仅方便统计,也把运输成本转嫁了出去。

    也行。

    几个人商讨过所有的细节问题之后,举手通过了杜秋写的企划书,决定了以后公司的发展方向,然后开始研究下一个关键问题:公司的注册资金。

    杜秋,你这个计划做的很不错,就是太花钱了,别的不说,光广告费就要十几万吧?我们哪有那么多钱!

    我们可以以滚雪球的方式进行,先在云城本地的报纸上打广告,销售一批产品出去,赚到钱了之后,再去省级的报纸打广告,然后再去全国的报纸打广告,杂志和电视台也依此类推。

    即使是这样,算上场地机器原材料以及工人工资等开销,我觉得也至少需要10万块钱才行。王慧慧有些迟疑,拿铅笔在纸上算了算,说道:我和文海每人最多只能拿出来两万块,文秀你呢?

    我也差不多是两万块的样子。

    剩下的4万我来解决。杜秋故意把企划书做的花团锦簇,吊起了每个人的胃口,就是要提高资金门槛来获取控股权,同时引入新的投资人,向公司里掺沙子,此时水到渠成了,就以很自然的方式说道:我姐手上应该有些闲钱,我晚上回去问问她有没有兴趣,要是有兴趣的话,就让她也投资两万进来,如果没兴趣的话,我就找她借两万。

    杜春华上次送春联表现的非常出彩,给三个合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闻言不仅不反对,反而大为高兴,苏文秀更是轻轻鼓了鼓掌,喜笑颜开的说道:春华姐的书法那么好,如果愿意投资帮忙的话,我们生意肯定会更上一层楼。

    在穿越前的时空里,杜春华2002年从少年宫辞职了,和几个朋友一起开了家文化创意公司,主要设计和书法有关的产品,在去世之前,不敢说年入百万,但五六十万还是有的,记事本生意是杜秋误打误撞弄出来的,以后不可能一直把精力放在这上面,亲妈有能力,也有兴趣经营这方面的事业,不如趁机把人拉进来,让她有个真正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

    关于注册资金,我另外有件事需要说一下。杜秋探身把办公桌上的5个设计图收起来,举在手里,说道:根据上次薪酬会议的决定,文秀有生产奖金,海哥和慧慧姐有销售提成,设计很费精力和时间,我没工夫去搞推销,所以什么都没有,每个月只拿300块钱的死工资,这样不太公平,所以我觉得这些设计应该单独拿出来,折算成股份或者资金,你们觉得呢?

    三个合伙人对此都不反对,但到底折算成多少股份和多少钱,谁也说不准,沉默了好一会之后,杜秋自己开口提议说:要不这样吧,我以授权生产的方式,把设计卖给公司,售价和销量挂钩,以5万本为阶梯,如果卖出去5万本以下,每本收5的设计费,如果卖出去5万本,则每本收6的设计费,如果卖出去了10万本,则收7的设计费,依此类推,8封顶,怎么样?

    苏文海比较马虎,觉着这个法子和销售提成一样,没什么区别,就点头说道:我看可以。

    王慧慧则比较精明,听出了不对的地方,问道:以什么方式授权,是永久授权还是限时授权?

    我们现在全都是纸上谈兵,谁也不知道这个比例定的合不合理,低了我吃亏,高了大家吃亏。杜秋一副为大家考虑的做派,不紧不慢的说道:所以我觉得先签个一年的授权协议比较好,如果明年到期之后大家都觉得合适,就签永久授权协议,如果觉得不合适,就签个限时授权协议,每隔几年调整一次。

    他环视了一下办公室,然后又讲了几句推心置腹的场面话:我是公司的创始人和主要股东之一,和你们几个也都是很好的朋友,不管是利益还是感情都绑在一起,这份授权协议除了我们公司之外,绝对不会再给其他人,这么做主要是为了公平起见,免得以后因为金钱起了纠纷,伤了情分。

    我觉着杜秋说的对,我们现在要注册正式的公司,又要上电视打广告,做的不是以前那种每天几百块或者几千块的小生意了。苏文秀之前一直没说话,这时候力挺杜秋,分析道:如果像我哥预计的那样,记事本真能卖出20多万本的话,以每本10块钱的批发价计算,每一个百分点就是2万多的利润,不是小数目,还是搞慎重一点比较好。

    苏文海无可无不可,王慧慧则有些不情愿,但最终还是点头同意了这个提议。

    既然每个人都出2万的资金,那么股权仍旧是人人均等,各占20,但形势却改变了,股东里多了一个杜春华,又有苏文秀当盟友,再加上生产授权协议这把尚方宝剑,杜秋已经完全掌控住了局面,再也不怕其他合伙人翻天了。

    苏文海虽然总是把感情和工作搅合在一起,但专业素质还是很高的,对印刷行业非常了解,主动说起了最后一个议题:早期我们可以把生产外包给学校印刷厂,等资金周转开了之后再自己买机器和厂房,印刷厂的机器虽然有点老旧,但保养的不错,印刷质量绝对过关,而且和很多造纸厂都有业务往来,正好可以借他们的虎皮,降低采购成本。
1...2627282930...147
猜你喜欢